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联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源媛 肖新华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52-455,共4页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通过结合APN受体1和受体2发挥抗炎、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型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清APN水平相似,但2型糖尿病病人的APN水平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明...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通过结合APN受体1和受体2发挥抗炎、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型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清APN水平相似,但2型糖尿病病人的APN水平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增加,且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患者的APN水平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但无心血管病变者,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能与APN缺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 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下载PDF
破骨细胞三维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新华 廖二元 +4 位作者 董源媛 赵向 刘江华 曹仁贤 文格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863-3866,共4页
背景:建立基质细胞与骨髓细胞共培养模型能诱导破骨样细胞产生,但这种培养体系存在细胞不单纯,不适合基因转染等缺点。目的:建立基质细胞MBA-1细胞与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共培养形成不混杂基质细胞的成熟多核破骨细胞的新方法。设计、... 背景:建立基质细胞与骨髓细胞共培养模型能诱导破骨样细胞产生,但这种培养体系存在细胞不单纯,不适合基因转染等缺点。目的:建立基质细胞MBA-1细胞与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共培养形成不混杂基质细胞的成熟多核破骨细胞的新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6-10/2007-03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小鼠源性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细胞从ATCC引进,基质细胞MBA-1细胞由周厚德博士惠赠。方法:RAW264.7细胞以1×104/孔接种于Transwell三维培养板下层,将聚碳酸酯膜孔径0.4μm的培养板上层先取出接种MBA-1细胞,待细胞贴壁胞体伸展后,将其重新与下层联合共培养,共培养体系细胞每3d换液1次。主要观察指标: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形态特点。②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形态,评价共培养形成的破骨样细胞骨吸收活性。结果:共培养体系中的RAW264.7细胞,第9天可见较多TRAP阳性单核细胞,出现TRAP阳性多核破骨样细胞。共培养14d后,已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能形成骨吸收陷窝。结论:MBA-1细胞与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分层共培养可形成成熟的、有骨吸收功能的多核破骨细胞,且这种破骨细胞中不混杂基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共培养 基质细胞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的细胞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肖新华 廖二元 +4 位作者 董源媛 赵向 刘江华 曹仁贤 文格波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胎盘蓝染色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细胞3~2l天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RAW26... 目的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胎盘蓝染色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细胞3~2l天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RAW264.7细胞形态以类圆形和不规则多边形为主,一般含l~2个核,有伪足,细胞胞体较小。细胞生长快,5~6天可汇合。RAW264.7细胞能表达成熟破骨细胞的表型标志基因如核因子KB受体活化子(RAN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骨吸收有关的功能基因如组织蛋白酶K(CaK)、整合素av(integrin av)等。RAW264。7细胞培养3~21天,上述基因的mRNA表达不随培养时间改变。结论RAW264.7具有破骨细胞特征性基因表达谱,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前体 破骨细胞 细胞模型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同两点测定结果比较
4
作者 申金付 李娟 +3 位作者 董源媛 周营营 马兴坡 郭景章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1年第6期45-46,共2页
T2DM患者分2组(口服降糖药组30例,胰岛素治疗组30例),入院患者第二天早上空腹6:00和9:00各抽血静脉血浆血糖检测一次。结果:两患者:组内FPG6:00和9:00静脉血浆血糖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8.52±3.861vs9.50±3.68;8.92±3.83vs... T2DM患者分2组(口服降糖药组30例,胰岛素治疗组30例),入院患者第二天早上空腹6:00和9:00各抽血静脉血浆血糖检测一次。结果:两患者:组内FPG6:00和9:00静脉血浆血糖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8.52±3.861vs9.50±3.68;8.92±3.83vs10.84±3.53,均P<0.001);组内随着血糖的升高9:00血糖值-6:00血糖值/9:00血糖值的比值逐渐下降;FPG在16mmol/L以上,9:00血糖值反而低于6:00血糖值;组间9:00血糖值-6:00血糖值/9:00血糖值的比值也有统计学意义(0.126±0.091vs0.200±0.096,P=0.005)。结论:T2DMFPG9:00值高于6:00值(而6:00血糖在16mmol/L以上却相反),可用9:00值来估算6:00值,且口服降糖药组和胰岛素组是有差别的,为血糖调整提供较真实的血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FPG) 不同两点测定 2型糖尿病(T2D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