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潭成 初红军 +3 位作者 陈勇 吴洪潘 贺雷 葛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6,共10页
鹅喉羚是生活于亚欧大陆荒漠、半荒漠地区重要的有蹄类动物。2010年春季,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雪灾,我们采集了野外救灾发现的130头死亡鹅喉羚肌肉样本,采用PCR和测序技术,研究了鹅喉羚线粒体DNA的Cyt b基因1... 鹅喉羚是生活于亚欧大陆荒漠、半荒漠地区重要的有蹄类动物。2010年春季,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雪灾,我们采集了野外救灾发现的130头死亡鹅喉羚肌肉样本,采用PCR和测序技术,研究了鹅喉羚线粒体DNA的Cyt b基因1143 bp核酸序列,发现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生存的鹅喉羚单倍型多样性较高(Hd=0.855),核苷酸多样性较低(π=0.002 24)。采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L)构建单倍型之间的系统发育树,以及network所构建的单倍型间中介网络图都显示出2个遗传分化程度很大的分支,且这2个分支都出现过明显的群体扩张和持续增长。将本研究获得的单倍型H1与Genebank检索获得的瞪羚属其他12个物种Cyt b基因进行了比较,分别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分子系统树,证明与鹅喉羚最接近的物种为印度瞪羚(Gazella bennettii),鹅喉羚与瞪羚属内物种的分歧时间大约为1.08-2.5 My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喉羚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系统发育地位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鸟兽的红外相机监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潭成 初红军 +3 位作者 吴洪潘 王渊 葛炎 布兰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4-807,共4页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昌吉州和阿勒泰地区境内,地理位置88°30′–90°00′E,44°36′–46°00′N。西起滴水泉、沙丘河,东至老鸦泉和散巴斯陶东缘,南到自流井附...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卡山保护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昌吉州和阿勒泰地区境内,地理位置88°30′–90°00′E,44°36′–46°00′N。西起滴水泉、沙丘河,东至老鸦泉和散巴斯陶东缘,南到自流井附近,北至乌伦古河南30km处。南北长147.5 km,东西宽117.5 km,面积达18,000 km^2,216国道南北方向穿过,将保护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卡拉麦里山 有蹄类 红外相机 准噶尔盆地东部 监测 鸟兽 阿勒泰地区
原文传递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在夏季和秋季的食性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潭成 初红军 +4 位作者 刘冬志 马建伟 张钧泳 葛炎 布兰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2-517,共6页
2012年6—11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卡山保护区)采用痕迹截线等方法,共收集狼粪便278份,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了狼的夏秋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该区域的主要有蹄类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在狼食谱中的相对频率仅为1.94%和3... 2012年6—11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卡山保护区)采用痕迹截线等方法,共收集狼粪便278份,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了狼的夏秋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该区域的主要有蹄类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在狼食谱中的相对频率仅为1.94%和3.10%,而野放普氏野马相对频率达到了1.42%。2010年春季的严重雪灾,导致野生有蹄类种群数量锐减,这是狼捕食较少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狼已经对普氏野马在卡山保护区的野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狼的主要食物为植物、沙鼠和昆虫,其相对频率分别为30.19%,19.35%和13.55%,且夏秋季的食物组成差异不显著(Pearsonχ2检验,P=0.192,>0.05;似然比χ2检验,P=0.131,>0.05),狼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较窄(Bsta=0.28)。狼的食性研究有助于明晰狼与有蹄类,特别是放归普氏野马之间的关系,为普氏野马野放保护管理和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保护区内狼的数量调控提供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Canis lupus) 食性 相对频率 生态位宽度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新疆
原文传递
蒙古国西北部狼(Canis lupus)遗传多样性研究
4
作者 刘元超 赵晶 +4 位作者 初红军 董潭成 韩丽丽 陶永善 葛炎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49,共8页
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分析了30只蒙古国西北部狼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519 bp核酸序列,基于mt DNA D-loop区序列对蒙古国狼和NCBI公布的其它狼种群进行系统树构建。结果显示:蒙古国狼存在7种单倍型,检测到29处变异位点,占所分析位... 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分析了30只蒙古国西北部狼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519 bp核酸序列,基于mt DNA D-loop区序列对蒙古国狼和NCBI公布的其它狼种群进行系统树构建。结果显示:蒙古国狼存在7种单倍型,检测到29处变异位点,占所分析位点总数的4.9%,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6-0.024平均遗传距离是0.004±0.001。单倍型多样性为0.952±0.096,核苷酸多性为0.011 60±0.006 46。聚类分析表明,蒙古国狼分布在2个支系中,与中国新疆、内蒙古种群亲缘关系较近,与中国青海、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蒙古国西北部狼种群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受到其他狼种群的影响较大。中国青海、西藏、喜马拉雅山附近的狼种群应同属于一个群体,该研究为蒙古国乃其与我国毗邻区域狼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母系起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