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现实隐忧、形成机理和提升路径
1
作者 董照星 罗生全 唐丽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0-77,共8页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教师建设技能强国的实践动力、弘扬技能文化的根本遵循和追求专业精神的行动指南。内外动机失衡、教师生涯发展受阻和教师阶层认同混沌等影响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生成...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教师建设技能强国的实践动力、弘扬技能文化的根本遵循和追求专业精神的行动指南。内外动机失衡、教师生涯发展受阻和教师阶层认同混沌等影响了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生成逻辑来看,多元化供给能优化教师的职业行为以提升整体胜任力,系统信任的多维度反思过程有助于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最终基于教师主体性均衡才能获得异质性职业成就感。为此,要转化职教治理效能的政策优势,夯实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制度信任;重构职教发展史的现代化记忆,唤醒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个体自觉;超越知识分层的职教类型歧视,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社会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教师职业成就感 职业行为 职业认同 职业成就
下载PDF
“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理念及发展路径
2
作者 董照星 罗生全 《中国教育学刊》 2024年第10期73-78,共6页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是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化的“企业型教师”和现代化的“教师型员工”作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表征,分别体现着“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身份和...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是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化的“企业型教师”和现代化的“教师型员工”作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表征,分别体现着“师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身份和“学徒”的合法边缘参与角色。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德技并修”的核心素养,坚持“市场导向”的育人观念,保持“终身学习”的发展认知。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走向现代化,要形成支持“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政策,完善具有类型特色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优化校企互动的“双师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分类落实“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 教师标准体系 校企互动 职业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职业本科分类招生制度改革的动态跟踪和系统调试——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调研分析
3
作者 董照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5,共8页
基于职业本科分类招生制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围绕职业本科招生制度进行调研,发现社会大众对职业本科招生胜任力持保留态度;管理者、考生、教师和家长分别以“主动推进”“裹挟前进”“被动卷入”“边缘守望... 基于职业本科分类招生制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围绕职业本科招生制度进行调研,发现社会大众对职业本科招生胜任力持保留态度;管理者、考生、教师和家长分别以“主动推进”“裹挟前进”“被动卷入”“边缘守望”的角色参与职业本科招生;中职生、高职生和普通高中生形成了“分类非协同”的招生模式。为此,要夯实职业本科招生胜任力,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价值期许;通过“换位宣传”减少信息损耗,提升被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根据考生教育背景,通过“因材施考”录取最优资质考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分类招生制度 利益相关者
下载PDF
我国“专升本”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模式、问题和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董照星 冯谱 袁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6-52,共7页
专升本考试招生制度主要有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和免试入学四种模式,但招生形式禁锢于传统的考试选才,对文化素质的恪守弱化了对职业技能的测量,综合素质评价定格为“一元区分”,招生自主权的下放未耦合招生自主权的分解。为进... 专升本考试招生制度主要有统一招生、自主招生、单独招生和免试入学四种模式,但招生形式禁锢于传统的考试选才,对文化素质的恪守弱化了对职业技能的测量,综合素质评价定格为“一元区分”,招生自主权的下放未耦合招生自主权的分解。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专升本考试招生制度,应该根据多元群体入学需求,探索“因材施考”;学科素质和职业技能并测,提升测试成绩的信效度;主客观评价标准相结合,推进多元主体综合评价的开展;放权和接权各司其位,构建分享型招生权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升本 考试招生制度 高职学生 本科院校
下载PDF
理念、结构与质量:爱尔兰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国借鉴
5
作者 董照星 冯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5-90,共6页
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变革是先导,结构调整是必然,质量提升是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应具有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爱两国高等教育改革背景颇为相似,但爱尔兰高品质... 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变革是先导,结构调整是必然,质量提升是根本任务。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应具有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爱两国高等教育改革背景颇为相似,但爱尔兰高品质的教育体系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应该借鉴爱尔兰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中被“严格选择的若干部分”,顺应“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特征,“差别化”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优化“多轨并行”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为“整体性均衡”;以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比较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改革理念 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爱尔兰
下载PDF
“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笔谈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若玲 凌磊 +3 位作者 吴根洲 李立峰 王伟宜 董照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33,共17页
2014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迄今,先后有三批试点省市参与其中。在过去的六年,试点省份已实施了三次统一高考,即将迎来第四次,可谓边试边改。改革涵盖了从考试、评价到招生录取各个方面。缘于高考综合改革中的"综合"二字,此次改... 2014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迄今,先后有三批试点省市参与其中。在过去的六年,试点省份已实施了三次统一高考,即将迎来第四次,可谓边试边改。改革涵盖了从考试、评价到招生录取各个方面。缘于高考综合改革中的"综合"二字,此次改革可谓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力度最大、牵涉最广的一次探索,不仅注重人才选拔的科学性、旨在提高各级教育的教学效果,而且重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旨在提升高考制度的社会效益;不仅致力于发挥高考制度的选拔功能,而且注重发挥高考制度的教育功能;不仅着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着眼于宏观视野,而且回应了相关群体的基本诉求、兼顾到微观视角。然而,同样缘于"综合"二字,此次改革又是难度极大、分歧甚多的一次尝试。同样的举措,在不同省市乃至同一省市不同学校、在不同的学校乃至同一学校不同学科,都存在多样的观点、分歧的意见;同样的做法,在某些地方是亮点、深受好评,在另一些地方则成了"看上去很美"却无法操作的"鸡肋"而广受非议。不仅如此,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未曾预估或预估不足的问题,成为推进改革的潜在阻力。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在边试边改的同时,边改边研究、边研究边调整。本期推出"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这组笔谈,对高考综合改革中的科目改革、赋分方法、强基计划、投档录取、高职招生等关键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希冀能够为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建立贡献些许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制度 考试招生制度 现代高等教育 选拔功能 宏观视野 统一高考 招生录取 人才选拔
下载PDF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途径、问题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董照星 袁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共5页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院校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高职院校选择何种考试招生方式还有待考量;招生计划拟定不能满足学生升学需要;职业技能考核效果需进一步提升;录取标准对...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院校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高职院校选择何种考试招生方式还有待考量;招生计划拟定不能满足学生升学需要;职业技能考核效果需进一步提升;录取标准对生源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为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院校要合理选择考试招生方式,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加大职业技能考核比重,并采用"双上线"录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分类考试 招生模式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我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审视 被引量:6
8
作者 董照星 王伟宜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7-34,共8页
我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经历了萌芽、探索和发展三个阶段。实施至今,主要面临着适龄升学人数减少、职业技能考试重视不够、录取机制尚不完善、监管权限过于集中等问题。为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需要设置实用性招生专业,吸引社会... 我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经历了萌芽、探索和发展三个阶段。实施至今,主要面临着适龄升学人数减少、职业技能考试重视不够、录取机制尚不完善、监管权限过于集中等问题。为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需要设置实用性招生专业,吸引社会有志青年报考;分层分类进行职业技能考查,组建统一的职业技能测试平台;实行多元录取标准,增强考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权;建立招考分离的制度体系,成立专业的考试招生服务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考试招生制度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下载PDF
我国大学学部制构建现状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伟宜 董照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8,F0002,共9页
学部制改革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部制起源于巴黎大学,被德国、英国等国家借鉴并形成了不同的大学组织架构。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部分大学也尝试进行学部制改革并逐步形成了“实体”“虚体”和“虚实... 学部制改革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部制起源于巴黎大学,被德国、英国等国家借鉴并形成了不同的大学组织架构。为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部分大学也尝试进行学部制改革并逐步形成了“实体”“虚体”和“虚实结合”三种类型。不过,我国学部制改革起步比较晚,需要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将整合学术资源作为学部制改革的本质,以学术自治作为学部制改革的现实目标,以高效管理作为学部制改革的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部制 学术资源 学术自治 高效管理
下载PDF
高职院校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考试制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照星 袁潇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5期43-48,共6页
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是目前高职院校分别招收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两种招生考试制度,为缓解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困境和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的积极尝试,但也产生不少问题。这两种招生方式都存在生源... 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是目前高职院校分别招收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两种招生考试制度,为缓解高职院校"招生难"的困境和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出的积极尝试,但也产生不少问题。这两种招生方式都存在生源质量良莠不齐,考核方式重形式、重理论,招生专业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以生源、专业为突破口,严把招生入口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对口单招 单独招生 制度研究
下载PDF
对教师资格证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照星 袁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2-65,共4页
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15年新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开始实施试点工作。对比改革前后教师资格证在报考学历、考试内容和认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进一步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使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向着更加灵活、开放、包容... 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15年新的教师资格证制度开始实施试点工作。对比改革前后教师资格证在报考学历、考试内容和认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进一步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以期使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向着更加灵活、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制度 报考学历 考试内容 认定方式 发展方向
下载PDF
高职院校对口招生改革探索——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照星 袁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26-29,共4页
对口招生对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高职院校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重庆市从生源结构、考试内容、录取机制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对口招生改革路径,招生比例有所上升,考试内容渐趋科学,录取方式相... 对口招生对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为高职院校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重庆市从生源结构、考试内容、录取机制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对口招生改革路径,招生比例有所上升,考试内容渐趋科学,录取方式相对公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高职院校应打破报考条件限制,提升生源质量;以专业技能考试为突破口,加强校企合作;转变高职院校录取方式,扩大"高校—学生"双向选择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对口招生 专业技能考试 校企合作 重庆
下载PDF
高职院校对口单招的成效、问题和改革路径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照星 袁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3-29,共7页
对口单招是完善我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举措,为高职院校选拔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2013年,我国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各省(直辖市)积极探索对口单招改革路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 对口单招是完善我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重要举措,为高职院校选拔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2013年,我国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各省(直辖市)积极探索对口单招改革路径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考试招生政策欠缺系统性和针对性;文化课考试内容分值多,职业技能考试分值少;录取标准单一,录取机制有待完善;考试招生中缺少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为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实施对口单招要坚持政策目标、对象和措施的一贯性,完善考试招生政策;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科学设计文化课考试;以工作内容为导向,组织专业技能考试;坚持效率和公正相统一原则,健全招生录取机制;提升行业企业参与度,构建多方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对口单招 考试招生 制度改革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改革探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照星 袁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9,共7页
对口招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经历了统考统招、包分配(1985—1987年),省级统考、高职院校自主实施(1997—2010年)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分类考招模式(2... 对口招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经历了统考统招、包分配(1985—1987年),省级统考、高职院校自主实施(1997—2010年)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分类考招模式(2011年至今)三个阶段。对口招生实施过程中存在中职生升学比例低,生源质量差;笔试内容多,技能操作比重低;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监督等问题。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要扩大中职生的招生比例,提升生源质量;调整文化课考试内容并扩大职业技能考试的分值比例;行业企业以多角色参与考试招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高等职业教育 考试招生制度 对口招生
下载PDF
职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的应然样态、实然困境和使然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照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2-18,共7页
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职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仍面临技术技能人才依赖于“学制式”升学、分类考试局限于传统的应试之举、综合评价简化为“文化”与“技能”的简单拼盘等困境... 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职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仍面临技术技能人才依赖于“学制式”升学、分类考试局限于传统的应试之举、综合评价简化为“文化”与“技能”的简单拼盘等困境。为深化职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需要开发灵活学制的教育与培训项目,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根据多元群体入学需求,探索“因材施考”;整合“知识+技艺+能力”三维指标,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录取主体和过程的多元化,动态评估教育与实训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高等教育 类型化 招生制度改革 考试招生模式
下载PDF
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为例
16
作者 董照星 袁潇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开启了我国免费师范生培养新的里程碑。孟宪承书院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整合课程体系、实施养成教育、实行&qu...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开启了我国免费师范生培养新的里程碑。孟宪承书院对免费师范生培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整合课程体系、实施养成教育、实行"双导师"制。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可借鉴其特色,通过跨学科、跨院系、跨学校实现专业整合;从校园文化、院系文化和学生文化中实施养成教育;建立"导师制"、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孟宪承书院 整合课程 养成教育 “双导师”制
下载PDF
教师资格统考背景下师范院校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珊珊 董照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69-72,共4页
2015年教师资格证开始实行统考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师范院校如何发展的问题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主要体现在"师范性与学术性""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开设的比例"以及"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就业"等三个方... 2015年教师资格证开始实行统考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师范院校如何发展的问题再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主要体现在"师范性与学术性""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开设的比例"以及"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就业"等三个方面。通过分析这三方面的矛盾特征,以期给教师资格证统考后的师范院校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使我国师范院校更加突出"师范性"的特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师范院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院校 师范性 发展策略 教师资格
下载PDF
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劳动者形象——建构劳动者形象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照星 罗生全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劳动者是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者形象的统一体,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形象的内在表征。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知识型劳动者、创新型劳动者和技能型劳动者。以职业教育为载体塑造各种类型的劳动者形象,既可以挖掘技能禀赋,又可以... 劳动者是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和劳动者形象的统一体,劳动精神和劳动能力是劳动者形象的内在表征。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知识型劳动者、创新型劳动者和技能型劳动者。以职业教育为载体塑造各种类型的劳动者形象,既可以挖掘技能禀赋,又可以传播技能文化,还能将技能禀赋和技能文化转化为劳动者形象资本。职业教育通过处理劳动者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按照“自塑”劳动者形象的技能积累与形成逻辑和“他塑”劳动者形象的社会接纳与融合逻辑,造就了劳动者形象生于职业教育,但独立于职业教育成长,体面融入社会建设的劳动范式。为了树立技能型社会建设者的劳动者形象,应在“劳动者附近”形成“校家社”共同在场的交叠角色,开发劳动者形象塑造的核心要素;重构“连贯的自我身份认同”,实现“职教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型劳动者—劳动者”的角色转变和身份叙事;将劳动者形象塑造视为文化再生产机制,构建劳动者形象的社会实践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劳动者形象 劳动能力 劳动精神 塑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