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有效预防高血压
1
作者 董爱巧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第11期58-59,共2页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疾病,实则以其隐蔽的威力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无声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全球约有10亿人口正饱受高血压的困扰,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而在我国,高血压的患者数量更是惊人,已超2亿人...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这一看似不起眼的疾病,实则以其隐蔽的威力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无声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全球约有10亿人口正饱受高血压的困扰,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而在我国,高血压的患者数量更是惊人,已超2亿人。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这一简单现象,更是心、脑、肾等关键靶器官损害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器官损害 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数量 危险因素 统计数据 高血压 无声杀手 全球范围
下载PDF
β-羟基丁酸抑制细胞焦亡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3
2
作者 董爱巧 张晓亮 +2 位作者 林思朴 王俪瑾 王海燕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β-羟基丁酸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并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H9c2细胞给予β-羟基丁酸处理后进行缺氧/复氧(H/R)处理,检测β-羟基丁酸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细胞焦亡相关分析表达量的影... 目的探讨β-羟基丁酸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并探索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H9c2细胞给予β-羟基丁酸处理后进行缺氧/复氧(H/R)处理,检测β-羟基丁酸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细胞焦亡相关分析表达量的影响。利用lipo2000转染FoxO3干涉片段后,给予β-羟基丁酸及H/R处理,检测细胞存活情况、LDH释放量和细胞焦亡相关分析表达量。将24只5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β-羟基丁酸处理组(各12只),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组,β-羟基丁酸处理组在术前5 min皮下植入渗透泵,使MI/R模型在构建过程中持续受到β-羟基丁酸[1μl/h,1.6 mmol/(kg·d)]作用,对照组植入的渗透泵仅含有磷酸盐缓冲液。结果不同浓度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H/R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不同:小于10 mmol/L时H9c2细胞的存活率随β-羟基丁酸浓度升高而增加(P<0.01),而大于10 mmol/L的相对高浓度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降低(P<0.05)。β-羟基丁酸作用下心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强,FoxO3的表达升高,焦亡相关分子(Caspase-1、IL-1β、IL-18和GSDMD)表达量降低(P<0.05,P<0.01)。干涉FoxO3后,β-羟基丁酸对H9c2细胞H/R损伤后焦亡相关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降低(P<0.05,P<0.01)。在小鼠MI/R模型中,β-羟基丁酸促进心肌组织内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促进FoxO3表达,降低焦亡相关分子表达并减轻MI/R对心肌的损伤(P<0.01)。结论β-羟基丁酸通过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增强心肌细胞内FoxO3的表达,从而抑制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心肌M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基丁酸 细胞焦亡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FoxO3 CASPASE-1
下载PDF
体外辅助器械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曦 任超 +1 位作者 王海燕 董爱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4期57-59,64,共4页
目的分析暴发性心肌炎(FM)的临床特点,总结体外辅助机械治疗FM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FM患者7例,总结F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7例急性FM患者中,6例使... 目的分析暴发性心肌炎(FM)的临床特点,总结体外辅助机械治疗FM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FM患者7例,总结FM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7例急性FM患者中,6例使用了辅助器械,包括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时起搏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5例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自愿放弃治疗。结论FM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快速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早期给予ECMO治疗较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体外辅助器械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AMI患者PCI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沛 任何 +2 位作者 董爱巧 侯颖 王海燕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85-589,595,共6页
目的探索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0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缬... 目的探索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0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对照组,n=38)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观察组,n=38),治疗3个月后对主要终点(心脏超声指标及MACE事件发生率等)、次要终点和安全性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压、NT-proBNP指标降低(P<0.05);观察组LAd、LVEDV、LVESV的降低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性变长(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距离增长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抑制心室重构及预防心衰方面,沙库巴曲缬沙坦相比于缬沙坦表现更早且更有效,临床应用安全,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