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原因分析(附46例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董玉昌 张标 +3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孟宪国 孟宪中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 ,预防手术失误 ,提高手术疗效 ,解除患者痛苦 ,减轻患者负担。方法 自 1985~ 2 0 0 0年收集病例 46例 (其中经外院手术治疗后转入者 3 2例 ) ,因第 1次手术失败 ,致使患者症状无明显... 目的 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 ,预防手术失误 ,提高手术疗效 ,解除患者痛苦 ,减轻患者负担。方法 自 1985~ 2 0 0 0年收集病例 46例 (其中经外院手术治疗后转入者 3 2例 ) ,因第 1次手术失败 ,致使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 ,或合并其它症状需再次手术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经再次手术发现 ,初次手术失误的原因主要为 :血肿压迫、腰椎管狭窄未解除、多间隙间盘突出遗漏、髓核摘除不彻底、定位错误、椎间隙感染、脑脊液瘘等 ,术后均取得良好效果 ,优良率达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失败 再手术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5例报告
2
作者 董玉昌 张标 +3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孟宪国 孟宪中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植骨 钢板固定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两种椎间融合方法的影像学比较
3
作者 董玉昌 李华 +2 位作者 丁文元 申勇 赵金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254-256,321,共4页
目的比较腰椎滑脱椎弓根系统复位后,Prospacer融合和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在腰椎滑脱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7 d、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比较术后7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腰椎正侧位片上滑脱间隙高度的丢失量和滑脱矫正的丢... 目的比较腰椎滑脱椎弓根系统复位后,Prospacer融合和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在腰椎滑脱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7 d、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比较术后7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腰椎正侧位片上滑脱间隙高度的丢失量和滑脱矫正的丢失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经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组在椎间隙高度丢失和滑脱矫正复位丢失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28和P=0.012。结论腰椎滑脱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影像学上Prospacer融合组在维持滑脱椎间隙高度和防止滑脱矫正丢失方面均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脱位 外科手术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丁文元 李宝俊 +3 位作者 张为 海涌 申勇 董玉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手术治疗的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统计,获得随访的前外侧入路20例,经关节突入路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11.5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手术治疗的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统计,获得随访的前外侧入路20例,经关节突入路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11.5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手术时间上经关节突入路优于前外侧入路,在手术中出血量、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上两种手术方式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在术中出血量、再手术率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上与常规的前外侧入路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 手术入路 手术治疗 胸椎间盘突出症 出血量
下载PDF
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为 董玉昌 +4 位作者 申勇 丁文元 张标 李宝俊 姚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80-982,共3页
[目的]研究确定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时完整保留C2颈半棘肌肌止是否能有效维持颈椎术后矢状序列,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2002年3月~2003年12月,本院行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48例,其中32例获得至少2a的随访列为试... [目的]研究确定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时完整保留C2颈半棘肌肌止是否能有效维持颈椎术后矢状序列,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方法]2002年3月~2003年12月,本院行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48例,其中32例获得至少2a的随访列为试验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分别为(9.0±2.9)和(12.5±3.1),恢复率(44.9±26.9)。手术前、后有明显症状颈椎轴性症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6.8%和18.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者颈屈指数、颈椎活动范围等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差别。[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可以减少对颈椎后伸机理的破坏,有效维持术后颈椎矢状序列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颈半棘肌 矢状序列 轴性症状 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33
6
作者 申勇 杨大龙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董玉昌 杜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出血量620±5.6ml。平均随访40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4.09%,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10%,骨性融合率为97.18%。并发症包括6例硬膜撕破,1例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椎间融合器 再手术
下载PDF
术后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为 陈百成 +4 位作者 丁文元 董玉昌 李宝俊 王磊 关晓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评估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不同的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8例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围领4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另30例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 目的:评估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不同的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8例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围领4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另30例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指数、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加以比较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显著差别,A组患者颈后肌群萎缩率显著小于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患者(P<0.01),颈椎曲度得到有效维持,同时术后发生AS患者的比例显著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颈椎板成形术后早期去围领进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防止颈后肌群萎缩,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康复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姚晓光 申勇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董玉昌 张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男6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男6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3,共44个椎体,其中胸椎20个椎体,腰椎24个椎体。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分别在注入骨水泥前10min、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及3h时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10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阳性率升高,D-D含量增高,1h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四个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各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各项指标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会引起患者一过性血液高凝状态,在注入骨水泥后的3h内需严密监测病情,以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宝俊 韩建军 +4 位作者 丁文元 海涌 申勇 董玉昌 张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4例。共计分为2组,甲组15例,乙组39例,甲组未行椎间融合单纯行PLF手术,乙组采用椎... [目的]评价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从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4例。共计分为2组,甲组15例,乙组39例,甲组未行椎间融合单纯行PLF手术,乙组采用椎间融合行PLIF技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矫正效果、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了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1年,疼痛缓解率为31%和75%,临床症状改善率75%和80%。术后并发症包括矫正效果丢失1例,但无椎间隙塌陷、椎间融合器移位、断钉断棒等发生。[结论]后路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 侧凸 手术治疗 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申勇 张少嘉 +4 位作者 董玉昌 丁文元 张同庆 孟宪忠 姚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对比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斜形放置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Ⅰ组23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单枚Cage斜形放置的椎... [目的]对比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单枚Cage斜形放置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4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Ⅰ组23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单枚Cage斜形放置的椎体间融合;Ⅱ组21例,行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外侧融合。对两组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影像学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5~36个月,丽组间JOA评分、骨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下腰痛缓解的VAS评分、Taillard指数、相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优于Ⅱ组(P〈0.05)。[结论]单枚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的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更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滑脱 椎体间融合 后外侧融合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1
作者 姚晓光 申勇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董玉昌 张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10-914,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术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有1196例患者行PLIF手术,其中29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状性DVT,对术后并发DVT组和未并发DVT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合并...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术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因素。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有1196例患者行PLIF手术,其中29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状性DVT,对术后并发DVT组和未并发DVT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合并症、术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固定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输血情况、麻醉方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双下肢主被动功能锻炼情况、术后抗血栓药物应用情况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探讨DVT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高龄、肥胖、合并症、术前凝血功能亢进、D-二聚体增高、双节段以上固定融合、手术时间长、全身麻醉、输血及术后卧床时间长是PLIF手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075、7.803、46.176、0.101、0.082、5.219、9.628、0.121、5.068和5.199(P<0.05);硬膜外麻醉、术后双下肢主被动功能锻炼及术后抗血栓药物应用可使术后发生DVT的风险降低,其OR值分别为0.121、0.114和0.093(P<0.05)。结论:PLIF术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通过加大保护因素的作用来预防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 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颈人工椎间盘置换近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7 位作者 曹俊明 董玉昌 孟宪国 丁文元 姚晓光 孟宪中 张为 李宝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分析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30例患者的33个节段进行了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男13例,女1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统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2例发... 目的:分析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近期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30例患者的33个节段进行了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男13例,女17例,年龄33~54岁,平均43.3岁,统计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2例发生喉上和喉返神经损伤,可能与术中过度牵拉有关,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1例颈部切口血肿形成,可能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有关,经颈部伤口引流、抗感染等处理后痊愈;1例神经根型患者术后根性疼痛缓解不明显,可能与术中减压不彻底有关,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给予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全部病例随访9个月~2年,平均15.6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为8.34±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6.11±1.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形成,2年随访时出现自发融合,原因不明;2例术后置换节段后凸,可能与术后椎间高度的丢失及椎间角度的改变有关,患者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结论: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复杂,有其特有的并发症,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严格手术操作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人工椎间盘 颈椎病 置换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宪中 孟宪国 +3 位作者 申勇 董玉昌 曹俊明 杨大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评价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远期疗效,并比较采用不同术式的远期结果。方法1998年2月-2003年2月,共行95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其中89例(93.7%)获随访并复习原始资料,76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男55例,女21例;年... 目的评价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远期疗效,并比较采用不同术式的远期结果。方法1998年2月-2003年2月,共行95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其中89例(93.7%)获随访并复习原始资料,76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男55例,女21例;年龄23~61岁,平均42岁。患者均有再次坐骨神经疼痛病史。复发时间8~130个月,平均69个月。位于L4、5节段48例,L5、S1间隙28例。再次手术分为3组,A组30例,单纯扩大开窗或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B组24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C组22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360°融合内固定术。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基本情况,采用临床功能评估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A、B、C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0.7±98.8)、(278.7±256.3)和(350.7±206.1)mL,手术时间分别为(65.9±22.8)、(111.6±24.3)和(127.3±26.7)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7±1.4)、(10.2±1.8)和(12.2±2.3)d,B、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获随访36~96个月,平均86个月;A组(87.6±27.0)个月,B组(84.5±19.8)个月,C组(83.6±13.5)个月。3组的年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临床结果优良率80.3%,其中A组80.0%,B组79.2%,C组81.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摄X线片示手术节段椎体不稳发生率,A组1例(3.3%),B组19例(79.2%),C组无。B组发生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是必要的,单纯扩大开窗或双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是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再手术 单纯开窗 髓核摘除360° 融合术 临床比较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丁文元 申勇 +3 位作者 董玉昌 李宝俊 张为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55-557,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内固定和不应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6月~2001年7月手术治疗10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患者,按行内固定与否把患者分为两组,Ⅰ组,仅行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不行内固定治疗,共7... 目的比较应用内固定和不应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6月~2001年7月手术治疗10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患者,按行内固定与否把患者分为两组,Ⅰ组,仅行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不行内固定治疗,共77例;Ⅱ组,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外,同时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共31例。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5~8年,平均3.4年。Ⅰ组临床优良率为87%,Ⅱ组为8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内固定的31例术后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滑脱加重,椎间融合器无明显移位,均达骨性愈合;未行内固定的患者中术后没有滑移加重的病例,有4例腰椎滑脱处假关节形成。两组神经损伤发生率、再手术返修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内固定组明显高于非内固定组。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行减压、植骨的同时行内固定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骨融合率,但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管狭窄 融合术 内同定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为 申勇 +4 位作者 丁文元 董玉昌 李华 张同庆 姚晓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124-1126,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确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于本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并采用Odom... [目的]研究确定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8月间于本院行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1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和上肢疼痛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估,并采用Odom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Odom优良率达100%,术后Nurick分级、ONDI评分、颈项疼痛VAS评分、上肢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意义的提升(P〈0.01)。[结论]对于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维持节段运动功能的同时可取得良好的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6
作者 丁文元 关晓明 +4 位作者 董玉昌 申勇 张为 吴涛 高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66-146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痛VAS及腰腿痛评分,术后平均随访20.8个月(8个月~3年),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及腰腿痛评分,通过配对比较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VAS及腰腿痛功能评分。[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术后腰腿痛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下肢功能明显改善,(P<0.05)。本组22例获得优良手术效果,优良率为84.6%。[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疗效明确。术中操作轻柔、仔细,避免医源性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7 位作者 曹俊明 董玉昌 孟宪国 丁文元 姚晓光 孟宪中 张为 李宝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828-1830,共3页
[目的]观察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并初步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随访32例(男15例,女17例)36个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平均年龄43.6岁,对临床疗效及颈部轴性症状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 [目的]观察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并初步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随访32例(男15例,女17例)36个节段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患者,平均年龄43.6岁,对临床疗效及颈部轴性症状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8.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术前JOA评分为(8.23±1.22)分,末次随访时为(15.81±1.1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共6例患者出现颈部轴性症状,其发生率为18.75%。[结论]颈部轴性症状可发生于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但症状较轻,其发病确切原因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即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人工椎间盘 颈椎病 置换 轴性症状
下载PDF
下胸段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文元 李华 +3 位作者 申勇 董玉昌 张为 姚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观察下胸段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下胸椎标本(T9~L1)6具,在T11~T12节段建立4种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模型:(1)单侧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摘除(ULF+D);(2)单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 目的:观察下胸段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下胸椎标本(T9~L1)6具,在T11~T12节段建立4种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模型:(1)单侧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摘除(ULF+D);(2)单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ULF+L+D);(3)双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BLF+L+D);(4)双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单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T11~T12,于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和旋转6个方向进行加载,记录100N载荷下的ROM值。将4种模型ROM值分别与完整标本的ROM值按照配对t检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完整标本比较,ULF+D在旋转方向的ROM值有显著性差异,ULF+L+D和BLF+L+D在6个方向上的ROM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11~T12椎弓钉棒系统固定后在轴向旋转和前屈方向的ROM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他三个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LF+L+D和BLF+L+D对脊柱下胸段6个方向上的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辅以椎弓根钉固定相应节段,能够显著恢复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胸椎 关节突关节 手术入路 稳定性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4 位作者 张英泽 董玉昌 孟宪国 丁文元 曹俊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85-486,共2页
目的评价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3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平均随访27个月,评价其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 目的评价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37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平均随访27个月,评价其术前及随访时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骨性融合率97.30%,优良率94.5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关节切除、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成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 峡部裂性 滑脱 椎间盘 突出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被引量:18
20
作者 孟宪国 孟宪中 +1 位作者 申勇 董玉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目的总结115例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4月~2003年4月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结果中转开放手术13例,术中椎间盘镜移位2例,硬脊膜损伤7例,术后血肿压迫神经2例,无神经根损伤。全... 目的总结115例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4月~2003年4月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结果中转开放手术13例,术中椎间盘镜移位2例,硬脊膜损伤7例,术后血肿压迫神经2例,无神经根损伤。全组随访3~12个月,平均75月,按Nakai分级优70例,良3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22%(106/115)。结论合理选择适应证、术中C形臂X线机定位、黄韧带及椎板切除、神经根周围粘连分离显露充分、彻底止血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椎间盘摘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