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吡啶衍生物芳基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葛超 王红艳 +7 位作者 董益利 李季 徐芸 顾秋予 苏志 钱勇 Peter J.Sadler 刘红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9-1085,共7页
以2种配体4,4′-dimethyl-2,2′-bipyridine(L1)和4′-methyl-(2,2′-bipyridine)-4-carbaldehyde oxime(L2),分别与芳基钌二聚体[RuCl_2(η~6-p-cymene)]2合成了2种新型单核配合物[Ru(η~6-p-cymene)(L1)Cl]Cl(1)和[Ru(η6-p-cymene)(L... 以2种配体4,4′-dimethyl-2,2′-bipyridine(L1)和4′-methyl-(2,2′-bipyridine)-4-carbaldehyde oxime(L2),分别与芳基钌二聚体[RuCl_2(η~6-p-cymene)]2合成了2种新型单核配合物[Ru(η~6-p-cymene)(L1)Cl]Cl(1)和[Ru(η6-p-cymene)(L2)Cl]Cl(2)。应用元素分析、ESI-MS和~1H NMR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水解及其与CT-DNA和血清蛋白的结合性质,并且进行了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配合物1比2在动力学上更稳定(k:0.383 h^(-1)(1)、1.458 h^(-1)(2));配合物均通过嵌入作用与双链DNA结合,但2有较强的结合能力(Kb:7.8×10~3L·mol^(-1)(1)、1.86×10~4L·mol^(-1)(2))。配合物均能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蛋白静态猝灭,但1作用较强(KA:1.04×10~5L·mol^(-1)(1)、8.62×10~4L·mol^(-1)(2))。配合物与蛋白的较强结合能力,可能是其细胞毒性不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钌 联吡啶 DNA/BSA结合作用
下载PDF
基于柔性三齿配体的镉(Ⅱ)和锌(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琪 苏志 +8 位作者 王红艳 董益利 胡炯圣 刘冬菊 吴昶 徐芸 应翱 方敏 刘红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89-1895,共7页
柔性三齿配体1,3,5-tr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ITMB)和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TTMB)与金属镉(Ⅱ)和锌(Ⅱ)分别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_3(SO_4)_4(TITMB)_2(H_2O)_4][Cd(H_2O)... 柔性三齿配体1,3,5-tris(imid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ITMB)和1,3,5-tris(triazol-1-ylmethyl)-2,4,6-trimethylbenzene(TTTMB)与金属镉(Ⅱ)和锌(Ⅱ)分别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d_3(SO_4)_4(TITMB)_2(H_2O)_4][Cd(H_2O)_6]·2CH_3OH}_n(1)和{[Zn(TTTMB)(HCOO)_2]·CH_3OH}_n(2)。配合物1和2均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固态荧光、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存在着由硫酸根离子和Cd(Ⅱ)构成的一维链,其再与配体TITMB配位形成二维层状结构,[Cd(H_2O)_6]^(2+)位于层与层中间平衡电荷。配合物2具有典型的63二维蜂窝状拓扑结构。配合物1和2中的二维层状结构,均通过氢键作用延伸成为三维结构。配合物1和2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并且在固态下释放蓝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三齿配体 配位聚合物 荧光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