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点测量的轧辊磨床软件算法及其应用验证
1
作者 董盟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基于三点测量优于二点测量的观点,本文利用机床配置的两点式测量架和位于砂轮架上的测量脚形成三点测量装置,并根据轧辊的辊形特征提出测量流程;再利用开源软件进行软件算法开发,将数据采集的辊形数据经算法处理获得实测辊形曲线;最后... 基于三点测量优于二点测量的观点,本文利用机床配置的两点式测量架和位于砂轮架上的测量脚形成三点测量装置,并根据轧辊的辊形特征提出测量流程;再利用开源软件进行软件算法开发,将数据采集的辊形数据经算法处理获得实测辊形曲线;最后对轧辊磨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处理,提高了轧辊零件的加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点式测量装置 软件算法 辊形误差 轧辊磨床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七氟烷小鼠镇痛、催眠、遗忘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一肖 田艳艳 +9 位作者 宋致静 严涛 丁晓维 王波 刘晴晴 郭根花 朱虹 董盟 何珂 戴体俊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吸入七氟烷(SEV)的小鼠的镇痛、催眠和遗忘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板法和甩尾法观察GBP对SEV小鼠痛阈(HPPT)的影响,翻正反射实验观察各实验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睡眠维持时间和入睡率,避暗和跳台实验观察潜伏期和...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吸入七氟烷(SEV)的小鼠的镇痛、催眠和遗忘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热板法和甩尾法观察GBP对SEV小鼠痛阈(HPPT)的影响,翻正反射实验观察各实验组小鼠睡眠潜伏期、睡眠维持时间和入睡率,避暗和跳台实验观察潜伏期和错误次数。采用翻正反射法时按分层随机分组,分为GBP(G)组、SEV(S)组和GBP+SEV(GS)组,每组10只;采用甩尾法、热板法、避暗和跳台实验时按分层随机分组,分为0.9%氯化钠溶液(NS)组、G组、S组、GS组,每组10只。结果热板法实验中,GS组给药后15、25 min的HPPT值显著高于NS组、G组及S组(P值均<0.05);甩尾法实验中,GS组给药后10、15 min的HPPT值显著高于G组,5、10、15 min的HPPT值显著高于S组(P值均<0.01)。翻正反射法实验中,GS组的睡眠潜伏期较G组显著缩短(P<0.01),睡眠时间较G组及S组显著延长(P值分别<0.05、0.01),入睡率显著高于G组及S组(P值均<0.01)。跳台实验中,GS组的跳台潜伏期较G组显著缩短(P<0.05),错误次数较G组显著增多(P<0.01);避暗实验中,GS组的避暗潜伏期较S组显著缩短(P<0.05),错误次数较S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 GBP与SEV合用可增强小鼠的镇痛、催眠和遗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七氟烷 镇痛 催眠 遗忘
下载PDF
女医学生宽容与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实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一肖 朱虹 +4 位作者 高园园 董盟 宋致静 李静 徐凯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宽容与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法:采用问卷筛选,以12名女大学生作为实验组,12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综合性团体干预的方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团体辅导SA... 目的:探讨医学专业女大学生宽容与交往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法:采用问卷筛选,以12名女大学生作为实验组,12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综合性团体干预的方法,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团体辅导SAD量表前后测中,社交回避因子得分和总分的下降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结论:宽容与交往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女大学生 团体辅导 社交技能
下载PDF
十六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偶集的构造
4
作者 董盟 李琦 高军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36-241,共6页
基于二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偶集和逆Gray映射,提出了两种十六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二元至四元序列逆Gray映射的基础上,结合四元至十六元序列的映射进行构造;第二种是利用一种新型逆Gray映射构造十... 基于二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偶集和逆Gray映射,提出了两种十六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偶集的构造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二元至四元序列逆Gray映射的基础上,结合四元至十六元序列的映射进行构造;第二种是利用一种新型逆Gray映射构造十六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偶集。两种方法均可以由二元序列直接生成十六元序列,从而为十六元序列的构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由于零相关区互补序列集可以看作零相关区互补序列偶集的特例,该方法也适用于零相关区周期互补序列集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互补偶集 零相关区 十六元 逆Gray映射
下载PDF
二维四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阵列偶集的构造方法研究
5
作者 李琦 董盟 高军萍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8-17,共10页
基于二维周期互补阵列偶集,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移位序列,利用交织方法构造二维二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阵列偶集,进而利用一种新的逆Gray映射,生成二维四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阵列偶集.结果表明,阵列偶集中各个子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特性.... 基于二维周期互补阵列偶集,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移位序列,利用交织方法构造二维二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阵列偶集,进而利用一种新的逆Gray映射,生成二维四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阵列偶集.结果表明,阵列偶集中各个子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特性.该方法将周期互补序列偶的思想应用到阵列集的构造中,给出了一种二维四元零相关区周期互补阵列偶集的构造方法.该构造方法根据零相关区长度的取值不同,能够获得大量新的构造结果,从而为实际工程提供更多的信号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互补阵列偶集 零相关区 交织方法 移位序列 逆Gray映射
下载PDF
三跨连续加劲梁悬索桥无索区梁段线形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戚兆臣 唐茂林 +2 位作者 崔冰 董盟 王明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7-41,共5页
三跨连续加劲梁悬索桥在桥塔处梁段刚接及体系转换时如何保证无索区的线形平顺过渡、顺利进行体系转换、确保成桥线形与内力一致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技术课题。本文讨论了国内外无索区梁段进行体系转换的方法,并以一座超千米的三跨连续钢... 三跨连续加劲梁悬索桥在桥塔处梁段刚接及体系转换时如何保证无索区的线形平顺过渡、顺利进行体系转换、确保成桥线形与内力一致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技术课题。本文讨论了国内外无索区梁段进行体系转换的方法,并以一座超千米的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为例,实现其无索区加劲梁体系转换、线形调整和施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加劲梁 无索区 线形
下载PDF
基于ARM与FPGA的便携式GNSS信号采集回放系统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婉明 李琦 +3 位作者 李金海 汪峰 高宇 董盟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61,共4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与FPGA的便携式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系统。该系统可采集复杂情况下的导航卫星信号,并且增益可控,为导航接收机测试提供了特定的信号源。系统将导航卫星信号经射频电路转换为数字中频信号,通过FPGA处理后保存至SATA硬... 设计了一种基于ARM与FPGA的便携式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系统。该系统可采集复杂情况下的导航卫星信号,并且增益可控,为导航接收机测试提供了特定的信号源。系统将导航卫星信号经射频电路转换为数字中频信号,通过FPGA处理后保存至SATA硬盘。ARM处理器作为监控端发送指令至FPGA,控制FPGA进行数据采集与回放,同时接收监控接收机串口发送的报文,提取载噪比信息,并绘制载噪比柱状图。该系统ARM端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采用Qt4设计用户图形界面,可扩展及可移植性强,为系统的后续开发提供了保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信号质量满足要求,ARM监控端数据处理时间在200 ms^500 ms之间,实时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 FPGA ARM 采集回放 嵌入式LINUX QT4
下载PDF
LNG储罐内压力及蒸发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董亮 孙秀丽 +3 位作者 董盟 潘振 伍帅 顾锦彤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86-1990,共5页
通过对前人实验研究成果归纳,阐述了影响储罐内压力及蒸发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加强绝热保冷及消除分层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蒸发气(简称BOG)产生及控制的开发与研究进展,指出了实际生产中BOG产生量较多,强调了BOG"产生控制,排出控制... 通过对前人实验研究成果归纳,阐述了影响储罐内压力及蒸发率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加强绝热保冷及消除分层的意义,介绍了国内外蒸发气(简称BOG)产生及控制的开发与研究进展,指出了实际生产中BOG产生量较多,强调了BOG"产生控制,排出控制"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合理提高设备使用率,实现对其技术与经济两方面优化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 蒸发率 绝热保冷 使用率 优化
下载PDF
非共沸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变工况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亮 商丽艳 +3 位作者 韦丽娃 刘宝玉 伍帅 董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68-75,共8页
鉴于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燃气轮机负荷波动较大,而目前对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研究更注重相同吸热量及其热力性能随初始参数变化的对比,很少考虑燃气轮机负荷降低时导致烟气温度和质量流量均下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 鉴于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燃气轮机负荷波动较大,而目前对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研究更注重相同吸热量及其热力性能随初始参数变化的对比,很少考虑燃气轮机负荷降低时导致烟气温度和质量流量均下降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HYSYS平台构建特性模型,以换热器内窄点温差为约束条件,研究变工况特性ORC工质优选方案。在燃气电厂变负荷工况下,寻求对应系统最大净输出功的最佳运行参数,从热耗率、质量流量和AP值等特性比较,采用不同组分工质的循环性能,经对比发现R152a系统净输出功、热耗率、质量流量在所选工况区间内相比混合工质具有明显优势,而冷凝器AP值及系统热回收率却相反。研究结果为ORC系统二元非共沸混合工质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变工况特性 余热回收 非共沸混合工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