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壮丽山川,多情恩施
- 1
-
-
作者
董祖斌
李黎
汪立敏
-
机构
恩施州作协
《中国青年报》
《恩施晚报》
本刊采编部
-
出处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09年第5期12-15,共4页
-
文摘
古代,恩施是廪君的领地。春秋,地属巴国;战国,属楚巫郡;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原王朝称这里是蛮夷之地,先后实行羁麻州郡制和土司制。它曾被叫作清化郡、沙渠县、施州等,以文化化石般的状态记录了一段一段的历史。如今,走进恩施,就走进了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走进清江大峡谷,就仿佛迷失在地球的迷宫里;走进土司城,就走进了历史的转弯点;走进滚龙坝,就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走进梭布垭石林,就走进了石头的幻想世界;走进女儿会,更可以与土家儿女一起尽情高歌……
-
关键词
土司制
滚龙坝
夷城
中原王朝
沙渠县
施州
巴国
鸟鸣
清化
幻想世界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遥视系统在无人值守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董祖斌
-
机构
湖北省恩施州电力总公司电力调度中心
-
出处
《湖北电力》
2009年第5期28-29,共2页
-
文摘
为解决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远方监视问题,遥视系统应用在变电站运行监控中,通过将现代的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完成对远端的变电站现场环境进行监控。
-
关键词
遥视系统
变电站
监控
-
Keywords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ubstation
monitoring
-
分类号
TM63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TP39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创新人才
- 3
-
-
作者
董祖斌
-
机构
定西中学
-
出处
《甘肃教育》
2007年第10S期8-8,共1页
-
文摘
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
-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创新
人才
-
分类号
G40-01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漂洋过海《龙船调》
- 4
-
-
作者
董祖斌
-
出处
《湖北画报》
2015年第7期68-71,共4页
-
文摘
《龙船调》最初叫《种瓜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柏杨坝、汪营等地传唱,是"利川灯歌"的代表作,所以,又名为"灯调",距今大约有一二百多年的历史。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歌曲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
-
关键词
湖北省恩施州
种瓜调
宋祖英
八十年代
柏杨
金色大厅
衬词
民间音乐
梦鸽
一唱众和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不“野”的野三关
- 5
-
-
作者
董祖斌
-
出处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14年第4期20-25,共6页
-
文摘
古时从恩施出山,沿着施宜古道,经建始县高坪出建始境以后,进入巴东境,按下来的重要集镇就是野三关了。野三关是恩施州出境的最前哨,过了野三关,进入宜昌长阳县境,也就差不多走出大山了。
野三关,这名字本身就属于大山,与江南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在气质上就有区别。似乎透出一种霸气,那个“野”字让人生出一种品味的兴趣,似乎想开掘出它名字后面隐匿的神秘原始魅力。
-
关键词
恩施州
建始县
长阳县
“野”
大山
-
分类号
G62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垃圾处理产业化制约因素探讨
- 6
-
-
作者
董祖斌
-
机构
湖北恩施市环卫处
-
出处
《城市风(建设管理专刊)》
2003年第22期32-33,共2页
-
-
关键词
垃圾处理
城市
环境卫生
城市环境
-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诗画巴东 歌舞巴人
- 7
-
-
作者
张金华
董祖斌
张玉芹
-
出处
《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2012年第5期42-46,共5页
-
文摘
巴东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民俗风情古朴,山水风光多姿。她的灵山秀水,奇峰异石,高峡平湖,峭壁干仞,展示着数十亿年大自然神奇的造化。那沉睡在岩层中斑驳陆离的生命遗骸,悬棺和古栈道,流传民间的古老巴楚文化,叙说着千万年生命演变的历史。壮丽的巴山巴水,古老的巴国风情,名胜古迹和神秘的传说,吸引了古今中外的无数文人骚客,在此咏诗抒怀,传唱干古。
-
关键词
巴东
诗画
巴人
歌舞
名胜古迹
民俗风情
文化底蕴
山水风光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关于恩施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对策
被引量:4
- 8
-
-
作者
董祖斌
-
机构
恩施市文联
-
出处
《清江论坛》
2008年第3期18-21,共4页
-
文摘
民俗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载体;现阶段民俗文化开发利用有了好的势头,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保护为主的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实施,以各种民俗文化艺术节为主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实施,以民俗文化人才培训、讲座为主的一系列民俗文化人才工程的实施,使民俗文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整体影响力,即对经济的贡献率尚待提高,民间氛围不浓",两张皮"现象严重,这应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
-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开发利用
现状
对策
-
分类号
K892.4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让文物“活”起来的机制及方式初探
被引量:4
- 9
-
-
作者
董祖斌
-
机构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
出处
《清江论坛》
2017年第2期23-26,共4页
-
文摘
文章从认识、机制、政策和方式四个方面,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全方位来探索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倡导全社会充分认识文物的资源优势和重要作用,改革创新机制,制定灵活政策,借助前沿的发展理念和现代传媒手段从馆舍、网络、屏幕、纸张、语言、市场、建设等各个方面突破局限,整合资源,与时俱进,真正实现文物"活起来"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文博行业的社会职能,为文化强国富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
关键词
文物
机制
方式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恩施州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董祖斌
-
机构
恩施州文化馆
-
出处
《清江论坛》
2009年第4期16-19,22,共5页
-
文摘
恩施州民俗文化是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与载体。现阶段我州民俗文化开发利用有了好的势头,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立足于现实分析原因,着眼于"文化亮州"对"三州"战略的支撑来思考开发利用好民俗文化的发展对策,不无意义。
-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开发利用
现状
对策
-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江南
- 11
-
-
作者
董祖斌
-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
文摘
艳·秦淮一条河,在江南的土地和历史间游过,穿越时空,始终缓慢地流泻在诗词间和心头上。河上有船,船上,尽是风流公子和翩翩的佳人,桨声,在清波间轻轻撩拨着心事暧昧。秦淮河,没有涛声,静柔得如一位穿旗袍的江南女子,行动无风。河水酽酽地透出一种少妇的粉色,在沿岸的红灯笼的照映下,是一池粉黛,香艳无敌。秦淮之艳,艳如丹唇。一条河,一扇窗,一盏灯,一叶舟,一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一段绵延古今的唱词。那些记录。
-
关键词
江南
张继
秦淮河
女子
周庄
西湖
诗词
河水
旗袍
寒山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生如雪
- 12
-
-
作者
董祖斌
-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110,共2页
-
文摘
冬天的语言就是雪,寒瘦枯黑的冬,雪是一件绚丽的外衣。生命如雪,从炎夏走过来,我总会这样思考与感悟。雪是冬日的歌者,咏唱的是一首变调的老歌。
-
关键词
生命真谛
感悟
变调
河流
语言
思考
记忆
凄美
旋律
咏唱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生长于斯
- 13
-
-
作者
董祖斌
-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107,共3页
-
文摘
我生在恩施,长在恩施,至今已是三四十年的时光,就连高考后找个吃饭的"饭碗"亦是在恩施读的书,没有过"江"(长江)。除了出差,很少走出这片土地。恩施,对于我而言,也是"施恩"的土地,虽然古来这里名称一直在变化,叫做清化郡、沙渠县、施州等。
-
关键词
恩施
土地
四十年
吊脚楼
高考
母亲
摆手舞
文化化石
哭嫁歌
鄂西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神农纤夫(外一篇)
- 14
-
-
作者
董祖斌
-
机构
湖北省作家协会
-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3,共5页
-
-
关键词
神农
盐水
文明
文化
古铜色
拉纤
历史
自然
精神
山岩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抛锚在山巅的古船
- 15
-
-
作者
董祖斌
-
出处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
文摘
屏山,一座在土司时代举足轻重的山,有时也称平山,取其险如屏障,美似画屏之意。如今,静静地等候在时空里,恢复着旷世以来的宁静。屏山整体外形酷似一条船,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两端尖窄,中体宽厚,
-
关键词
土司文化
想当年
《桃花扇》
万全洞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洗爵溪风雅(外一题)
- 16
-
-
作者
董祖斌
-
出处
《长江文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8-69,共2页
-
文摘
这是在地图上找不见的地名,它的流域还不到穿越一个村的长度,但是她却流过了历史和岁月的沟壑,流淌成一种不老的风雅,让唐诗宋词在青山绿水间铺泻成波光粼粼的动态,滋润着两岸厚沃的土地与淳朴的乡民。
-
关键词
风雅
唐诗宋词
成一
淳朴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神农纤夫
- 17
-
-
作者
董祖斌
-
出处
《长江文艺》
2010年第6期69-70,共2页
-
文摘
我老家在山上,离水太远,自小对纤夫没有直观印象。看到的到就是汉子们从山上把木材拖下来.叫做“拖排”,工具是一种叫做“排杆子”的东西,在汉子们咬紧的腮帮上我看出那是一种苦难。纤夫的工作同样是负绳拉重的一种职业,与“拉排”相似.但是与水伴在一起的,我想同样是“水深火热”。
-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神农纤夫》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