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成蛋白复合牙本质陶瓷盖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玉好 杨连甲 +1 位作者 王志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4-166,181,I012,共5页
用杂种狗2只作实验,在每只狗上下颌前牙唇面开髓,分别以骨形成蛋白(BMP)、牙本质陶瓷(CD)、骨形成蛋白复合物牙本质陶瓷(BMP/CD)盖髓,观察盖髓效果。实验结果发现,单纯CD无诱导牙本质形成的能力;BMP、BMP/CD 均可诱导出大量的牙本质。... 用杂种狗2只作实验,在每只狗上下颌前牙唇面开髓,分别以骨形成蛋白(BMP)、牙本质陶瓷(CD)、骨形成蛋白复合物牙本质陶瓷(BMP/CD)盖髓,观察盖髓效果。实验结果发现,单纯CD无诱导牙本质形成的能力;BMP、BMP/CD 均可诱导出大量的牙本质。就牙髓细胞的分化,BMP 优于 BMP/CD,但牙本质桥形成的质量来说 BMP/CD 优于 BMP。作者认为 BMP/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牙本质陶瓷 盖髓剂 牙本质桥 龋齿 BMP
下载PDF
雪旺细胞标志物GFAP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沫逸 罗小龙 +2 位作者 李春智 孙文斌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标志物神经细丝酸性蛋白(GFAP)在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 2 0例腺样囊性癌 ,1 8例粘液表皮样癌以及 2例正常腮腺组织标本 ,进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目的 :研究雪旺细胞标志物神经细丝酸性蛋白(GFAP)在腺样囊性癌及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 2 0例腺样囊性癌 ,1 8例粘液表皮样癌以及 2例正常腮腺组织标本 ,进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2 0例腺样囊性癌中有 1 8例发现神经受侵现象 ,1 8例粘液表皮样癌只有 2例发现神经受侵现象 ,经 χ2 检验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GFAP在 1 8例腺样囊性癌中有表达 ,而在粘液表皮样癌中则全部没有表达 ,经 χ2 检验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腺样囊性 雪旺细胞分化 嗜神经侵袭 神经细丝酸性蛋白
下载PDF
年轻恒牙直接盖髓术的临床和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文玲英 杨富生 +1 位作者 蔡伟英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22-223,共2页
直接盖髓术是用药物覆盖暴露的牙髓,以促进牙髓愈合和修复的治疗.通常仅适应于健康牙髓的新鲜暴露病例,对于因龋病露髓的患牙则不宜应用.近年,不少学者报道对去龋露髓的患牙采用直接盖髓术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其疗效不低于健康露髓牙.本... 直接盖髓术是用药物覆盖暴露的牙髓,以促进牙髓愈合和修复的治疗.通常仅适应于健康牙髓的新鲜暴露病例,对于因龋病露髓的患牙则不宜应用.近年,不少学者报道对去龋露髓的患牙采用直接盖髓术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其疗效不低于健康露髓牙.本研究是对临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深龋露髓年轻恒磨牙,进行直接盖髓术,试图探讨保留全部活髓的临床疗效,并对观察中的失败病例在改变治疗时进行牙髓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 直接盖髓术 临床 病理学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BMP)盖髓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玉好 +1 位作者 杨连甲 苟建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55-158,共4页
本文报告了应用 BMP 盖髓117例128颗牙的临床效果,此外选择12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恒磨牙,(牙合)面人工穿髓,应用 BMP 盖髓,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拔除牙齿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BMP组术后2周,一年以后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8.82%和98.59%... 本文报告了应用 BMP 盖髓117例128颗牙的临床效果,此外选择12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恒磨牙,(牙合)面人工穿髓,应用 BMP 盖髓,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拔除牙齿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BMP组术后2周,一年以后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8.82%和98.59%,均高于氢氧化钙,但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证实,术后4周 BMP 组有牙本质桥形成,而对照组没有。术后12周,BMP组牙本质桥依然完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而氢氧化钙组此时虽有牙本质桥形成,但根管壁有大量的修复性牙本质沉积。因此,BMP 盖髓的临床效果不低于氢氧化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盖髓剂 病理学
下载PDF
端粒酶抑制剂对舌癌细胞株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峻 金岩 +1 位作者 何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研究舌癌细胞经端粒酶抑制剂 (3′ 叠氮 3′ 脱氧胸腺核苷 ,AZT)处理后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舌癌细胞系Tca8113经AZT作... 目的 :研究舌癌细胞经端粒酶抑制剂 (3′ 叠氮 3′ 脱氧胸腺核苷 ,AZT)处理后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PCR ELISA方法检测舌癌细胞系Tca8113经AZT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AZT可显著抑制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 ,而且这种抑制效应有浓度依赖性 (经 0 .3、0 .6、1.0、1.5mol L的AZT处理 12小时的Tca8113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0 .6 9± 0 .0 3、0 .6 1± 0 .0 8、0 .5 3± 0 .11、0 .5 0± 0 .0 2 ,未经AZT处理的Tca8113细胞端粒酶活性为 0 .76±0 .0 6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经AZT处理的细胞G2 M期含量显著增高 (6 2 .8% ) ,未处理组为 19 7% (P <0 .0 5 )。结论 :AZT可以明显抑制舌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并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2 M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抑制剂 舌癌细胞株 端粒酶 活性 细胞周期
下载PDF
几丁聚糖药膜促进小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志斌 李峰 +2 位作者 吴军正 刘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4-135,共2页
为研究几丁聚糖对皮肤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制备了含1.25%几丁聚糖的药膜。用小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的创伤模型。通过肉眼观察和组织学观察,比较几丁聚糖药膜,凡士林纱布以及不治疗组创伤愈合过程。结果表明:几丁聚糖药膜与皮肤... 为研究几丁聚糖对皮肤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制备了含1.25%几丁聚糖的药膜。用小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的创伤模型。通过肉眼观察和组织学观察,比较几丁聚糖药膜,凡士林纱布以及不治疗组创伤愈合过程。结果表明:几丁聚糖药膜与皮肤伤口贴附牢固,不引起排斥反应,具有止血、促进肉芽和上皮组织生长的作用,可望用于皮肤外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聚糖 皮肤 创伤 药膜 伤口愈合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全文 +2 位作者 陈希哲 陈琰 杨连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原核克隆载体pSP73中的目的基因VEGF165用 BamH I和Xho I双酶切后,再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c...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原核克隆载体pSP73中的目的基因VEGF165用 BamH I和Xho I双酶切后,再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VEGF165。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和测序鉴定。通过脂质体介导,用重组质粒转染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然后以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体中已插入目的基因片段VEGF165。免疫细胞化学证实,重组质粒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中有VEGF165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并在骨髓基质细胞中得到表达,为将表达VEGF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基因 真核表达载体 构建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死亡在颌面部细胞凝聚区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金岩 李鑫 +5 位作者 吕红兵 杨连甲 李媛 朱萧玲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在细胞凝聚区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建立和制备C57BL/6N系小鼠胚胎期13、14、15、16d和生后10d等多时间点的颌面部发育模型,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标记颌面部组... 目的:观察和分析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在细胞凝聚区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建立和制备C57BL/6N系小鼠胚胎期13、14、15、16d和生后10d等多时间点的颌面部发育模型,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标记颌面部组织的PCD细胞。结果:在颌面部骨、牙齿等多种组织器官形成初期都包括间充质细胞的聚集,并出现特定的细胞凝聚区。随着细胞凝聚的出现,PCD的数量和密度增多。当凝聚区内的细胞向特定细胞系表型转化时,PCD数量下降。结论:PCD在颌面部凝聚区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细胞凝聚区 细胞凋亡 胚胎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诱导牙本质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高玉好 杨连甲 +3 位作者 王志良 张绍章 张发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50-251,共2页
骨形成蛋白(BMP)是近年来提纯的一种骨诱导因子,分布于人及动物的骨皮质、牙本质及骨肉瘤中。可以在软组织电异位成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BMP对肌肉、皮下等软组织的诱导作用,关于BMP对牙髓组织的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拟通过体内... 骨形成蛋白(BMP)是近年来提纯的一种骨诱导因子,分布于人及动物的骨皮质、牙本质及骨肉瘤中。可以在软组织电异位成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BMP对肌肉、皮下等软组织的诱导作用,关于BMP对牙髓组织的作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拟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BMP对牙髓组织、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盖髓剂 牙髓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颅骨锁骨发育不良患者牙齿矿化不全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小娟 轩东英 +2 位作者 谢宝仪 章锦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unt-related gene2,runx2)基因突变导致的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牙超微结构以及Ca、P元素含量的改变。方法:收集临床CCD患者的滞留乳牙以及萌出下恒切牙,制备牙齿磨片,通...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unt-related gene2,runx2)基因突变导致的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牙超微结构以及Ca、P元素含量的改变。方法:收集临床CCD患者的滞留乳牙以及萌出下恒切牙,制备牙齿磨片,通过扫描电镜研究CCD患牙超微结构的改变,通过色散能分光计对牙釉质和牙本质中Ca、P元素含量进行能谱分析。结果:与正常牙齿相比,CCD患牙发育不良:釉丛和釉板结构增多,釉牙本质界平直,牙本质小管分布不均,牙骨质薄;牙釉质和牙本质中Ca、P含量降低。结论:runx2基因突变对CCD患者牙齿构成及其组成元素均有很大的影响,表明runx2基因对于牙齿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2基因 超微结构 CCD患牙 扫描电镜 色散能分光计 能谱分析
下载PDF
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珊瑚复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全文 +3 位作者 陈希哲 张勇杰 杨维东 杨连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期224-225,T003,共3页
目的:观察SD大鼠成骨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伸展及生长情况,并探讨珊瑚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细胞复合植入体内的最佳时间。方法:分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5d后加矿化液诱导培养,分化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目的:观察SD大鼠成骨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伸展及生长情况,并探讨珊瑚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细胞复合植入体内的最佳时间。方法:分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5d后加矿化液诱导培养,分化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成骨细胞与处理过的珊瑚复合,通过细胞计数检测附着后的细胞生长增殖特性,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在珊瑚表面的贴附情况。结果:细胞接种后,在材料表面贴附良好,继续增殖。结论:珊瑚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细胞贴附后继续保持成骨细胞的表型,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成骨细胞 珊瑚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BMP)盖髓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玉好 杨连甲 +1 位作者 王志良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53-155,共3页
骨形成蛋白是一种高效的骨诱导因子,本文观察它用于直接盖髓的效果。术后2周,可见具有典型造牙本质细胞的规则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形成,并组成牙本质桥。而在氢氧化钙组,未观察到牙本质形成。术后3周,BMP组牙本质桥形成趋于完成,而氢氧... 骨形成蛋白是一种高效的骨诱导因子,本文观察它用于直接盖髓的效果。术后2周,可见具有典型造牙本质细胞的规则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形成,并组成牙本质桥。而在氢氧化钙组,未观察到牙本质形成。术后3周,BMP组牙本质桥形成趋于完成,而氢氧化钙组刚开始。术后12周,两组均有牙本质形成。但氢氧化钙组根管侧壁有大量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本结果显示了临床应用BMP保存活髓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牙本质 盖髓剂 实验
下载PDF
大鼠创伤性面瘫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立军 周树夏 +1 位作者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面神经撞击伤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不同速度和压缩幅度撞击20只SD大鼠右侧面神经干,造成面神经不同程度瘫痪。结果:不同撞击条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瘫,面瘫严重度与撞击速度和撞击压缩幅度成正相关关系,面神... 目的:建立大鼠面神经撞击伤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不同速度和压缩幅度撞击20只SD大鼠右侧面神经干,造成面神经不同程度瘫痪。结果:不同撞击条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瘫,面瘫严重度与撞击速度和撞击压缩幅度成正相关关系,面神经干可出现散在纤维断裂、大部分神经纤维断裂、神经干完全断裂等病理改变。结论:所建立的大鼠创伤性面瘫动物模型操作简便,测速精确,致伤撞击力可控,且具有重复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瘫,其损伤病变与人类相似,病变典型,因此可做为研究创伤性面瘫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创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抗骨形成蛋白(BMP)单链抗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远 杨连甲 +2 位作者 高玉好 金岩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6-160,共5页
从一株鼠抗BMP单克隆抗体杂交瘤中扩增出其可变区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入pUC18、19载体,利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和计算机分析后,应用一段人工合成的含15个氨基酸的连接肽,将重链基因(VH)的C端和轻链基... 从一株鼠抗BMP单克隆抗体杂交瘤中扩增出其可变区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克隆入pUC18、19载体,利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和计算机分析后,应用一段人工合成的含15个氨基酸的连接肽,将重链基因(VH)的C端和轻链基因(VL)的N端连接起来,构建成单链抗体(scFv)。将其克隆入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4T-1,在大肠杆菌JM109中获得初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 可变区基因 连接肽 单链 抗体 抗骨形成蛋白
下载PDF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β受体在人冠状动脉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雨笙 陈强 +2 位作者 贾国良 金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β受体在人冠状动脉(COA)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研究PDGF及其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年龄分别为21岁、47岁和64岁的男性尸检标本,取其COA前降支或左主干,以抗入PDGFβ...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β受体在人冠状动脉(COA)组织中的分布与表达,研究PDGF及其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年龄分别为21岁、47岁和64岁的男性尸检标本,取其COA前降支或左主干,以抗入PDGFβ受体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其组织结构和PDGFβ受体的表达.结果:21岁的COA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无明显的PDGFβ受体阳性染色,47岁的COA可见内皮细胞和内膜下增生的平滑肌细胞有大量的阳性染色,64岁的COA内膜及内膜下病变区有集中的强阳性染色.不同年龄的COA血管其外膜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均呈阳性染色.结论:在COA受到损伤、修复或过度修复等不同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膜上的PDGFβ受体的分布及表达亦有相应的改变.提示PDGF及PDGF受体在COA的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 PDGF 受体
下载PDF
外源性TGF-β_1在体内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文玲英 方军 +1 位作者 贾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 :探讨 TGF- β1 作为牙髓暴露点的外敷药物和牙髓中的植入体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能力。方法 :狗磨牙和尖牙机械开髓 ,将含 TGF- β1 的药物植入暴露点内并覆盖露髓处 ,术后 4、8、12周处死动物 ,制备标本 ,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 目的 :探讨 TGF- β1 作为牙髓暴露点的外敷药物和牙髓中的植入体诱导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能力。方法 :狗磨牙和尖牙机械开髓 ,将含 TGF- β1 的药物植入暴露点内并覆盖露髓处 ,术后 4、8、12周处死动物 ,制备标本 ,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 4周 ,在 TGF- β1 - HA的表面看到成牙本质样细胞和其他形成细胞相连的新的牙本质样基质的沉积 ,而对照的 HA表面未见形成细胞和基质沉积现象。术后 8、12周 ,TGF- β1 - HA颗粒周围有厚层的牙本质样基质及与其相连的高柱状成牙本质样细胞 ,邻近的周围及洞口部位也看到修复性牙本质明显沉积和牙本质桥形成。结论 :外源性 TGF- β1 在体内可诱导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和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牙髓 损伤牙本质生成 修复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RhoA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峻 何勇 +2 位作者 金岩 刘晓亮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转移灶、癌旁组织、增生鳞状上皮和正常口腔黏膜中Rho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RT-PCR技术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灶、鳞状上皮增生和...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转移灶、癌旁组织、增生鳞状上皮和正常口腔黏膜中Rho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RT-PCR技术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灶、鳞状上皮增生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RhoA的表达情况。结果RhoA在非癌组织均不表达或弱表达,40例口腔鳞癌中25例表达RhoA,阳性率为62.50%;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低分化鳞癌中RhoA的阳性率为66.67%,中、高分化鳞癌中RhoA的阳性率为60.71%;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1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织中13例表达RhoA,阳性率为81.25%,24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织中12例表达RhoA,阳性率为5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检测RhoA mRNA的表达水平,鳞癌组织中RhoA mRNA光密度相对值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增生鳞状上皮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1),低于转移灶(P<0.05)。结论RhoA的表达与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转移程度有关,有望作为鳞状细胞癌预后和转移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RHOA 分化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BALB/C近交系小鼠腭裂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红兵 李鑫 +1 位作者 金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研究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BALB/C近交系小鼠腭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BALB/C系孕鼠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妊娠第12d分别给药,并于妊娠期第138,1320,148,1420,158,1520,168... 目的:研究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对BALB/C近交系小鼠腭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BALB/C系孕鼠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妊娠第12d分别给药,并于妊娠期第138,1320,148,1420,158,1520,168d处死孕鼠,取胎鼠头部做冠状切片,HE染色,进行观察。结果: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用药可诱导BALB/C系小鼠形成腭裂,其主要原因是腭突上抬延迟。结论:维甲酸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诱导BALB/C近交系小鼠形成腭裂是一种稳定的腭裂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维生素A酸类 地塞米松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疫苗pcDNA3.1(+)/kgp_(cd)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凤秋 杨连甲 +1 位作者 吴织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cDNA3. 1( +) /kgpcd免疫原性,并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肌肉及颌下腺组织中的原位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质粒pcDNA3. 1 ( +) /kgpcd经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BALB/c...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cDNA3. 1( +) /kgpcd免疫原性,并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肌肉及颌下腺组织中的原位表达情况。方法:重组质粒pcDNA3. 1 ( +) /kgpcd经肌肉注射和颌下腺区注射免疫BALB/c小鼠,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BALB/c小鼠血清中IgG和唾液中sIgA抗体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肌肉注射免疫可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血清IgG抗体,颌下腺区注射可同时诱导高水平的唾液中sIgA和血清中IgG抗体;骨骼肌、颌下腺导管内、腺泡腔内可见阳性着色。结论:重组质粒pcDNA3. 1( +) /kgpcd经颌下腺注射可同时诱导黏膜免疫和全身免疫应答,可作为有效免疫原,这为免疫牙周炎模型定菌鼠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基因疫苗 颌下腺区注射 动物免疫
下载PDF
细胞凝聚区的形成在C57BL/6N系小鼠下颌骨发育中的作用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鑫 金岩 +1 位作者 朱萧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胚胎早期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的改变,明确下颌骨在胚胎早期由细胞凝聚到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及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了胚龄13~19d及出生1d的小鼠下颌骨中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目的:观察胚胎早期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的改变,明确下颌骨在胚胎早期由细胞凝聚到定向分化成成骨细胞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法:用免疫组化及TUNEL染色等方法,检测了胚龄13~19d及出生1d的小鼠下颌骨中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增殖、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及表型转化的生物学改变。结果:胚龄13~15d,间充质细胞开始凝聚形成下颌骨始基并迅速增殖。胚龄16~19d,凝聚区细胞明显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并开始成骨。麦克尔软骨消失。结论:下颌骨的发育始于胚胎间充质细胞的局部凝聚,大部分细胞经历了快速增殖后逐渐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凝聚 细胞凋亡 下颌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