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籽粒乳线比例与籽粒相关性状的关系
1
作者 董红芬 霍成斌 +3 位作者 李爱军 李洪 阎晓光 马志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选用3个不同粒型玉米品种马齿型郑单958(ZD958)、半马齿型先玉335(XY335)和硬粒型长单106(CD106)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籽粒乳线比例与粒长、粒宽、百粒鲜质量、含水率、灌浆速率、脱水速率的关系,以期为玉米最佳收获期的确定和适宜机械... 选用3个不同粒型玉米品种马齿型郑单958(ZD958)、半马齿型先玉335(XY335)和硬粒型长单106(CD106)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籽粒乳线比例与粒长、粒宽、百粒鲜质量、含水率、灌浆速率、脱水速率的关系,以期为玉米最佳收获期的确定和适宜机械粒收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品种对玉米籽粒乳线比例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XY335籽粒乳线比例增加速率最快,其次是CD106、ZD958。不同粒型玉米品种粒长、粒宽、百粒鲜质量对乳线比例的作用效应不同,粒宽、百粒鲜质量对乳线比例的作用效应较大。籽粒乳线比例与籽粒含水率、灌浆速率、脱水速率总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含水率与灌浆速率、脱水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灌浆速率与脱水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 粒型 乳线比例 含水率 灌浆速率 脱水速率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长单511特征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4
2
作者 董红芬 李洪 +3 位作者 李爱军 阎晓光 王国梁 刘成森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长单511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自选系11S145为母本,自选系长S 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普通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株型清秀、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广适、抗病、抗旱抗倒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的玉... 长单511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以自选系11S145为母本,自选系长S 2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普通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株型清秀、熟期适中、高产、稳产、广适、抗病、抗旱抗倒等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的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170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长单511 特征特性 生产技术规程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长单48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董红芬 李洪 +2 位作者 李爱军 郑向阳 阎晓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103-103,105,共2页
详细介绍了长单48玉米的特征特性与产量表现,并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与制种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长单48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 制种技术
下载PDF
粮饲兼用春复两播型玉米新品种长单43号选育及特征特性
4
作者 董红芬 李洪 +2 位作者 李爱军 郑向阳 赵长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6期20-21,共2页
1选育经过 1.1亲本选育母本B99:为1999年引进的外引材料B99:父本B100选自美国玉米杂交种,即自交4代选育的高代系(56—1—3—5—1)。
关键词 亲本选育 玉米新品种 粮饲兼用 特性 特征 玉米杂交种 美国 父本
下载PDF
玉米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李洪 王斌 +2 位作者 李爱军 董红芬 阎晓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9-313,共5页
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在3种种植密度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寻求通过改变种植模式提高密度的新途径。以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农大108’为供试品种,3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为副处理,裂区设计,通过对组成的15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测... 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在3种种植密度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寻求通过改变种植模式提高密度的新途径。以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农大108’为供试品种,3种种植密度为主处理,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为副处理,裂区设计,通过对组成的15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测定与分析,探索株行距配置的密植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株行距配置与密度的互作效应在52500株/hm2时最为明显;此试验中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模式是52500株/hm2密度下0.60m等行距种植,与传统种植习惯比较,增产了23.27%。因此,普通株型玉米品种可以通过株行距合理配置的方式,提高种植密度,达到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密度 株行距配置 增产效果
下载PDF
耐密玉米杂交种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贵兰 李新海 +3 位作者 李红 李爱军 董红芬 申毅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研究了郑单958和先玉335在山西长治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9.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056.0~13526.0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为4.2... 研究了郑单958和先玉335在山西长治地区生态条件下的种植密度效应,分析了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郑单95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9.0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056.0~13526.0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为4.2~6.2,蜡熟至完熟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7.53%,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2~8.3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8.82万穗/hm2、穗粒数524~466粒、千粒重332.0~329.0g。先玉335的适宜栽培密度为7.50万株/hm2,在此密度下产量为13714.5kg/hm2,叶面积指数在抽雄至蜡熟期4.0~5.2,蜡熟至完熟保持在2.6左右,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66.42%,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为7.9g/(m2·d);最佳产量结构为单位面积穗数7.50万穗/hm2、穗粒数538粒、千粒重339.9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 光合特性
下载PDF
不同深松时期对旱地春玉米水分利用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阎晓光 李洪 +2 位作者 王青水 董红芬 李爱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170,共6页
于2010—2012年在晋东南旱平地设置了春季深松、夏季深松和秋季深松3种深松处理试验,以传统翻耕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春玉米耗水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深松处理的总耗水量最高,春季深松处理次... 于2010—2012年在晋东南旱平地设置了春季深松、夏季深松和秋季深松3种深松处理试验,以传统翻耕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对春玉米耗水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深松处理的总耗水量最高,春季深松处理次之,且两者与传统翻耕(对照)差异均显著,表明春季和秋季深松后春玉米的总耗水量增加。夏季深松总耗水量低于对照处理,这是因为夏季深松后,对玉米根系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在春玉米生育后期,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能有效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春玉米生物干重,提高作物产量。2011年秋季深松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分别比传统深翻(对照)提高13.61%和10.26%,春季深松处理次之,分别比对照提高10.32%和7.62%,夏季深松处理低于传统深翻(对照),且分别比对照降低3.95%和1.82%,表明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和水分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深松时期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普通株型玉米不同密度下种植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斌 李宏 +2 位作者 李爱军 董红芬 王召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22-125,共4页
选择普通株型的玉米品种农大108,在设置固定的3种密度前提下,通过调整株行距种植比例,探索不同密度产量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的产量较低密度下有较大的增产,大小行种植对于普通株型的农大108来说,产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产... 选择普通株型的玉米品种农大108,在设置固定的3种密度前提下,通过调整株行距种植比例,探索不同密度产量水平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的产量较低密度下有较大的增产,大小行种植对于普通株型的农大108来说,产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产量与密度有密切相关性,与种植模式没有太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大小行 等行距
下载PDF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阎晓光 李洪 +3 位作者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杜艳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3期32-37,共6页
旨在探讨可降解地膜在晋东南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实际意义。本试验在覆膜后不同时间,对3种地膜的降解速度和强度、蓄水保温进行田间调查,玉米收获后测产。结果显示:与裸地相比,2种降解地膜能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和水分,效果逊于普通地膜,两种... 旨在探讨可降解地膜在晋东南地区玉米生产中的实际意义。本试验在覆膜后不同时间,对3种地膜的降解速度和强度、蓄水保温进行田间调查,玉米收获后测产。结果显示:与裸地相比,2种降解地膜能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和水分,效果逊于普通地膜,两种降解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使生育期分别缩短了4天和9天,分别增产9.06%、9.72%、14.54%,普通地膜与降解地膜产量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地膜降解方面,2种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时期较为一致,发生于覆膜后约40~50天;覆膜90~100天后可降解地膜从土壤表面基本消失。以上结果显示,供试的2种可降解地膜不仅具有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和经济学效果,既满足了玉米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普通地膜既省工省时,又可降低环境污染,所以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晋东南玉米生产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地膜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的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优势群划分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洪 李爱军 +1 位作者 董红芬 王守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2,共8页
【目的】GT-MAS:gk为抗黄曲霉菌的玉米群体,在美国作为抗源种质被释放利用,对该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有利于外引群体在国内的有效利用和推动抗黄曲霉玉米育种工作在国内的开展。【方法】试验于2003~2005年在山西... 【目的】GT-MAS:gk为抗黄曲霉菌的玉米群体,在美国作为抗源种质被释放利用,对该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有利于外引群体在国内的有效利用和推动抗黄曲霉玉米育种工作在国内的开展。【方法】试验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进行;试验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6个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对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等6个外引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GT-MAS:gk群体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为-9.9,在被测的6个群体中居中等水平,与掖478、齐319和Mo17有相对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与黄早四、丹340和B73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为负向值。【结论】GT-MAS:gk群体应归为瑞德类群,对应的杂种优势群为PA类群、兰卡斯特类群和78599选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群体 GT-MAS:gk 黄曲霉毒素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长单46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洪 董红芬 +1 位作者 李爱军 王满富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2-83,共2页
长单46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于1998年育成的新品种,组合为92-168×长B57。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约需≥10℃有效积温2400℃·d左右。2002~2003年山西省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969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5%;两年共... 长单46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于1998年育成的新品种,组合为92-168×长B57。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约需≥10℃有效积温2400℃·d左右。2002~2003年山西省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969kg/hm2,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5%;两年共计23个试点有21点增产,增产点次达91.3%。对我省常见6种玉米病害,即大斑病、小斑病、青枯病、穗腐病、矮花叶病和粗缩病均达到中抗以上;子粒商品性好,色泽金黄,容重高(729g/L),粗脂肪含量高(4.84%);耐旱耐瘠,适应性强,无论在多雨年还是干旱年,肥沃田还是瘠薄田,均能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长单46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的抗穗腐病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爱军 李洪 +2 位作者 董红芬 赵长明 阎晓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151-7151,7348,共2页
[目的]筛选抗玉米穗腐病的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牙签法接种串珠镰刀菌,对5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穗腐病鉴定。[结果]筛选出高抗(HR)自交系3份、抗病(R)玉米自交系5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海92-1的选系抗性较差,大多属于高感... [目的]筛选抗玉米穗腐病的种质资源。[方法]采用牙签法接种串珠镰刀菌,对5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穗腐病鉴定。[结果]筛选出高抗(HR)自交系3份、抗病(R)玉米自交系5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海92-1的选系抗性较差,大多属于高感材料;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性较好。[结论]为有效开展玉米抗穗腐病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穗腐病 牙签接种法 抗病筛选
下载PDF
不同浓度胺鲜酯处理吐丝期玉米自交系对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阎晓光 杜艳伟 +4 位作者 李洪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周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13,共3页
以玉米自交系PH 6 WC为试验材料,在吐丝期整株喷施4、8、12、16 g·L^-1胺鲜酯溶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处理种子的发芽情况、主要化学成分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吐丝期喷施胺鲜酯溶液对PH 6 WC种子的发芽率、千粒重和籽粒... 以玉米自交系PH 6 WC为试验材料,在吐丝期整株喷施4、8、12、16 g·L^-1胺鲜酯溶液,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处理种子的发芽情况、主要化学成分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吐丝期喷施胺鲜酯溶液对PH 6 WC种子的发芽率、千粒重和籽粒淀粉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发芽指数、发芽势、苗干重、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活力指数有显著影响,发芽势、发芽指数与蛋白质含量与种子活力呈显著相关关系,以8 g·L^-1浓度胺鲜酯溶液处理下种子活力指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PH 6 WC 胺鲜酯 种子活力
下载PDF
对玉米新杂交种选育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向阳 李洪 +1 位作者 董红芬 李爱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15-16,19,共3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1份玉米新杂交种和对照农大108进行了产量及诸多性状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3759综合性状好,排名在对照农大108前,这和2004年的区域预备试验结果一致,可见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其可靠性已被实...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11份玉米新杂交种和对照农大108进行了产量及诸多性状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长3759综合性状好,排名在对照农大108前,这和2004年的区域预备试验结果一致,可见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其可靠性已被实践所证实,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4种耕作方式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晓光 李洪 +4 位作者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周楠 杜艳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38-40,共3页
采用通过传统翻耕、免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4种耕作方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根系干重垂直分布情况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深松与免耕影响正常出苗率;秋季深松能够显著... 采用通过传统翻耕、免耕、秋季深松和春季深松4种耕作方式,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春玉米出苗率、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根系干重垂直分布情况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深松与免耕影响正常出苗率;秋季深松能够显著提高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2种深松处理均能提高根总干重与21~40cm土层根的占比;不同处理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深松、传统翻耕、春季深松、免耕。在该试验条件下,山西晋东南地区采用秋季深松和传统翻耕隔年循环的方式来获得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 根系干重垂直分布
下载PDF
杀菌杀虫剂混用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阎晓光 李洪 +4 位作者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杜艳伟 王枫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156-157,167,共3页
选用4种药剂(其中2种杀菌剂、2种杀虫剂),通过不同混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对玉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吡唑醚菌酯与5%氯虫苯甲酰胺混用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93.66%,对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1.72%,且有显... 选用4种药剂(其中2种杀菌剂、2种杀虫剂),通过不同混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穗腐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对玉米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吡唑醚菌酯与5%氯虫苯甲酰胺混用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达93.66%,对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达91.72%,且有显著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1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穗腐病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浓度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阎晓光 杜艳伟 +5 位作者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周楠 王枫叶 李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目的]明确杀菌剂减量施用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选用2种杀菌剂,以正常施用剂量为对照,各减量15%、30%为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在减量15%用量的情况下,2种杀菌剂均达到了与常规用量同样的防控效果与产量水... [目的]明确杀菌剂减量施用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选用2种杀菌剂,以正常施用剂量为对照,各减量15%、30%为处理,研究其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控效果。[结果]在减量15%用量的情况下,2种杀菌剂均达到了与常规用量同样的防控效果与产量水平,防治效果分别达68.37%和56.14%,增产幅度分别达15.08%和12.23%。[结论]杀菌剂减量15%施用的方法在玉米大斑病防控上确实可行,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同时达到了对大斑病预期的防控目标与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防控效果
下载PDF
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玉米新品种长单46号及育种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洪 董红芬 +2 位作者 李爱军 阎晓光 赵长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2期121-122,共2页
长单4 6号目前已通过山西省、陕西省和重庆市三省市审认定。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等特点,在选育过程中,从特异新种质引进,新材料创制和育种关键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长单46号 玉米新品种 育种技术
下载PDF
长单48号玉米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洪 董红芬 +2 位作者 李爱军 郑向阳 阎晓光 《种子科技》 2011年第3期23-24,共2页
长单48号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于2001年育成的新品种,组合为P4/18599。200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晋审玉2008005),2010年通过陕西省认定(陕引玉2010011)。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约需≥10℃有效积温2400℃左右。2005-2007年山西省区域试验... 长单48号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于2001年育成的新品种,组合为P4/18599。2008年通过山西省审定(晋审玉2008005),2010年通过陕西省认定(陕引玉2010011)。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约需≥10℃有效积温2400℃左右。2005-2007年山西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99.7kg,比对照种农大108增产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下载PDF
山西省陵川县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发展历程与生产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阎晓光 李洪 +2 位作者 董红芬 李爱军 王国梁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玉米在陵川县是种植面积第一的粮食作物,结合生产实际,科研人员创造性地把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结合起来,创新出地膜、秸秆二元双覆盖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明显的生态与社会效益。文章综述了陵川县玉米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发展历程与生... 玉米在陵川县是种植面积第一的粮食作物,结合生产实际,科研人员创造性地把玉米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结合起来,创新出地膜、秸秆二元双覆盖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明显的生态与社会效益。文章综述了陵川县玉米秸秆、地膜二元覆盖的发展历程与生产现状,以及目前陵川县玉米秸秆、地膜二元覆盖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覆盖 地膜覆盖 农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