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校园噪声监测及评价——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徐雪丽 曹丽娜 +14 位作者 董纤凌 石相 李阳 韦松良 李政 李函烨 绍东 牛应虎 李远航 白宇星 张晓岚 郝莹 朱晨光 陈学萍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30-740,共11页
为监测及评价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噪声,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声环境,对校园学习工作区、生活区、运动区3个功能区的10个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连续7天的噪声监测.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法和噪声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按照国家声... 为监测及评价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噪声,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声环境,对校园学习工作区、生活区、运动区3个功能区的10个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连续7天的噪声监测.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法和噪声污染指数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按照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校园生活区的夜间声环境质量相对较好;运动区的夜间噪声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山明食堂昼间以及风雨操场昼夜间的声环境超标严重;机自楼全天声环境质量良好.由此可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的校园声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在校人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声环境 噪声监测 噪声评价
下载PDF
PFOA和PFOS在介质中迁移行为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辉 董纤凌 +4 位作者 龚天添 相明辉 黄渊 王晨 王文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89-2602,共14页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家居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中,因其具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殊性质,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检出。目前,对于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研究已有一些进展,本研究归纳...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家居产品的生产和使用中,因其具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环境持久性等特殊性质,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检出。目前,对于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行为研究已有一些进展,本研究归纳总结了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和相关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具体针对影响PFOA和PFOS在环境介质中迁移的机制(静电相互作用、疏水作用、配体交换和氢键)和因素(有机质含量、矿物类型、矿物含量、介质含水率、离子类型、离子强度和pH)以及可用于模拟的数学模型(对流-弥散模型、非平衡两点吸附模型、非平衡两区吸附模型、多速率模型、多过程限速传质模型,TOSD迁移模型)进行探讨和总结,以为后续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综合性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全氟辛烷磺酸(PFOS) 迁移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FOA和PFOS在土壤和地下水中危害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文兵 龚天添 +4 位作者 董纤凌 李辉 相明辉 黄渊 王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4-194,共11页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全氟烷基化合物。由于PFOA和PFOS的难降解性以及远距离迁移性,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检出。该文讨论和总结了PFOA和PFOS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危害和修复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各...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全氟烷基化合物。由于PFOA和PFOS的难降解性以及远距离迁移性,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检出。该文讨论和总结了PFOA和PFOS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危害和修复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显著影响PFOA和PFOS在环境中的迁移。在对活性炭吸附技术、膜过滤技术、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电化学和电絮凝技术、新型材料吸附技术、生物降解技术以及其他新型修复技术性能讨论中发现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最佳的去除PFOA和PFOS效果;材料改性构建的新型吸附材料也可以实现很高的去除效率。该综述系统归纳和总结各种修复技术对PFOA和PFOS的去除效果和机制,可对进一步研发和优化PFOA和PFOS的修复技术提供系统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A和PFOS 土壤和地下水 毒性 迁移 修复技术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污染场地修复策略与技术前景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文兵 李春阳 +4 位作者 董纤凌 龚天添 陈汐昂 张梦 李辉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6,共9页
我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双碳”背景下,我国场地修复行业的目标已从单纯追求效率,转变为低碳减排与高效修复并重。这一转变对未来的污染场地修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全面融入低碳环境服务过程,注... 我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双碳”背景下,我国场地修复行业的目标已从单纯追求效率,转变为低碳减排与高效修复并重。这一转变对未来的污染场地修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全面融入低碳环境服务过程,注重风险管控、原位治理和节能降耗等。因此,在设计具体的修复路线时,应尽量实现修复过程节能降耗减排、逸散性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和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等目标。基于这些要求,传统的原位热脱附技术将面临降低能耗的严苛挑战,多相抽提技术将面临设备节能降耗挑战,增溶脱附技术将面临材料研发绿色节能挑战,土壤淋洗技术将面临药剂绿色挑战等。为实现将低碳目标贯彻污染场地修复过程这一目的,针对性的措施和技术包括:技术装备的低碳运行、使用人工智能修复装备、碳排放智能监测计算、场地大数据分析技术、可持续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原位风险阻隔技术、多参数实时原位监测技术和土壤生态碳汇技术等。上述方面的优化和转型升级将有望成为未来污染场地修复中新装备及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碳汇 低碳节能 土壤修复 可持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