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陈瑞清 董育卿 +2 位作者 李鹏程 李艳军 边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APCI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超溶栓时间窗APCI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评估]、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和常规组总有效率(91.42%vs.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NIHSS评分为(4.52±1.67)分,低于常规组(6.28±1.78)分,ADL评分为(84.23±6.58分),高于常规组[(74.3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hs-CRP、IL-6水平分别为(11.03±3.68)mg/L、(60.73±13.42)ng/mL,均低于常规组[(13.55±4.12)mg/L、(78.48±14.5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57%vs.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超溶栓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替罗非班 双联抗血小板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育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322-323,共2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疗程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超声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疗程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超声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同组患者相比,血液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明显缩小(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钙 血脂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董育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5期22-23,共2页
目的评估早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和B组20例;A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0 mg次/d),直到出院;B组住院期间无阿托伐他汀治疗,出院后开始阿托伐... 目的评估早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22例和B组20例;A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0 mg次/d),直到出院;B组住院期间无阿托伐他汀治疗,出院后开始阿托伐他汀治疗(80 mg次/d)。入院3 d和7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Rankin修订量表(mRS)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 d后A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7 d后NIHSS评分进一步降低,且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7 d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2级评分和3级评分百分比较高,然而4级评分和5级评分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早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评分
下载PDF
社区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分析及综合防治干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育卿 陈瑞清 +1 位作者 赵静 刘卫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7期2371-2373,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抽取大同市城区北关社区若干名30岁以上常住居民,将社区内脑卒中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对影响脑卒中...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抽取大同市城区北关社区若干名30岁以上常住居民,将社区内脑卒中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60例纳入对照组,对影响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及存在饮酒和吸烟行为为影响社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及存在饮酒和吸烟行为是社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将上述危险因素作为切入点,全面开展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工作,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脑卒中 危险因素 分析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血脂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育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6期625-626,共2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脑出血及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脑出血(CH)、78例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脑出血及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脑出血(CH)、78例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并对血脂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HDL、ApoA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p(a)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脂水平在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中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脑出血 脑梗死
下载PDF
早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降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免疫炎性标志物激活 被引量:1
6
作者 董育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9期2850-2852,共3页
目的:评估早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免疫炎性标志物激活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从入院开始阿托伐他汀治疗,直到出院;B组住院期间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出院后开始阿托伐他汀治疗... 目的:评估早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免疫炎性标志物激活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从入院开始阿托伐他汀治疗,直到出院;B组住院期间未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出院后开始阿托伐他汀治疗。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炎性标志物。结果: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与B组相比,A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TNF-α、IL-6和ICAM-1浓度显著降低;而两组患者血清CRP、IL-1、IL-10、E-Selectin、P-Selectin和V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早期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免疫炎性标志物激活,可能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免疫炎性标志物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内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董育卿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6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脑脊液置换,联合椎管内地塞米松注射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对6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传统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脑脊液置换,每次置换150mL,最后鞘... 目的探讨大剂量脑脊液置换,联合椎管内地塞米松注射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方法对6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取传统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脑脊液置换,每次置换150mL,最后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每周3~4次,共4~7次至脑脊液转清为止,观察记录两组DCVS发生数、脑梗死发生及病死数。结果治疗组DCVS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3.75%、0%、2.78%,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8.75%、9.38%、12.5%(P<0.05)。结论大剂量脑脊液置换,联合椎管内地塞米松注射疗法,可有效降低SAH后DCVS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脑脊液置换术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卫华 张向臣 +2 位作者 董育卿 李艳军 尉杰忠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2318-2320,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病率高,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溶栓、抗凝及血管介入治疗等,其中阿替普酶就是首选的静脉溶栓药物,对控制疾病进展具有显著效果^[1]。但有报道显示,原位血栓形成... 急性脑梗死(ACI)的发病率高,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溶栓、抗凝及血管介入治疗等,其中阿替普酶就是首选的静脉溶栓药物,对控制疾病进展具有显著效果^[1]。但有报道显示,原位血栓形成、局部高凝状态和破碎斑块栓塞远端血管是血管再次闭塞的重要机制,凝血酶是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子^[2]。阿加曲班是具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适应症的抗凝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血管介入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抗凝药 高凝状态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老年脑梗塞患者IMT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白翠兰 董育卿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436-1436,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7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及30例老年健康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IM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脑梗塞组IMT明显厚于对照组(P<0.01)且多发性脑梗塞组高于腔隙性及单发...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7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及30例老年健康人,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IM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脑梗塞组IMT明显厚于对照组(P<0.01)且多发性脑梗塞组高于腔隙性及单发性脑梗塞组(P<0.01)。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IMT明显增厚,且与脑梗塞程度密切相关,IMT可作为预测老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RI联合MR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育卿 陈瑞清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708-714,共7页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2月我院10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MRI、MRA检查,并...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2年2月我院10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MRI、MRA检查,并于1周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联合MRA评估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结果:100例患者经DSA结果证实,共有118条颈动脉血管存在狭窄,其中31条轻度狭窄,48条中度狭窄,29条重度狭窄,10条完全闭塞,占比分别为26.27%、40.68%、24.58%、8.47%;MRI、MRA单独和二者联合评估AIS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2.88%、85.59%、96.61%,且以二者联合评估的准确性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依据,MRI联合MRA评估纤维帽、脂质核、伴有出血、伴有钙化形成和斑块软硬度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联合MRA评估AIS患者颈动脉狭窄与DSA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还可分析斑块组成成分,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急性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11
作者 陈瑞清 李鹏程 +1 位作者 董育卿 李艳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期8-11,共4页
探讨急性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0例行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闭塞患者展开研究,将其分成两组(A、B组),A组行常规治疗,B组急性期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疗效。结果:B组NI... 探讨急性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0例行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闭塞患者展开研究,将其分成两组(A、B组),A组行常规治疗,B组急性期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疗效。结果:B组NIHSS、mRs评分低于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A、B组血清因子水平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B组hs-CRP、IL-6、TNF-α均低于A组,且生活质量高于A组,P<0.05。结论:针对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闭塞患者在急性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 替罗非班 穿支动脉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