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频监控系统中异常行为检测与识别 被引量:5
1
作者 董莹荷 胡国胜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0年第3期66-70,共5页
为解决传统视频监控系统中异常行为检测与识别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工作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异常行为检测与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视频图像噪声过滤、图像灰度矫正、二值化处理、图像边缘检测4个步骤,完成图... 为解决传统视频监控系统中异常行为检测与识别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工作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视频监控系统中异常行为检测与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视频图像噪声过滤、图像灰度矫正、二值化处理、图像边缘检测4个步骤,完成图像预处理;然后在明确图像异常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运动异常目标图像的关键帧进行检测与数据解剖,完成视频监控系统异常行为检测;最后通过自适应算法对视频图像规律加以分析,利用计算机的视觉检测随场景环境变化原理,识别视频监控系统的异常行为。为检测方法效果,设置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精准地检测出异常行为,工作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监控系统 异常行为 识别 关键帧 目标检测
下载PDF
基于电子负载的恒定微小电流实现及原理分析
2
作者 董莹荷 《现代科学仪器》 2021年第3期68-70,共3页
恒定的电流一般是从电源获得。市面上比较普遍的是稳压电源即恒压源,恒流源技术难度高于恒压源,尤其是输出恒定微小电流。输出电流越小,实现难度和价格越高,影响了它的推广和应用。文章先从经济适用的角度介绍了基于电子负载的恒定小电... 恒定的电流一般是从电源获得。市面上比较普遍的是稳压电源即恒压源,恒流源技术难度高于恒压源,尤其是输出恒定微小电流。输出电流越小,实现难度和价格越高,影响了它的推广和应用。文章先从经济适用的角度介绍了基于电子负载的恒定小电流的实现方法和一般步骤,电子负载串联在有源电路中可以以微小电流的方式“取用”电源,实现稳压电源输出恒定微小电流。再通过实验验证输出微小电流的大小及稳定性,并从电子负载的原理上给出了恒定小电流的本质,讨论分析了电子负载的三种常用工作模式对电路的影响。为实现满足精度要求的恒定微小电流提供了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负载 微小电流 稳压电源 实现方法 原理分析
下载PDF
安全防范系统虚拟实验设计
3
作者 董莹荷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35期212-213,共2页
虚拟实验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从中取得的教学效果等于甚至高于真实实验的教学效果。通过安全防范系统虚拟实验,可实现在开放式虚拟实验环境下进行各种安全防范系统组建虚拟操作实验的功能。它的开发和有效应用,将有效... 虚拟实验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从中取得的教学效果等于甚至高于真实实验的教学效果。通过安全防范系统虚拟实验,可实现在开放式虚拟实验环境下进行各种安全防范系统组建虚拟操作实验的功能。它的开发和有效应用,将有效推动校园实训基地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防范系统 虚拟实验 FLASH
下载PDF
C#.NET实现PC与PPC的双向通信
4
作者 董莹荷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年第7期124-125,共2页
本文首先研究了如何通过Visual Studio.NET 2005开发平台来实现面向对象的系统,重点研究Visual Studio.NET 2005智能设备开发平台的使用及C#.NET程序设计语言在网络传输、多线程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然后阐述了在C#.NET平台上,以USB、WIFI... 本文首先研究了如何通过Visual Studio.NET 2005开发平台来实现面向对象的系统,重点研究Visual Studio.NET 2005智能设备开发平台的使用及C#.NET程序设计语言在网络传输、多线程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然后阐述了在C#.NET平台上,以USB、WIFI方式进行PC与PPC的连接时,PC与PPC双向通信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STUDIO.NET 2005智能设备开发平台 VISUAL C#.NET PC与PPC的双向通信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输网络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设计
5
作者 董莹荷 《电子设计工程》 2020年第13期27-31,共5页
现有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存在着安全性较低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无线传输网络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设计研究。依据系统需求设计身份识别门禁系统,硬件设计为核心控制器设计、路由器设计、射频收发芯片设计以及数据存储芯片设计... 现有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存在着安全性较低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无线传输网络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设计研究。依据系统需求设计身份识别门禁系统,硬件设计为核心控制器设计、路由器设计、射频收发芯片设计以及数据存储芯片设计;软件设计为无线传输网络单元、身份识别单元以及数据存储模块。通过系统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实现了基于无线传输网络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的运行。通过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相比较,设计的基于无线传输网络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性,充分说明设计的基于无线传输网络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具备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输网络 身份识别 门禁 射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