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中奥陶世华南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及其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董轶婷 刘建波 +2 位作者 陈宇轩 钟思 詹仁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9-751,共1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34)S_(py)在弗洛期表现出显著的负偏移,在中奥陶世表现出相对幅度更大的波动。结合前人对全球碳酸盐岩晶格中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CAS)和δ^(34)S_(py)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特马豆克期末期至弗洛期中期黄铁矿埋藏分数下降,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说明当时海水发生氧化,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弗洛期晚期至达瑞威尔期,不同地区δ^(34)S_(CAS)相继出现负偏移,δ^(34)S_(py)发生大幅振荡,可能是由于海洋中硫酸根浓度较低以及硫化物再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早-中奥陶世 海水氧化还原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华南
下载PDF
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梁静之 黄宝琦 +2 位作者 董轶婷 贾文博 周彦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2-300,共9页
南海具有典型边缘海特征,其北部陆坡由于具有高沉积速率的地层剖面,可以用于研究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下部MD12-3432柱状样(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m)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其粗组分百分含量... 南海具有典型边缘海特征,其北部陆坡由于具有高沉积速率的地层剖面,可以用于研究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下部MD12-3432柱状样(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m)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其粗组分百分含量、底栖有孔虫丰度和特定环境指示属种的百分含量与丰度,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南海北部陆坡MIS 11期(距今约40万年)以来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底层水溶解氧含量的演化情况。与之前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MIS11期以来南海北部的古生产力在温暖的间冰期高、在寒冷的冰期低,且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影响下低纬地区降水强度的变化。在MIS 7期和MIS 9期可能有较高溶解氧含量的底层水进入南海北部,导致在高生产力的暖期中,喜氧的低生产力指示种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丰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底栖有孔虫 初级生产力 溶解氧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