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早-中奥陶世华南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及其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董轶婷
刘建波
+2 位作者
陈宇轩
钟思
詹仁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9-751,共1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34)S_(py)在弗洛期表现出显著的负偏移,在中奥陶世表现出相对幅度更大的波动。结合前人对全球碳酸盐岩晶格中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CAS)和δ^(34)S_(py)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特马豆克期末期至弗洛期中期黄铁矿埋藏分数下降,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说明当时海水发生氧化,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弗洛期晚期至达瑞威尔期,不同地区δ^(34)S_(CAS)相继出现负偏移,δ^(34)S_(py)发生大幅振荡,可能是由于海洋中硫酸根浓度较低以及硫化物再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早-中奥陶世
海水氧化还原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华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
7
2
作者
梁静之
黄宝琦
+2 位作者
董轶婷
贾文博
周彦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2-300,共9页
南海具有典型边缘海特征,其北部陆坡由于具有高沉积速率的地层剖面,可以用于研究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下部MD12-3432柱状样(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m)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其粗组分百分含量...
南海具有典型边缘海特征,其北部陆坡由于具有高沉积速率的地层剖面,可以用于研究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下部MD12-3432柱状样(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m)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其粗组分百分含量、底栖有孔虫丰度和特定环境指示属种的百分含量与丰度,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南海北部陆坡MIS 11期(距今约40万年)以来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底层水溶解氧含量的演化情况。与之前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MIS11期以来南海北部的古生产力在温暖的间冰期高、在寒冷的冰期低,且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影响下低纬地区降水强度的变化。在MIS 7期和MIS 9期可能有较高溶解氧含量的底层水进入南海北部,导致在高生产力的暖期中,喜氧的低生产力指示种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丰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底栖有孔虫
初级生产力
溶解氧含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早-中奥陶世华南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及其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董轶婷
刘建波
陈宇轩
钟思
詹仁斌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9-75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35,41290260,41530103)资助
文摘
为了进一步探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环境影响和控制因素,对安徽南部将军岭剖面黑色页岩的有机碳含量(TOC)、总硫含量(TS)和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_(py))进行测试分析。TOC与TS表现出正相关性,说明可能是非硫化环境中的沉积产物。δ^(34)S_(py)在弗洛期表现出显著的负偏移,在中奥陶世表现出相对幅度更大的波动。结合前人对全球碳酸盐岩晶格中硫酸盐硫同位素(δ34SCAS)和δ^(34)S_(py)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特马豆克期末期至弗洛期中期黄铁矿埋藏分数下降,硫同位素分馏效应增大,说明当时海水发生氧化,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弗洛期晚期至达瑞威尔期,不同地区δ^(34)S_(CAS)相继出现负偏移,δ^(34)S_(py)发生大幅振荡,可能是由于海洋中硫酸根浓度较低以及硫化物再氧化所致。
关键词
硫同位素
早-中奥陶世
海水氧化还原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事件
华南
Keywords
sulfur isotope
Early to Middle Ordovician
redox condition of seawater
the Great Ordovician Biodiversification Event
South China
分类号
P539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
7
2
作者
梁静之
黄宝琦
董轶婷
贾文博
周彦希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地球观察所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2-30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043)
文摘
南海具有典型边缘海特征,其北部陆坡由于具有高沉积速率的地层剖面,可以用于研究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本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下部MD12-3432柱状样(19°16.88′N,116°14.52′E,水深2 125m)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其粗组分百分含量、底栖有孔虫丰度和特定环境指示属种的百分含量与丰度,并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运用多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南海北部陆坡MIS 11期(距今约40万年)以来的表层初级生产力和底层水溶解氧含量的演化情况。与之前研究不同,本研究发现MIS11期以来南海北部的古生产力在温暖的间冰期高、在寒冷的冰期低,且主要受控于东亚夏季风影响下低纬地区降水强度的变化。在MIS 7期和MIS 9期可能有较高溶解氧含量的底层水进入南海北部,导致在高生产力的暖期中,喜氧的低生产力指示种Cibicidoides wuellerstorfi丰度增加。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底栖有孔虫
初级生产力
溶解氧含量
Keywords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benthic foraminifera
primary productivity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分类号
Q915.811.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早-中奥陶世华南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及其对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意义
董轶婷
刘建波
陈宇轩
钟思
詹仁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北部MD12-3432站MIS11期以来底栖有孔虫反映的古环境变化
梁静之
黄宝琦
董轶婷
贾文博
周彦希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