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雯迪 杨佳妮 +4 位作者 朱婕 全玉杰 张金晶 刘妍 张海蓉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56,共5页
背景门静脉血栓(PVT)和消化道出血均是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且PVT可加重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但两者的治疗相互矛盾,是临床工作的又一难题。目的探讨肝硬化PVT形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10-01—2021-... 背景门静脉血栓(PVT)和消化道出血均是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且PVT可加重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但两者的治疗相互矛盾,是临床工作的又一难题。目的探讨肝硬化PVT形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10-01—2021-09-30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诊断为肝硬化PVT患者279例,根据本次入院有无呕血、黑便的消化道出血症状将患者分为出血组(n=127)和非出血组(n=152)。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并发症、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手术史等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硬化PVT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回顾性调查5807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合并PVT患者350例,PVT发生率为6.0%。279例肝硬化PVT患者中肝功能Child B级并发PVT最常见[146例(52.3%)]。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病因、血管受累情况、黄疸、门静脉主干内径、食管胃静脉曲张、白细胞计数(WBC)、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细胞容积(HCT)、总胆红素(TBiL)、纤维蛋白原(FIB)、腹腔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升高(OR=2.555,95%CI=1.318~6.542)、HCT下降(OR=0.511,95%CI=0.247~0.925)、FIB下降(OR=0.085,95%CI=0.005~0.661)、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OR=27.873,95%CI=1.452~1335.715)是肝硬化PVT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WBC升高、HCT下降、FIB下降、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是肝硬化PVT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实行早期干预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血栓 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治疗靶点 被引量:7
2
作者 董雯迪 张海蓉 +2 位作者 李瑞 张宇艳 朱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56-2460,共5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有关。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主要通过分泌IL-10和TGFβ发挥免疫抑制功能,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主要促进炎症反应,提示Treg和Th17及两者动态平...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有关。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主要通过分泌IL-10和TGFβ发挥免疫抑制功能,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主要促进炎症反应,提示Treg和Th17及两者动态平衡可能参与AIH的发生发展,但其参与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综述了近年来Treg/Th17与AIH的相关性,并对其作用机制、治疗靶点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瑞 张宇艳 +3 位作者 李若畅 朱婕 董雯迪 张海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54-560,共7页
目的建立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可视化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确诊的600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600例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28例)和非重症... 目的建立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可视化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纳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确诊的600例AP患者,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600例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28例)和非重症急性胰腺炎(NSAP)组(4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等),合并腹水或胸腔积液情况,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旁指数(BISAP)评分。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对SAP潜在的预测因子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预测因子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该模型与APACHEⅡ评分和BISAP评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通过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值评估其鉴别能力;运用校准图和Hosmer-Lemesshow检验,以及决策曲线分析(DCA)分别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应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SAP组与NSAP组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SAP组的住院时间长于NSAP组[(20.33±16.21)d比(8.42±4.26)d],病死率、住院费用,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占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APACHEⅡ评分、BISAP评分、胸腔积液或腹水的发生率,以及酒精性病因构成比均高于NASP组[21%(27/128)比0(0/472),44837.58元(23017.73元,102579.77元)比12301.46元(8649.26元,18823.88元),(10.48±4.84)mmol/L比(8.45±4.80)mmol/L,(8.80±6.50)mmol/L比(4.90±2.33)mmol/L,(139.56±127.75)mmol/L比(80.05±38.54)mmol/L,(187.33±87.25)mg/L比(90.81±82.53)mg/L,5.19 mg/L(2.96 mg/L,8.52 mg/L)比1.29 mg/L(0.53 mg/L,2.87 mg/L),6.13 mg/L(4.64 mg/L,7.31 mg/L)比4.58 mg/L(3.50 mg/L,5.98 mg/L),(14.87±5.82)×10^(9)/L比(11.79±4.86)×10^(9)/L,0.84±0.12比0.78±0.12,13.16±7.57比8.77±7.28,(9.80±6.09)分比(3.79±2.59)分,(2.12±0.89)分比(1.04±0.78)分,65.6%(84/128)比12.9%(61/472),70.3%(90/128)比20.3%(96/472),18.8%(24/128)比11.4%(54/472)],血清白蛋白、血钙、血细胞比容均低于NSAP组[(30.86±4.95)g/L比(37.14±5.44)g/L,(1.98±0.31)mmol/L比(2.16±0.20)mmol/L,(42.40±8.67)%比(44.30±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5,χ^(2)=99.403,Z=-13.330,t=4.239、10.759、5.207、11.227,Z=-11.406、-6.234,t=6.097、4.829、6.011、10.899、12.395,χ^(2)=152.604、117.563、4.757,t=-11.788、-6.180、-2.310,P均<0.05)。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CRP、尿素氮、D-二聚体、腹水4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RP[比值比(OR)=1.009,95%可信区间(CI)1.006~1.012]、尿素氮(OR=1.185,95%CI 1.097~1.280)、D-二聚体(OR=1.166,95%CI 1.082~1.256)、腹水(OR=4.848,95%CI 2.829~8.307)均为SAP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1)。模型的AUC值为0.895(95%CI 0.865~0.926),高于APACHEⅡ评分(AUC值为0.835,95%CI 0.791~0.878)和BISAP评分(AUC值为0.803,95%CI 0.760~0.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8、4.466,P均<0.01)。校准图和Hosmer-Lemes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临床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当模型预测SAP发生的概率为10%~95%时,模型的DCA曲线均高于2条极端线,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经Bootstrap内部验证,该模型仍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AUC值为0.892),其预测AP严重程度曲线与实际临床的AP严重程度曲线仍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CRP、尿素氮、D-二聚体和腹水构建的模型能够预测AP的严重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做出更科学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严重程度 列线图 内部验证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152例临床特点和临床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若畅 张景丽 +4 位作者 李瑞 张宇艳 朱婕 董雯迪 张海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伴发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的临床特点和症状性PVST的临床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符合AP并发PVST诊断标准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住院患者152例,对其临床...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伴发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的临床特点和症状性PVST的临床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符合AP并发PVST诊断标准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住院患者15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按照是否发生PVST所致临床表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持续性腹水、肠缺血),将AP并发PVST患者分为症状组(48例)和无症状组(104例)。比较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Balthazar CT评分、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等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样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PVST多见,占73.0%(111/152),医院内病死率为14.5%(22/152)。脾静脉(46.1%,70/152)为最常见的单支受累血管。症状组住院时间长于无症状组,住院费用和医院内病死率均高于无症状组[分别为(26.31±19.38)d比(15.11±9.31)d、(103463.68±15312.74)元比(37199.38±4647.17)元、25.0%(12/48)比9.6%(10/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9、-4.141,χ^(2)=6.280;P均<0.05)。症状组LDH、CRP、PT均高于无症状组[4.78μmol·s^(-1)·L^(-1)(2.96μmol·s^(-1)·L^(-1),7.82μmol·s^(-1)·L^(-1))比4.42μmol·s^(-1)·L^(-1)(3.29μmol·s^(-1)·L^(-1),9.30μmol·s^(-1)·L^(-1))、69.53 mg/L(29.49 mg/L,147.14 mg/L)比40.90 mg/L(8.88 mg/L,104.89 mg/L)、(16.88±8.23)s比(14.12±1.59)s],而血细胞比容、血钙水平均低于无症状组[(34.97±8.96)%比(39.18±7.17)%、(2.01±0.32)mmol/L比(2.17±0.19)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67、-1.977,t=-2.281、3.072、3.083;P均<0.05)。症状组APACHEⅡ、Balthazar CT评分、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发生率,以及全身并发症腹腔出血、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无症状组[分别为(7.21±3.84)分比(5.27±2.31)分、(7.10±1.57)分比(4.83±1.87)分、87.5%(42/48)比28.8%(30/104)、10.4%(5/48)比1.9%(2/104)、18.8%(9/48)比1.9%(2/104)、25.0%(12/48)比3.8%(4/104)、91.7%(44/48)比60.6%(63/104)、85.4%(41/48)比49.0%(51/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1、-7.331,χ^(2)=45.320、5.393、13.852、15.604、15.323、18.191;P均<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lthazar CT评分是症状性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值(95%CI)为1.79(1.41~2.29)。结论Balthazar CT评分是AP患者并发症状性PVST的影响因素,对评分高的患者应早期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门静脉系统血栓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