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北衙地区中三叠统北衙组风暴沉积特征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董黎阳 王剑 +2 位作者 尹福光 王鹏 周业鑫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滇西北衙地区中三叠统北衙组中首次发现风暴沉积,其表现为砾屑灰岩、网纹状灰岩的频繁互层,见丰富的风暴沉积构造。通过对笔架山及倒流箐剖面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识别出4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研究区风暴沉积的背景沉积为薄层... 在滇西北衙地区中三叠统北衙组中首次发现风暴沉积,其表现为砾屑灰岩、网纹状灰岩的频繁互层,见丰富的风暴沉积构造。通过对笔架山及倒流箐剖面详细的野外观察及室内分析,识别出4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研究区风暴沉积的背景沉积为薄层网纹状灰岩,发育波状层理、鸟眼等构造,指示潮坪环境。潮坪风暴沉积在研究区的首次发现,对区内中三叠世古地理、古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西缘 北衙组 潮坪 风暴沉积
下载PDF
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浩斌 胡文懿 +5 位作者 丁俊 李俊 宁括步 王鹏 任飞 董黎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共12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产出于滇西北富碱斑岩-多金属成矿带内。矿床严格受富碱斑岩及其成生的深大断裂构造控制,并发育热液交代现象,且在围岩内以产出充填型矿脉(囊)、交代型条带矿(似层状)为主,构成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具超大型金矿床规模...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产出于滇西北富碱斑岩-多金属成矿带内。矿床严格受富碱斑岩及其成生的深大断裂构造控制,并发育热液交代现象,且在围岩内以产出充填型矿脉(囊)、交代型条带矿(似层状)为主,构成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具超大型金矿床规模。本文利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首次对北衙铁金多金属矿床全矿段金属硫化物成矿年龄进行精确测定,获得5件辉钼矿样品的模式年龄为37.46~39.44 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38.48±0.54)Ma,等时线年龄为(37.9±2.5)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与区域及区内富碱斑岩锆石U-Pb年龄基本保持一致;辉钼矿中Re含量主体26.84×10-6~43.15×10-6之间,指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为壳幔混合源;两者均指示成矿作用与该时期具幔壳混合源性质的富碱岩浆浅成侵入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成矿年龄 动力学背景 北衙 滇西
下载PDF
滇西洱源县军马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业鑫 王剑 +5 位作者 邹光富 王鹏 任飞 董黎阳 李俊 宁括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15,共10页
滇西洱源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丽江拗陷盆地南侧。在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地层的宏观特征(颜色、原生沉积构造)、物质组分、岩石结构及古生物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 滇西洱源县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丽江拗陷盆地南侧。在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地层的宏观特征(颜色、原生沉积构造)、物质组分、岩石结构及古生物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3类沉积相,并进一步划分出河道充填、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及辨状河道、洪泛平原、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砂坝、席状砂6个沉积微相。研究表明,军马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垂向上表现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的退积型沉积特征,表明在早三叠世青天堡时期盐源-丽江盆地发生了大规模海侵,盆地水体加深,军马场地区经历了由陆相到海相的沉积演化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退积型 青天堡组 下三叠统
下载PDF
葛洲坝枢纽门机大修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4
作者 张作诚 关长春 董黎阳 《华电技术》 CAS 2006年第11期59-61,共3页
通过对葛洲坝枢纽门机大修和改造,探讨了门机钢结构腐蚀问题和门机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改造后提高了门机的工作性能,可供门机保养和维修参考。
关键词 门机 大修 钢结构 设备改造
下载PDF
瑞华博物考察会与山西地质学的发端
5
作者 董黎阳 《化石》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晚清至民国时期,华夏积贫羸弱,外国列强依仗坚船利炮,横行神州。中国仁人志士纷纷发出了奋发图强、实业救国的号召。以铁路、船舶、枪炮等的制造为代表的实业需求,直接催生了对铁矿、煤矿的调查与勘探。与此同时,西方学者也纷纷来中国... 晚清至民国时期,华夏积贫羸弱,外国列强依仗坚船利炮,横行神州。中国仁人志士纷纷发出了奋发图强、实业救国的号召。以铁路、船舶、枪炮等的制造为代表的实业需求,直接催生了对铁矿、煤矿的调查与勘探。与此同时,西方学者也纷纷来中国进行地质、地理考察,其中不少更为殖民主义服务,为掠夺中国矿产做基础。山西煤、铁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又因地靠京师,兼有正太铁路之便,使得山西成为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的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业救国 地质调查 地理考察 正太铁路 清至民国时期 坚船利炮 地质学 殖民主义
下载PDF
山西阳泉中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中发现锯齿龙类化石 被引量:3
6
作者 董黎阳 史建儒 +1 位作者 姬书安 王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8-539,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锯齿龙类是一种活跃于二叠纪沃德期(Wordian)至长兴期(Changhsingian)的植食性爬行动物,是中—晚二叠世陆地脊椎动物的典型代表。来自山西保德、柳林地区的化石证据表明,多个属种的锯齿龙类在孙家沟组顶部消失,证... 1研究目的(Objective)锯齿龙类是一种活跃于二叠纪沃德期(Wordian)至长兴期(Changhsingian)的植食性爬行动物,是中—晚二叠世陆地脊椎动物的典型代表。来自山西保德、柳林地区的化石证据表明,多个属种的锯齿龙类在孙家沟组顶部消失,证明锯齿龙类在晚二叠世末发生了灭绝事件。这是陆生脊椎动物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全球生物大灭绝的响应。自瓜德鲁普世早期开始,Pangea联合古陆开始裂解,全球发生了一系列地质事件,生物多样性开始进入一个强烈波动的时期。然而,锯齿龙类从出现到繁盛再到灭绝,其自身演化模式及其与中—晚二叠世一系列地球环境变化的协同关系目前仍然不甚清晰。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境内中—上二叠统上、下石盒子组及孙家沟组露头良好,地层连续,均为河湖相沉积,是开展锯齿龙类化石调查的天然优良场所。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境内上、下石盒子组的系统调查,以期采获此一时期的锯齿龙类化石,完善山西境内锯齿龙类化石-地层序列,进一步丰富世界上锯齿龙类材料,为研究锯齿龙类演化及其与地球环境变化的协同关系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脊椎动物 上石盒子组 山西阳泉 联合古陆 下石盒子组 演化模式 协同关系
下载PDF
山西左云地区下白垩统左云组沉积相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董黎阳 伊剑 +3 位作者 刘颖超 续世朝 王锁柱 张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92-404,共13页
最近,山西左云地区下白垩统左云组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剑龙化石,笔者对左云组的沉积相、剑龙的埋藏环境及当时的古气候和进行了分析。系统的沉积学研究表明,左云组为一套典型的洪积扇沉积,是由泥石流和暂时性水流作用交替发育而形成的产... 最近,山西左云地区下白垩统左云组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剑龙化石,笔者对左云组的沉积相、剑龙的埋藏环境及当时的古气候和进行了分析。系统的沉积学研究表明,左云组为一套典型的洪积扇沉积,是由泥石流和暂时性水流作用交替发育而形成的产物。根据岩性特征和剖面结构,可将左云组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及扇间四个亚相,剖面上可进一步识别出泥石流沉积、主槽—河道、漫洪—漫流带、辫流线四个微相。结合孢粉及古生物数据分析,早白垩世晚期,左云地区总体为亚热带沙漠边缘干旱环境,但仍体现出干旱和潮湿的无规律变化,突发的季节性暴雨或特大暴雨(千年一次)的出现,形成特大洪峰,短时间内形成巨厚的洪积扇砾岩—泥岩。剑龙埋藏环境为扇根—扇中部位漫洪—漫流带,是特大洪水期溢出主槽而于山前形成的"片汜沉积",剑龙陷于厚层泥质中而被埋藏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云组 剑龙 沉积相 洪积扇 古气候
下载PDF
晋北中新世汉诺坝玄武岩中木化石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董黎阳 王瑾 +1 位作者 郝思宇 吕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0-1824,共5页
首次在晋北中新统汉诺坝玄武岩沉积夹层中发现了木化石。通过木化石的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其为洪积扇上发育的辫状河道环境。对树木高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其为中等高大的乔木。结合前人对中新世中国北方孢粉、古植物、哺乳动物化石等的... 首次在晋北中新统汉诺坝玄武岩沉积夹层中发现了木化石。通过木化石的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其为洪积扇上发育的辫状河道环境。对树木高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其为中等高大的乔木。结合前人对中新世中国北方孢粉、古植物、哺乳动物化石等的分析认为,中中新世晋北左云一带处于湿润的森林,且已向较干旱的疏林草原环境过渡,季节性降水导致的洪水携带大量砂砾将平缓地带的乔木迅速埋藏。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新世时中国北方古气候变化及植物地理区系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云 汉诺坝玄武岩 木化石 古气候
下载PDF
扬子西缘鹤庆—洱源地区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盆-山演化的沉积记录
9
作者 董黎阳 王鹏 +3 位作者 任飞 孙建成 牛浩斌 周业鑫 《中国地质调查》 2022年第1期32-40,共9页
鹤庆—洱源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西邻“三江”结合带,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经历了完整的盆-山转换过程。通过分析该区地层岩性组合及沉积环境,结合构造事件,厘清了区内盆-山转换的时间格架及各阶段盆地沉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盆地演... 鹤庆—洱源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西邻“三江”结合带,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经历了完整的盆-山转换过程。通过分析该区地层岩性组合及沉积环境,结合构造事件,厘清了区内盆-山转换的时间格架及各阶段盆地沉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盆地演化可分为陆内裂谷盆地、坳陷盆地和前陆盆地3个阶段;裂谷盆地阶段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玄武岩沉积;坳陷盆地阶段依次沉积了青天堡组碎屑岩、北衙组灰岩和白云岩;前陆盆地阶段形成了中窝组和松桂组不整合界面及粗碎屑砾岩。研究成果对研究扬子西缘和“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盆-山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演化 沉积响应 晚二叠世—晚三叠世 扬子西缘 鹤庆—洱源地区
下载PDF
山西保德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中发现锯齿龙类集群埋藏化石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黎阳 伊剑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61-862,共2页
晚二叠末期地球生物大灭绝事件已被众多地质学家所证实。近年来,随着全球海相P-T界线层型剖面和“金钉子”(GSSP)在中国浙江煤山确立,生物地层学的研究热点又转向陆相P-T界线研究。地处华北地区的山西,陆相二叠系、三叠系齐全,是该时期... 晚二叠末期地球生物大灭绝事件已被众多地质学家所证实。近年来,随着全球海相P-T界线层型剖面和“金钉子”(GSSP)在中国浙江煤山确立,生物地层学的研究热点又转向陆相P-T界线研究。地处华北地区的山西,陆相二叠系、三叠系齐全,是该时期众多组名的命名地点,且各地层中保存有各门类动、植物化石,有望成为陆相P-T界线研究的理想地区。有观点认为,晚二叠世,由于全球气温急剧升高,植物大量死亡,陆生脊椎动物由于不适应高温及缺少食物来源而集群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石 集群死亡 孙家沟组 上二叠统 山西 生物地层学 锯齿 界线层型剖面
下载PDF
山西新荣地区发现一巨型蜥脚类股骨化石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黎阳 伊剑 +4 位作者 张财 刘颖超 薛沛霖 刘渊 李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7-1038,共2页
左云—新荣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一级)中部,山西板内台褶带(二级)北缘,云岗侏罗纪盆地北侧,地理位置属大同市(图1)。区内白垩系陆相沉积出露广泛,主要为下白垩统左云组和上白垩统助马堡组。近年来,山西地质博物馆在这套白垩系... 左云—新荣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一级)中部,山西板内台褶带(二级)北缘,云岗侏罗纪盆地北侧,地理位置属大同市(图1)。区内白垩系陆相沉积出露广泛,主要为下白垩统左云组和上白垩统助马堡组。近年来,山西地质博物馆在这套白垩系地层中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初步研究表明,左云组中产有剑龙类、蜥脚类,助马堡组中产有鸭嘴龙类、甲龙类、角龙类。统计表明,上述恐龙化石是一个以鸭嘴龙类和甲龙类为主,辅以角龙类和蜥脚类的恐龙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蜥脚类 山西 骨化石 巨型 恐龙化石 侏罗纪盆地 地质博物馆 华北板块
下载PDF
山西新荣地区巨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的发现及其埋藏环境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黎阳 薛沛霖 +2 位作者 张财 刘颖超 李瑜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首次在山西新荣地区晚白垩世助马堡组发现了巨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通过详细观测该股骨化石的保存状态、保存长度和股骨近端最大长度,估算该股骨化石实际长度约1. 9 m,该蜥脚类恐龙体长可能超过30. 0 m。在对化石层沉积相和古流向分... 首次在山西新荣地区晚白垩世助马堡组发现了巨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通过详细观测该股骨化石的保存状态、保存长度和股骨近端最大长度,估算该股骨化石实际长度约1. 9 m,该蜥脚类恐龙体长可能超过30. 0 m。在对化石层沉积相和古流向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股骨化石的埋藏环境。助马堡组为一套规模大、弯曲度高、水动力强的曲流河沉积,该蜥脚类恐龙死后在曲流河中经短—中距离搬运后被埋藏。新荣地区巨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的发现,不仅扩大了晚白垩世巨型蜥脚类恐龙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分布范围,同时对左云—新荣地区白垩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蜥脚类恐龙 埋藏环境 曲流河沉积 山西新荣地区
下载PDF
山西天镇晚白垩世一暴龙类及其埋藏环境
13
作者 董黎阳 贾磊 +1 位作者 王瑾 吴肖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41-3749,共9页
天镇地处山西北部,从早白垩世中期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变化频繁,气候逐渐干旱。不断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这一地区在白垩纪时曾经生存有甲龙类、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本文报道了该地区新近发现的一个暴龙类恐龙——王氏晋北龙,并对其... 天镇地处山西北部,从早白垩世中期开始,区内古地理格局变化频繁,气候逐渐干旱。不断发现的化石材料表明,这一地区在白垩纪时曾经生存有甲龙类、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本文报道了该地区新近发现的一个暴龙类恐龙——王氏晋北龙,并对其埋藏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晋北龙为一处于中间演化阶段的暴龙超科恐龙,比雄关龙更晚分异。它的发现,表明天镇地区在晚白垩世曾经存在着一个由甲龙类、鸭嘴龙类、蜥脚类和兽脚类组成的恐龙动物群,其时代可能处于康尼亚克期至坎潘期。埋藏环境分析表明,晋北龙生前环境为环滨湖地带,死后骨架被短距离搬运,异地埋藏于静水浅湖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晚白垩世 暴龙类 埋藏 滨湖环境
下载PDF
“最后的晚餐”现身记
14
作者 董黎阳 《化石》 2018年第3期46-48,共3页
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众多藏品中,位于古生物展厅中由中三叠世爬行动物组成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均是山西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山西榆社、武乡、吉县等地发现的,这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又当属... 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众多藏品中,位于古生物展厅中由中三叠世爬行动物组成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这些珍贵的化石标本,均是山西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山西榆社、武乡、吉县等地发现的,这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又当属由11条择义王氏鳄组成的一幅生动的画卷——"最后的晚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餐 地质博物馆 山西榆社 爬行动物 中三叠世 化石标本 工作人员 动物群
下载PDF
陕西二马营组新发现的四足动物潜穴(英文)
15
作者 杨嘉声 伊剑 +1 位作者 董黎阳 刘俊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记述了陕西佳县螅镇乡二马营组下段上部产出的三个潜穴。这是我国报道的首例三叠纪的四足动物潜穴。大潜穴叠覆在两个小潜穴之上,推测小潜穴应该是在大潜穴被充填之后挖掘形成。大潜穴简单,长,轻微弯曲,两侧密布抓痕;小潜穴保存了部分... 记述了陕西佳县螅镇乡二马营组下段上部产出的三个潜穴。这是我国报道的首例三叠纪的四足动物潜穴。大潜穴叠覆在两个小潜穴之上,推测小潜穴应该是在大潜穴被充填之后挖掘形成。大潜穴简单,长,轻微弯曲,两侧密布抓痕;小潜穴保存了部分通道以及居住室,表面抓痕不明显。大潜穴可以归入遗迹种:Reniformichnus katikatii,并将其时代延续到中三叠世安尼期。小潜穴则无法归入已知的遗迹属种。大潜穴的造迹者则可能是肯氏兽类的幼体,小潜穴的造迹者推测是中国颌兽或者前棱蜥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佳县 中三叠世 安尼期 二马营组 潜穴
下载PDF
桑壁永和鳄之谜
16
作者 史建儒 董黎阳 《化石》 2020年第1期51-53,共3页
1992年,一封来自山西省永和县的信被辗转送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信上得知,民众在永和县桑壁镇附近的河沟中发现了脊椎动物化石。不久,古脊椎所派唐治路、尤海鲁等人到永和县桑壁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桑壁昕水河河... 1992年,一封来自山西省永和县的信被辗转送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信上得知,民众在永和县桑壁镇附近的河沟中发现了脊椎动物化石。不久,古脊椎所派唐治路、尤海鲁等人到永和县桑壁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桑壁昕水河河床上发掘出了几具保存较好的爬行动物化石,经过吴肖春、刘俊研究,这批化石是一类主龙形类动物,其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已知主龙形类,由此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桑壁永和鳄(Yonghesuchus sangbiensis gen.et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研究所 爬行动物化石 古脊椎动物 中国科学院 永和县 龙形 昕水河
下载PDF
葛洲坝电站门机防风装置的现状及改造
17
作者 张作诚 董黎阳 关长春 《小水电》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电站门机防风装置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门机的安全运行,根据葛洲坝电站门机运行环境,阐述电站防风装置的现状,最终选择较理想的防风装置。图2幅。
关键词 门机 防风装置 可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