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设生物技术特色专业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超 蒋一婷 +1 位作者 徐桂娟 郑彩霞 《中国林业教育》 2012年第1期28-32,共5页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林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分析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提出建设生物...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林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分析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提出建设生物技术特色专业的措施,包括进一步明确、细化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精简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重点课程;加强自然科学类基础课程与生物技术专业内容的衔接;进一步优化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布局;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工程类课程的"工"科内容;加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规范学术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对燕山山脉东段狍生境适宜性评价
2
作者 黄莘钧 莫志民 +3 位作者 李明慧 张雷 万冬梅 蒋一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8,共11页
生境适宜性评价能够从宏观角度探索物种适合生存的空间和生境质量,判断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预测适宜栖息地对于有效保护物种和管理栖息地至关重要。狍(Capreolus pygargus)是草食反刍动物,研究狍的生境适宜性,不仅有利于了解和保... 生境适宜性评价能够从宏观角度探索物种适合生存的空间和生境质量,判断影响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预测适宜栖息地对于有效保护物种和管理栖息地至关重要。狍(Capreolus pygargus)是草食反刍动物,研究狍的生境适宜性,不仅有利于了解和保护这一物种,也有助于探索同域分布动物的潜在种群情况。本研究于2018年、2022年、2023年,在燕山山脉东段通过红外相机记录到114个狍的有效位点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该地区狍的生境进行了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的适宜生境总面积约为852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59%。其中,高适宜生境占1.83%,主要分布于中东部;中适宜生境和低适宜生境分别占3.78%和9.00%,主要位于高适宜生境的周边区域。气温年较差、最热月最高温、植被类型是影响燕山山脉东段狍生境适宜性的主要环境变量,相对而言,最湿月降水量、海拔的影响较小。狍在燕山山脉东段偏好选择气温年较差为39.4~44.0℃,最热月最高温22.7~27.7℃,最湿月降水量超过155.8 mm,海拔775.7 m左右的环境,温带常见的植被类型如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等对于狍都是适宜的。本研究明确了狍适宜生境在燕山山脉东段的分布状况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填补了该地区野生狍生境研究的空白,为下一步制定动物保护和生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 最大熵模型 环境因子 燕山山脉
下载PDF
不同食性野生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娟 高泽中 +1 位作者 蒋一婷 万冬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939-7945,共7页
肠道微生物是庞大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通过促进营养摄取、宿主防御、免疫调节等,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宿主外部或内部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鸟类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多样化的食性,飞翔生活使它们的... 肠道微生物是庞大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通过促进营养摄取、宿主防御、免疫调节等,在维持机体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宿主外部或内部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鸟类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多样化的食性,飞翔生活使它们的生理活动面临更大的选择性压力,导致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更加复杂。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日益重视,导致了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呈指数增长。但目前的研究主要以家禽为主,野生鸟类肠道微生物报道则相对较少。野生鸟类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及其维持机制等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从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三种食性的鸟类肠道微生物组成及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前人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以期为野生鸟类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参考。总的来说,植食性鸟类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最低,以高丰度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而杂食性鸟类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最高。遗传、生活史特征、人类活动、城市化、圈养行为等对鸟类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野生鸟类 食物组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2—2019年辽宁省夏季鸟类多样性及年际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雷 蒋一婷 +1 位作者 韩宏宇 万冬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7-591,共5页
选择辽宁省鸟类多样性代表性较高的6个研究地,于2012—2019年每年鸟类繁殖期前后各进行1次观测,以分析鸟类多样性变化原因。共布设固定样线10条和固定样点23个,每条样线长度为3 km。通过8 a连续观测,共记录鸟类178种202622只,隶属于17... 选择辽宁省鸟类多样性代表性较高的6个研究地,于2012—2019年每年鸟类繁殖期前后各进行1次观测,以分析鸟类多样性变化原因。共布设固定样线10条和固定样点23个,每条样线长度为3 km。通过8 a连续观测,共记录鸟类178种202622只,隶属于17目50科,优势种和常见种均以水鸟为主,其中夏候鸟70种,旅鸟47种,留鸟47种。观测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在6个观测样区中,老秃顶样区鸟类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幅度均最小,而辽河口和獾子洞样区4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整体来看,林地生境鸟类多样性相对稳定,而湿地生境鸟类多样性变化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均匀度 繁殖期 辽宁省
下载PDF
杂色山雀产卵期回巢行为及节律研究
5
作者 张静 万冬梅 蒋一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1-156,共6页
鸟类的繁殖行为和活动对整个种群的发展至关重要,是鸟类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人们在研究鸟类繁殖行为时大多关注育雏期,往往忽略了产卵期。鸟类产卵是高耗能的过程,研究鸟类产卵期回巢行为及节律,有助于更全面了解鸟类的繁殖策略。本... 鸟类的繁殖行为和活动对整个种群的发展至关重要,是鸟类行为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人们在研究鸟类繁殖行为时大多关注育雏期,往往忽略了产卵期。鸟类产卵是高耗能的过程,研究鸟类产卵期回巢行为及节律,有助于更全面了解鸟类的繁殖策略。本文以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为研究对象,在2019年3—7月对进入产卵期的繁殖巢箱进行监测,记录杂色山雀日回巢频率、停留时长以及衔巢材等情况。结果显示:(1)杂色山雀产卵时间为4:00—5:30,产卵期间有雌鸟夜宿巢箱现象,并观测到鸟类间“情饲”行为。(2)产卵期大多数是只有雌性回巢,雄性极少回巢,双亲回巢次数差异极显著(P=0.000,n=11)。(3)产卵期间雌性对其自身巢花费较多时间及能量投入,雌鸟在上午回巢较频繁,以补巢行为为主,雄性回巢既不补巢也不进入巢箱。(4)雌雄总回巢次数与产首枚卵日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1,n=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巢节律 补巢 夜宿 情饲
下载PDF
非致命性捕食风险对鸟类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蒋一婷 丁长青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3-620,共8页
非致命性捕食风险是捕食者对猎物产生的间接的、非致命性的捕食压力,对维持捕食者-猎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鸟类拥有较复杂的反捕食对策,是研究非致命性捕食风险的理想对象。本文综述了非致命性捕食风险对鸟类影响的研究... 非致命性捕食风险是捕食者对猎物产生的间接的、非致命性的捕食压力,对维持捕食者-猎物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鸟类拥有较复杂的反捕食对策,是研究非致命性捕食风险的理想对象。本文综述了非致命性捕食风险对鸟类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者通过多种方法模拟非致命性捕食风险,发现不同鸟类的耐受性不仅会影响个体适合度,也会影响其种群数量动态。鸟类对非致命性捕食压力的行为响应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鸟类自身状态,栖树高度,集群大小等。研究鸟类对非致命性捕食风险的响应,对完善捕食风险权衡理论,建立种群数量预测模型,以及探讨人类与鸟类共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为生态旅游中提出合理的接近距离、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致命性影响 捕食风险 鸟类 耐受性
原文传递
城市鸟类多样性研究中的多维度探索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茜 刘智存 +2 位作者 刘天宇 万冬梅 蒋一婷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058-2063,共6页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诸多生态问题,一个共同结果是物种多样性的急剧丧失。鸟类是受城市化进程影响最深的生物类群之一,其中最显著的影响是城市化降低了鸟类多样性并改变了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人类主导的城市生态系统取代了原...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诸多生态问题,一个共同结果是物种多样性的急剧丧失。鸟类是受城市化进程影响最深的生物类群之一,其中最显著的影响是城市化降低了鸟类多样性并改变了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人类主导的城市生态系统取代了原生栖息地,城市基础设施、植被和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栖息地环境。本文从城市景观、城市绿地生境异质性和人类干扰3个角度总结了城市鸟类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新的多样性测度方法和解释城市生态系统3种不同维度的鸟类多样性指数。文章提出,未来城市建设中,应增强斑块连通性、增加绿地异质性和增添活动缓冲区等具体措施,以保护城市鸟类多样性;并为我国城市鸟类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提出5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异质性 绿地异质性 人为干扰 多样性保护
原文传递
鸟类鸣声与个体适合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毕雨佳 万冬梅 蒋一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鸣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是鸟类间信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鸟类鸣声行为与包括个体状态(体征、激素水平和健康状况)、社会等级及繁殖(性选择和成效)在内的个体适合度关系的研究进展。文章总结发现,鸟类的鸣声水平与单... 鸣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信息,是鸟类间信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鸟类鸣声行为与包括个体状态(体征、激素水平和健康状况)、社会等级及繁殖(性选择和成效)在内的个体适合度关系的研究进展。文章总结发现,鸟类的鸣声水平与单一体征参数关系的研究结果不稳定,鸣声可能受个体内部的多种激素调控,并与个体的社会等级有直接关系。雌雄个体鸣声均与繁殖有一定相关性,但双亲鸣声行为策略存在差异。鸣声对繁殖适合度的影响受到其他因素如物种、婚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鸟类鸣声代表的生物学信息是个体身体质量的综合体现,与鸟类个体适合度的关系较为复杂。为解释鸣声所代表的生物学信息,需要从适合度的多个角度(社会等级、身体状况和繁殖情况等)来考虑多种鸣声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鸣声 生理状态 社会等级 性选择 繁殖成效
原文传递
反盗猎 为野生动物留种
9
作者 蒋一婷 《人与生物圈》 2013年第3期40-41,共2页
2013年5月6日,盗猎分子进入非洲最独特的大象栖息地中非共和国赞加拜国家森林公园,可能进行非洲最大规模的大象屠杀。赞加拜是当地有名的“大象村庄”,每天有50~200头大象在此集结,摄取沙子中的矿物盐。两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2013年5月6日,盗猎分子进入非洲最独特的大象栖息地中非共和国赞加拜国家森林公园,可能进行非洲最大规模的大象屠杀。赞加拜是当地有名的“大象村庄”,每天有50~200头大象在此集结,摄取沙子中的矿物盐。两位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的当地研究人员周一在森林中遇见了三名携带卡拉什尼科夫步枪的该团伙成员,三人向他们索要食物并询问赞加拜嘹望台的方向。该嘹望台被科学家和游客用于观察大象。同时,有两名巡护员报告说他们看见武装分子在赞加拜嘹望台朝象群方向射击。巡护员们在躲藏的过程中看见一辆装载了17名持枪人员的汽车停在公园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猎 国家森林公园 世界自然基金会 留种 动物 野生 卡拉什尼科夫 研究人员
原文传递
辽宁省新民市三处湿地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禄明 马瑞瑶 +3 位作者 张静 蒋一婷 万冬梅 张雷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4-614,共11页
辽宁省新民市地处辽河下游平原地区,该市所辖范围内的湿地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为了了解新民市湿地中鸟类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于2019年6~11月和2020年3~5月,采用样点法,在辽河新民段、仙子湖区和单... 辽宁省新民市地处辽河下游平原地区,该市所辖范围内的湿地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为了了解新民市湿地中鸟类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于2019年6~11月和2020年3~5月,采用样点法,在辽河新民段、仙子湖区和单坨子水库,进行了鸟类调查和观测。研究结果显示,在3处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7目43科140种;在140种鸟类中,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头鹤(Grus monacha)、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和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22种鸟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16种鸟类被IUCN《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收录,其中的青头潜鸭为极危物种;有115种鸟类为迁徙鸟类(占记录鸟类总物种数的82.14%),包括67种夏候鸟、45种旅鸟和3种冬候鸟;辽河新民段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127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3.303)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682)都相对最大;春季,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96种)和Simpson群落优势度指数(0.112)都相对最大,夏季,鸟类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0.709)相对最大,秋季,鸟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3.020)相对最大;仙子湖区与辽河新民段、单坨子水库的鸟类群落组成差异较大;新民市3处湿地β多样性总体物种周转组分(0.235)与总体嵌套组分(0.209)数值相近。因此,从保护鸟类的角度出发,辽河新民段、仙子湖区和单坨子水库都应该被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辽河新民段 仙子湖 单坨子水库
原文传递
不同性别杂色山雀血浆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繁殖成效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艳慧 蒋一婷 +2 位作者 毕雨佳 万冬梅 王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04,共6页
氧化应激是指活性氧等氧化剂的产生大于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能力时的不平衡状态,是个体应对内外环境刺激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是衡量个体身体状况的综合性生理指标。为探究氧化应激对鸟类繁殖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测量了育雏前期(雏鸟6~8日龄)... 氧化应激是指活性氧等氧化剂的产生大于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能力时的不平衡状态,是个体应对内外环境刺激的适应性生理机制,是衡量个体身体状况的综合性生理指标。为探究氧化应激对鸟类繁殖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测量了育雏前期(雏鸟6~8日龄)杂色山雀(Sittiparus varius)亲鸟血浆氧化应激分子活性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通过巢箱监测获得了杂色山雀的繁殖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杂色山雀氧化应激对其雏鸟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雌性杂色山雀亲鸟血浆活性氧浓度与雏鸟出飞率(n=13,P <0.05)、繁殖成功率(n=13,P <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血浆活性氧水平越低的雌性杂色山雀,其繁殖巢雏鸟出飞率和繁殖成功率越高;雌性杂色山雀亲鸟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浓度与雏鸟出飞率(n=13,P>0.05)、繁殖成功率(n=13,P> 0.05)无显著相关关系。本研究中这两项血浆氧化应激标记物与杂色山雀雄性亲鸟繁殖成效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该结果表明,杂色山雀雌性亲鸟活性氧水平对其繁殖成效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活性氧 超氧化物歧化酶 繁殖成效 杂色山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