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系列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世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9期265-266,共2页
随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课程文化的建构必将成为核心的内容。文章作为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的系列探讨成果之一,具体阐述了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科学课程文化就是师生在以教学活动为根本的学科课程建设中,经过持续... 随着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课程文化的建构必将成为核心的内容。文章作为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的系列探讨成果之一,具体阐述了学科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科学课程文化就是师生在以教学活动为根本的学科课程建设中,经过持续积累并形成的相关的物质、知识、行为、规则和精神等要素的总和,具有沉积性、包融性、延展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学科课程文化 内涵 特征
下载PDF
学科课程文化与学校课程文化辨析——学科课程文化建构系列研究之二
2
作者 蒋世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8期16-17,共2页
通过对学校课程文化与学科课程文化的具体比较分析,阐释了两者的不同内涵和不同地位,并通过蠡园中学的实践案例,具体说明了两者的研究内容和关系,为深入开展学科课程文化建设的研究提供认识依据。
关键词 学科课程文化 学校课程文化 内涵 体系 实践 辨析
下载PDF
小学品德课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及矫治
3
作者 蒋世标 《广西教育》 2006年第04A期23-23,27,共2页
关键词 课堂问题行为 小学生 品德课 矫治 课堂管理 学校教育 一步到位 失范现象 学生行为 教学活动
下载PDF
浅谈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4
作者 蒋世标 《广西教育》 2003年第10期9-9,共1页
关键词 品德课 生活化教学 大石围天坑群 道德需要 对待外宾 新课程 教材内容 品德行为 教学内容与方法 学会做人
下载PDF
电教园地里的“一匹骏马”——记百色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乐业一小副校长吴永和
5
作者 蒋世标 杨德 《广西教育》 1998年第5期17-17,共1页
电教园地里的“一匹骏马”———记百色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乐业一小副校长吴永和蒋世标杨德虎年的钟声刚刚响过,吴永和便被授予“百色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同时接到两篇科研论文分别入选《现代教育文萃》和《如何实施... 电教园地里的“一匹骏马”———记百色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乐业一小副校长吴永和蒋世标杨德虎年的钟声刚刚响过,吴永和便被授予“百色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光荣称号,同时接到两篇科研论文分别入选《现代教育文萃》和《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文集的通知。正当全校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地区 拔尖人才 专业技术 电教手段 电化教学 副校长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八五”期间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平寨屯的“植树节”
6
作者 蒋世标 杨德 《广西林业》 1998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绿化美化 树节 村规民约 环境卫生 美化绿化 植树造林 两个文明建设 义务参加 举手表决 管理委员会
下载PDF
构建新型的品德教育活动师生关系
7
作者 蒋世标 《基础教育研究》 2001年第1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品德教育 师生关系 学校教育 教育民主 教育集中
下载PDF
课程评价之熵
8
作者 蒋世标 周霞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5-68,共4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较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部分做了重要修改,删去了“教师的教学评价”,将“学生学习评价”改为“评价方式”,明确了课程评价的具体指向;
关键词 课程评价 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 义务教育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
原文传递
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四) 团队意识辨析
9
作者 蒋世标 毛晓健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7期59-60,共2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表述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一内容修改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表述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一内容修改为:“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意识 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 义务教育 集体 关系表
原文传递
教材之问
10
作者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5,共3页
本文作为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研读论文第三小系列第二篇,是蒋世标同志领衔团队对课标持续研究和解读的又一力作。文章基于新课标之最新理念,从教材之问引申开来,紧紧围绕教材建设的本土化、生活化、凝练化、情趣化诸方面展... 本文作为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研读论文第三小系列第二篇,是蒋世标同志领衔团队对课标持续研究和解读的又一力作。文章基于新课标之最新理念,从教材之问引申开来,紧紧围绕教材建设的本土化、生活化、凝练化、情趣化诸方面展开深度追问,意在吸引更多教师参与,以提升教材质量,发挥教材对教学的规范与支撑作用。本文理念先进、文笔优美、思路清晰,对于强化教师教材意识、指导教材内容走向完善均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质量 思想品德 思想价值 文笔优美 指导教材 情趣化 教学互动 苏人 第一课 天生我材必有用
原文传递
课堂之道
11
作者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0,共5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的根本之道就是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行动...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的根本之道就是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行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 教学行为 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 义务教育
原文传递
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六) 热爱祖国观
12
作者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12期64-65,共2页
与前文所述的"中华文化观"不同,"热爱祖国观"是课程标准的永恒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是这样表述的: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 与前文所述的"中华文化观"不同,"热爱祖国观"是课程标准的永恒主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是这样表述的: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改版》)将其修改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新课标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爱祖国 思想品德课程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人民 世界眼光 全球意识 修改版 民族精神 奉献精神 革命传统
原文传递
建设小康社会辨析
13
作者 蒋世标 李华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5期68-69,共2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国情内容部分规定:“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国情内容部分规定:“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这部分内容修改为:“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区域协调发展 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 义务教育 社会发展 全日制 不平衡
原文传递
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五) 中华文化观
14
作者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10期68-69,共2页
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修订版》增加了不少新的观念和内容,无疑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 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修订版》增加了不少新的观念和内容,无疑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中华文化观”的提出就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 文化观 中华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课程教学 实验 修订
原文传递
法制观念辨析
15
作者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1期138-139,共2页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改革呼唤课程教学理性回归课程标准,“法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而对新课标的深入研析、精致品读与创造实践,则是课程教学得以归向与科学发展的关键。从2014年第1~2期开始,本刊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改革呼唤课程教学理性回归课程标准,“法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而对新课标的深入研析、精致品读与创造实践,则是课程教学得以归向与科学发展的关键。从2014年第1~2期开始,本刊用两年时间,将陆续刊载由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蒋世标领衔及其所属政治学科工作室团队撰写的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研读论文。该系列由16篇相对独立的研读成果构成,分辨析、观念、释义、综合四个小系列。以此为标志,本刊在近两年对2011年版课标宏观中观系列解读的基础上,解读进入微观研讨层面。集成式的系列解读,目的在于实现教学与时俱进,把脉思想品德课程价值导向与实践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观念 课程教学 教育改革 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 科学发展 与时俱进 深水区
原文传递
热爱劳动辨析
16
作者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2014年第3期69-70,共2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劳动”的表述有四处:一是在课程性质中表述为“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关键词 劳动 义务教育 课程性质 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 中学生
原文传递
价值认同释义
17
作者 许晓华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68,共3页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变更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颁布,原有课标势必会被迅速修改。在这一特殊的空窗期,我们有必要在原有课标中寻找那些与时代话语相符合的概念,以适时指导在核心素养理念和法治...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变更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观念的提出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颁布,原有课标势必会被迅速修改。在这一特殊的空窗期,我们有必要在原有课标中寻找那些与时代话语相符合的概念,以适时指导在核心素养理念和法治教育大纲观照下的现实教育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认同 思想品德课程 时代话语 学科核心 教育课堂 空窗 标势 道德品质 法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传递
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八) 悦纳观与接纳观
18
作者 李华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71,共2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认识自我”部分指出: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与《全日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认识自我”部分指出: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前一句表述没有变化,后一句把“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修改为“客观地认识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苏人 自我评价 自我概念 自我教育 悦纳自己 课程标准 人教版 价值取向 语法常识
原文传递
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七) 亲社会行为观
19
作者 马园园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67,共3页
《学科研修》栏目专用于对思想品德课基本内容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加深,尤其注重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均是这方面的典范。马园园、蒋世标同志的文章是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 《学科研修》栏目专用于对思想品德课基本内容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加深,尤其注重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凸显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均是这方面的典范。马园园、蒋世标同志的文章是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七,该系列文章从关键词组入手,或对新课标作翔实解读,或作新旧课标比较分析,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积极引入学科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帮助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课标、学习课标、理解课标、运用课标。袁凌同志因一道中考试题生发对财产所有权四项权能的兴趣和思考,并通过对例题及其四次变式的研究,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抽鸳剥茧,将学生容易产生片面性理解的易混问题的破解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我们期望这两篇文章能对教师多角度理解、把握复杂问题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行为 思想品德 相关学科 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 教师 所有权 片面性
原文传递
资源之荒
20
作者 陈刚 蒋世标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63,共4页
综观当下思想品德教学,资源之荒仍是一大痛点。如何让课堂灵动起来,资源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本文依据课标,围绕“荒”状,针砭时弊,就如何拓展资源的开发视野,如何取舍和利用好教学资源,为我们作了理性剖析,激励教师以拓荒者的心态主动... 综观当下思想品德教学,资源之荒仍是一大痛点。如何让课堂灵动起来,资源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本文依据课标,围绕“荒”状,针砭时弊,就如何拓展资源的开发视野,如何取舍和利用好教学资源,为我们作了理性剖析,激励教师以拓荒者的心态主动作为,用“种植”的行为加以改变。作为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拷问与实践类的收官之作,本文延续以往风格,照例以一首小诗作为结语,清新而不落俗套,客观而不做作,使我们于憧憬中明晰努力方向。接下来,我刊将会陆续推出本系列最后一个类别——释义,敬请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资源 思想品德 课堂 教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