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1
作者 蒋云爱 吴欣 刘银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本实验为检测肝癌组织中是否有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肝癌临床检测指标AFP及高低转移潜能是否相关而设计。 方法 本实验用TRAP法从组织中抽提端粒酶,经反转录并PCR 扩增后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作斑点印迹杂交( 肝... 目的 本实验为检测肝癌组织中是否有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肝癌临床检测指标AFP及高低转移潜能是否相关而设计。 方法 本实验用TRAP法从组织中抽提端粒酶,经反转录并PCR 扩增后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作斑点印迹杂交( 肝癌标本部分) 和PAG电泳加银染法显色( 人肝癌高低转移裸鼠模型) 。 结果 本实验检测了11 例肝癌患者有肝癌组织和癌周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为93-88(单位:IOD值) ,癌周组织端粒酶活性为24-09,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正常组织(n = 5) 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AFP浓度的相关系数r=0 .72,与肿瘤大小的相关系数r= -0-298。人肝癌高转移模型裸鼠LCID20 的端粒酶活性为(77-67±6-93),低转移模型裸鼠LCID35 的为82-16 ±15-93),两者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 结论 肝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地高于癌周组织,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与AFP及肿瘤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转移潜能 肝癌细胞 检测
下载PDF
MAPK和cAMP途径对白色念珠菌毒性与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曦 蒋云爱 +1 位作者 孙小俐 陈江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利 用白色念珠菌MAPK和cAMP途径几种成员的基因缺失株, 研究信号转导途径对白色念珠菌形态转变的影响. 用系统感染小鼠模型分析这些基因缺失株的毒力, 缺失株的毒力与它们形成菌丝的能力相一致, 野生菌SC5314的致病能力最强, 形成菌丝... 利 用白色念珠菌MAPK和cAMP途径几种成员的基因缺失株, 研究信号转导途径对白色念珠菌形态转变的影响. 用系统感染小鼠模型分析这些基因缺失株的毒力, 缺失株的毒力与它们形成菌丝的能力相一致, 野生菌SC5314的致病能力最强, 形成菌丝能力减弱的突变株hst7和cph1毒力也减弱, 不能形成菌丝的cph1 efGl突变株和crk1则无毒性. Northern blot杂交分析表明, MAPK途径对ECE1和ALS3的表达影响不大, cAMP途径的影响较大, ECE1的表达依赖于EfGl因子. ALS1的表达受MAPK和cAMP途径共同调控, 两者对ALS1表达的影响效应接近. 在cph1 efGl双缺失株中ALS1, ALS3, ECE1的表达完全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珠菌 形态转变 信号传导 毒性 基因表达 MAPK途径 CAMP途径
原文传递
肝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3
作者 蒋云爱 《临床检验信息导报》 1997年第3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