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悦读”成为孩子语文素养提升的奠基石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令海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9年第7期51-51,共1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笔者对该校六年级4个班152名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选择书籍是悦读的骨,教会读书方法是悦读的肉,让'悦读'成为孩子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笔者对该校六年级4个班152名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选择书籍是悦读的骨,教会读书方法是悦读的肉,让'悦读'成为孩子语文素养提升的奠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悦读 选择书籍 悦读的“骨肉”
下载PDF
小学古诗词欣赏教学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蒋令海 《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16期76-77,共2页
古诗词教学以欣赏为学习媒介,教师在教学时应关注古诗词的音、形、意,通过诵读、吟唱,想象、整合,绘画、创课三个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习得古诗词的音律美、意境美、形式美,最终提高学生鉴赏、品味古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 古诗词欣赏 教学策略
下载PDF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及反思
3
作者 蒋令海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 2017年第12期93-93,共1页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四读法读古诗:一读诗,晓背景、解诗题、知诗人。二读诗,解诗意、读通顺、读出韵律;三读诗,抓诗眼、想意境、悟诗情;四读诗,吟古诗,背古诗,写古诗。教学重难点:三读诗,抓诗眼、想意境、悟诗情;四读诗,吟古诗、背古... 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四读法读古诗:一读诗,晓背景、解诗题、知诗人。二读诗,解诗意、读通顺、读出韵律;三读诗,抓诗眼、想意境、悟诗情;四读诗,吟古诗,背古诗,写古诗。教学重难点:三读诗,抓诗眼、想意境、悟诗情;四读诗,吟古诗、背古诗、写古诗。教学准备:课件、预习作业纸。课前准备:出示课件:自由读读杜甫的诗,抓住关键字,结合注释,说说你感悟到了什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教版 三读 诗眼 背古 杜甫诗 解诗 感时 熟读成诵 读写结合 七言律诗
下载PDF
“错误”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
4
作者 蒋令海 《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第16期39-39,共1页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错误”。对于语文课堂中的“错误”,教师如果因势...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错误”。对于语文课堂中的“错误”,教师如果因势利导,常常会生成出“精彩”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教版 课堂教学 五年级 谈迁 国榷 讲读 文中 语言文字 鸟宿 标准检查
下载PDF
体验“农味”生活 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
5
作者 蒋令海 《小学科学》 2015年第4期187-187,共1页
长期以来,作文始终困扰着农村的学生和教师,老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挤",还是有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但语言干巴,而且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尤其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题材虚假、单一。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云"纸上得来... 长期以来,作文始终困扰着农村的学生和教师,老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挤",还是有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但语言干巴,而且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尤其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题材虚假、单一。宋代诗人陆游曾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农村小学的孩子生活在农村,农村既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又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加上现在新农村建设,农村也充满了都市的现代气息,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活 小学生 学习能力 农村小学 作文题材 宋代诗人 新农村建设 人文底蕴
下载PDF
“好色”引发的“风波”
6
作者 蒋令海 《班主任》 2014年第9期42-42,共1页
六(2)班语文教学研讨课《最后的姿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篇课文对谭千秋老师的描写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为了检查大家是否掌握,老师将一段古文读给大家听,请大家判断一下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行者见罗敷,... 六(2)班语文教学研讨课《最后的姿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篇课文对谭千秋老师的描写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为了检查大家是否掌握,老师将一段古文读给大家听,请大家判断一下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待我对文意稍作点拨之后,学生们异口同声:“间接描写。”“很好!”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后话锋一转:“为什么青年也好,老者也罢,行者也好,耕者也罢,这么多人见到罗敷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描写 风波 好色 直接描写 语文教学 罗敷 谭千秋 研讨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