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值与工夫:儒家道统精神的诠释分歧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伟胜 《哲学分析》 2023年第2期79-92,197,共15页
宋明时期学者普遍认同道统说,许可“十六字传心诀”是道统精神意涵,只是他们从传心诀中诠释出了价值论与工夫论两种具有内在张力的道统精神,从而形成意见分歧。心性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人认为“允执厥中”是道统精神之所在,通过发挥“... 宋明时期学者普遍认同道统说,许可“十六字传心诀”是道统精神意涵,只是他们从传心诀中诠释出了价值论与工夫论两种具有内在张力的道统精神,从而形成意见分歧。心性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人认为“允执厥中”是道统精神之所在,通过发挥“中”的价值论意涵,推动儒学的形而上学化。浙东学者如吕祖谦、叶适、陈亮等人则重视“惟精惟一”的工夫论意涵,以维护儒家实践传统。心性学者发掘道统精神的价值论意涵,顺应了新儒学心性内圣化发展趋势,浙东学者阐释工夫论意涵,则是为了让新儒学成为工夫实践之学。学者对道统精神的差异性诠释,既反映了他们对儒家历史的不同理解,也体现了对儒学发展趋势的迥异态度,折射出宋代新儒学演进中的多样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 传心诀 儒家精神 价值论 工夫论
下载PDF
周予同经学研究的逻辑
2
作者 蒋伟胜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3-31,共9页
以理性精神始,遵循“教”“学”分离、学中探术、以学言变的路径展开,以科学的史学形态终,是周予同经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把经学与儒教区分开来,以理性精神批判儒家的宗教性,确立经学的学术性质,是周予同经学研究逻辑的第一环。学术性质... 以理性精神始,遵循“教”“学”分离、学中探术、以学言变的路径展开,以科学的史学形态终,是周予同经学研究的基本逻辑。把经学与儒教区分开来,以理性精神批判儒家的宗教性,确立经学的学术性质,是周予同经学研究逻辑的第一环。学术性质的经学与政治统治术略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通过研究经学的产生与更替、经典名目的变化等学术问题探索政治统治术略的变化,是其经学研究逻辑的第二环。在把经学视为反映政治术略变化的基础上,对经学展开“超经学的研究”,用历史学的方法发掘经典材料,总结经学演变规律,是其经学研究逻辑的第三环。周予同的经学研究逻辑,蕴含赋予经学史学形态从而延续经学文脉的价值指向,对当下的经学研究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予同 经学 儒教 政治术略 史学
下载PDF
吕祖谦“得中原文献之传”考辨 被引量:2
3
作者 蒋伟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2016年第4期34-39,共6页
联系中原沦陷,学术南移的史实,参考"文献"概念的历史演变,在南宋时期,"中原文献之传"是指以口传议论的方式传承北宋中原学术,说某人"得中原文献之传",是指其学有渊源,所习之业与北宋中原学术有着传承、... 联系中原沦陷,学术南移的史实,参考"文献"概念的历史演变,在南宋时期,"中原文献之传"是指以口传议论的方式传承北宋中原学术,说某人"得中原文献之传",是指其学有渊源,所习之业与北宋中原学术有着传承、授受关系,延续了儒学复兴以来的思想。吕祖谦"得中原文献之传"则指他以口传议论的方式继承张载、二程之学,代表了南宋时期关洛学传承的正宗。吕祖谦的家学渊源和师承关系都与关洛之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他讲授关洛之学与时代政治、学术氛围相一致。准确理解吕学与中原文献之间的关系,可以为解读吕祖谦哲学思想提供可靠的学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中原文献 口传议论 关洛之学
下载PDF
“乾,物之主也”——叶适的易学形上学 被引量:1
4
作者 蒋伟胜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3,共5页
叶适通过对《周易》的辨章,建立了系统的易学形上学理论,乾道就是他的形上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叶适理解的形上之乾道是一个独立、阳刚、自足、动健、绝对的概念,是天地万物效法的对象,也是《周易》的中心主题。叶适的易学形上学既有顺应... 叶适通过对《周易》的辨章,建立了系统的易学形上学理论,乾道就是他的形上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叶适理解的形上之乾道是一个独立、阳刚、自足、动健、绝对的概念,是天地万物效法的对象,也是《周易》的中心主题。叶适的易学形上学既有顺应时代学术潮流由传统经学向形而上学转变的要求,也有应对道学形上之理和心的挑战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乾道 形而上学 周易
下载PDF
经学视野下的儒学三形态 被引量:1
5
作者 蒋伟胜 《管子学刊》 CSSCI 2005年第2期98-100,共3页
文章认为经学的发展历程对儒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政治儒学、心性儒学和世俗化儒学三种形态都与经学历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自己最高的文本依据,以经典解释学的方式表现自身,经学的转型也意味着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文章认为经学的发展历程对儒学的发展影响极大,政治儒学、心性儒学和世俗化儒学三种形态都与经学历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以儒家经典作为自己最高的文本依据,以经典解释学的方式表现自身,经学的转型也意味着儒学发展的新方向,经学的发展史与三种形态儒学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经学 联系 形态
下载PDF
冯友兰大全概念的三重解读
6
作者 蒋伟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37-40,共4页
文章从本体论、道德论和认识论三个维度对冯友兰的大全概念做了解读。从本体论的角度说,冯友兰的大全概念与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冲突,但由于这个概念的引入,使新理学具备了儒家“一个世界”的世界观特点;从道德论的角... 文章从本体论、道德论和认识论三个维度对冯友兰的大全概念做了解读。从本体论的角度说,冯友兰的大全概念与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之间存在着逻辑的冲突,但由于这个概念的引入,使新理学具备了儒家“一个世界”的世界观特点;从道德论的角度说,大全概念使得新理学的儒家道德哲学的展开获得了本体论的依据;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大全不是知识的对象,这最终促使冯友兰的哲学方法由理性的逻辑向传统的功夫论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大全 本体论 道德论 知识论
下载PDF
皇极思想与和谐社会
7
作者 蒋伟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皇极”概念源出《尚书.洪范》,文本中具有按照公平和公正的要求建立普遍的社会和谐的含义。文章从梳理“皇极”概念出发,在历代注家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中,着重分析了朱熹、陆九渊、叶适的观点,从中概括出两种实现社会和谐的主张,即... “皇极”概念源出《尚书.洪范》,文本中具有按照公平和公正的要求建立普遍的社会和谐的含义。文章从梳理“皇极”概念出发,在历代注家对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中,着重分析了朱熹、陆九渊、叶适的观点,从中概括出两种实现社会和谐的主张,即专注于道德教化的观点和要求制度建设的观点。古代思想家对这两种观点各有所主,有其时代的条件,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两者不可偏废,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设,这也是今天加强古代事功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极 和谐社会 道德 制度
下载PDF
孔孟仁政思想的差异 被引量:2
8
作者 蒋伟胜 《船山学刊》 2005年第4期97-99,共3页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就思想内容说是道德重于政治,就价值取向说是政治先于道德。孔子思想中政治与道德的这种分梳决定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具有历史的可能性。孟子思想中道德的主体性消解了政治的独立性,道德的平面展开即是政治。但是...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就思想内容说是道德重于政治,就价值取向说是政治先于道德。孔子思想中政治与道德的这种分梳决定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具有历史的可能性。孟子思想中道德的主体性消解了政治的独立性,道德的平面展开即是政治。但是从道德到政治的平面推展却无法逾越道德与政治之间主观与客观、绝对之善与有限之善的差异,因而孟子的仁政思想无法在现实中得到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政思想 孔孟 孔子思想 孟子思想 思想体系 思想内容 价值取向 政治 道德
下载PDF
孟子道德本体思想的转折性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蒋伟胜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6期10-12,共3页
文章认为先秦时期关于什么是道德本体的思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诗》《书》时代以天为道德本体,孔子时代以命为道德本体,孟子以后以心性为本体。从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的角度分析了各阶段的道德本体的特点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以显示... 文章认为先秦时期关于什么是道德本体的思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诗》《书》时代以天为道德本体,孔子时代以命为道德本体,孟子以后以心性为本体。从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的角度分析了各阶段的道德本体的特点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以显示人的道德主体性在三个阶段的更替中不断得到提升。文章的结论是孟子的心性本体论使自律道德成为可能,为儒家道德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古代伦理哲学的发展中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本体 主体性 心性
下载PDF
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思维
10
作者 蒋伟胜 《兰州学刊》 2005年第6期88-90,共3页
文章从理性的两个方面即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出发,对体现于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思维展开论述。文章认为“觉解”一词是对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不同的理性方法的含混,并分析产生这种含混的原因是冯友兰遭遇了伦理学上的“休谟难... 文章从理性的两个方面即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出发,对体现于冯友兰人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思维展开论述。文章认为“觉解”一词是对认知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不同的理性方法的含混,并分析产生这种含混的原因是冯友兰遭遇了伦理学上的“休谟难题”。认知理性表现为对与人生境界有关的内容,包括理、性、义利等,展开认识,并由认识内容和程度的不同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从道德理性角度说,新理学具有动机论和自律道德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形成同理与性在本体论上的关系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人生哲学 认知理性 道德理性
下载PDF
大棚养蚕
11
作者 蒋伟胜 《云南农业》 2017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前蚕桑生产已成为墨江县雅邑村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3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逐年提高,村民自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但大多数桑农因为蚕房、劳力等问题,忽视了对养蚕的专业管理,导致蚕儿发病多,
关键词 大棚养蚕 蚕桑生产 支柱产业 栽桑养蚕 专业管理 墨江县 蚕房 发病
下载PDF
对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伟胜 庞丽铷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1-12,共2页
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表现特征为教育发展的受动性、能动性、继承性、开放性、生产性、终身性、多样化,在其特征的表现中,揭示教育发展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之间... 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表现特征为教育发展的受动性、能动性、继承性、开放性、生产性、终身性、多样化,在其特征的表现中,揭示教育发展与社会的全面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互动关系 教育发展 能动性 继承性 开放性 终身性
下载PDF
中国信用现状浅析
13
作者 庞丽铷 蒋伟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不守信用行为已在中华大地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 :使政府形象受损 ,经济发展受阻 ,人际关系紧张。本文通过对不守信行为现状、危害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指出重塑信用应依靠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除加强各主体自律外 ,政府还应提供... 不守信用行为已在中华大地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危害 :使政府形象受损 ,经济发展受阻 ,人际关系紧张。本文通过对不守信行为现状、危害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指出重塑信用应依靠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除加强各主体自律外 ,政府还应提供制度保障 ,使守信与失信善有善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信用 现状 博弈论 个人 企业 政府
下载PDF
交融中进步的中国文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伟胜 《社会科学家》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文章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中国文化内外两种推动力量,认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可能趋势:积极建构商业社会道德;确立科学技术在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地... 文章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分析中国文化内外两种推动力量,认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四个可能趋势:积极建构商业社会道德;确立科学技术在文化体系中的主体性地位;全面反思与批判西方文化;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的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融合 文化 动力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价值与工夫:儒家道统精神的诠释分歧
15
作者 蒋伟胜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4期203-203,共1页
宋明时期学者普遍认同道统说,许可“十六字传心决”是道统精神意涵,只是他们从传心决中诠释出了价值论与工夫论两种具有内在张力的道统精神,从而形成意见分歧。心性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人认为“允执厥中”是道统精神之所在,通过发挥“... 宋明时期学者普遍认同道统说,许可“十六字传心决”是道统精神意涵,只是他们从传心决中诠释出了价值论与工夫论两种具有内在张力的道统精神,从而形成意见分歧。心性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人认为“允执厥中”是道统精神之所在,通过发挥“中”的价值论意涵,推动儒学的形而上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执厥中 宋明时期 普遍认同 陆九渊 道统说 工夫论 意见分歧 儒家道统
原文传递
吕祖谦心学的工夫论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伟胜 《朱子学刊》 2018年第1期91-102,共12页
吕祖谦哲学中的心之含义与朱熹的认知心、陆九渊的本体心都有不同,他的心学更加侧重心的工夫论意义。价值自觉的良心是吕祖谦心学的基础,通过对良心开展存养、接续工夫,可以使心发出主一无适的钦敬工夫,落实到好学、力行的外在工夫中去... 吕祖谦哲学中的心之含义与朱熹的认知心、陆九渊的本体心都有不同,他的心学更加侧重心的工夫论意义。价值自觉的良心是吕祖谦心学的基础,通过对良心开展存养、接续工夫,可以使心发出主一无适的钦敬工夫,落实到好学、力行的外在工夫中去。心的工夫对象是主体自身之内的气质之性与情感意气,以及外在于主体的事与物。工夫的根据则是心、性、天、帝同一的形上学,吕祖谦心性天帝同一的思想也是他的心学可以与理学贯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心学 工夫论 形上学
原文传递
范仲淹哲学的架构及其对宋代新儒学的意义
17
作者 蒋伟胜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3年第1期414-425,共12页
范仲淹开宋代学术之先河,构筑了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一体的哲学体系,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以气本为基础的'神化'宇宙论从气的变化功能论证宇宙实有,万物生化;本体论则确立了'至诚之性'的价值本体... 范仲淹开宋代学术之先河,构筑了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一体的哲学体系,为宋明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以气本为基础的'神化'宇宙论从气的变化功能论证宇宙实有,万物生化;本体论则确立了'至诚之性'的价值本体,并论证其源于乾道变化;他的工夫论既有对道德本体逆觉体证式的内在直观,又有外在践履的证悟和实践;境界论则以万物一体为修养目标。范仲淹的哲学体系架构与佛家理论有着渊源关系,对以后的宋明理学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宇宙论 本体论 工夫论 境界论
原文传递
叶适的道统与学统
18
作者 蒋伟胜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4年第1期421-431,共11页
叶适认为儒家历史上既存在一个道统,也存在一个学统。他理解的道统精神是儒家的现实关怀,要求做制度建构积极开展外王事业;他理解的学统上起于《诗》《书》,因孔子而显明,包含了历史传统、学习对象、学习方法等内容的完整体系。道统与... 叶适认为儒家历史上既存在一个道统,也存在一个学统。他理解的道统精神是儒家的现实关怀,要求做制度建构积极开展外王事业;他理解的学统上起于《诗》《书》,因孔子而显明,包含了历史传统、学习对象、学习方法等内容的完整体系。道统与学统又是一而不二的,道统显示了儒家的外王精神,学统则体现了儒家的内圣理想,道统与学统的统一要求在外王事业中通过'习学'的方式致道成德,实现内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儒家 道统 学统
原文传递
朱子理气论探究
19
作者 蒋伟胜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0年第1期343-352,共10页
朱子关于理气与心性问题的讨论可以概括为理在气中和性在心中。探究朱子理气论形成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他早年对李延平所传授的道南学的理解的偏差。道南学要求以逆觉体证的方式实现对先验道体的把握,而朱子对此方法体会不深,从而走向了... 朱子关于理气与心性问题的讨论可以概括为理在气中和性在心中。探究朱子理气论形成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他早年对李延平所传授的道南学的理解的偏差。道南学要求以逆觉体证的方式实现对先验道体的把握,而朱子对此方法体会不深,从而走向了把理置于气中、性置于心中的探求确定性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理气 道南学 方法论
原文传递
朱陆之辩:本体与功夫
20
作者 蒋伟胜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09年第1期422-436,共15页
从本体的角度说,朱子的理本体与象山的心本体在来源、性状、内容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其区别仅在于朱子在说理的同时还说气,但气属于形下的内容而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从功夫的角度说,朱子主要运用的是理性的分析主义的方法,而象山主要... 从本体的角度说,朱子的理本体与象山的心本体在来源、性状、内容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其区别仅在于朱子在说理的同时还说气,但气属于形下的内容而不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从功夫的角度说,朱子主要运用的是理性的分析主义的方法,而象山主要运用逆觉体证式的直觉方法,这似乎是二人哲学方法上的区别,但受理本体的性质决定,朱子哲学中也存在着与象山一样的直觉方法。象山走的是反省内审式的成圣路径,而朱子的作圣之功则是在内外双向的探索中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本体 功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