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脂肪干细胞诱导培养成为神经细胞并鉴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羊书勇 杜敏 +6 位作者 郑维银 李晨军 李焰 蒋佶 鄢兰元 吴坡 李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究大鼠脂肪干细胞(r ADSCs)诱导成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第一步,通过酶消化法获取r ADSCs并进行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确定获取的细胞为r ADSCs;第二步以原代培养的r ADSCs为研究对象,传代至... 目的探究大鼠脂肪干细胞(r ADSCs)诱导成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第一步,通过酶消化法获取r ADSCs并进行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确定获取的细胞为r ADSCs;第二步以原代培养的r ADSCs为研究对象,传代至第2代后,采用神经诱导培养基,诱导r ADSCs成神经细胞,诱导所得细胞通过形态学及免疫荧光进行鉴定。结果第一步中细胞培养增殖良好,增殖曲线显示细胞生长活跃,增殖能力强;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抗原CD90、CD105为阳性,与造血干细胞相关抗原CD45为阴性,说明所得细胞为r ADSCs。第二步中,诱导培养的细胞神经球免疫荧光染色Nestin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染色MAP-2阳性,结合形态学可确定ADSCs已成功诱导分化成神经细胞。结论 r ADSCs生长活跃,表现出稳定的增长及增殖能力,并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诱导 神经细胞 大鼠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在头颈晚期恶性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坡 羊书勇 +4 位作者 鄢兰元 蒋佶 李焰 李浩 郑维银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晚期恶性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中3D打印定位导板的设计、制作要点及其具体病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我科的21例临床病例,介绍3D打印定位导板的设计与制作步骤,统计所有病例数据资料并分析。结果 3D打印完成患者的个性化125I粒... 目的探讨头颈晚期恶性肿瘤125I粒子植入术中3D打印定位导板的设计、制作要点及其具体病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我科的21例临床病例,介绍3D打印定位导板的设计与制作步骤,统计所有病例数据资料并分析。结果 3D打印完成患者的个性化125I粒子植入定位导板,手术操作简便,定位准确,术后复查CT显示粒子植入分布均匀,与术前目标一致,未发生重大植入偏差;18例复诊患者中,16例肿瘤明显缩小,仅有2例出现局部黏膜破溃。结论 3D打印定位导板可有效替代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手术,减轻了医患射线暴露风险,简化了手术操作,该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3D打印 计算机辅助设计 125I粒子
下载PDF
口腔癌联合口咽部组织缺损的游离组织瓣修复临床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维银 羊书勇 +2 位作者 李浩 鄢兰元 蒋佶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癌波及口咽部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应用前臂皮瓣、上臂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骨瓣30处修复此类缺损27例回顾分析。结果组织瓣全部成活,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67%(2/30),受区和供区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63%(8... 目的探讨口腔癌波及口咽部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应用前臂皮瓣、上臂外侧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腓骨瓣30处修复此类缺损27例回顾分析。结果组织瓣全部成活,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67%(2/30),受区和供区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63%(8/27);术后随访2-5年,2年无瘤生存率为88.89%(24/27)。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外科修复应用中安全、可靠,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肿瘤 缺损 修复 皮瓣 移植
下载PDF
西藏地区588例颌面部创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栋明 田自锋 +2 位作者 祁韶鹏 侯自斌 蒋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藏地区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口腔科2001-06—2010-06间收治的588名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部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26.4%,男女比例为4.8∶1,21... 目的:回顾性分析西藏地区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口腔科2001-06—2010-06间收治的588名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颌面部损伤患者人数占本科住院总人数的26.4%,男女比例为4.8∶1,21~5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5~10月份为高发期。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48.8%,其次是跌倒伤。颌面部损伤以单纯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占67.0%;颌面部骨折以下颌骨骨折最多见,占颌面部骨折总数的53.1%,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是颏部(43.1%);颅脑损伤是颌面损伤的常见合并伤。结论:男性青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主要致伤原因,软组织损伤最多见,下颌骨为颌面部骨折的多发部位,颅脑伤为常见合并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颌面部创伤
下载PDF
试论变电站倒闸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蒋佶 易洪钦 《科技与生活》 2010年第6期27-27,26,共2页
变电运行是电力生产全过程的重要一环,确保变电运行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的发生,是运行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和深入分析的问题。简述变电站倒闸操作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变电 站运行 倒闸操作
下载PDF
普萘诺尔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体外实验
6
作者 张定涛 何辉霞 +3 位作者 羊书勇 吴坡 蒋佶 郑维银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普萘诺尔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普萘诺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常规培养,在达对数生长期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普萘...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普萘诺尔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普萘诺尔治疗血管瘤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胰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常规培养,在达对数生长期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普萘诺尔干预,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作用24 h后,128μg/ml以上浓度的普萘诺尔明显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而且能够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结论普萘诺尔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够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诺尔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凋亡 抑制
下载PDF
颈淋巴清扫术后不同负压引流管放置方式的对比试验
7
作者 羊书勇 郑维银 +5 位作者 李晨军 李浩 鄢兰元 李焰 吴坡 蒋佶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98-300,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试验,比较传统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方法与新的放置方法之间有无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中接受颈淋巴清扫和皮瓣修复血管吻合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放置负压...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试验,比较传统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方法与新的放置方法之间有无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中接受颈淋巴清扫和皮瓣修复血管吻合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管避开血管放置;实验组以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保护血管,引流管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表面交叉放置,无需对血管刻意避让。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伤口负压引流量、愈合情况以及皮瓣血运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皮瓣均血运正常,负压引流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的负压引流管放置方式简单易行,对颈部大血管和游离皮瓣血管吻合口无明显不利影响,伤口愈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清扫术 负压 引流管 放置方式
下载PDF
两期治疗法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16例临床报告
8
作者 蒋佶 《中医临床研究》 2009年第24期25-25,28,共2页
目的:观察两期治疗法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至2008年我院采用两期治疗法治疗的16例颌骨囊肿。结果:16例患者经随访1~5年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青年人罹患大型颌骨囊肿,先行袋装成形术待囊肿显... 目的:观察两期治疗法治疗大型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4年至2008年我院采用两期治疗法治疗的16例颌骨囊肿。结果:16例患者经随访1~5年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于青年人罹患大型颌骨囊肿,先行袋装成形术待囊肿显著缩小后再行刮除术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囊肿 两期治疗法
下载PDF
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体表表浅血管瘤1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洪川 吴坡 +3 位作者 羊书勇 蒋佶 鄢兰元 郑维银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619-620,共2页
目的探讨噻吗诺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体表浅层血管瘤患儿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涂抹治疗,治疗1~6个月,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采用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平... 目的探讨噻吗诺尔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体表浅层血管瘤患儿采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溶液局部涂抹治疗,治疗1~6个月,动态观察患儿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变化及不良反应,采用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平均治疗3.1个月。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15例中,疗效为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7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局部涂抹马来酸噻吗诺尔溶液治疗婴幼儿体表浅层血管瘤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血管瘤 马来酸噻吗诺尔 疗效
下载PDF
面神经中段解剖法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浩 吴坡 +3 位作者 蒋佶 赵潇黎 郑维银 羊书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提出经腮腺实质内面神经中段解剖法并评价其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136例,按照面神经解剖方法分类,分为顺行总干解剖法(顺行组,70例)、逆行分支解剖法(逆... 目的提出经腮腺实质内面神经中段解剖法并评价其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136例,按照面神经解剖方法分类,分为顺行总干解剖法(顺行组,70例)、逆行分支解剖法(逆行组,34例)、实质内中段解剖法(中段组,32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面神经损伤和耳垂感觉状况,涎瘘、Frey’s综合征发生率,并进行美学评价。结果中段组手术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中段组术后未出现涎瘘患者,顺行组涎瘘发生的比例较高(9例,12.9%)(P<0.05);中段组和顺行组术后面神经损伤率均较低(顺行组3例,4.3%;中段组1例,3.1%),逆行组面神经损伤比例偏高(7例,20.6%)(P<0.05);中段组和逆行组均未出现耳垂感觉减退情况,而顺行组出现比例较高(12例,17.1%)(P<0.05);术后中段组及顺行组患者对术后面部外形比较满意,而逆行组对美观评价一般(P<0.05)。结论面神经中段解剖法在技术上是可以实行的,在腮腺良性肿瘤的区域性切除术中,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腮腺良性肿瘤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 逆行解剖法 顺行解剖法 中段解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