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现传统文化之美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保信 蒙曼 《同舟共进》 2017年第4期3-8,共6页
2017年伊始,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蹿红,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一类文化节目的脱颖而出,并非偶然。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自然也会寻求精神的富足,而古典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丰厚典藏,恰好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17年伊始,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蹿红,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一类文化节目的脱颖而出,并非偶然。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自然也会寻求精神的富足,而古典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丰厚典藏,恰好为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诗词歌赋、文牍书信、传统节庆,一件瓷器、一方印章、一段戏曲……它们呈现给后人的不仅是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着隽永的内涵——可洞见古今,可滋养性情,可成风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词 传统文化 词文化 综艺节目 文化节目 物质文明 中国文化 诗词歌赋
下载PDF
俞可平:“城管式困境”与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4年第1期23-29,共7页
“作为政治学者,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改革的总目标,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民主和法治的大方向。”俞可平说。作为知名学者,俞可平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采访请求,大部分都被他委婉谢绝了。但他并不是难以... “作为政治学者,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改革的总目标,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看到了民主和法治的大方向。”俞可平说。作为知名学者,俞可平每年都会收到大量的采访请求,大部分都被他委婉谢绝了。但他并不是难以接近的埋首书斋、远离社会的学人,他的思想自《民主是个好东西》起,早已被民众熟知。采访联系了将近一个月,我和责编一起,与俞老师反复通信,他给我的感觉是温和、谦逊。他的办公室也是书房,赠人以书是他的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 俞可平 现代化 困境 城管 知名学者 三中全会 办公室
下载PDF
文东茅:给高考改革以时间
3
作者 文东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7年第1期31-33,共3页
不久前,一篇描述北大新生“空心病”的文章在网上火了起来。作者徐凯文是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他写道,“曾有统计表明,30.4%的北大新生厌恶学习,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 不久前,一篇描述北大新生“空心病”的文章在网上火了起来。作者徐凯文是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他写道,“曾有统计表明,30.4%的北大新生厌恶学习,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在活,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已经放弃了自己”。他把这种现象称为“空心病”,是价值观缺乏所导致的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时间 心理健康教育 咨询中心 北京大学 心理障碍 副主任 统计表
下载PDF
漫谈香港:狮子山下的不朽传奇
4
作者 蒋保信 雷鼎鸣 《同舟共进》 2017年第5期4-8,共5页
【狮子山精神强调同舟共济】《同舟共进》: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对于亲历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您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您身边的亲人、朋友反应如何?雷鼎鸣: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我和家里人都非常高兴,我有些亲人... 【狮子山精神强调同舟共济】《同舟共进》: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对于亲历者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您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您身边的亲人、朋友反应如何?雷鼎鸣:香港回归的那一天,我和家里人都非常高兴,我有些亲人当时在外地,但也都在电视里看了回归典礼。总体而言,香港人对国家的态度是非常正面的,对香港的前途也寄予了很大希望。董建华先生在成为第一任特首时的威望很高,大家都相信公务员团队能带领香港好好发展,对未来的信心很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回归 狮子山 传奇 香港人 董建华 公务员 是非 国家
下载PDF
刘东:重建中国社会的文化传统
5
作者 蒋保信 刘东 《同舟共进》 2016年第2期3-7,共5页
当今中国,接续传统,复兴国学,已成为一股澎湃的社会潮流。从儒家思想高调进入主流叙事,到思想界的新儒家思潮勃兴,以及民间的“国学热”“读经热”“汉服热”方兴未艾,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正浩浩荡荡,却也泥沙俱下。
关键词 文化复兴 国学热 文化革新 新儒家 社会潮流 内在价值 社会运动 十年
下载PDF
邓晓芒:我们的道德怎么了? 被引量:1
6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5年第6期3-11,共9页
某位学者曾说,第一次到美国时,他大吃一惊,因为看到街上的男男女女,“人人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中国人的“脸”,这么多年也在变,如今会给人怎样的印象?可能不太好概括。但如果有条件在高空俯视,那一定能看到,很多人脸上都写着两... 某位学者曾说,第一次到美国时,他大吃一惊,因为看到街上的男男女女,“人人长着一张没受过欺负的脸”。中国人的“脸”,这么多年也在变,如今会给人怎样的印象?可能不太好概括。但如果有条件在高空俯视,那一定能看到,很多人脸上都写着两个字:“急”和“累”。官员急着升迁,商人急着致富,知识分子急着成名,百姓急着找钱。大家奋力往前挤,奋力打着电话,恨不得辟出一条特快通道。可是,规则呢?教养呢?礼仪呢?诚信呢?道德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邓晓芒 性格 国民 文化 知识分子 “脸” 中国人
下载PDF
聚焦中国留学新现象
7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7年第3期3-9,共7页
改革开放伊始,精英学子走出国门,远赴海外求学,带回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国际经验以及开阔的全球视野,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后来,国内经济腾飞,留学逐渐从精英走向大众。平民留学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普通学子有... 改革开放伊始,精英学子走出国门,远赴海外求学,带回先进的科学技术、丰富的国际经验以及开阔的全球视野,推动了改革开放进程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后来,国内经济腾飞,留学逐渐从精英走向大众。平民留学时代的到来,使得越来越多普通学子有机会“开眼看世界”,这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事方式 言行举止 输出国 现代化建设 通学 走出国门 看世界 新现 子有 了改
下载PDF
郭小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8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8年第8期7-11,共5页
一土学校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跟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为不同.它提倡培养“全人”,在个性化教学和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中,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内驱力.它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有何特别之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郭小月校长进行了专访。 学习首先是... 一土学校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跟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为不同.它提倡培养“全人”,在个性化教学和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中,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内驱力.它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有何特别之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郭小月校长进行了专访。 学习首先是孩子自己的事 《同舟共进》:学校门口的保安告诉我,孩子们在这里很开心,放学后都不愿意回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驱力 孩子 培养 教学理念 个性化教学 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 项目制
下载PDF
黄道炫:抗日战争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9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5年第9期3-10,共8页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日本侵华造成的伤害,却留下了永远的创口。70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抗战?也许,将属于历史的人、事、物,放回历史位置和历史情境,是对历史最好的交代。粤港澳虽处中国一隅,抗战期间遭受的磨难、作出的贡...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日本侵华造成的伤害,却留下了永远的创口。70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抗战?也许,将属于历史的人、事、物,放回历史位置和历史情境,是对历史最好的交代。粤港澳虽处中国一隅,抗战期间遭受的磨难、作出的贡献,却是独一无二、值得铭记的。广州沦陷,霎时间火烧全城,蒸蒸日上的近代工业毁于一旦,但广州终在废墟之上重生。香港失城,中共掩护文化名人虎口撤退,一路惊心动魄,陷入黑暗的港岛隐忍着,最终迎来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胜利 中国革命 粤港澳 抗日战争 历史情境 烽火 中华民族 日本侵华
下载PDF
王长江: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关键在哪里
10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3年第12期8-14,共7页
《同舟共进》:您对现代政党和党建的研究很有造诣,请您谈一谈中共作为执政党,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中共作为革命党夺取政权之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为什么会走了一段弯路?
关键词 思想解放 长江 现代政党 改革开放 执政党 革命党 中共 党建
下载PDF
潘英丽:全球化进入调整期
11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7年第8期4-8,共5页
《同舟共进》:从英国“脱欧”到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国际上,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趋势越来越明显,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全球化逆潮。从经济角度来说.您如何评价这种现象?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化出现了某种困境?
关键词 全球化 调整 美国总统 贸易保护 经济角度 特朗普 移民
下载PDF
李镇西:教育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12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8年第3期8-13,共6页
现实给家长的选择太少 《同舟共进》:最近这些年来,学区房特别火爆。您怎么评价这种现象? 李镇西:这说明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可以不顾一切。很多家长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输一步... 现实给家长的选择太少 《同舟共进》:最近这些年来,学区房特别火爆。您怎么评价这种现象? 李镇西:这说明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可以不顾一切。很多家长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输一步就满盘皆输了。当然,这也是教育的现状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镇西 孩子 教育 家长 起跑线 学区
下载PDF
地球村里的中国“社交圈”
13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4年第12期3-8,共6页
外交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我们不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打量——人有人缘,国有国缘。和个人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交网络"。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村"里,连线将越来越多,也将越来越复杂,这其中与近邻远邻的相处都很重要。随着国家治理体系... 外交是一个宏大的话题,我们不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打量——人有人缘,国有国缘。和个人一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交网络"。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村"里,连线将越来越多,也将越来越复杂,这其中与近邻远邻的相处都很重要。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过去给交往对象"贴标签"的思维恐怕也需要作出更新:美国曾是我们的"头号假想敌",但中美之间到底发生过什么,今日美国在想些什么?苏联曾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兄弟,为什么一度反目成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对象 社交网络 治理能力 今日美国 伙伴关系
下载PDF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14
作者 蒋保信 《同舟共进》 2015年第3期3-10,共8页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教育之弊病与教育之改革,也一直未停止争论。在这么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关注过大学的沦落,关注过中小学的"择校热",关注过高考的"畸形",但很少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十几年读...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教育之弊病与教育之改革,也一直未停止争论。在这么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关注过大学的沦落,关注过中小学的"择校热",关注过高考的"畸形",但很少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十几年读书究竟为了什么?学校、家庭、社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只要浏览一下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的广告,青少年励志书籍,便不难发现,孩子现有的教育,未必是他们需要的,却一定是家长、学校所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考能力
下载PDF
李培根:自由发展与“听话”
15
作者 蒋保信 王梦瑶 《学习博览》 2014年第8期66-67,共2页
教育最重要的是——人的自由发展我认为,我们国家没有从深层次、从本质上去思考教育的意义。从根基上认识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字就够了——"人"。我们真的要很深入地去认识教育的话,应该从生命活动的性质、对生命的李培根(根叔... 教育最重要的是——人的自由发展我认为,我们国家没有从深层次、从本质上去思考教育的意义。从根基上认识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字就够了——"人"。我们真的要很深入地去认识教育的话,应该从生命活动的性质、对生命的李培根(根叔),2005年3月至2014年3月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李培根的演讲《记忆》打动了无数学子的心。2014年3月31日,李培根发表离任演说《遗憾》,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引发了热烈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培根 认识教育 毕业典礼 意识形态教育 《记忆》 现代人格 哲学手稿 论世变之亟 人的现代化 法治精神
原文传递
李培根:中国教育的改变,一个系统工程
16
作者 蒋保信 王梦瑶 《新华月报》 2014年第14期40-43,共4页
访谈嘉宾:李培根(根叔),生于1948年,湖北武汉人。1981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83年赴美留学,198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得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 访谈嘉宾:李培根(根叔),生于1948年,湖北武汉人。1981年在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83年赴美留学,198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得博士学位后回母校工作。200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系统工程 培根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48年 华中工学院 硕士学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