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脏病理学特征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颜华东 蒋帆荣 +6 位作者 祝成亮 高国生 翁彭剑 胡爱荣 徐长风 胡耀仁 盛吉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仅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肝脏病理学特征等因素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均行肝穿刺术,皮下注射Peg-IFN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结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仅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肝脏病理学特征等因素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8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均行肝穿刺术,皮下注射Peg-IFNα,每周1次,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结束后统计HBeAg的血清学转换情况,并结合肝脏病理学特征及性别、年龄、ALT、HBeAg半定量、HBVDNA定量等基线指标分析影响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因素。用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治疗48周时血清学转换率为30.00%(24/80),其中22例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为G1,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9.09%;38例为G2,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1.58%;19例为G3,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7.3%;1例为G4,HBeAg成功转换。随着炎症活动度的升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逐步升高(X2=8.435,P=0.015);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相关性(X2=5.917,P=0.116)。性别、年龄、ALT、HBVDNA等基线指标在HBeAg血清学转换组与未转换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与HBeAg半定量为疗效影响因素。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高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建议对需要治疗的患者应尽可能先行肝活组织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理学 聚乙二醇干扰素
原文传递
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蒋帆荣 颜华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5-1000,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定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VPG与临床常见指标的相关性及发生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SP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组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树人大学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代偿期肝硬... 目的分析基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定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VPG与临床常见指标的相关性及发生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SP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组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浙江树人大学附属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2例, 收集患者基本资料, 实验室检验结果, 肝硬度测定, 胃镜检查等, 并完成HVPG测定, 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发生CSPH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2例入组患者, HVPG的中位值是9.0(8.3)mmHg, 有31例(27.8%)发生CSPH, 相关性分析发现CSPH与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肝硬度呈正相关, 而与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经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CSPH的因素包括男性、糖尿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白蛋白、血红蛋白、INR、血钠、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硬度及CTP、FIB-4、ALBI等。再经多因素校正, 只有血小板计数、肝硬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CSP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VPG是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 血小板计数、肝硬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CSPH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助于评估门静脉高压, 及早干预, 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肝静脉压力梯度 代偿期肝硬化
原文传递
HB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贫血情况调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蒋帆荣 颜华东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贫血在HB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C)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HBV-DC患者1年预后影响的研究。方法前瞻性入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住院的HBV-DC患者647例,调查患者贫血情况及程度,基线评估指标等,CO... 目的探讨贫血在HB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期(HBV-DC)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对HBV-DC患者1年预后影响的研究。方法前瞻性入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住院的HBV-DC患者647例,调查患者贫血情况及程度,基线评估指标等,COX生存分析贫血及其严重程度在预测HBV-DC患者1年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47例HBV-DC患者,合并贫血406例,占总人群的62.8%,其中轻度贫血254例(39.3%)、中度贫血122例(18.9%)、重度贫血30例(4.6%)。1年死亡133例,死亡率20.6%。采用COX生存分析发现年龄(风险比,1.033;95%可信区间,1.017~1.049),血红蛋白(风险比,0.992;95%可信区间,0.985-0.999),白细胞计数(风险比,1.069;95%可信区间,1.028-1.111),MELD评分(风险比,1.095;95%可信区间,1.070~1.120)为1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合并贫血及不同程度贫血患者1年生存的KM曲线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HBV-DC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达62.8%,贫血是HBV-DC患者1年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感染肝硬化失代偿期 贫血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