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伍子胥谈《九章》伪作辨正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惠雯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9,共5页
关于《九章》真伪的考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最让辨伪者们坚信《涉江》《惜往日》《悲回风》等篇为伪作的“内证”,莫过于这些诗均表达了对伍子胥的哀悯与追慕。从后代家国、君臣观念来看,屈原作为楚国忠臣是不会对伍子胥这样的“逆... 关于《九章》真伪的考辨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其中最让辨伪者们坚信《涉江》《惜往日》《悲回风》等篇为伪作的“内证”,莫过于这些诗均表达了对伍子胥的哀悯与追慕。从后代家国、君臣观念来看,屈原作为楚国忠臣是不会对伍子胥这样的“逆臣”感到同情和怜悯的。但我们考察先秦文献史料,从先秦时期“天下一家”的氏族意识、盛行的“血族复仇”社会风气、双向选择的君臣关系以及楚地对儒学思想接纳等角度考证得出:《涉江》诸篇中谈及伍子胥所饱含的轸恤追慕之情与先秦社会风俗、君臣观念并不抵牾,屈原与伍子胥之间也并非忠臣与逆臣的截然对立,辨伪者们提出的伍子胥为伪作“重要内证”的说法并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章》 屈原 伍子胥 伪作 辨正
下载PDF
肯尼斯·雷克斯罗斯“诗境”塑造中的意象选择与营造——以李清照诗词为例
2
作者 蒋惠雯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12期55-57,共3页
作为一名深谙中国文化的美国诗人、译者,雷克斯罗斯在20世纪中叶为中国古典诗词在美国的翻译和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雷克斯罗斯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非常注重意象的选择,提出“中国式法则”这样一个概念,即从具体的行为方式以及感官的... 作为一名深谙中国文化的美国诗人、译者,雷克斯罗斯在20世纪中叶为中国古典诗词在美国的翻译和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雷克斯罗斯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非常注重意象的选择,提出“中国式法则”这样一个概念,即从具体的行为方式以及感官的意象入手,来展现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营造恰当的“诗境”(poetic situation)。为了准确表达原诗的“诗境”,他对李清照诗词的译介中就较好地作了意象选择,体现了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理解与传递。而且,他自己的创作,也从中国诗词的意象获得灵感,使其某些诗境颇富中国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斯·雷克斯罗斯 李清照 诗词 中国式法则 诗境 意象
下载PDF
《西厢记》中“南海水月观音现”的异文流变与辨析
3
作者 蒋惠雯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1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王实甫《西厢记》刊本众多,各版本之间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是否能条缕清晰地整理出各版本中异文殊字的流变脉络对我们识原文、明原意有着重要的影响。曲文论争最多的是第一本第一折中张生所唱[寄生草]末一句中的最后七个字,究竟是&qu... 王实甫《西厢记》刊本众多,各版本之间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是否能条缕清晰地整理出各版本中异文殊字的流变脉络对我们识原文、明原意有着重要的影响。曲文论争最多的是第一本第一折中张生所唱[寄生草]末一句中的最后七个字,究竟是"南海"还是"海南","观音现"还是"观音院",七百年来争论不休。今以具有代表性的佳椠善本与名家评点为例,将各家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汇集在一起,在揣摩前人怎样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欣赏这部古典戏曲名著的同时,试图通过各类刊本之间的参证关系寻出此句异文的流变脉络;并从文法、典籍参阅乃至文化背景多角度入手考察,最后得出末七字应当为"南海水月观音现"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版本 南海 观音现 佛教文献
下载PDF
王红公汉译诗歌中的诗境塑造与意象选择
4
作者 蒋惠雯 《理论界》 2021年第4期84-89,共6页
肯尼斯·雷克斯罗斯(中文名字“王红公”)是一位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美国诗人、译者,在20世纪中叶为中国古典诗词在美国的翻译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作品也对当时美国“垮掉派”的诗歌创作颇有影响。雷克斯罗斯对中国古典诗词文... 肯尼斯·雷克斯罗斯(中文名字“王红公”)是一位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美国诗人、译者,在20世纪中叶为中国古典诗词在美国的翻译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作品也对当时美国“垮掉派”的诗歌创作颇有影响。雷克斯罗斯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理解与传递主要依靠他对诗词内在精神实质的把握。中国古典诗词善于通过具体意象营造“诗境”,所以他在翻译实践中始终遵循一种“中国式法则”,即通过具体意象的塑造来展现诗词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虽然中西文化语境的不同使雷克斯罗斯在译诗中会有意象的叛逆与重新塑造,但其译作仍然保持与原诗词精神内涵的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尼斯·雷克斯罗斯 李清照诗词 诗境 意象 叛逆 融合
原文传递
《诗品》中“子卿双凫”的问题之争与探讨
5
作者 蒋惠雯 《理论界》 2021年第10期89-95,共7页
"五言始于苏、李",苏武与李陵历来并称于世。钟嵘《诗品》序中却撇开苏武,唯独标举李陵为五言诗宗,正文上品内亦只列李陵,未见苏武;而序文末尾列举"五言之警策者"时,苏武又赫然在列。如此自相矛盾的品评不免使后人... "五言始于苏、李",苏武与李陵历来并称于世。钟嵘《诗品》序中却撇开苏武,唯独标举李陵为五言诗宗,正文上品内亦只列李陵,未见苏武;而序文末尾列举"五言之警策者"时,苏武又赫然在列。如此自相矛盾的品评不免使后人怀疑"子卿双凫"中的"子卿"是否为苏武。其中"子卿"乃六朝另一"子卿"、"子卿"本作"少卿"两类反对观点最具有代表性。但我们结合相关文献史料,从《诗品》篇章架构与行文逻辑、"双凫俱北飞"的诗歌内容与背景等角度考证得出:"子卿"本作"子卿"的理由远比其他猜测坚确得多。至于"《诗品》内不称苏诗",或是因苏武诗宗《国风》,与《古诗》类近,钟嵘将其归入《古诗》并列于上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子卿双凫 苏武 古诗
原文传递
宋荦与“江左十五子”交游考
6
作者 蒋惠雯 《理论界》 2022年第7期98-105,共8页
作为成长于新朝的清第一代文人代表,“江左十五子”在康熙后期到雍正年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诗从前期向中期转化过渡阶段的众多现象。而“十五子”作为一个文学群体的构建,源于宋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选刻的《江左... 作为成长于新朝的清第一代文人代表,“江左十五子”在康熙后期到雍正年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诗从前期向中期转化过渡阶段的众多现象。而“十五子”作为一个文学群体的构建,源于宋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选刻的《江左十五子诗选》。作为选刻者,宋荦无论在人事关系还是诗学倾向上都对该群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时间为序,从宋荦与“十五子”的交游考证出发,意图回溯“十五子”群体形成过程,探索清初江南诗坛与政治、社会相互缠绕下的深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左十五子 宋荦 交游 诗学倾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