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选育及对酚降解性能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芳芳 胡秀芳 +2 位作者 李璐 张家琦 蒋慕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89-1893,共5页
分别用紫外线、N+离子束和硫酸二乙酯作为诱变剂,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进行单因素诱变和复合诱变,筛选高效降酚菌株。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诱变中,N+离子注入后的突变株,生长速率加快,脱氢酶活性较对照菌提高14.89%,... 分别用紫外线、N+离子束和硫酸二乙酯作为诱变剂,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进行单因素诱变和复合诱变,筛选高效降酚菌株。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诱变中,N+离子注入后的突变株,生长速率加快,脱氢酶活性较对照菌提高14.89%,该提高率是紫外诱变株和化学诱变株的2倍。复合诱变菌株菌落颜色明显加深,其生长速率和脱氢酶活性均比单因素诱变菌大。在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单因素诱变菌株和复合诱变菌株对酚均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其中复合诱变菌株在含酚2000mg·L-1的培养基中降解培养72h,对酚的去除率达94%,对高浓度含酚工业废水的酚降解率达81.20%,降解效果均显著好于单因素诱变菌,说明N+离子注入诱变是筛选沼泽红假单胞菌更有效的方法,复合诱变使沼泽红假单胞菌获得了更多的优良性状,其突变株的环境适应能力比单独诱变的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红假单胞菌 复合诱变 降解 含酚废水
下载PDF
浅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荣伟伟 赵泽 蒋慕贤 《气象教育与科技》 2006年第4期37-42,56,共7页
系统地概述了环评中公众参与制度基本概念、评价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举例说明环境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环境法 环境管理
下载PDF
焦化场地典型污染物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蒋慕贤 葛宇翔 郭赟 《环境与发展》 2016年第6期50-54,共5页
新颁布的"土十条"对污染场地调查提出了明确要求。焦化厂因占地面积较大,污染因子复杂,污染程度较重而成为场地调查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国内已报道案例的基础上,从炼焦过程污染物分析、表层土壤污染水平分布、深层土壤污染... 新颁布的"土十条"对污染场地调查提出了明确要求。焦化厂因占地面积较大,污染因子复杂,污染程度较重而成为场地调查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国内已报道案例的基础上,从炼焦过程污染物分析、表层土壤污染水平分布、深层土壤污染垂向分布和地下水污染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最后根据焦化场地特征对后续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焦化厂 多环芳烃
下载PDF
生物堆修复多环芳烃类污染土壤研究进展及工业化应用初试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慕贤 葛宇翔 黄晓峰 《环境与发展》 2016年第4期58-63,70,共7页
土壤的多环芳烃污染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济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堆即其中新兴的技术之一。本文先结合国内外运用生物堆技术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案例,从生物堆技术简介、修复过程影响因子、修复过程机理简析等三... 土壤的多环芳烃污染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济有效的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生物堆即其中新兴的技术之一。本文先结合国内外运用生物堆技术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案例,从生物堆技术简介、修复过程影响因子、修复过程机理简析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在此基础上于某工业污染场地现场建立处理能力为500m3的生物堆进行为期6个月的工业化应用初试。运行结束后,各采样点最终浓度均低于风险评估中所确定的修复目标值,土壤中2环至6环的PAHs降解率依次分别为78%,55%,45%,43%和22%。最后对该技术在"土十条"出台后的研究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堆 多环芳烃 土壤修复 工业化应用
下载PDF
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敏华 姜翠玲 +3 位作者 张鹏 蒋慕贤 邱伟建 黄晓峰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122,共5页
研究了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砷、镉、铬、铜、汞和铅)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铅、镉和汞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砷和铜也有显著正相关;铬与其他金属均无良好的相关关系。参照SQGs基准,砷、镉、铬、汞、铅含量介于风... 研究了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砷、镉、铬、铜、汞和铅)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铅、镉和汞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砷和铜也有显著正相关;铬与其他金属均无良好的相关关系。参照SQGs基准,砷、镉、铬、汞、铅含量介于风险评价低值(ERL)与风险评价中值(ERM)之间,可能会对水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铜含量在部分取样点超过了ERM值,对水生生态系统有很强毒性。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表明,各取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均有一定生态风险,其中5号、6号呈现极强的生态风险;6种元素生态风险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镉、铜、砷、汞、铅、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