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结构与加锚岩体联合受力的船闸闸首抗震性能研究
1
作者 熊梦琪 李亚军 +2 位作者 陈小虎 张汉云 蒋才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5,72,共7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与加锚岩体的非线性接触对闸首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双线五级船闸的第一级闸首为例,在ADINA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库水-结构-锚杆-基岩动力相互作用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约束函数的非线性接触单元模拟了闸首结构中...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与加锚岩体的非线性接触对闸首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双线五级船闸的第一级闸首为例,在ADINA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库水-结构-锚杆-基岩动力相互作用的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约束函数的非线性接触单元模拟了闸首结构中的各类接触问题,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模拟了地震作用下闸首结构的动力响应、锚杆受力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接触面的接触状态。结果表明:设计地震作用下闸首各边墩均向航槽侧变形,位移沿高度方向递增;锚杆轴向拉应力的最大值小于其抗拉强度;不同介质间的接触面上部有往复开合的现象,接触面最大张开度沿高度方向递增,地震结束时接触面恢复到震前的紧贴状态;设计地震作用下该船闸闸首的结构变形、结构应力、锚杆受力情况及接触面接触状态均满足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闸闸首 接触单元 锚杆 动力响应 抗震性能 非线性有限元
下载PDF
让艺术表现时代跳动的脉搏——蒋才访谈录
2
作者 蒋才 皮皮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2年第10期62-68,共7页
主持语:和富有装饰性意味的工笔人物画相比,蒋才的工笔人物画却有所不同,他选择的是写实性的描绘,这当然与画家的审美取向不无关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从他创作的几幅主题性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注重写生和意境的提炼、注重... 主持语:和富有装饰性意味的工笔人物画相比,蒋才的工笔人物画却有所不同,他选择的是写实性的描绘,这当然与画家的审美取向不无关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勇于探索。从他创作的几幅主题性作品中可以看到:画家注重写生和意境的提炼、注重情感与心性的抒写,在描绘上尽情的展现着丰富的细节和意态的神韵,在现代和传统语汇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关系,使自己的绘画走向更加成熟和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军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馆 周京新 方骏 军旅题材 江宏伟 中央美术学院 男人和女人 刘大为 艺术生命力
原文传递
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的进水塔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蒋才 张燎军 +3 位作者 张汉云 张云娟 王晨 史俊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0,共7页
高耸进水塔的抗震安全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倍受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对地震作用下进水塔主-附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震损模式进行研究,将3D-DIC与OC非接触测量技术相结合并引入水工进... 高耸进水塔的抗震安全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倍受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对地震作用下进水塔主-附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震损模式进行研究,将3D-DIC与OC非接触测量技术相结合并引入水工进水塔的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中,全程测量进水塔模型从弹性阶段到破坏性阶段的动应变场,实时测量模型关键部位动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基于3D-DIC测量技术的应变场分析可以较好识别结构损伤发生和发展,确定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综合OC技术采集的动位移结果,可有效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极限承载能力。研究表明,3D-DIC与OC测量技术相结合适用于水工动力模型试验研究,且测量结果精确可信。本文研究成果可供高耸进水塔抗震设计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塔 动力破坏 振动台实验 3D-DIC OC 全场应变
下载PDF
洮南市国有林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才 崔鹏飞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7期40-40,共1页
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集中力量解决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对洮南市国营林场的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洮南市国有林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情况现状出发,浅析了存在问题,并... 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资金,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集中力量解决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对洮南市国营林场的发展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从洮南市国有林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情况现状出发,浅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 发展情况 调查思考
下载PDF
水工结构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仿真混凝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书明 张汉云 +3 位作者 蒋才 卢太奇 郗瑞娇 高力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66,共6页
在水工结构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中,根据相似比控制模型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和强度等多项力学性能与原型材料对应相似是决定试验成果合理可信的关键技术。为改进和提高仿真混凝土的相似性,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为控制变量设计不同配比... 在水工结构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中,根据相似比控制模型材料的密度、弹性模量和强度等多项力学性能与原型材料对应相似是决定试验成果合理可信的关键技术。为改进和提高仿真混凝土的相似性,以粗骨料、细骨料、水泥为控制变量设计不同配比方案,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进一步对比研究了不同细骨料及其不同组分对仿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发现,相比常用的硫酸钡粉和矿石粉,滑石粉作为细骨料可以有效降低仿真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控制仿真混凝土的密度和拉压强度比接近常规混凝土,滑石粉不失为仿真混凝土细骨料的一种选择。试验得出重晶石砂、硫酸钡粉、矿石粉、滑石粉、水泥等不同组分对仿真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确定相似比模型试验中仿真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模型试验 相似比 仿真混凝土 配比试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供配电系统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
6
作者 蒋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1年第32期0113-0114,共2页
现代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多,也对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企业用电需求,现代电力企业在发展期间,不断研究供配电系统,通过科学方式完成相应管理工作,进而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稳定电能。下面,针对电气... 现代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增多,也对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企业用电需求,现代电力企业在发展期间,不断研究供配电系统,通过科学方式完成相应管理工作,进而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稳定电能。下面,针对电气自动化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文中内容对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我心中的中国画
7
作者 蒋才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2012年第10期69-69,共1页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中国画,被它沉稳而有节奏的线条、和谐而丰富的色彩、精美而传神的形象深深吸引。于是我决定学习中国画,而当初还并不了解中国画的内涵和意义。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遇到鲁迅美术学院的孙智谱教授... 199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中国画,被它沉稳而有节奏的线条、和谐而丰富的色彩、精美而传神的形象深深吸引。于是我决定学习中国画,而当初还并不了解中国画的内涵和意义。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遇到鲁迅美术学院的孙智谱教授——孙其峰之女,也许是受家教的影响,她的工笔画大气而现代,色彩丰富而主观。不知是我天性喜欢画画还是她独到的教学方法的原因,我进步很快,同年就分别参加了台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艺术 中国工笔画 工笔人物画 写意画 孙其峰 美术展览 山水画创作 刘大为 中国美术馆 变化无穷
原文传递
墨和线--当代工笔人物画区别于日本画的重要特征
8
作者 黄莎 蒋才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1,共2页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可见最早的工笔人物画作品为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工笔人物画在经历了战国、秦、汉的萌芽,至魏晋时期已经成熟,至唐代迎来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顶峰。其间涌现出了众多的工笔人物画家和影响深远的工笔... 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可见最早的工笔人物画作品为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工笔人物画在经历了战国、秦、汉的萌芽,至魏晋时期已经成熟,至唐代迎来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顶峰。其间涌现出了众多的工笔人物画家和影响深远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宋元以后.水墨画成为绘画发展的主流。工笔人物游离于中国画创作的主流之外,尽管出现了陈老莲、任伯年等大师,但总的来看,工笔人物画呈衰微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日本画 《人物龙凤帛画》 中国画创作 当代 战国时期 魏晋时期 绘画发展
原文传递
上供下回单管顺流热水供热系统热力失调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春涛 蒋才 《哈尔滨铁道科技》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根据上供下回单管顺流热水供热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垂直热力失调问题,结合我段的情况,浅谈其原因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 上供下回单管 集中供热系统 热力失调 顺流热水供热系统 垂直热力
原文传递
当下中国画市场的几多乱象——直面问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10
作者 黄莎 蒋才 《艺术品鉴》 2015年第4期140-140,共1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画市场也日趋活跃,有诸多积极的发展态势,也有一些影响中国画市场发展的乱象,其势必会对中国画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负面的影响。本文就笔者近几年来观察中国画市场的现状,发现的一些乱象提出来与诸位探讨。
关键词 中国画 市场 乱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