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彩华 黄伟韬 +1 位作者 李沛兴 蒋托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21期2592-2594,共3页
目的:探究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诊疗效果,以期为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诊疗效果,以期为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及参考借鉴。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组医生在相同手术方式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且植入相同假体类型。严格遵循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低分子肝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行气祛瘀颗粒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VAS疼痛评分、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差异,以期系统评估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潜力。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在行对应治疗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16、10.662,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行气祛瘀颗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气祛瘀颗粒 全膝关节置换术 治疗总有效率 VAS评分 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结合骨一方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沛兴 黄伟韬 +2 位作者 李彩华 李叶嘉 蒋托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联合骨一方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ACLR治疗,观察组加用骨一方治疗。结果:两组术后2周VAS评分较术后1天降低,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与BI评...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联合骨一方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ACLR治疗,观察组加用骨一方治疗。结果:两组术后2周VAS评分较术后1天降低,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与BI评分较术后1天均有提高,观察组降低或提高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R联合骨一方治疗ACL损伤有较好疗效及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骨一方
下载PDF
红花通络散熏洗治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蒋托 黄伟韬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3期371-372,共2页
目的:观察红花通络散熏洗治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规范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于术后2周开始对患侧膝关节... 目的:观察红花通络散熏洗治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规范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于术后2周开始对患侧膝关节中药薰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10周、12周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周、12周ROM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Lysholm各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通络散熏洗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关节僵硬,有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关节僵硬 红花通络散 熏洗
下载PDF
行气祛瘀颗粒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托 黄伟韬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行气祛瘀颗粒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共60例在本院行髋膝关节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则在对照... 目的研究行气祛瘀颗粒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共60例在本院行髋膝关节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术后8 h开始服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测患者D-D聚体,血小板活性因子及凝血指标水平;并于术后第1 d及11 d复查上述指标,术后11 d复查下肢彩超。结果观察组有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DVT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时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1d时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 D-dimer、FIB和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1d时D-dimer、和P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行气祛瘀颗粒联合小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气祛瘀颗粒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D—D聚体 血小板活性因子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术后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李彩华 黄伟韬 蒋托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4期2314-2316,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隐形失血的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隐性失血高低,超过480ml的患者纳入高失血量组(38例),低于480ml的...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隐形失血的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隐性失血高低,超过480ml的患者纳入高失血量组(38例),低于480ml的患者纳入低失血量组(42例)。分析两组的平均失血情况,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失血量组患者平均隐性失血量(602.31±74.51)ml,低失血量组患者平均失血量(368.94±42.16)ml。在年龄、Harris评分、手术时间、假体类型、骨质疏松、髋关节间隙等资料和因素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生物型假体、合并骨质疏松、髋关节间隙4级等为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隐性失血的可能性比较高,其中年龄、假体类型、骨质疏松和髋关节间隙是隐性失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疾病 髋关节置管术 隐性失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及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6
作者 李沛兴 黄伟韬 +2 位作者 李彩华 李叶嘉 蒋托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7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分别采取关节腔内注射与静脉滴住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行TK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均行TKA治疗,其... 目的探讨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分别采取关节腔内注射与静脉滴住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行TKA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均行TKA治疗,其中对照组在止血带充气前及关闭术口后,静脉滴住氨甲环酸,观察组在关闭关节囊后在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失血、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及术后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PT、APTT、INR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两组下肢DVT发生率两组也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行TKA治疗的患者,予以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且不改变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内注射 静脉滴注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管术 术后失血
下载PDF
生物型自锁式人工髋关节假体的改良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伟韬 李彩华 +1 位作者 蒋托 杨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443-2450,共8页
背景:人工髋关节假体需要满足与股骨髓腔良好的结构相容性和原骨组织的生物力学传递性。但是目前个体解剖特点的差异性和置换后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直接影响术后股骨-假体柄之间的结合及力流传递、股骨重建,最终导致部分患者髋关节... 背景:人工髋关节假体需要满足与股骨髓腔良好的结构相容性和原骨组织的生物力学传递性。但是目前个体解剖特点的差异性和置换后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直接影响术后股骨-假体柄之间的结合及力流传递、股骨重建,最终导致部分患者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改良生物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为其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实验设计分2组,分别为传统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及生物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根据髋关节置换生物型自锁式假体有限元模型,建立28种螺钉固定方式。于Minics系统生成3D,优化假体,并进行假体设计,在Solidworks软件中与股骨重新定位及装配,完成后导入Ansys进行接触设置,Ansys分析假体-股骨-螺钉的应力及位移分布,并比较股骨及假体的应力峰值及位移峰值,分析假体置入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通过Ansys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股骨、传统生物型髋关节假体及生物型自锁式髋关节假体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股骨最小应力峰值为15.698 MPa,假体最小应力峰值为45.491 MPa,螺钉最小应力峰值为8.359 MPa;股骨最小位移峰值为1.125 3 mm,假体最小位移峰值为1.039 6 mm,螺钉最小位移峰值为0.566 4 mm;2与股骨及传统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比较,28种自锁式髋关节假体中,E组承受的应力最小;A-F组位移变化最小;综合应力和位移的变化情况,A-F组是最佳组合,其中股骨-假体-螺钉最大应力分别为18.936,59.494,12.382 MPa;股骨-假体-螺钉最大位移分别为1.125 3,1.039 6,0.626 3 mm;3提示A-F组应力和位移参数是28种自锁式生物型髋关节假体螺钉固定中的最佳参数组合,是研发自锁式生物型髋关节假体的推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植入 有限元分析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锁定螺钉 髋关节 假体
下载PDF
“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及血液PAF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伟韬 蒋托 +1 位作者 周燕红 李彩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73-76,80,共5页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行气祛瘀颗粒冲剂口服,连用10 d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术后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下肢周径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液PAF、PLT、D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PAF,PLT,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祛瘀颗粒冲剂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可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及并发症,其作用与降低术后患者血液PAF,PLT,DD含量有关,且安全性高,考虑可能与中药双向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术后 静脉血栓 PAF 行气祛瘀颗粒冲剂
下载PDF
自拟舒筋活络方对距骨穹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伟韬 李彩华 蒋托 《北方药学》 2016年第8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自拟舒筋活络方对距骨穹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6例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的距骨穹软骨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对照组在术后d2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筋活络洗剂,连用3个... 目的:探讨自拟舒筋活络方对距骨穹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6例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的距骨穹软骨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对照组在术后d2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筋活络洗剂,连用3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肿胀程度、踝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结果:两组术后肿胀、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关节活动度(ROM)均明显增高(P<0.05),随着随访时间增加,改善明显,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组间(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P<0.05),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MRI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软骨生长,软骨损伤面积变小。结论:自拟舒筋活络方配合关节镜微创手术是治疗距骨穹软骨损伤的一种切实可行方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软骨再生,减轻肿胀,促进炎症因子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筋活络方 关节镜微创 距骨穹软骨损伤
下载PDF
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10
作者 李沛兴 方炯炯 +3 位作者 黄伟韬 蒋托 李彩华 冯宗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2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1—2022-12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分为SuperPATH入路组(采用SuperPATH入路,n=30)和后外侧入路组(采用...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1—2022-12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分为SuperPATH入路组(采用SuperPATH入路,n=30)和后外侧入路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n=3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差值、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60例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6个月。SuperPATH入路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差值、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及术后感染,SuperPATH入路组术后褥疮1例,后外侧入路组术后褥疮1例、髋关节脱位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SuperPATH入路组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6个月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入路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SuperPATH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满意,相较于常规后外侧入路手术,该术式不仅切口较小、术后早期疼痛轻,而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SuperPATH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后外侧入路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
11
作者 方炯炯 黄伟韬 +2 位作者 蒋托 李沛兴 李彩华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910-913,共4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植入自体髂骨松质骨10 g治疗,试验组加用骨折端注射自体PRP 10 mL。比较两组临床...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自体髂骨松质骨植入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植入自体髂骨松质骨10 g治疗,试验组加用骨折端注射自体PRP 10 mL。比较两组临床愈合和骨性愈合时间。采用Fernadez-Esteve评分记录两组治疗后第3、6、9个月骨痂生长情况,采用Johner-Wruhs功能分级标准记录两组治疗后第9个月患肢功能恢复程度。结果试验组临床愈合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95±1.81)个月vs.(6.84±1.64)个月和(11.75±2.03)个月vs.(16.44±1.34)个月](P<0.01)。试验组治疗后第3、6、9个月Fernadez-Estev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第9个月优良患者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植入自体髂骨松质骨比较,加用骨折端注射PRP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不连 胫骨骨折
原文传递
前交叉韧带损伤韧带重建固定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彩华 黄伟韬 蒋托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0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前交叉韧带(ALC)损伤后韧带重建固定效果的因素,旨在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利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9个月,根据患... 目的:探讨影响前交叉韧带(ALC)损伤后韧带重建固定效果的因素,旨在为疾病治疗提供有利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9个月,根据患者韧带固定情况分成固定良好组与不佳组,对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8例固定良好,12例固定不佳,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方式、移植物张力、骨髓道位置、膝关节继发疾病及康复训练是影响韧带重建固定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ACL损伤行韧带重建术后,多项因素会影响患者固定效果,因此实际中需加强重视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韧带重建 固定效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多模式镇痛配合冰敷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托 黄伟韬 《黑龙江中医药》 2017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配合冰敷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共60例在本院行膝关节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规范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操作进行手... 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配合冰敷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共60例在本院行膝关节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规范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操作进行手术治疗,术前采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术中采用鸡尾酒注射法(罗哌卡因、吗啡、氟哌利多)镇痛;术后采用特耐共3d;再改用塞来昔布(西乐葆)。观察组术后伤口周围采用加压冰敷。对所有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d时活动VAS评分和1d、3d时的静息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d、14d时静息VAS评分和3d、7d、14d时活动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时ROM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d、7d、14d时RO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进行多模式镇痛配合冰敷疗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疼痛等症状,促进伤口恢复,且有利于患者尽早参加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多模式镇痛 冰敷 术后疼痛
原文传递
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14
作者 李彩华 黄伟韬 +1 位作者 李沛兴 蒋托 《医学信息》 2021年第14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对促进关节术后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胫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对促进关节术后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胫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术(MIPPO)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天,观察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屈膝最大、最小角度均优于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关节镜下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微创钢板固定手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行气祛瘀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