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36
1
作者 蒋旭远 徐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4月至2010年9月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6例肝血管瘤患者接受经动脉PLE栓塞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通用标准,根据肿瘤...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4月至2010年9月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6例肝血管瘤患者接受经动脉PLE栓塞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通用标准,根据肿瘤的缩小率评价其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116例患者的139个病灶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随访6个月~10年,87例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79例症状完全消失,6例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97.7%。术后复查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6个月~1年,1~3年,3~5年,5~10年的有效率分别为84.2%、85.4%、88.1%、96.4%。长期随访的28个病灶术后6个月~1年、1~3年、3~5年、5~10年瘤体的最大截面积分别为(30.54±23.98)cm2,(24.89±19.48)cm2,(20.73±17.78)cm2,(17.30±15.21)cm2,分别与术前[89.44±67.93)c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PLE经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栓塞 疗效
下载PDF
儿童Ⅰ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蒋旭远 钱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7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糖尿病是指15或20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为型糖尿病。近年来儿童型糖尿病有流行的趋势。现就儿童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一...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生化特征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儿童糖尿病是指15或20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绝大多数为型糖尿病。近年来儿童型糖尿病有流行的趋势。现就儿童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糖尿病 儿童 流行病学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儿童1型糖尿病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旭远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年第8期56-57,共2页
儿童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以多尿、多饮、多食及消瘦为特征。发病年龄以10~15岁较多。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儿童 病因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DTI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白璐娜 高思佳 +2 位作者 王永峰 蒋旭远 谷连元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761-765,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肢体运动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DTI在评估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梗死时间为23~90 d的慢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进行两次...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肢体运动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DTI在评估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梗死时间为23~90 d的慢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康复治疗前后进行两次DTI扫描,对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各向异性分数(Farctional anisotropy,FA)伪彩图,并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按病灶与皮质脊髓束的关系把患者分为A、B两组,然后分别测量梗死灶、梗死同侧大脑脚及对侧相应区域皮质脊髓束的FA值.每次磁共振检查之前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然后分析临床评分与FA值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3例患者康复前病灶处FA值为0.221±0.085,对侧相应区域FA值为0.514±0.071,梗死灶同侧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值为0.550±0.081,健侧FA值为0.682±0.051,经配对t检验两侧脑组织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两组患者梗死灶同侧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值与对侧相应区域FA值的比值(rF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6,P<0.01);康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值下降的百分数与Fugl-Meyer运动评分增加的百分数之间呈负相关(r=-0.624,P<0.01),与BI变化的百分数没有相关性.结论:通过对梗死区远端皮质脊髓束FA值的测量,可以判断其变性程度,并预测患者的运动功能转归.FA值下降越明显则变性程度越重,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就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锥体束 创伤和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临床研究
5
作者 李红 徐克 蒋旭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As2O3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与生存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肝脏左、右叶分别移植VX2肿瘤模型的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2组.移植瘤术后3周,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超液化碘油(UFLP)1ml加... 目的探讨As2O3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与生存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肝脏左、右叶分别移植VX2肿瘤模型的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2组.移植瘤术后3周,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超液化碘油(UFLP)1ml加As2O32mg(实验组)和UFLP1ml(对照组)。给药3周后,所有动物均处死,分别取得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进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一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凋亡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生存素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肿瘤组织中有大量呈黄色的凋亡细胞,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未观察到凋亡细胞;对照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均未发现细胞核内有黄色颗粒的凋亡细胞。对照组肿瘤组织生存素蛋白表达率为100%(16/16),其中强阳性12例,弱阳性4例,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为0。实验组肿瘤组织生存素蛋白表达为37.5%(6/16),其中强阳性2例,弱阳性4例,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同样为0。两组肿瘤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癌组织与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2O3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生存素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肝脏肿瘤 凋亡抑制 生存素蛋白
下载PDF
无创性脊髓血管成像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曹际斌 高思佳 +3 位作者 李燕燕 崔玲玲 蒋旭远 韩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通过与脊髓DSA及手术对比,初步探讨256层MSCT全脊髓血管成像(CTA)及3.0TMR脊髓血管动态增强扫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临床表现及MR平扫疑诊为脊髓血管病的患者,全部行CTA检查,其中10例行MRA... 目的通过与脊髓DSA及手术对比,初步探讨256层MSCT全脊髓血管成像(CTA)及3.0TMR脊髓血管动态增强扫描(CE—MRA)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7例临床表现及MR平扫疑诊为脊髓血管病的患者,全部行CTA检查,其中10例行MRA检查,15例在CT或MR检查3—5d后行DSA检查,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将其CTA、MRA、DSA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行CTA检查的17例患者中,16例较好地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其中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7例为髓周动静脉瘘,2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1例无法做出诊断。其中12例准确判定供血动脉,12例准确显示瘘口位置。行MRA检查的10例患者中,7例准确诊断供血动脉及瘘口位置,与DSA或手术结果一致;其余3例DSA检查阴性。结论256层MSCT全脊髓CTA及3.0TMRCE—MRA能安全、无创、快速、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缩短DSA诊疗时间,在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协助制订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原文传递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T MR扩散张量成像测量参数值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袁逍 高思佳 +6 位作者 刘秀香 蒋旭远 李燕燕 王永峰 曹际斌 白璐娜 徐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3TMRDTI各测量值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104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JOA评分)将其分为轻(31例、13—16分),中(27例、9~12分),重度(25例、5—8分)及严重(21例... 目的探讨3TMRDTI各测量值与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104例,根据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JOA评分)将其分为轻(31例、13—16分),中(27例、9~12分),重度(25例、5—8分)及严重(21例、0—4分)4组。按病变部位脊髓信号特征分为3组:A组33例,T1WI、T2WI均未见异常信号;B组30例,T1WI无异常信号,T2WI呈高信号;C组41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所有患者均行DTI,测量受压严重节段脊髓的各向异性分数(FA)、ADC值及本征值(λ1、λ2、λ3),并行颈髓纤维束成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测量参数值与JO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测量参数。结果所有受检者DTI显示满意。轻、中、重度及严重4组FA值分别为0.69±0.13、0.58±0.03、0.46.±0.08、0.37±0.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59,P〈0.05)。JOA评分与FA值呈正相关(r=0.883,P〈0.05)。JOA评分与ADC及λ1、λ2、λ3值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2、0.217、0.113、0.127,P值均〉0.05)。A、B、C3组FA值分别为0.67±0.33、0.51±0.21、0.38±0.03,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5,P〈0.05)。随着临床症状加重,即JOA评分降低,FA值呈降低趋势;且随着rr2高信号的出现,其FA值也呈降低趋势,FA值越低,其纤维束损害越明显。ADC、入:、k值在轻、中、重度及严重4组问及在A、B、C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在各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A值的改变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且FA值越低,其纤维束损害越明显。DTI可以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及脊髓纤维束受压损伤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颈椎病
原文传递
沙利度胺对小鼠肝脏微小转移瘤血管生长的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红 蒋旭远 邵海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沙利度胺后小鼠肝脏微小转移瘤内血管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20只BALB/c小鼠制成肝转移瘤模型,并将其按体重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从注入结肠癌细胞后第1天开始连续14d,对实验组小鼠每天腹腔内注射沙利度胺20... 目的探讨应用沙利度胺后小鼠肝脏微小转移瘤内血管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方法20只BALB/c小鼠制成肝转移瘤模型,并将其按体重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从注入结肠癌细胞后第1天开始连续14d,对实验组小鼠每天腹腔内注射沙利度胺200mg/kg,对照组小鼠每天腹腔内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第15天,采用活体荧光显微镜对2组小鼠的肿瘤最大直径在相似范围内的肝脏微小转移瘤(实验组26个、对照组27个)进行活体观察。动物处死后,保留肝脏,采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将实验组52个、对照组55个转移瘤按肿瘤最大直径(以400μm为界)分为大小2组,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内血管分支密度(BD)和肿瘤内CD34阳性血管密度(MVD-CD34)。结果对照组中较大转移瘤的MVD和MVD-CD34[分别为(18.1±3.5)%和(22.9±2.8)条血管/高倍视野]高于小转移瘤[分别为(13.0±3.2)%和(12.8±2.5)条血管/高倍视野],t值分别为和2.840和9.860,P值均〈0.01;而B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小转移瘤BD分别为(110.0±20.5)和(99.7±17.3)条/mm^2,t=1.040,P〉0.05)]。实验组中只有较大转移瘤的MVD—CD34[(17.4±2.3)条血管/高倍视野]高于小转移瘤[(11.5±2.5)条血管/高倍视野](t=8.770,P〈0.01),而MVD和B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小转移瘤MVD分别为(14.7±3.5)%和(13.2±3.3)%,BD分别为(95.3±18.3)和(97.1±21.0)条/mm^2,t值分别为0.826和0.347,P值均〉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可见小转移瘤的MVD、MVD.CD34和B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98、1.190和0.392,P值均〉0.05),而实验组较大转移瘤的MVD、MVD—CD34和B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40、9.850和2.870,P值均〈0.01)。结论沙利度胺只对具有新生血管的肝脏微小转移瘤表现出抗血管新生作用,而且肿瘤内不同血管成分对抗血管新生治疗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生成抑制剂 沙利度胺 形态学
原文传递
256层螺旋CT对脊髓前大根动脉解剖位置的显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谷连元 高思佳 +5 位作者 曹际斌 蒋旭远 白璐娜 付强 袁逍 李燕燕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脊髓前大根动脉(the Adamkiewicz artery,AKA)解剖位置的显示情况。方法本院72例行脊髓动脉CTA造影患者,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寻找前大根动脉,并根...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对脊髓前大根动脉(the Adamkiewicz artery,AKA)解剖位置的显示情况。方法本院72例行脊髓动脉CTA造影患者,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寻找前大根动脉,并根据在解剖上的连续性和图像质量对其显示情况进行分级。结果前大根动脉作为脊髓的主要供血动脉,走行在左侧椎间孔者占74.0%,右侧椎间孔者占26.0%,位于T9-L1水平者占79.5%。全部病例图像质量为优秀的显示率为63.9%,一般者显示率为23.6%,而且非血管畸形组AKA显示率高达98.1%。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显示AKA的解剖位置,可作为无创性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前大根动脉 256层螺旋CT 解剖位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