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神经营养因子3、血管生成素1基因转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星海 赵彪 +3 位作者 吴凯 肖仁顺 王晓梅 宋玉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3956-3962,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通过腺病毒转染等方法对其进行基因修饰,使其能够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通过腺病毒转染等方法对其进行基因修饰,使其能够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等,从而应用于组织工程研究中。目的:探讨VEGF165、NT-3、Ang-1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术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鉴定。以巨细胞病毒(CMV)作为启动子,构建2个腺病毒载体,其一为双顺反子载体,携带h VEGF165及Ang-1基因(Adv-Bic);其二为携带NT-3基因载体,即Adv NT-3。以不同感染复数值将Adv-Bic(绿色荧光)及Adv NT-3(红色荧光)同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2 d后根据荧光显微镜下绿色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确定最佳感染复数值。将生长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以最适感染复数值转染Adv-Bic(无荧光标记)及Adv NT-3(无荧光标记);对照组以相同感染复数值转染空白对照病毒。两组分别于体外培养7 d后进行免疫荧光及q 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间质干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呈阳性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CD34、CD45呈阴性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2)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绿色及红色荧光蛋白表达,随着感染复数值增大荧光表达量逐渐增强,感染复数值为100时荧光表达最强烈;(3)免疫荧光及q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VEGF165、NT-3、Ang-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血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CD31、CD3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Nest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4)结果提示,VEGF165、NT-3、Ang-1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过表达VEGF165、NT-3、Ang-1生长因子,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及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神经营养因子3 血管生成素1 神经化 血管化 脊髓损伤 干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神经营养因子3 血管生成素1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肖仁顺 蒋星海 +2 位作者 阮宏 吴凯 宋玉林 《医学综述》 2017年第18期3542-3545,3550,共5页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虽然其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预后并不佳,只有极少数患者的神经功能达到完全修复。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来源丰富,具有活性高、免疫原性低的特点,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在...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虽然其治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预后并不佳,只有极少数患者的神经功能达到完全修复。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来源丰富,具有活性高、免疫原性低的特点,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始终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遗传背景稳定。间充质干细胞的自体和异体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间充质干细胞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填充替代作用、神经营养作用以及抑制免疫反应、促进轴突再生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当前存在问题及对策
3
作者 蒋星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3期13-13,共1页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全程,通过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降低生产成本,解决技术创新问题,从而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整体竞争实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全程,通过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能够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降低生产成本,解决技术创新问题,从而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整体竞争实力。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当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浅析现代水泥工业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
4
作者 晁惠霞 李清富 蒋星海 《大科技》 2013年第20期327-328,共2页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泥工业不论是从产品质量、技术还是装备等当面都得到了一些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水泥工业是一个是污染比较严重,能源的消耗巨大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为了能够使我国的水泥工业可以更好的去适应我国的...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泥工业不论是从产品质量、技术还是装备等当面都得到了一些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水泥工业是一个是污染比较严重,能源的消耗巨大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为了能够使我国的水泥工业可以更好的去适应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参与国际的市场竞争中的需要,实现我国水泥工业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一定要在水泥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大使用新技术以及新装备,促进我国的水泥装备由小型化向大型化发展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工业 质量 技术 电气自动化 发展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愈合程度、稳定性、骨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吴应国 邵建敏 +3 位作者 徐军志 温恒萍 刘华凯 蒋星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7期53-56,共4页
目的 观察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愈合程度、稳定性、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试验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各34... 目的 观察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愈合程度、稳定性、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试验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愈合情况、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术后即刻及3、6个月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术后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人降钙素(hCT)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术中出血总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开始锻炼时间(5.54±1.03)d、下地负重时间(5.03±0.75)周及骨折愈合时间(11.04±1.78)周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9.65±2.48)d、(6.75±1.02)周、(14.89±2.20)周明显更短(P<0.05)。术后3、6个月,试验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67.65%、91.18%,均高于对照组的38.24%、70.59%(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术后3、6个月时,试验组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胫骨平台内翻角与术后即刻比较明显变大,且对照组显著大于试验组(P<0.05);两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与术后即刻比较均明显变大,且对照组患者明显大于试验组(P<0.05)。术后3、6个月,试验组患者血清BGP、hCT及B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能够加快患者的骨折愈合速度,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能够促进骨折部位的骨代谢及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平台骨折 愈合程度 稳定性 骨代谢
下载PDF
含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环两亲性肽自组装凝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仁顺 阮宏 +3 位作者 蒋星海 吴凯 王晓梅 宋玉林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4912-4916,共5页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两亲性肽三维凝胶的相容性。方法取3周龄SD健康大鼠3只,分离股骨、胫骨获取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抗原;将10mg/mL含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RGD)环两亲性肽溶液加入等体积DMEM/F12培养基...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两亲性肽三维凝胶的相容性。方法取3周龄SD健康大鼠3只,分离股骨、胫骨获取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表面抗原;将10mg/mL含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RGD)环两亲性肽溶液加入等体积DMEM/F12培养基数秒后自组装成三维凝胶,透射电镜显微镜(TEM)下观察三维凝胶结构;1×10~6 cells/mL BMSCs悬液与RGD环两性亲肽混合形成三维培养体系,1×10~6 cells/mL BMSCs悬液与多聚赖氨酸混合形成二维培养体系,无血清培养;CCK-8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碘化丙啶(PI)双标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RGD环两性亲肽对BMSCs增殖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高表达CD29、CD90,不表达或低表达CD34、CD45;TEM显示凝胶由多空纳米纤维构成,纳米纤维直径2~5nm,长度100~1 000nm;质谱测得合成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 256.37,与理论值一致;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两性亲肽纯度为95.8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PI双标染色显示,三维培养体系中,30min后少数BMSCs出现死亡,12h后细胞开始增殖,增殖较二维培养活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细胞计数显示,三维培养体系细胞增殖活力高于二维培养体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GD两性亲肽与BM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能成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酰 间质干细胞 两亲性肽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