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犯罪研究——以社会敌意为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蒋晗华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3,共9页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无处不在。网络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网络谣言是社会敌意情绪的非理性宣泄。网络谣言往往利用、加深敌意,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对敌意型网络谣言犯罪的防控对策应当从社会...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无处不在。网络谣言在群体性事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网络谣言是社会敌意情绪的非理性宣泄。网络谣言往往利用、加深敌意,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对敌意型网络谣言犯罪的防控对策应当从社会和法律两个层面进行设计。对网络谣言的社会治理,可通过社会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减少社会敌意;还可通过畅通社会沟通渠道和利益诉求渠道,化解社会敌意。对网络谣言的刑事治理,应做到在有效规制网络谣言犯罪的同时,保障言论自由与民意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网络谣言 社会敌意
下载PDF
论刑事推定与证明困难——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为切入点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晗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103,共7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证明的困难限制了其实践操作性,引入刑事推定有利于破解证明困难造成的诉讼僵局。作为证据证明的补充手段,刑事推定在司法证明中具有可用性。但基于推定的或然性本质,应对事实推定的运用和法律推定的创制进行严格规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证明的困难限制了其实践操作性,引入刑事推定有利于破解证明困难造成的诉讼僵局。作为证据证明的补充手段,刑事推定在司法证明中具有可用性。但基于推定的或然性本质,应对事实推定的运用和法律推定的创制进行严格规制。推定处于实体和程序的交界处,证明困难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借助推定这一视角反思和改进我国的刑事立法,拉近实体与程序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刑事推定 证明困难 规制
下载PDF
渎职罪刑法适用中凸现的问题及其立法完善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晗华 章惠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2-46,共5页
渎职罪原案的认定,应区分实质有罪与程序有罪,从而正确把握原案罪的成立标准;立法机关应当赋予检察机关渎职罪原案立案管辖权;渎职罪的重大损失,应以发案时实际损失认定;已经挽回的损失,只能作为从轻处理情节考虑;渎职行为与损失结果存... 渎职罪原案的认定,应区分实质有罪与程序有罪,从而正确把握原案罪的成立标准;立法机关应当赋予检察机关渎职罪原案立案管辖权;渎职罪的重大损失,应以发案时实际损失认定;已经挽回的损失,只能作为从轻处理情节考虑;渎职行为与损失结果存在时间差时,应以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追诉期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渎职罪 原案 损失结果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之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晗华 《特区经济》 2012年第10期232-234,共3页
《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扩展了传统贿赂犯罪的主体。犯罪主体表述中的"近亲属"、"关系密切人"等模糊性用语,难具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对犯罪主体进行清晰界定,对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适用具有... 《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扩展了传统贿赂犯罪的主体。犯罪主体表述中的"近亲属"、"关系密切人"等模糊性用语,难具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对犯罪主体进行清晰界定,对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主体 近亲属 关系密切人
下载PDF
企业融资刑事风险在集资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体现——结合吴英案的思考
5
作者 蒋晗华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民间融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终因长期缺乏法律身份,逐渐被法律法规界定为"非法集资"。司法机关在处理部分集资诈骗案件中,罔顾企业民间融资的特殊性,按照传统的集资诈骗罪理论,去适用现代非典型的集资案件。... 民间融资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终因长期缺乏法律身份,逐渐被法律法规界定为"非法集资"。司法机关在处理部分集资诈骗案件中,罔顾企业民间融资的特殊性,按照传统的集资诈骗罪理论,去适用现代非典型的集资案件。同时对融资纠纷案件采取"先刑后民"的处理思路,致使民营企业置身于刑事法律风险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经济领域"泛刑法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融资 刑事风险 集资诈骗罪 司法认定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的合理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康均心 蒋晗华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8-52,共5页
1997年刑法颁行至今,我国已出台刑法修正案9个。为了追求"良法之治",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单纯解释适用刑法修正案的层面,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对刑法修正案加以完善。基于理性刑法观,刑法修正案应具备形式合理性,实现稳定性与发展... 1997年刑法颁行至今,我国已出台刑法修正案9个。为了追求"良法之治",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单纯解释适用刑法修正案的层面,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对刑法修正案加以完善。基于理性刑法观,刑法修正案应具备形式合理性,实现稳定性与发展性的协调,还应具备实质合理性,构建完善的动态犯罪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刑法理念 形式合理性 实质合理性
下载PDF
法治理念下轻罪制度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蒋晗华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165,共10页
我国已正式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在现实语境下,以法治视野重新审视我国的违法犯罪行为制裁体系,探讨我国轻罪制度的构建,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探索轻罪制度方案,分析轻罪范围及其处罚机制,有利于加强违法行为人的人权保障,维护刑事... 我国已正式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在现实语境下,以法治视野重新审视我国的违法犯罪行为制裁体系,探讨我国轻罪制度的构建,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探索轻罪制度方案,分析轻罪范围及其处罚机制,有利于加强违法行为人的人权保障,维护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制度 法治原则 劳动教养 刑罚轻缓化 前科消灭
原文传递
浅析犯罪行为可否成为先行行为 被引量:6
8
作者 蒋晗华 《当代法学》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关键词 特定义务 先行行为 不作为犯罪 刑法理论 犯罪行为 犯罪成立 不真正不作为犯 中国 规定 前提
原文传递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犯罪研究——以社会敌意为视角
9
作者 蒋晗华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对群体性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以及结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网络谣言 犯罪研究 敌意 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