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应性皮炎Th1/Th2/Th17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蒋有让 刁庆春 +3 位作者 史丙俊 王樱霖 徐可佳 冯林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482-2483,共2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外周血清Th1/Th2/Th17平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探讨AD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测定47例AD患者(AD组)和4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外周血清Th1/Th2/Th17平衡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探讨AD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测定47例AD患者(AD组)和4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清中的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IL-21、IL-23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Th1/Th2/Th17/Treg平衡在AD中变化规律。结果在AD患者血清中,IL-4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L-17、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γ/IL-4和IFN-γ/IL-17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IL-17与AD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AD病程中Th1/Th2、Th1/Th17降低,Th1/Th2/Th17平衡的漂移可能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细胞因子类 TH1细胞 TH2细胞 Th17细胞 流式荧光技术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8
2
作者 蒋有让 刁庆春 +2 位作者 史丙俊 王樱霖 徐可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1-413,共3页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Th17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探讨AD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测定AD患者外周血中的白介素(IL)-10、IL-17、IL-21、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分析T...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Th17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探讨AD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技术测定AD患者外周血中的白介素(IL)-10、IL-17、IL-21、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分析Th17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AD中的变化规律。结果:在AD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IL-17和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IL-21和TGF-β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TGF-β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7水平与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的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IL-10、IL-21、IL-23和TGF-β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IL-17与AD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在AD病程中IL-17/TGF-β比值升高,推测Th17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AD发病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细胞因子 TH17 TREG 流式荧光技术
下载PDF
局限于罕见部位的多发性脂囊瘤2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有让 高涛 +2 位作者 王樱霖 郝进 刁庆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2-494,共3页
多发性脂囊瘤(steatocystoma multiplex)临床较为常见,多有家族遗传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发生于青年,偶有中年发病,好发于躯干、四肢,其他部位少见。现报告2例分别发生在头皮及外阴的晚发性多发性脂囊瘤。
关键词 脂囊瘤 多发性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辨证分型的聚类分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有让 金梦祝 +2 位作者 刁庆春 熊霞 史丙俊 《光明中医》 2014年第6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聚类分析和频数分析,得出以临床为依据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临床上特应性皮炎患者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以风湿蕴热型... 目的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聚类分析和频数分析,得出以临床为依据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临床上特应性皮炎患者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以风湿蕴热型、湿热蕴结型、脾胃虚弱型、血虚风燥、气滞血瘀型常见,其每一型均有好发年龄段。结论立足于临床研究的临床辨证分型为特应性皮炎临床中医标准化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癣 特应性皮炎 辨证分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miRNA-142-5p在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肖能鑫 史丙俊 +3 位作者 刁庆春 王修勇 蒋有让 闫国富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701-1702,1705,共3页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NA-142-5p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潜在靶基因预测。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该院门诊皮肤科AD患者8例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例为对照组。提取分...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NA-142-5p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潜在靶基因预测。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该院门诊皮肤科AD患者8例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例为对照组。提取分离所有受试者PBMC中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2-5p的表达水平,运用miRanda、PicTar和TergetScan等靶基因预测分析软件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其潜在靶基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NA-142-5p在观察组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预测到交集靶基因有39个,涉及到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等。结论 miRNA-142-5p在AD患者PBMC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其下游靶基因在A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皮炎 特应性 聚合酶链反应 靶基因修复 预测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小蓉 张斌 +1 位作者 王娟 蒋有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7-89,共3页
报告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男,68岁。头部、面部、躯干及双下肢多发米粒至鸽蛋大黑褐色丘疹、结节及斑块7年。皮肤科检查:皮损主要分布于头皮,界限清楚,部分表面破溃;双手掌可见点状凹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缺失,棘层... 报告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男,68岁。头部、面部、躯干及双下肢多发米粒至鸽蛋大黑褐色丘疹、结节及斑块7年。皮肤科检查:皮损主要分布于头皮,界限清楚,部分表面破溃;双手掌可见点状凹陷。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部分缺失,棘层轻度增生,真皮可见基底细胞组成的肿瘤细胞团块,肿瘤团块与正常组织间可见裂隙,考虑基底细胞癌。诊断: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因患者拒绝口服药物,予手术切除头皮破溃结节,随访1年无新发皮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颌骨囊肿 巨头畸形
下载PDF
阴囊疣状黄瘤1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琴 熊杨 +1 位作者 蒋有让 冯林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20期3355-3356,共2页
疣状黄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生殖器部位,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疣状或乳头状、颗粒状黄白色或红色斑块,出现丘疹结节表现的并不多见,该科收治1例男性患者,阴囊部位丘疹4年前来就诊,皮损表现为阴囊部位绿豆大小、淡粉色半球形增生物,... 疣状黄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生殖器部位,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疣状或乳头状、颗粒状黄白色或红色斑块,出现丘疹结节表现的并不多见,该科收治1例男性患者,阴囊部位丘疹4年前来就诊,皮损表现为阴囊部位绿豆大小、淡粉色半球形增生物,表面少许结痂,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疣状黄瘤,手术切除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瘤 疣状 阴囊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外阴臀部汗孔角化病38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8
作者 冯林 张琴 +2 位作者 蒋有让 王苏平 董冠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97-599,共3页
汗孔角化病(PK)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外阴臀部汗孔角化病(GGP)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08年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38例GGP患者,并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诊断符合率及组... 汗孔角化病(PK)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外阴臀部汗孔角化病(GGP)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08年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38例GGP患者,并对其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诊断符合率及组织病理特点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收集2008年1月—2020年11月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38例GG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诊断符合率以及组织病理特点。所有患者经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PK,且皮损均仅限于外阴和臀部,其他部位有皮损者排除在外。本研究经重庆市中医院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ky-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病 外阴 臀部 临床 组织病理
下载PDF
阴囊汗孔角化病6例
9
作者 卢阳 张琴 +2 位作者 余音 蒋有让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4-277,共4页
报告6例阴囊汗孔角化病。6例患者发病年龄分布于24~59岁,其中5例发病年龄在24~34岁。临床均表现为阴囊斑块,2例为单发皮疹,4例为多发皮疹,其中1例同时累及阴囊及臀部;临床无症状者2例,伴瘙痒者4例。组织病理均表现为角化过度伴柱状角化... 报告6例阴囊汗孔角化病。6例患者发病年龄分布于24~59岁,其中5例发病年龄在24~34岁。临床均表现为阴囊斑块,2例为单发皮疹,4例为多发皮疹,其中1例同时累及阴囊及臀部;临床无症状者2例,伴瘙痒者4例。组织病理均表现为角化过度伴柱状角化不全,角化不全柱下方可见角化不良细胞,棘层增生肥厚;真皮浅层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6例患者均诊断为汗孔角化病。2例单发者均予以手术切除,2例外用维A酸类药物,1例短期口服阿维A治疗,1例拒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孔角化病 阴囊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与Th17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有让 刁庆春 +1 位作者 熊霞 史丙俊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涉及环境、基因及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为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Th17作为一个不同于Th1和2的CD4+T细胞亚群,已经证实,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病因复杂,涉及环境、基因及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免疫因素为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Th17作为一个不同于Th1和2的CD4+T细胞亚群,已经证实,在特应性皮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h17通过分泌白介素-17、21、22等细胞因子诱发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靶向抑制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对治疗特应性皮炎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TH17细胞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以带状疱疹为早期表现的HI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1
作者 蒋有让 刁庆春 林茂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19年第4期456-457,共2页
目的分析以带状疱疹为早期表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以带状疱疹为早期表现的HIV感染患者5例,均为男性。均行HIV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且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 目的分析以带状疱疹为早期表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以带状疱疹为早期表现的HIV感染患者5例,均为男性。均行HIV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且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美国BD公司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梅毒等。口服泛昔洛韦片、氨酚双氢可待因片、维生素B,每日3次;每日肌肉注射维生素B12针剂、静脉滴注薄芝糖肽注射液,局部外搽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而针对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者给予0.5%碘伏清洗后,再给予莫匹罗星软膏外搽,均为每日2次。结果 5例患者HIV初筛均为阳性,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正常,平均CD4+T细胞计数(229.81±45.32)个/μL。临床治愈4例,好转1例。随访3个月,1例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患者眼部受累出现视力轻度减退。结论以带状疱疹为早期表现的HIV感染患者多数有高危性行为史,且患者皮损广泛,病情重,正规抗病毒治疗疗效均较好,应注意加强HIV的早期筛查和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表现 带状疱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性病门诊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琴 程茂杰 +3 位作者 蒋有让 冯林 江雪 王苏平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424-1425,1429,共3页
目的了解该科室性病门诊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采集疑似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患者尿道或宫颈分泌物,用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Mg RNA。结果性病门诊Mg阳... 目的了解该科室性病门诊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患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为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采集疑似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及宫颈炎患者尿道或宫颈分泌物,用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Mg RNA。结果性病门诊Mg阳性患者18例,阳性率为7.93%,男性患者阳性率为9.24%,女性患者阳性率为6.4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中,单一感染者9例,其余为混合感染,其中Mg与沙眼衣原体(CT)合并感染者5例。结论 Mg感染在性别上无差异。Mg可单一感染,也可混合感染临床疗效不好的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患者应考虑到Mg感染可能,莫西沙星治疗Mg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外阴部疣状黄瘤2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林 卢阳 +3 位作者 张琴 蒋有让 江阳 娄方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8-1069,共2页
例1男,61岁,阴茎斑块2月余,破溃1月;例2女,69岁,外阴赘生物3年余。两例均有类似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见广泛泡沫样细胞。病例1放弃治疗,失访;病例2手术切除,随访8个月未复发。
关键词 黄瘤 疣状 外阴
下载PDF
HSV-1型感染所致原发性生殖器疱疹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琴 陈艳 +3 位作者 冯林 蒋有让 钱思宇 刁庆春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5-907,共3页
患者女,22岁。外阴红肿糜烂伴疼痛3天。皮疹累及口腔及右侧乳头。单纯疱疹病毒抗体:HSV-1 IgG(-)、HSV-1 IgM(-)、HSV-2 IgG(-)、HSV-2 IgM(-);外阴溃疡处行PCR检测:HSV-1 DNA(+),HSV-2 DNA(-)。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原发性生殖器疱... 患者女,22岁。外阴红肿糜烂伴疼痛3天。皮疹累及口腔及右侧乳头。单纯疱疹病毒抗体:HSV-1 IgG(-)、HSV-1 IgM(-)、HSV-2 IgG(-)、HSV-2 IgM(-);外阴溃疡处行PCR检测:HSV-1 DNA(+),HSV-2 DNA(-)。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原发性生殖器疱疹(HSV-1型),予伐昔洛韦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原发性 单纯疱疹病毒
下载PDF
重庆地区尖锐湿疣患者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琴 熊杨 +3 位作者 蒋有让 冯林 江雪 王苏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从而为本地区尖锐湿疣(CA)患者的监测及临床治疗、预防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重庆地区401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结果 401例患者中384...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从而为本地区尖锐湿疣(CA)患者的监测及临床治疗、预防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对重庆地区401例CA患者的皮损组织进行HPV检测及分型。结果 401例患者中384例检测出HPV阳性,共发现23种HPV亚型,其中HPV6型感染占46. 88%(180/384),HPV11感染占40. 89%(157/384)。其中单一感染226例,占比58. 85%(226/384)。158例存在2~6种亚型多重感染,多重感染率为41. 15%(158/384),其中三重感染占9. 38%(36/384),以HPV6+11+43感染多见;四重感染者共有16例,占4. 17%(16/384);五、六重感染者全为男性,占1. 56%(6/384)。多重感染中以高低危型HPV混合感染为主。结论重庆地区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6、11感染为主,高危型HPV感染发生率高,并多以高低危混合感染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基因芯片 重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