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DR摄影中多种曝光模式与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攀 蒋杏芳 江桂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X线数字摄影中,多种曝光模式与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之间的合理性,以及各种曝光模式优化组合的实用价值。方法对相同模体采用高对比度(CNT)、常规(STD)、低剂量(DOSE)三种曝光模式进行拍摄。记录所获得的影像信息及相关资料... 目的探讨乳腺X线数字摄影中,多种曝光模式与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之间的合理性,以及各种曝光模式优化组合的实用价值。方法对相同模体采用高对比度(CNT)、常规(STD)、低剂量(DOSE)三种曝光模式进行拍摄。记录所获得的影像信息及相关资料。观察乳腺数字X线摄影(DR摄影)中多种曝光模式与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 CNT曝光模式的辐射剂量,照片中体模灰阶对比值、特定区域密度值,和影像中病灶检出值的相关数据均高于其它两种曝光模式,DOSE曝光模式的辐射剂量是最低的。CNT的图像质量没有显著的提高。结论数字化乳腺摄影的多种曝光模式,在使用前应进行评估。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患者腺体的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曝光组合,以减少患者拍片时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X线数字摄影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256层与128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脉狭窄诊断效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杏芳 应明亮 《浙江实用医学》 2018年第2期120-120,153,共2页
目的探讨256层与128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对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肌桥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128层、观察组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冠脉造影检查。CT冠脉扫查后,均采用以下方... 目的探讨256层与128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脉狭窄的诊断对比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心肌桥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128层、观察组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冠脉造影检查。CT冠脉扫查后,均采用以下方式进行重建: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容积显示技术。探讨冠脉狭窄的区域,分析不同层数扫描后对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在经过CT冠脉造影后的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后降支、钝缘支等心肌桥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后的心肌桥厚度、长度及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螺旋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优于128层螺旋CT。结论 256层较128层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检查狭窄程度和厚度上更有价值,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128层螺旋CT 冠脉狭窄
下载PDF
MR和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杏芳 《影像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MR和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先对患者实施MRI和钼靶X线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合病理... 目的:分析并比较MR和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乳腺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先对患者实施MRI和钼靶X线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数据进行统计、比较,结合病理诊断结果来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的临床确诊率为95.98%,钼靶X线检查的确诊率为87.68%,两组的确诊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的确诊率为99.04%,联合方法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钼靶X线的确诊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影像资料显示,MRI对乳腺癌诊断的各项指标都比较好的评价效果。结论 :MR和钼靶X线的临床确诊率都比较高,MR能比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乳腺癌的病灶特征,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钼靶X线 乳腺癌 影像学诊断价值
下载PDF
3.0T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型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蒋杏芳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3.0T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型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4例轻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3.0T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分析3.0T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型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4例轻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3.0T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1.5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不同场强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轻型脑损伤的诊断成像质量、各向异性指数、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的成像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够信噪比(SNR)的情况下,两种方法的各向异性指数(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SNR的情况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方法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3.0T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较1.5T高场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40%SNR的情况下即可达到较高的各向异性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创伤性脑损伤 磁共振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