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活动断裂带区内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监测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蒋林根
赵营海
陈葛天
刘凤秋
荆燕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出处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4期24-28,共5页
-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1DB20110)
-
文摘
介绍了JS型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深圳市罗湖活动断裂带区内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观测中的应用。结合具体的工程观测实例,阐述了监测系统的布置,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
关键词
JS型静力水准仪
活动断裂带区
基础不均匀沉降
-
Keywords
JS static water level gauge
active fault zone
foundation uneven settlement
-
分类号
P642.26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D-InSAR技术在地震同震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 2
-
-
作者
荆燕
王建军
张景发
张红
蒋林根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出处
《测绘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64-68,共5页
-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2 0 0 1DIB2 0 110 )
-
文摘
InSAR技术全天候、全天时、大面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观测能力已经越来越开始受到世人的瞩目。目前的InSAR技术已不仅仅是测绘研究领域获取高精度数字地形高程模型 (DEM )的一种解决途径。随着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D InSAR)的不断发展 ,该技术已经开始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地形测绘、地震同震形变、地面沉降、滑坡、火山爆发、冰川运动等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之中 ,并且开始在地表变形与运动研究中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的重点是D InSAR技术的基本原理。
-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D-InSAR)
地震同震形变
地表变形和运动
-
Keywords
D-InSAR
coseismic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and movement on the earth surace
-
分类号
P22
[天文地球—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
题名D-InSAR技术及其在活断层运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荆燕
王建军
张红
张景发
蒋林根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出处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3期13-19,共7页
-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1DIB20110)资助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论著2003B002
-
文摘
D-InSAR技术作为InSAR观测的重要方面,可以对地表形变进行比较精确的探测。随着目前国内外利用InSAR观测技术对地形测绘、活断裂(主要是活断层发育地区的地震同震形变)、地面沉降、滑坡、火山爆发、冰川运动等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该技术的研究也开始从萌芽向更加广泛和纵深发展。本文在介绍InSAR技术基本原理的同时,重点介绍目前该项技术在活断裂运动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
关键词
D-INSAR
活断层
运动学
地震同震形变
-
Keywords
DInSAR
active fault
kinematics
coseismic deformation
-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多模型集成的突发传染病预测与可视化平台
- 4
-
-
作者
刘威
蒋林根
余应淮
-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出处
《福建电脑》
2023年第7期89-93,共5页
-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No.202210566024)资助。
-
文摘
为了给各级政府及时应对突发传染病提供一个指导的方案,本文使用了一种改良易感-感染型+长短期记忆网络+自然语言处理的模型对疫情进行预测。模型应用于猴痘感染数据集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1.23%,平均绝对误差为88.03。此外,借助词频-逆文件频率算法和双向长短时神经记忆网络算法,实现了热词云、情感分析等功能。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病毒的传播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相关舆论、新闻等民间信息更敏感,为预测未来突发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和发展趋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关键词
多模型
可视化系统
突发传染病
预测模型
自然语言处理
-
Keywords
Multi-model
Visualization
Sudden Infectious Disease
Forecasting Model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分类号
TP3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题名高温状态下岩石动态断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宗贤
俞洁
蒋林根
喻勇
-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
-
出处
《有色金属》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
基金
冶金部教育司基础理论项目
-
文摘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松压缩试验装置和自制的加热炉,对辉长岩和大理岩短棒圆柱试件进行了(100~300℃)状态下的动态(冲击)断裂试验,同时,为了帮助确定加热条件下岩石失稳断裂时间,还借助于动态云纹方法进行了室温条件下岩石动态断裂失稳时间的判定。上述试验研究表明,两种岩石在冲击加载条件下的断裂韧度均随加载率增加而增加,而断裂韧度随加热温度的变化并不明显。
-
关键词
岩石
动态断裂
高温效应
断裂韧度
试验研究
-
Keywords
dynamic rock fracture, high temperature effect
experimental study
-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洞庭碧螺春茶有机种植的优势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顾林平
黄争鸣
马惠民
蒋林根
钱和
孔祥辉
-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农林服务中心
苏州市吴中区庭山碧螺春茶叶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5期51-52,共2页
-
基金
苏州市科技攻关项目碧螺春茶产业化生产
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ZN0702)
-
文摘
对洞庭碧螺春茶有机种植的优势进行了详细阐述,从碧螺春茶树品种的选择、花果套种、有机质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以及综合管理的角度,提出洞庭碧螺春有机种植的技术要点。
-
关键词
有机茶
种植优势
品种选择
花果套种
有机肥料施用
茶园管理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五强溪水电站左岸船闸边坡断层位移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蒋林根
张鸿旭
刘凤秋
舒桂林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出处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03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
文摘
一、前言五强溪水电站是湖南省沅水干流最大的一个水电站,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85.8m,坝顶长度719.7m,装机容量为1200MW,1997年全部竣工。该水电站三级船闸沿左岸呈直线布置,船闸切入左岸山体。1990年1月至1993年4月,船闸进行基坑开挖和边坡的全面治理,形成长约500m,高达150~200m的高边坡。为确保边坡动态监控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顺利进行。
-
关键词
长约
长度
边坡
船闸
坝型
断层
水电站
-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断面分维数测算系统的建立及可靠性验证
- 8
-
-
作者
蒋林根
张宗贤
俞洁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学矿业研究所
-
出处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00年第1期155-161,共7页
-
文摘
一、引言分形几何学的创立为人们认识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不规则的几何形貌及复杂的物理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在短短的20年内,分形几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分形几何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分形维数(D_f)。目前,对材料断裂面的研究主要是关于断面分维数的测量。分维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小岛法(Slit—island analysis,简称为SIA法)、侧面轮廓线法(Fracture profile method,简称为FPM法)、谱分析法、二次电子线法、相关函数法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间接地通过剖面(降低一维)来测量断面分维数,其中最常用的是小岛法和侧面轮廓线法。
-
关键词
线法
断面
分维
轮廓线
小岛
测量
强有力
分形
-
分类号
P631.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光电型断层形变测量仪在安丘地震台的应用分析
- 9
-
-
作者
蒋林根
陈葛天
罗光禄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出处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02年第1期87-96,共10页
-
文摘
一、引言光电型断层形变测量仪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95-04“强地震预测预报技术研究”一级课题“中短期前兆观测仪器的研制”所属子专题的研究成果,是智能型光、机、电一体化数字测量仪器,灵敏阈达到微米级。该仪器在研制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CCD线阵数字传感技术和微处理技术,解决了高分辨(0.001mm)和超宽量程(30mm)
-
关键词
研究
研制
技术
仪器
安丘
数字
断层
-
分类号
P315.62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岩石动态断裂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 10
-
-
作者
蒋林根
张宗贤
俞洁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学矿业研究所
-
出处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00年第1期169-175,共7页
-
文摘
一、引言虽然人们对岩石的动态力学性能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对岩石动态断裂情况下的能量利用规律的研究却几乎是空白,类似的研究也甚少。而且采用的岩石试件形式多为圆柱形,没有采用过岩石断裂试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动态断裂过程非常复杂以及实验方法、手段落后。目前,岩石破坏工程中广泛存在能量利用率严重偏低的问题。有资料表明,凿岩过程中,真正用于破岩的有效能量只有其消耗能量的10%;在粉碎工程中,球磨机的能量利用率为5%左右。因此,对岩石材料动态断裂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及消耗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寻求降低破碎能耗的办法,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研究
动态
过程
试件
能量
岩石
-
分类号
TU45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