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动与历史:吴文藻与费孝通在社会学本土化取向上的间距
1
作者 蒋梓莹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21-28,共8页
针对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这一较具争议性的话题进行了探讨,试图回到吴文藻与费孝通两位跨代社会学大师那里,重新审视他们对于社会学本土化的观点。通过梳理发现,两人既有关联性也有实质上的区别:吴文藻在社会学本土化问题上所持的是以&qu... 针对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这一较具争议性的话题进行了探讨,试图回到吴文藻与费孝通两位跨代社会学大师那里,重新审视他们对于社会学本土化的观点。通过梳理发现,两人既有关联性也有实质上的区别:吴文藻在社会学本土化问题上所持的是以"行动"为取向的社区研究,费孝通则一直践行着吴文藻所提倡的社区研究;而与吴文藻研究所不同的是,费孝通认为社区研究也可以有历史维度,特别是在其晚年的学术反思中愈加突出历史维度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两人虽在社会学本土化取向上存在着间距,但对当代中国社会学建设均有积极的倡导意义,即中国社会学在坚持一贯的"行动"取向之外,"历史"维度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将丰富和确证中国社会学的"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藻 费孝通 中国社会学 本土化 社区研究 行动取向 历史维度
下载PDF
2元店现象分析:基于社会的角度
2
作者 蒋梓莹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0期274-274,共1页
文章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对2元店现象进行分析,以阐明2元店现象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所以,2元店现象不仅反映出经营者的道德失范,而且也能够反映出社会不平等——社会阶层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的事实。
关键词 2元店 社会 失范 不平等
下载PDF
项目制的常规化何以可能? 被引量:6
3
作者 蒋梓莹 《社会发展研究》 2016年第4期103-116,239,共14页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以技术治理取代计划经济时期的总体性支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趋势则是逐渐常规化的治理机制——项目制。通过分析与阐释项目制常规化的相关促成要素,本文认为项目制的常规化不仅与中央政府的相关决策有关,也与诸...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以技术治理取代计划经济时期的总体性支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趋势则是逐渐常规化的治理机制——项目制。通过分析与阐释项目制常规化的相关促成要素,本文认为项目制的常规化不仅与中央政府的相关决策有关,也与诸如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和企业等多个主体的行为动机有关;同时还与在基层社会中得以合法延伸的项目思维有关。另外,本文还指出,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机制,项目制的常规化还有可能向过度常规化演变,其中的非效率性后果使得整个项目表现出一种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化 项目制 治理机制
原文传递
粮管所撤销的社会学分析
4
作者 蒋梓莹 《社会发展研究》 2015年第1期109-135,245,共28页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建立的基层粮食组织——粮管所,是一个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社会事实。它的撤销不是国家的指令性决策所导致的单因后果,而是一个多因后果。本文以桂北A镇粮管所为例,考察粮管所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单一的粮食收...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建立的基层粮食组织——粮管所,是一个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社会事实。它的撤销不是国家的指令性决策所导致的单因后果,而是一个多因后果。本文以桂北A镇粮管所为例,考察粮管所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单一的粮食收储企业转变的组织历程。通过对其组织历程的梳理,本文认为粮管所的撤销是由单位制下的技术与制度的冲突、地方利益的最大化、组织内部激励机制匮乏和撤销过程中的利益张力等多重机制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而导致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管所 单位制 撤销 组织历程
原文传递
吴文藻与费孝通的社会学本土化取向
5
作者 蒋梓莹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5期157-157,共1页
社会学在其学科化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境,也需解决自身如何本土化的问题。吴文藻和他的学生费孝通先生,毕生为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做出不懈努力。吴文藻的社会学本土化立足点在社区研究方面,因其提倡实地研究、强调研究者能力、能动性以... 社会学在其学科化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境,也需解决自身如何本土化的问题。吴文藻和他的学生费孝通先生,毕生为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做出不懈努力。吴文藻的社会学本土化立足点在社区研究方面,因其提倡实地研究、强调研究者能力、能动性以及通过社会行动重新定义和建构情境,故将此称为强调“行动”的社会学本土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藻 费孝通先生 社会学本土化 实地研究 学科化 能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