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rin对脑胶质瘤干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的作用
1
作者 蒋海璐 刘峰 +3 位作者 董文慧 吴瑾 满江红 段小涛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53-957,969,共6页
目的研究铁结合核蛋白(Pirin)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增殖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构建PLKO.1-sh Pirin慢病毒质粒,利用慢病毒感染细胞的体系,在GSC中对Pirin蛋白的表达进行稳定干涉,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 目的研究铁结合核蛋白(Pirin)对脑胶质瘤干细胞(GSC)增殖和自我更新的作用,为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构建PLKO.1-sh Pirin慢病毒质粒,利用慢病毒感染细胞的体系,在GSC中对Pirin蛋白的表达进行稳定干涉,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Pirin蛋白的干涉效果,然后通过细胞活力变化反映对GSC增殖能力的影响,运用肿瘤细胞球形成实验检测Pirin对GSC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结果 Pirin蛋白在GSC细胞中高表达,且GSC比非干性肿瘤细胞(NSTC)培养上清中含有更多Pirin蛋白。PLKO.1-sh Pirin慢病毒质粒构建成功,2条干涉序列都能明显敲低GSC中Pirin蛋白的表达。在GSC中稳定敲低Pirin表达,GSC的细胞活力和肿瘤细胞球形成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结论敲低Pirin蛋白能明显抑制GSC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结合核蛋白(Pirin) 脑胶质瘤干细胞 细胞增殖 肿瘤细胞球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2
作者 郑网安 陈丽媛 蒋海璐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75-76,共2页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微量元素铜代谢障碍疾病,在我国已发现5000病例左右,并不算罕见,在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肌营养不良。其发病率为0.5/10万~3.0/10万。发病年龄4~50岁,平均年龄18岁。它已明确属常染色体...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微量元素铜代谢障碍疾病,在我国已发现5000病例左右,并不算罕见,在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肌营养不良。其发病率为0.5/10万~3.0/10万。发病年龄4~50岁,平均年龄18岁。它已明确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造成铜在体内各脏器尤以大脑豆状核、肝脏、肾脏及角膜大量沉着,而由于铜离子在各脏器沉积的先后不同和数量不一,临床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如震颤、扭转痉挛、精神障碍、肝脾肿大、腹水等。可幸的是,肝豆状核变性是少数几种可治疗的遗传性疾病之一,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在专科医师指导下系统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近似于正常健康人的学习、工作和寿命。现将我们所得到的体会和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