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流式芯片技术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亚型 被引量:4
1
作者 蒋百川 王静成 +6 位作者 王晓铃 王强 陶玉平 解松刚 沈维干 王骅 费文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FILA-1327亚型 强直性柱炎 流式芯片
下载PDF
近距离工作引起的暂时性与永久性近视中的眼动参数(第二部分)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百川 《眼视光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近视 暂时性 永久性 眼动参数
下载PDF
比目鱼肌肌瓣转位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和骨髓炎 被引量:2
3
作者 蒋百川 董仁章 +1 位作者 戴松茂 顾德义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小腿 软组织缺损 骨髓炎 比目鲆肌 肌瓣转位
下载PDF
近距离工作引起的暂时性与永久性近视中的眼动参数(第一部份) 被引量:4
4
作者 蒋百川 《眼视光学杂志》 1999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近视 暂时性 永久性 眼动参数
下载PDF
腰椎界面固定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5
作者 蒋百川 王强 +2 位作者 冯新民 戴善和 戴松茂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9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腰椎不稳定 椎体界而固定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四肢血管损伤的急诊诊断与治疗(附73例报告)
6
作者 蒋百川 戴善和 +1 位作者 顾德义 董仁章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提高对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4年间收治的四肢主要动脉损伤73例进行分析。结果:切割、刺伤55例,闭合性损伤18例。急诊明确诊断59例。47例行对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43例成功。漏诊3例,截肢6例。结论:对四肢血管... 目的:提高对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4年间收治的四肢主要动脉损伤73例进行分析。结果:切割、刺伤55例,闭合性损伤18例。急诊明确诊断59例。47例行对端吻合或自体静脉移植,43例成功。漏诊3例,截肢6例。结论:对四肢血管伤应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应用多参数监护仪进行伤肢脉搏波血氧测定有助于早期诊断动脉损伤,能动态监护肢体血供,使用方便,诊断准确。主张及时作探查及血管修复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动脉 创伤 血管损伤 急诊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钩板固定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合并腓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及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静成 陶玉平 +5 位作者 王以进 王强 蒋百川 冯新民 虞堂云 顾德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4期961-963,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 目的 :探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接触应力和足弓承载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新型下胫腓钩板固定器内固定术式无论在胫腓骨强度和刚度、负重面积、接触压力、足弓的变形、移位强度和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均优于钢板内固定术式 ,统计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PF) ,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分离内固定术式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静成 陶玉平 +5 位作者 王以进 王强 蒋百川 冯新民 虞堂云 顾德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新型内固定术式———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与螺钉、钢板和带钩固定器三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 目的 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采用新型内固定术式———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ook -platefixation ,HPF)的生物力学特性 ,与螺钉、钢板和带钩固定器三种内固定方式比较 ,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足标本 6具 ,运用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和压敏片技术 ,测量不同内固定术式的远端胫腓骨强度、应变、负重面积、接触应力和足弓承载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新型下胫腓钩板固定器内固定术式无论在胫腓骨强度和刚度、负重面积、接触压力、足弓的变形、移位强度和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术式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HPF) ,既有利于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又有利于改善踝关节的稳定性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可减少一次手术 ,避免了断钉等并发症 ,且能有效地提高足部承载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分离 内固定 手术方式 生物力学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下载PDF
PFN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强 王静成 +4 位作者 蒋百川 陈鹏涛 陶玉平 王骅 费文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经C_(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建东 王静成 +4 位作者 冯新民 蒋百川 贾连顺 陶玉平 胡翰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C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11例寰枢椎骨折或不稳需行寰枢椎融合患者,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后行C1、2关节突螺钉联合Gallie手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结果术中和术后无神经、... 目的探讨经C1、2关节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11例寰枢椎骨折或不稳需行寰枢椎融合患者,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后行C1、2关节突螺钉联合Gallie手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结果术中和术后无神经、椎动脉损伤表现。术后枕颈部冬痛消失7例,明显缓解4例。1例双上肢麻木术后明显好转。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示寰枢椎稳定性好。平均随访7.8个月,11例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未见明显减少,旋转活动平均丧失34.6%。结论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寰枢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erl技术 寰枢椎 不稳 关节突螺钉
下载PDF
采用预防性甲基强的松龙保护脊髓损伤的最佳时间和剂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建东 王静成 +5 位作者 贾连顺 蒋百川 施晓明 王强 费文勇 王骅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保护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最佳时间和剂量。方法96只SD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16组,甲基强的松龙的使用剂量分别为:15mg/kg、30mg/kg、60mg/kg、120mg/kg;使用时间分别在脊髓打击前:0min、15... 目的研究预防性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保护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最佳时间和剂量。方法96只SD大鼠按析因设计随机分为16组,甲基强的松龙的使用剂量分别为:15mg/kg、30mg/kg、60mg/kg、120mg/kg;使用时间分别在脊髓打击前:0min、15min、30min、60min。在脊髓损伤后72小时,进行Tarlov评分、Molt斜板功能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在Tarlov评分障碍率上,预防性使用甲基强的松龙30mg/kg组效果明显;在Molt斜板功能障碍率、运动诱发电位上,预防性使用甲基强的松龙30mg/kg、60mg/kg组均有效果,而预防性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的使用时间则影响不大。综合以上指标,在15min~30min范围内使用较好。其中,又以提前30min使用,效果最明显。结论30mg/kg、60mg/kg的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但以30mg/kg效果更明显。在脊髓损伤前15min~30min范围内使用甲基强的松龙较好。其中,30mg/kg体重的甲基强的松龙在脊髓损伤前30min静脉推注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预防保护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评分 运动诱发电位 预防性
下载PDF
普迪思缝线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鹏涛 王强 +1 位作者 蒋百川 王静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39-139,共1页
髌骨骨折系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65%,对于粉碎性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进行解剖位固定是首选的方法。2004年4月-2006年5月本院采用普迪思缝线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0例,本文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并... 髌骨骨折系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65%,对于粉碎性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进行解剖位固定是首选的方法。2004年4月-2006年5月本院采用普迪思缝线联合镍钛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20例,本文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并回顾性分析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内固定 镍钛聚髌器
下载PDF
预防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建东 王静成 +3 位作者 蒋百川 冯新民 陶玉平 胡翰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鼠龄3个月),随机分成脊髓损伤模型组和甲基强的松龙... 目的:分析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鼠龄3个月),随机分成脊髓损伤模型组和甲基强的松龙预防使用组穴甲基强的松龙组雪,按照取材时间不同分为24h熏72h两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Allen’s重物打击脊髓损伤模型。显微镜下无菌暴露T8~9脊髓,在暴露的硬膜表面放置3mm×2mm的弧形垫片,将圆柱状金属棒沿细玻璃导管垂直、自由落下,制成脊髓损伤模型。重物重量10g,高度5cm,致伤能量50(g·cm)。脊髓损伤模型组椎板切除后进行重物打击,打击前30min由尾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mL;甲基强的松龙组椎板切除后重物打击,打击前30min由尾静脉推注甲基强的松龙30mg/kg。然后关闭切口。在脊髓损伤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标本的取材。并进行Molt斜板功能评分、脊髓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动物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熏72h时的Molt斜板功能评分均高于脊髓损伤模型组,其中脊髓损伤后24h差异无显著性,脊髓损伤后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穴42.5±3.37雪°,穴24.3±2.41雪°,P<0.0001演。②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72h时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短于脊髓损伤模型组,其中脊髓损伤后24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脊髓损伤后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7.84±0.64),(9.61±0.74)ms熏P<0.0001演。③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和72h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率较脊髓损伤模型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58.67±8.99)%,(34.79±8.84)%,P<0.0001演;眼(65.89±8.27)%,(40.45±9.61)%,P<0.0001演。④与脊髓损伤模型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组织肿胀较轻,出血较少,胞浆空泡化及核固缩现象减少;白质轴突水肿、空泡变性减轻。结论: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改善损伤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改善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运动
下载PDF
无血清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翰生 王静成 +1 位作者 蒋百川 冯新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细胞培养 无血清培养液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钰 冯新民 +4 位作者 颜连启 蒋百川 虞堂云 王强 戴善和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行L1全椎板切除术后,实验组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HCPT[0.1 g/L(A组),0.05 g/L(B组),0.01 g/L(C组)],对照组(D组)应用生...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行L1全椎板切除术后,实验组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HCPT[0.1 g/L(A组),0.05 g/L(B组),0.01 g/L(C组)],对照组(D组)应用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并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术后4周行肉眼观察、组织学观察、硬膜外瘢痕面积测定及成纤维细胞计数。结果A组无明显硬膜外粘连,瘢痕组织面积及成纤维细胞计数均低于D组(P<0.01),而D组出现致密的硬膜外粘连。所有实验动物无明显中毒症状,用药前后的SEP及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短时应用浓度为0.1 g/L的HCPT可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硬膜外粘连 椎板切除术 安全性
下载PDF
三种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06
16
作者 陶玉平 王静成 +4 位作者 冯新民 戴松茂 虞堂云 蒋百川 王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5期328-329,共2页
关键词 入路 肱骨 髁间骨折 创伤 临床资料 内固定 手术治疗
下载PDF
hIGF-1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顾加祥 王静成 +1 位作者 蒋百川 戴善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1967-1969,共3页
目的:了解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体内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混合液10μL(hIGF-... 目的:了解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体内基因转染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混合液10μL(hIGF-1DNA为4μg);模型组,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生理盐水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术后8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再生神经纤维电生理学、组织学、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8周再生神经纤维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活动电位的最大波幅和潜伏期hIGF-1治疗组明显大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再生神经纤维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hIGF-1治疗组明显大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见hIGF-1治疗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其他两组。且能改善功能指数。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内基因转染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电生理学 组织学
下载PDF
胸腰椎内固定和椎体增强技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静成 王骅 +3 位作者 杨建东 蒋百川 陶玉平 王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内固定或椎体增强技术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12具尸体胸腰椎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椎体压缩骨折后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组、椎体成形术组、RF内固定组分别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应力加载方式为轴向压缩、前屈... [目的]探讨采用内固定或椎体增强技术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12具尸体胸腰椎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椎体压缩骨折后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组、椎体成形术组、RF内固定组分别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应力加载方式为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等4种,通过各种工况的生物力学测试,说明采用内固定或椎体增强技术后邻近节段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采用椎体内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的方法,有使邻近节段的刚度降低,应力强度提高的轻微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采用内固定后,邻近节段刚度明显降低,应力强度明显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椎体内植骨或骨水泥填充的方法对邻近节段的影响较小,而采用内固定后对邻近节段产生了不利的生物力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椎体增强技术 邻近节段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征(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静成 陶玉平 +5 位作者 王强 王以进 蒋百川 冯新民 虞堂云 顾德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8-190,共3页
背景:以往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及螺钉、骨栓及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术式,但存在固定不牢靠、对合不良等弊端。目的: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 背景:以往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采用石膏或夹板等外固定及螺钉、骨栓及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术式,但存在固定不牢靠、对合不良等弊端。目的:通过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内固定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观察下胫腓钩板固定器的生物力学特征。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对象:选者2001-10/2004-03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的患者23例,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1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5例。其中双踝骨折14例,三踝骨折9例。方法:采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2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常规摄X射线片。1周即可进行距小腿关节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即可部分负重行走。功能测评根据改良Mazur标准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可,差)。主要观察指标:①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23例患者平均随访11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术后愈合时间及功能测评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2~18周;优16例,良5例,可2例。②不良事件及副反应:患者下胫腓间隙无分离,内、外踝与距骨之间的距离对称,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现象。结论:应用下胫腓钩板固定器治疗胫腓联合分离伴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并能恢复距小腿关节(踝关节)功能,其内固定稳定,生物力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胫骨损伤 腓骨损伤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特征 下胫腓钩板固定器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7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善和 胡元斌 +4 位作者 王静成 蒋百川 何金山 徐捷 王信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07-708,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2006年3月,我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7例,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行腘动脉损伤静脉移植修复术4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1例,单纯修补术2例。对3例小腿严重...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1月~2006年3月,我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7例,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同时行腘动脉损伤静脉移植修复术4例,直接行端端吻合术1例,单纯修补术2例。对3例小腿严重创伤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行小腿筋膜切开减压术,修复损伤神经2例,1例同时伴深静脉损伤无缺损者直接行吻合术。结果6例6h以内行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及血管修复建立血循环者中,5例下肢功能良好,1例小腿肌肉坏死并发感染、高热,清创处理后体温逐渐下降,切口反复不愈伴骨外露,因合并脑外伤长期昏迷在ICU抢救,后自动出院;1例伤后48h出现血循环障碍,转我院急诊探查,吻合血管,术后循环未见好转,二期手术,但足部运动功能大部分丧失。7例随访0.5~1年。5例血管修复术后患肢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1例足部感觉正常,肌力3级,生活基本自理;1例长期昏迷,生活不能自理。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伴腘动脉损伤应尽早行骨折复位固定,修复损伤腘动脉以恢复血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腘动脉损伤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