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叶云南松林大径木择伐后的遗传多样性动态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春晖 白天道 +3 位作者 李远发 黄厚宸 郑党斌 蒋维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69,共10页
【目的】研究择伐对林分后续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是否有显著影响。【方法】对大径木(DBH≥20 cm)强度择伐(1970年)后自然恢复49 a(2019年)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林样地内个体进行全站仪定位,并基于nSSR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探究择伐后... 【目的】研究择伐对林分后续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是否有显著影响。【方法】对大径木(DBH≥20 cm)强度择伐(1970年)后自然恢复49 a(2019年)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林样地内个体进行全站仪定位,并基于nSSR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探究择伐后不同时期更新个体(以径级推算)的多样性变化。最后结合空间坐标及遗传关系分析其小尺度空间遗传格局。【结果】参试群体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期望杂合度He=0.641,Shannon’s指数I=1.209),但群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自交(固定指数F=0.234);比较不同径级组遗传多样性表明,群体内观测杂合度(Ho)、F随径级减小分别呈递增和递减趋势,He,I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表明近/自交主要发生在伐后早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林分遗传多样性的暂时下降。后期随着林分的自然更新,有效繁殖群体增大,遗传多样性逐步增加;空间遗传聚类表明,样方内个体可分为两组,组内个体呈现轻度聚集分布,但空间自相关分析未达显著水平,表明林分现有遗传格局可能受到了择伐造成的母树非随机分布、长距离基因流(种子/花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结论】以收获为主的大径木强度择伐对伐后初期细叶云南松林分的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格局有负面影响,但随着林分的自然恢复,其所带来负面效应逐渐下降,表明细叶云南松林具备一定的遗传多样性自我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云南松 择伐 自然恢复 SSR 空间遗传格局
下载PDF
AM真菌对撑绿竹生长及相关生理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蒋维昕 江龙 +2 位作者 薛高亮 郑开颜 苟光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0-92,共3页
为菌根生物技术在撑绿竹造林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撑绿竹接种不同AM真菌〔根内孢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G.m)〕,测定了其对撑绿竹的生长效应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 为菌根生物技术在撑绿竹造林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在盆栽条件下,采用撑绿竹接种不同AM真菌〔根内孢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G.m)〕,测定了其对撑绿竹的生长效应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可促进撑绿竹生长。其中,G.m处理在生物量、叶绿素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G.i处理除叶绿素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外,其余指标上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Glomus mossea对撑绿竹菌根效应优于Glomus intraradices。可作为撑绿竹造林菌根化菌种在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真菌 撑绿竹 生长效应 生理效应
下载PDF
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蒋维昕 梁馨元 +2 位作者 兰俊 王建忠 白天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5,共8页
【目的】分析珍贵用材树种大花序桉转录组SSR位点信息,旨在为开发新的大花序桉功能基因相关的多态性SSR标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年生大花序桉顶芽为试验材料,基于Illumina HiSeq X Ten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获得其转录组序列数据,利... 【目的】分析珍贵用材树种大花序桉转录组SSR位点信息,旨在为开发新的大花序桉功能基因相关的多态性SSR标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2年生大花序桉顶芽为试验材料,基于Illumina HiSeq X Ten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获得其转录组序列数据,利用MISA软件对全部无冗余Unigene序列进行SSR位点检索和分析,并使用Primer 3软件进行SSR引物设计,以研究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中的SSR位点分布特征及多态性标记开发潜力。【结果】大花序桉26587条转录组Unigene中共获得12366个SSR位点,分布在8218条Unigene序列中,SSR位点出现频率为46.51%,分布密度为平均每2.75 kb含有1个SSR位点;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全部SSR位点中共发现116种重复基元类型,其中二、三核苷酸为主要重复基元类型,各占SSR总数的46.60%和34.20%;除了单碱基重复基元类型,AG/CT和CCG/CGG为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44.94%和12.53%;SSR基元重复次数以低重复次数(5~10次)为主(71.28%),其次为11~15次重复(21.48%);SSR基序平均长度为19.7 bp,63.75%的基序长度集中于12~20 bp之间;符合引物设计要求且重复片段长度≥20 bp以上的低重复基元(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SSR序列共1993个,占总序列的16.12%;试验随机筛选合成了24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且符合预期条带大小的引物共14对,扩增效率为58.33%。【结论】大花序桉顶芽转录组SSR位点发生频率高,分布密度大,重复基元类型丰富,引物扩增效率高,多态性标记开发潜力大,在大花序桉及其他桉树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遗传图谱绘制中有较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转录组 SSR 顶芽
下载PDF
铝胁迫下不同耐铝型桉树无性系根和叶抗氧化特征的差异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圆圆 陆明英 +3 位作者 蒋维昕 程飞 谭玲 杨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9-1016,共8页
为了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对铝的抗逆性生理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水培法,以广西区2个桉树无性系耐铝型巨尾桉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No.9(记为G9)和铝敏感型尾叶桉4号E.urophylla No.4(记为G4)为研究对象,在4.4 mmol·... 为了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对铝的抗逆性生理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水培法,以广西区2个桉树无性系耐铝型巨尾桉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No.9(记为G9)和铝敏感型尾叶桉4号E.urophylla No.4(记为G4)为研究对象,在4.4 mmol·L-1铝离子浓度下处理24 h(以pH 4.0,0.5 mmol·L-1氯化钙为对照),从根系及叶片内细胞膜透性(CMP),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方面探讨了铝胁迫下供试苗木的耐铝机制。采用SPSS21.0软件分别对根和叶中G9和G4的各测定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根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显著(P<0.05)高于叶,铝对2个桉树无性系苗木的毒害主要表现在根部。在4.4 mmol·L-1铝离子处理下,G4根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最高,分别为48.8%,11.5μmol·g-1,而G9根内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极显著(P<0.01)大于G4,且G9根过氧化氢酶活性比相应对照增加145.0%,G4根过氧化氢酶活性比相应对照仅增加43.0%,过氧化氢酶在G9根中对铝毒害的缓解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G9清除活性氧能力较G4强,表明耐铝型桉树对铝毒害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铝胁迫 桉树 抗氧化酶 细胞膜透性 丙二醛
下载PDF
广西境内马褂木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龙梅 石晓蒙 +4 位作者 蒋维昕 白天道 蒙奕奕 谭飞燕 黄寿先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弄清广西境内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布情况,该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现存的6个野生马褂木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广西马褂木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参试群体的平... 为弄清广西境内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布情况,该研究运用I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现存的6个野生马褂木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广西马褂木群体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参试群体的平均(及总体)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度(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454 1(1.633 7)、0.257 6(0.363 3)和0.378 6(0.529 3);群体间存在基因流动但水平有限(Nm=1.218 4),使群体间存在较高遗传分化(Gst=0.291 0);聚类分析(UPGMA)将6个天然群体分为东部(全州QZ、资源ZY及融水老堡RS-L)、西部(融水安太RS-A、环江HJ及乐业LY)两组,其中东部组具有较低遗传多样性及较高的遗传分化,可能受到较强的人为干扰;Mantel检验表明群体间符合距离隔离模式(R=0.545,P=0.043),表明人为破坏导致的生境碎片化是造成广西马褂木天然群体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针对广西马褂木天然群体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及较高的遗传分化,除了考虑对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如RS-A及HJ)进行原地保护外,宜对各群体采集种子或穗条,统一营建基因资源收集区,以供后续育种及生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褂木 天然种群 I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寒竹属3个种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苟光前 丁雨龙 +2 位作者 杨柳 李俐 蒋维昕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79-81,共3页
对禾本科寒竹属的3个竹种,即合江方竹、金佛山方竹和狭叶方竹竹笋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江方竹和金佛山方竹的竹笋品质相当,稍优于狭叶方竹;采自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段的合江方竹竹笋的营养状... 对禾本科寒竹属的3个竹种,即合江方竹、金佛山方竹和狭叶方竹竹笋的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含量、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江方竹和金佛山方竹的竹笋品质相当,稍优于狭叶方竹;采自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时间段的合江方竹竹笋的营养状况没有多大变化,其风味基本一致,可在适生的海拔范围内加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竹属 竹笋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撑绿竹竹林结构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苟光前 丁雨龙 +2 位作者 吴炳生 方洪刚 蒋维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7-208,226,共3页
为探讨撑绿竹竹林结构对产量的影响,从2006—2009年,在贵州赤水撑绿竹纸浆林中,对年龄组成、比例以及采伐强度等因子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竹林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只保留1年生竹,应保留一定数量的老竹;撑绿竹纸浆林采伐强度以20%... 为探讨撑绿竹竹林结构对产量的影响,从2006—2009年,在贵州赤水撑绿竹纸浆林中,对年龄组成、比例以及采伐强度等因子进行了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竹林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只保留1年生竹,应保留一定数量的老竹;撑绿竹纸浆林采伐强度以20%~40%为宜,不能超过60%;纸浆林生产上1年生竹应基本予以保留,2年生竹保留大部分,3年生竹则保留较少部分,3个龄级适宜的比例为1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竹 年龄组成 年龄比例 采伐强度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红心杉微扦插苗木生根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圆圆 杜佩莲 +3 位作者 刘旭庆 韦素婕 蒋维昕 杨梅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30-536,共7页
以广西红心杉产地的优良红心杉单株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红心杉组培苗微扦插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叶绿素、叶... 以广西红心杉产地的优良红心杉单株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红心杉组培苗微扦插生根率、平均生根数量、平均根长、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参数与生根的关系,为优化和筛选红心杉组培苗微扦插培养条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红心杉微扦插苗木生根率、叶绿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IBA浓度、基质类型、NAA浓度.IBA对平均根长、生根率、叶绿素总含量及F_o,ΦPSⅡ的影响较大,不同水平的IBA对叶绿素总含量和ΦPSⅡ的影响有显著差异;NAA对F_m,F_v/F_o,F_v/F_m及Yield的影响较大,不同水平的NAA对Yield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基质对保存率及平均根数量的影响较大,不同类型基质对各指标的影响均不大.F_o,ΦPSⅡ与生根率呈显著正相关,ΦPSⅡ与叶绿素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处理5(IBA 50 mg/L+NAA 25 mg/L处理苗木,黄心土为基质)为红心杉微扦插育苗的最佳组合,各项指标表现均较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杉 组培苗 微扦插 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下载PDF
重金属(镉/铬/铅)胁迫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富集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毅辉 徐圆圆 +2 位作者 蒋维昕 谭玲 杨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为寻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新树种,采用砂土培养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铬(Cr)和铅(Pb)胁迫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受抑程度、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随... 为寻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修复新树种,采用砂土培养法,研究重金属镉(Cd)、铬(Cr)和铅(Pb)胁迫对柳杉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幼苗苗高及地径生长受抑程度、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随之变大,尤其是对地径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300mg/L Pb胁迫下柳杉幼苗生长的增长率较CK低27.28%;柳杉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则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50mg/L Cr胁迫下柳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为8.66mg/L,较CK差异显著;柳杉根系对重金属Cd、Cr和Pb的吸收作用明显,其富集系数最高,分别达17.71、10.45和6.87,其中Cd和Pb在柳杉植株中的吸收富集量依次为根>茎>叶,Cr依次为根>叶>茎;Cr不同胁迫浓度的转运系数均高于Cd和Pb,100mg/L Cr的幼苗转运系数达1.23,能有效吸收转运土壤中的重金属。柳杉对重金属污染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将其作为低浓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重金属 抗性生理 生长抑制
下载PDF
低丘林下药材种植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梦云 杨开太 +2 位作者 黄春晖 陈宝玲 蒋维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152,共11页
【目的】林药模式是当前我国林业经营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林广阔的林下空间及独特生境,为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提供了条件。探究南方低丘林下不同药材种植对林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初步影响,对林下药材种植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 【目的】林药模式是当前我国林业经营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林广阔的林下空间及独特生境,为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提供了条件。探究南方低丘林下不同药材种植对林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初步影响,对林下药材种植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方法】选用适宜南方低丘林区的5种药用植物(百部、姜黄、砂仁、五指毛桃、益智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湿加松林下开梯带种植,分析不同林药生长初期(种植后半年及一年)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在5种林药土壤间均无显著差异,林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种植前,但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下降,据此可推测半年生时有机质含量的暂时增加主要源于林药种植时外源有机肥的施入;2)土壤全量养分中,全钾在林药间有显著差异,全氮、全磷差异不显著;半年生时,大部分林药根际土明显高于种植前(全磷、全氮)或与种植前持平(全钾),但在一年生时全钾、全磷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全钾显著低于种植前,表明5种参试林药普遍对钾、磷的需求较大;3)土壤速效养分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林药间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有效磷、速效钾在5种林药种植一年后均明显高于种植前,且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升高;其中,五指毛桃(MT)、姜黄(JH)对促进土壤养分活化的效果较好;4)3种土壤酶活性在林药种植后均有所提高,以砂仁(SR)脲酶活性最高,但酸性磷酸酶活性有随种植后时间增加下降的趋势,可能受到土壤全磷不足的影响;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铵态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结论】综上,林药种植初期,林药种类对大部分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整体上看,林药种植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有一定提升。相较于氮,林下药材种植与土壤钾、磷含量的关系较为密切,种植初期外源补充钾、磷元素有利于实现林药种植和土壤养分供给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种植 药用植物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根际土与非根际土
下载PDF
桉树无性系叶片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体系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松亚 蒋维昕 +3 位作者 屈林丰 曹雪宁 谭玲 杨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50,共6页
为了建立适用于桉树叶片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s广林4号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对蛋白质样品获取方法、双向电泳等电聚焦胶条pH范围、蛋白质上样量、胶条平衡条件以及染色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为了建立适用于桉树叶片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体系,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s广林4号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对蛋白质样品获取方法、双向电泳等电聚焦胶条pH范围、蛋白质上样量、胶条平衡条件以及染色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液+酚抽提法最适合桉树叶蛋白质的提取,电泳图谱可检测到850个蛋白质点。7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60mmol DTT 10μL的蛋白质干粉裂解液,裂解效果较好;使用50mg蛋白质干粉和600μL裂解液所获得的蛋白质浓度较高,为3.97μg/gL。使用pH4~7、24cmIPG胶条,蛋白质上样量为1200μg,并加入375mg碘乙酰胺,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的蛋白点清晰,没有拖尾现象,条纹极少,分布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叶片 蛋白质组 无性系 双向电泳
下载PDF
大花序桉基因组SSR的分布特征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邱炳发 梁馨元 +2 位作者 王建忠 白天道 蒋维昕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44-2750,共7页
【目的】分析大花序桉基因组SSR的分布特征及序列分析,为大规模开发大花序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SSR标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大花序桉基因组序列信息,经严格过滤、拼接和组装后获得scaffolds,利用MISA网站对Scaffo... 【目的】分析大花序桉基因组SSR的分布特征及序列分析,为大规模开发大花序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SSR标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大花序桉基因组序列信息,经严格过滤、拼接和组装后获得scaffolds,利用MISA网站对Scaffolds进行SSR位点检索及分析,并利用Primer 5.0对具有较大多态性开发潜力(二基元重复次数≥10、三基元重复次数≥7)的SSR标记进行引物设计,随机挑选48对基因组SSR引物进行有效性检测及有效扩增引物筛选。【结果】大花序桉基因组共含有177750个SSR位点,包括171530个SSR独立位点和6220个复合型SSR位点;SSR发生频率为17.86%,分布密度为1/3.13 kb。大花序桉基因组SSR基元类型较丰富,以单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数量最多,占基因组总SSR数量的69.33%,其次为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类型,分别占基因组SSR数量的21.01%和7.58%,四、五、六核苷酸的重复基元类型所占比例均相对较低,三者的比例含量总和为2.08%。SSR基元类型以AG/CT占绝对优势(16812个),其次为AT/AT(8193个)和AAG/CTT(4404个)。从48对SSR标记引物中筛选出31对引物能有效扩增出清晰、明亮条带且大小与预期相符,其中有14对在6个大花序桉样本中均呈现多态性,多态百分率为29.17%。【结论】大花序桉基因组SSR位点发生频率高,基元类型较丰富,SSR多态性标记开发潜力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大花序桉SSR引物开发和筛选,以及开展大花序桉及其他桉树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序桉 基因组 SSR 重复基元 多态性
下载PDF
广西北部亚美马褂木的早期生长表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春回 蒋维昕 +3 位作者 黄鹏艳 白天道 蒋华 黄寿先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148,共7页
【目的】评估亚美马褂木在广西北部的生长表现.【方法】连续4 a对20个亚美马褂木无性系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对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各性状重复力、变异系数和性状间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最后以树高和胸径为选择指标,基于聚类分析... 【目的】评估亚美马褂木在广西北部的生长表现.【方法】连续4 a对20个亚美马褂木无性系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对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估算各性状重复力、变异系数和性状间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最后以树高和胸径为选择指标,基于聚类分析结果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亚美马褂木树龄4 a时,有5个无性系保存率大于对照(CK);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个生长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均大于0.7,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91%、5.35%、11.25%;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初选出LH16和LH18号2个优良亚美马褂木无性系,与对照(CK)相比,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1.99%、14.34%、32.19%.【结论】LH16和LH18号无性系在广西北部生长表现优良,可在后续马褂木造林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美马褂木 无性系 生长表现 广西
下载PDF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松亚 曹雪宁 +3 位作者 蒋维昕 刘甜 徐圆圆 杨梅 《广西林业科学》 2016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了研究桉树不同无性系在铝处理下的叶片蛋白表达的差异,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预测与阐释桉树耐铝性机制,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9号、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12号、韦赤桉(E.wetarensis×E.cama... 为了研究桉树不同无性系在铝处理下的叶片蛋白表达的差异,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预测与阐释桉树耐铝性机制,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9号、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12号、韦赤桉(E.wetarensis×E.camaldulensis)3号和尾叶桉(E.urophylla)4号苗木为材料,并对其进行铝处理。结果表明:从4种无性系叶所得蛋白有明显的上调或下调表达。通过丰度计算,共得蛋白点(P<0.05)98个,巨尾桉9号为14个、巨尾桉12号为38个、尾叶桉4号为33个、韦赤桉3号为13个。经质谱分析,有11个蛋白成功鉴定,包括1个Ru Bis CO、3个Ru Bis CO LSU、1个放氧增强蛋白、1个叶绿素a/b结合蛋白、3个2-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1个质体谷氨酰胺合成酶、1个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其主要功能与植物自身N和能量代谢以及抗氧化和光合作用等有关。4种不同的桉树无性系应对铝胁迫时有不同的应答机制,差异蛋白质呈现不同的表达量,并且从该角度分析耐铝性最强的是巨尾桉9号,而较弱的是尾叶桉4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铝胁迫 差异蛋白 串联飞行质谱分析(MALDI-TOF/TOF)
下载PDF
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及林下植被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欣宇 黄春晖 +3 位作者 聂锦燕 叶锦培 邓文军 蒋维昕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30-36,共7页
对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桐棉种源)-湿加松P.elliottii×P.caribaea人工混交林及桐棉种源、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种源、林分类型对林木生长量以林下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 对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1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桐棉种源)-湿加松P.elliottii×P.caribaea人工混交林及桐棉种源、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种源、林分类型对林木生长量以林下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的树高生长量显著高于桐棉种源、土贡种源马尾松纯林(P<0.05);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中树木的平均胸径(14.96 cm)与土贡种源马尾松纯林(15.06 cm)相当,但显著低于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15.90 cm)(P<0.05);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与桐棉种源马尾松纯林在单株材积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优于土贡种源(P<0.05);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内马尾松的生长显著优于湿加松;从多样性指标均值看,混交林灌木层植被的多样性较纯林高。综上,营建马尾松-湿加松混交林在林分生长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维持方面均优于马尾松纯林,且桐棉种源马尾松相对土贡种源马尾松及湿加松均具有显著生长优势。本研究结果为马尾松人工林的经营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 纯林 生长量 植被特征 马尾松 湿加松
下载PDF
马褂木母树林与不同来源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16
作者 祝园青 白天道 +3 位作者 王晓波 胥猛 蒋维昕 黄寿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0-639,共10页
【目的】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因其叶形独特,干形通直,木材纹理清晰,为我国优良的用材及园林绿化树种。它与该属仅存的另一种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均属古老的孑遗植物,具有重要的... 【目的】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为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树种,因其叶形独特,干形通直,木材纹理清晰,为我国优良的用材及园林绿化树种。它与该属仅存的另一种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均属古老的孑遗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开展马褂木天然实生苗群体和嫁接优树群体遗传结构研究对马褂木树种的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中国马褂木嫁接无性系(LC)、北美鹅掌楸嫁接无性系(LT)和中国马褂木母树林(LCS)的遗传多样性,为马褂木优良无性系评价及良种繁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全州咸水林场的中国及北美嫁接无性系(共35株)和全州种源的马褂木采种母树林(53株)的新鲜叶片为实验材料,利用25对EST-SSR引物进行扩增,PCR产物经8%聚丙烯酰胺胶电泳及银染分析,计算其遗传多样性参数,遗传距离,开展遗传分化和遗传聚类分析,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LT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等位基因数(na)为4.84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3386,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2710,观测杂合度(Ho)为0.3993,期望杂合度(He)为0.6627,基因多样度(Nei)为0.6426,普遍高于LC(na=4.0400,ne=2.8289,I=1.1080,Ho=0.3596,He=0.6115,Nei=0.5910)及LCS(na=4.1600,ne=2.4502,I=0.9634,Ho=0.3135,He=0.5141,Nei=0.5088),Kruskal-Wallis检验显示组间在ne(P=0.029)、I(P=0.036)、He(P=0.012)、Nei(P=0.029)上达到显著水平;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群体间、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量的14.3%和85.7%;基于个体共祖系数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参试材料共祖群体数(K)为3,且基于Ward最小方差法对个体间遗传距离以分组数为3进行聚类分析,可将LCS、LC及LT较好地区分。【结论】参试材料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LT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LC,而LCS最低;遗传变异以群体内为主,群体间分化处于中等水平,有一定基因流(Fst=0.143,Nm=1.496);LC和LT间的亲缘关系小于LC和LCS间的亲缘关系,表明中国马褂木群体间的分化更为明显;这为马褂木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良种繁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褂木 北美鹅掌楸 嫁接无性系 SSR 遗传多样性 比较分析
下载PDF
南宁低丘松林下3种丛生竹发笋成竹规律
17
作者 刘军 白天道 +2 位作者 陈永力 杨开太 蒋维昕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19-24,共6页
于2019年,在广西南宁市七坡林场开展低丘松林下套种3种丛生笋用竹种(绿竹、麻竹、勃氏甜龙竹)试验,探究3种丛生笋用竹种的造林效果、发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显示: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高达83.15%,略高于绿竹(76.6%)和麻竹(62.13%);发笋... 于2019年,在广西南宁市七坡林场开展低丘松林下套种3种丛生笋用竹种(绿竹、麻竹、勃氏甜龙竹)试验,探究3种丛生笋用竹种的造林效果、发笋及幼竹生长规律。结果显示:勃氏甜龙竹的成活率高达83.15%,略高于绿竹(76.6%)和麻竹(62.13%);发笋时间,以勃氏甜龙竹最早(5月中旬),绿竹最晚(6月上旬);发笋持续时间历时最长的为勃氏甜龙竹(180 d),最短的为麻竹(150 d);麻竹的发笋量最高,平均单株母竹发笋率、退笋率分别为2.186、0.115,且以下坡位发笋率略高于上坡位,而退笋率相反;3种笋用竹幼竹高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勃氏甜龙竹与麻竹的高生长速率相接近,生长盛期日均高增长量为12 cm;Richards、Gomperz.T方程分别较好地拟合了勃氏甜龙竹和绿竹、麻竹的发笋—幼竹高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麻竹 勃氏甜龙竹 发笋 退笋 幼竹高生长
下载PDF
细叶云南松针叶形态和显微性状地理变异及其环境解释
18
作者 冯珊珊 黄春晖 +2 位作者 唐梦云 蒋维昕 白天道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6-1130,共15页
叶片是林木获取和利用生存资源的重要器官,其形态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木的生境适应性。探究南盘江—红水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对该区域重要树种细叶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var.tenuifolia)针叶形态及显微结构的塑造作用,对理解该树种的... 叶片是林木获取和利用生存资源的重要器官,其形态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林木的生境适应性。探究南盘江—红水河流域的地理气候对该区域重要树种细叶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var.tenuifolia)针叶形态及显微结构的塑造作用,对理解该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及资源保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研究以分布于贵州和广西的细叶云南松9个自然种群的18个针叶形态及显微性状为研究对象,结合种群所在地7个地理和气候因子,采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解析其种群差异及环境关联。结果表明,除叶截面面积与中柱截面面积之比(V1)外,其他指标在种群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表型分化系数(VST)=22.32%–51.42%),即种群间生境异质性对大部分指标有显著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针叶树脂道相关指标(树脂道数目、周长、面积等)随纬度、海拔、降水量增加而增大,随年平均气温升高而减小;气孔相关指标(气孔密度、气孔密度与V1之比)随经纬度增加而增大,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减小;针叶横截面大小相关指标(叶宽、叶厚、叶截面面积、中柱面积等)则主要与采样地至南盘江—红水河谷的距离显著相关,距离越近,指标值越小。综上,细叶云南松在与云南松(P.yunnanensis)截然不同的干热生境驱动下,表现出所有树脂道性状小型化趋势,细叶云南松较高的气孔密度(以及下陷的气孔)有利于其在干旱环境下平衡呼吸和蒸腾失水作用,而其相对细柔的针叶则可能主要由该区域特殊的河谷地形造成的焚风及峡谷强风的胁迫作用以及季节性暖干气候对针叶的生长限制作用所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适应性 干热生境 地理因子 气候因子 地理变异 资源保育
原文传递
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变异与地理气象因子的关联 被引量:11
19
作者 白天道 余春兰 +4 位作者 甘泽朝 赖海荣 杨隐超 黄厚宸 蒋维昕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4-1235,共12页
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是分布于滇、黔、桂交界处的一个云南松变种,其自然生境独特,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该研究以分布于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沿线的8个细叶云南松天然种群为材料,采用... 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是分布于滇、黔、桂交界处的一个云南松变种,其自然生境独特,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该研究以分布于南盘江-红水河流域沿线的8个细叶云南松天然种群为材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巢式方差分析比较种群间及种群内种实性状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及典型相关分析探究种实性状与地理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最后对种群进行主成分聚类和Mantel检验,揭示其种实性状地理变异模式。结果显示:细叶云南松11个种实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变异丰富。种实性状以种群内变异为主(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18.65%),球果性状种群间分化(24.22%–39.88%)高于种子及种翅性状(4.14%–13.80%),表明球果性状受到更强的环境选择。尽管部分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但整体上种实性状与经纬度、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表明细叶云南松种实性状受到地理隔离、湿度和温度的协同选择作用,使其能较好适应干热环境。主成分聚类将参试种群划分为3类,位于东部的罗甸伍家坟(WJ)、罗甸大亭(DT)种群聚为一类,其种实形态较大,位于西南部的兴义坝汪(BW)种群单独一类,其种实形态较小,其他种群聚为一类,种实形态介于前两类之间。总体上,种实性状值有自西向东递增的趋势。Mantel检验表明,参试种群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主要体现为渐变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云南松 球果性状 种子性状 地理变异 生态适应性 遗传资源
原文传递
撑绿竹纤维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苟光前 丁雨龙 +2 位作者 方洪刚 李继伟 蒋维昕 《纸和造纸》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19,共3页
对撑绿竹不同年龄以及不同部位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撑绿竹纤维平均长1932.88μm、宽14.03μm、长宽比为138.05,是一优良的制浆造纸纤维。不同年龄、部位的纤维形态特征有一定区别,有着自身的分布规律,但均适合造纸。... 对撑绿竹不同年龄以及不同部位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撑绿竹纤维平均长1932.88μm、宽14.03μm、长宽比为138.05,是一优良的制浆造纸纤维。不同年龄、部位的纤维形态特征有一定区别,有着自身的分布规律,但均适合造纸。综合化学成分和竹林自身的年龄结构来看,生产上应采用3年生或3年生以上竹,部分采用2年生竹,基本不采用1年生竹;化学成分与其他竹种比较而言,撑绿竹是一优良的纸浆原料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撑绿竹 年龄 部位 纤维形态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