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凌草甲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影响因素考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龚素娟 蒋艳博 +2 位作者 杨琳琳 石凯 崔福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脂质体,考察各因素对其包封率的影响。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对冬凌草甲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冬凌草甲素脂质体的最佳处方为:磷脂质量浓度为20 g.L-1、磷脂与胆固醇...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脂质体,考察各因素对其包封率的影响。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对冬凌草甲素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冬凌草甲素脂质体的最佳处方为:磷脂质量浓度为20 g.L-1、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4∶1、磷脂与药物的质量比为20∶1。最佳制备条件为:吐温80的用量为水化介质体积的2%、水化介质为pH值6.5的PBS水溶液、水化时间为30 min、水化温度为50℃。优化后的包封率为(65.25±3.63)%(n=3)。结论磷脂质量浓度、药脂比、吐温80用量对包封率的影响较大。通过处方和工艺的优化,可以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冬凌草甲素脂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脂质体 微柱离心 包封率
下载PDF
酮洛芬果胶钙凝胶小球和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制备及性能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娇旸 王烁 +3 位作者 唐佳文 蒋艳博 石凯 崔福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97,122,共6页
目的酮洛芬果胶钙凝胶小球和酮洛芬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制备及性能比较。方法利用果胶、海藻酸钠及二者不同比例,以酮洛芬为模型药物采用滴制法制备凝胶小球,考察2种多糖物质对药物包封率和释放行为的影响。利用大鼠肠囊外翻实验对凝胶... 目的酮洛芬果胶钙凝胶小球和酮洛芬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制备及性能比较。方法利用果胶、海藻酸钠及二者不同比例,以酮洛芬为模型药物采用滴制法制备凝胶小球,考察2种多糖物质对药物包封率和释放行为的影响。利用大鼠肠囊外翻实验对凝胶小球的生物黏附性能进行比较,通过对释放机理的探讨和凝胶小球溶胀性的测定进一步证明2种凝胶小球释药行为的不同。结果酮洛芬果胶钙凝胶小球和酮洛芬海藻酸钙凝胶小球均具有良好的生物黏附性能,果胶钙凝胶小球主要通过溶胀作用缓慢释药,而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释药与凝胶小球慢慢吸水后骨架溶蚀有关。结论酮洛芬果胶钙凝胶小球和酮洛芬海藻酸钙凝胶小球通过与生物黏膜的紧密结合缓慢释药,而二者的释放行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海藻酸钠 凝胶小球 酮洛芬 生物黏附
下载PDF
结晶化蛋白质类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凯 蒋艳博 +1 位作者 杨琳琳 崔福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5-851,共7页
结晶化作为一种改善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的有效途径而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但蛋白质晶体由于复杂的结晶行为限制了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随着蛋白质结晶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蛋白质晶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大分子给药系统... 结晶化作为一种改善药物稳定性和疗效的有效途径而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但蛋白质晶体由于复杂的结晶行为限制了其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广泛应用。随着蛋白质结晶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工业化应用,蛋白质晶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大分子给药系统日益受到关注。热力学稳定的晶体结构可提高蛋白质类药物的理化稳定性,并具有缓释性能。本文根据近年文献报道,介绍了蛋白质晶体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系统阐述了蛋白质结晶的基本过程、制备方法及应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结晶化 传递系统 蛋白稳定性 缓释制剂
原文传递
球晶化长效干扰素的自组装及其体内外性质评价
4
作者 石凯 崔福德 +1 位作者 毕洪书 蒋艳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33-1337,共5页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延长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体内半衰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前沿课题。蛋白质结晶化为改善此类药物的稳定性和在体内传递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以干扰素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蛋白质的球形晶体,对其进行理化性状表征及体外... 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延长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体内半衰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前沿课题。蛋白质结晶化为改善此类药物的稳定性和在体内传递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以干扰素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蛋白质的球形晶体,对其进行理化性状表征及体外释放特性考察,并进行家兔皮下注射给药的体内药动学评价。所得干扰素晶体外观呈单分散球状,回收率>80%,平均粒径约为16μm,结晶度23.2%。体外释放2 h时突释量为21%,累积释放时间可维持72 h,且在释放过程中能较好地保持原有抗病毒生物活性。家兔皮下注射溶液型和结晶型干扰素(剂量分别为7.5×106和1.5×107U.kg 1)后,血药达峰时间(Tmax)和消除半衰期(t1/2)分别由(1.80±0.45)h和(1.35±0.35)h延长至(13.20±2.68)h和(10.68±1.97)h,相应血药峰浓度由(1 411.10±575.28)U.mL 1降为(721.37±206.55)U.mL 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7±20.30)%。本文研究结果对提高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促进生物大分子传递系统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球晶 缓释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结晶度对球形化自组装干扰素体内外释放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石凯 崔福德 +1 位作者 毕洪书 蒋艳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结晶度对球形化自组装干扰素体内外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结晶技术制备球形化干扰素,以结晶度为指标表征不同自组装物的分子有序度;对其体外溶出特性进行考察,并比较家兔皮下注射给药的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调节自组... 目的研究结晶度对球形化自组装干扰素体内外释放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结晶技术制备球形化干扰素,以结晶度为指标表征不同自组装物的分子有序度;对其体外溶出特性进行考察,并比较家兔皮下注射给药的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调节自组装过程中的蛋白质过饱和度,可获得无定形及结晶化的球形干扰素。无定形聚集体回收率达到96.5%,平均粒径约0.6μm;两种结晶化干扰素外观呈单分散球形颗粒,回收率均大于80%,平均粒径10~20μm,结晶度分别为23.2%和30.8%。随着结晶度的提高,自组装物的体外溶出速率显著降低。家兔皮下注射无定形和结晶化球形干扰素后,血药达峰时间(tmax)由(6.00±1.40)h推迟至(13.20±2.68)和(22.40±3.57)h,消除半衰期(t1/2)由(4.75±0.82)h延长至(10.68±1.97)和(29.17±4.93)h。结论结晶化球形自组装干扰素能够显著改善其体内外释药性能,可作为一种新型蛋白质类药物缓释传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结晶度 自组装 释放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