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管状肠外瘘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李泽 瞿桂文 +3 位作者 陈康 蒋运罡 黄金健 任建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旨在构建兔管状肠外瘘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8只,开腹后于回肠末端沿长轴造成一0.5 cm切口并留置T管,T管自腹壁斜形切口穿出后固定于腹壁外侧;对照组4只,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术后... 目的旨在构建兔管状肠外瘘动物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两组:实验组8只,开腹后于回肠末端沿长轴造成一0.5 cm切口并留置T管,T管自腹壁斜形切口穿出后固定于腹壁外侧;对照组4只,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禁食3 d,不禁水。记录各组存活率、手术时间、评估窦道形成情况、14 d后检测血清指标以及大体形态变化,同时,取瘘口周围组织观察其组织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存活率分别为100%、85.7%。实验组的手术时间为(36.9±3.8)min,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4 d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壁瘘口已形成与消化道相通的稳定窦道,肠管与腹膜紧密相连,窦道周围组织存在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结论可成功构建管状肠外瘘兔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肠外瘘 动物模型 窦道 手术
下载PDF
合并肠瘘肿瘤病人综合治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军 陈康 +6 位作者 王康磊 陈坚 蒋运罡 顾国胜 王革非 黄桂春 范朝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2-346,共5页
目的:合并肠瘘肿瘤病人治疗难度大,本研究探讨合并肠瘘肿瘤病人综合治疗策略,特别是抗肿瘤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普外三科收治的16例合并肠瘘肿瘤病人的病历资料,分析综合治疗措... 目的:合并肠瘘肿瘤病人治疗难度大,本研究探讨合并肠瘘肿瘤病人综合治疗策略,特别是抗肿瘤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普外三科收治的16例合并肠瘘肿瘤病人的病历资料,分析综合治疗措施和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病人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3.69±6.90)岁,肿瘤病理诊断均明确,其中结直肠癌6例、卵巢癌3例、小肠恶性肿瘤2例、宫颈癌2例、胃癌1例、胆管癌1例、胰腺癌1例。所有病人在控制感染、改善引流的基础上均实施抗肿瘤治疗。其中6例术后辅助化疗病人疗效较好,肠瘘愈合并完成抗肿瘤治疗,成功率100%。而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病人治疗有效率偏低(总有效率6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5个月)。合并肠瘘的肿瘤病人抗肿瘤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肠瘘不是抗肿瘤治疗的绝对禁忌症,控制感染后可以安全实施抗肿瘤治疗,但要密切评估观察病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肠瘘 综合治疗
下载PDF
水凝胶保护腹腔开放创面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灿文 陈康 +7 位作者 李泽 蒋运罡 瞿桂文 刘野 李思澄 黄金健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98-902,共5页
腹腔开放创面的保护是创伤外科的重要课题。早期如何促进肠管间肉芽组织填充, 减少肠壁磨损, 从而避免肠空气瘘的发生, 成为腹腔开放后创面保护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水凝胶是一种含水量高, 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仿细胞外基质材料, 被广泛... 腹腔开放创面的保护是创伤外科的重要课题。早期如何促进肠管间肉芽组织填充, 减少肠壁磨损, 从而避免肠空气瘘的发生, 成为腹腔开放后创面保护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水凝胶是一种含水量高, 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仿细胞外基质材料, 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本文综述了天然水凝胶生物材料在腹腔开放创面保护中的应用进展, 为后续腹腔开放创面早期保护材料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开放 创面保护 肠空气瘘 仿生腹膜 水凝胶
原文传递
3D打印肠瘘支架封堵肠空气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运罡 黄金健 +4 位作者 刘野 徐子岩 吴秀文 陈军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4-909,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肠瘘支架对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EAF)进行瘘口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标准:(1)接受腹腔开放疗法;(2)合并EAF。排除标准:(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瘘口;(2)远端梗阻;(3)肠管... 目的评价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肠瘘支架对腹腔开放合并肠空气瘘(EAF)进行瘘口封堵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一项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标准:(1)接受腹腔开放疗法;(2)合并EAF。排除标准:(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瘘口;(2)远端梗阻;(3)肠管狭窄超过50%。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纳入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7例腹腔开放合并EAF患者。通过窦道造影、CT重建和手指探查方式评估瘘口大小、瘘口周围肠管直径和瘘口周围肠管角度,基于评估数据设计并制作3D打印肠瘘支架,经瘘口置入支架。观察指标包括:(1)支架置入成功率;(2)置入后肠内容物流出量;(3)可耐受运动时间;(4)接受肠瘘确定性手术时间;(5)恢复肠内营养时间。用t检验比较支架置入前后肠内容物流出量以及可耐受运动时间,肠内容物流出量和可耐受运动时间变化的统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结果 17例腹腔开放合并EAF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全部患者均成功实施肠瘘支架置入术,置入后2 d行消化道造影检查均提示消化道通畅、无梗阻;且支架成功保持在原位直至确定性手术。未发现行肠瘘确定性手术的患者出现支架置入相关不良反应。支架置入后肠液流出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17例患者肠液流出量从第1天的(702.7±198.9)ml/d降低至第7天的(45.8±22.4)m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0,P<0.001)。支架置入后患者离床时间、运动时间均持续增加,运动耐受时间从第1天的(9.1±3.8)min/d延长至第14天的(106.9±21.8)min/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27,P<0.001)。截止支架置入术后120 d,15例患者成功实施肠瘘确定性手术和腹壁重建术。恢复肠内营养时间为3(2,5)d,自支架置入至接受手术行瘘口修复时间为(87.2±17.6)d。2例患者因严重腹腔感染合并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 3D打印肠瘘支架可减少EAF瘘口处肠内容物的流出,并可促进患者恢复肠内营养和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空气瘘 腹腔开放 支架 3D打印
原文传递
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野 黄金健 +3 位作者 蒋运罡 徐子岩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1-374,共4页
目的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随机取3只,仅做剖腹探查;实验组9只,从结肠无血管区离断肠管并进行缝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监测体重变化。于... 目的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方法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将12只Sprague-Dawley大鼠通过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随机取3只,仅做剖腹探查;实验组9只,从结肠无血管区离断肠管并进行缝合。记录手术时间,术后监测体重变化。于术后第7天进行肠道造影观察肠管吻合口愈合情况。于第8天行剖腹探查大鼠腹腔内部形态学变化,测量吻合口爆破压力,并通过采集吻合口及周围组织,进一步观察吻合口组织学的变化,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该模型构建平均时间为22 min。大鼠的存活率为89%。造影显示肠管通畅,无梗阻。剖腹探查,肉眼可见吻合口存在轻微粘连,粘连部分可分离,吻合口周围有血管组织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吻合口有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并有小血管生成,未发现结肠上皮、大肠腺的存在。马松染色可见胶原纤维沉积。结论通过该方法可成功构建结肠切除吻合术大鼠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切除术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微肠"类器官的构建与新视角下的肠道疾病研究
6
作者 徐子岩 刘野 +3 位作者 蒋运罡 黄金健 吴秀文 任建安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8-643,共6页
肠道类器官是指利用隐窝干细胞的增殖和自组装的特性,在体外重建出的多种小肠上皮细胞类型和类似生理结构,也被称为"微肠"。类器官研究起始于不同肠段中Lgr5阳性隐窝干细胞的发现,而小肠/结肠干细胞微环境中EGF、Wnt、BMP/TGF... 肠道类器官是指利用隐窝干细胞的增殖和自组装的特性,在体外重建出的多种小肠上皮细胞类型和类似生理结构,也被称为"微肠"。类器官研究起始于不同肠段中Lgr5阳性隐窝干细胞的发现,而小肠/结肠干细胞微环境中EGF、Wnt、BMP/TGF-β、Notch等信号通路对干细胞特性的体外维持同样起关键作用。"微肠"类器官不仅可以实现隐窝-绒毛极性结构的重建,也可以重现分化型细胞组分和上皮功能。自2009年Sato等构建起小肠类器官培养体系以来,相较于主要由遗传变异细胞所构成的常规细胞培养体系,肠道类器官展现出诸多优点,并成为胃肠道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此外,类器官研究通过与基因组学、材料学、工程学相结合,在各医学研究领域大放异彩。"微肠"类器官作为临床前模型已广泛应用于肠道发生、肠道转运生理、肠屏障、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等基础研究领域,以及囊性纤维化、感染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肠道肿瘤等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本综述主要讨论肠道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及其在肠道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肠道干细胞 肠道疾病 构建 病原体-宿主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