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感的人民性:人民电影的空间形式美学 被引量:1
1
作者 蒋露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对电影民族形式的构建中,充满诗意和田园色彩的空间造型成为人民电影视觉形式上独特而亮丽的风景。一方面,诗意的生存空间似乎脱嵌于叙事真实,未能与剧情和人物形成有机联系;另一方面,空间形式之美具有更深层的表意功能,它与人物内在... 在对电影民族形式的构建中,充满诗意和田园色彩的空间造型成为人民电影视觉形式上独特而亮丽的风景。一方面,诗意的生存空间似乎脱嵌于叙事真实,未能与剧情和人物形成有机联系;另一方面,空间形式之美具有更深层的表意功能,它与人物内在之美形成同质关系,共同展现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生活面貌。可见,在反形式主义的倾向下,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对形式美仍具有特定的需求,使得人民电影的形式在政治和美学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复杂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电影 人民性 形式美学
下载PDF
身份·空间·秩序:中国黑色风格电影中的现代性迷思
2
作者 蒋露遥 《东南传播》 2019年第8期67-70,共4页
近年来电影创作中呈现出一种"黑色"倾向,即影片的基调氛围、人物设计、主控思想等都与西方的黑色电影相接近,由于电影创作制度及环境的不同,这些电影在视觉呈现和对暴力、人性的挖掘中并非与西方的黑色电影完全一致,而是在经... 近年来电影创作中呈现出一种"黑色"倾向,即影片的基调氛围、人物设计、主控思想等都与西方的黑色电影相接近,由于电影创作制度及环境的不同,这些电影在视觉呈现和对暴力、人性的挖掘中并非与西方的黑色电影完全一致,而是在经过本土文化的经验和改造中,在影片创作里融入黑色电影的元素和风格,因而使得影片具有黑色电影的风格和倾向。在基于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观察和审视中,黑色风格电影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物质、文化、心理等现代性问题,进而表现了社会变迁进程中个体生命遭遇的现代性迷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迷思 黑色风格电影 社会变迁
下载PDF
乡村危机与中国早期电影中的乡村正当性
3
作者 蒋露遥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9,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破产问题的深化成为电影人重新审视、书写乡村的现实动因。然而电影在“离土”的现实危机中,完成了“向土去”的乡土诗学表达。左翼电影以破灭―革命的书写凸显了乡村的政治正当性,乡村走向破灭的同时也激发出革...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破产问题的深化成为电影人重新审视、书写乡村的现实动因。然而电影在“离土”的现实危机中,完成了“向土去”的乡土诗学表达。左翼电影以破灭―革命的书写凸显了乡村的政治正当性,乡村走向破灭的同时也激发出革命的势能;不少电影不自觉地将牧歌情调和抒情气氛置于破产乡村中,主题与风景的割裂,不仅造就了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乡村空间,一面是从凋敝毁灭中通往革命,另一面仍是疗愈人心的诗意,还彰显了传统文人以乡村为主的文化理想;部分电影以悬置现实的“重返乡间”叙事确认了乡村的先验正当性,即便乡村遭遇现实危机,但这超越时间性的原生价值,以及由血缘和儒学思想构筑的文化精神是不为这阶段性的危机所改变的。在乡村问题化的语境中,中国早期电影表现了乡村在政治、文化、道德层面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破产 乡村正当性 原生价值 中国早期电影
原文传递
“疯女人”和“男傻子”:中国电影中的微观性别政治 被引量:3
4
作者 蒋露遥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53,共8页
中国电影中的疯和傻人物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偏向,即疯子大多是女性,傻子大多是男性。女性的疯癫是被建构的,作为一种悲剧体验,疯癫源于作者的社会批判;作为一种性别体验,电影显示了疯癫与女性气质的内在关联。男性的傻是原发性的,但是其... 中国电影中的疯和傻人物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偏向,即疯子大多是女性,傻子大多是男性。女性的疯癫是被建构的,作为一种悲剧体验,疯癫源于作者的社会批判;作为一种性别体验,电影显示了疯癫与女性气质的内在关联。男性的傻是原发性的,但是其先在的智性使得男性在电影中成为道德化身或智者,具有一种强烈的内在超越性。“疯女人”的悲剧和“男傻子”的内在超越形成对比,彰显了不平等的性别体验,更反映出潜在而隐蔽的微观性别政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性别政治 疯女人 男傻子 疯癫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