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1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邵宇云 王涵 +3 位作者 王潇 戴晶晶 李军 蒋龙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50-1355,1365,共7页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调控对乙酰氨基酚(acetyl-para-aminophenol,APAP)诱导的肝损伤(APAP induced liver injury,AILI)的作用机制。方法:髓系特异...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调控对乙酰氨基酚(acetyl-para-aminophenol,APAP)诱导的肝损伤(APAP induced liver injury,AILI)的作用机制。方法:髓系特异性Notch1敲除(Notch1^(M-KO))和对照floxed Notch1(Notch1^(FL/FL))小鼠通过腹腔注射APAP构建AILI模型。留取小鼠血清标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反应分析法检测肝功能和细胞因子。留取小鼠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使用Suzuki评分评估肝组织损伤程度,免疫印迹法检测TAK1、磷酸化TAK1(p-TAK1)、p65、磷酸化p65(p-p65)、Caspase-8(Casp-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磷酸化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p-MLKL)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D11b、p-TAK1的表达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结果:小鼠腹腔注射APAP后,肝脏病理提示肝细胞体积增大,窦道淤血,出现广泛的坏死。与Notch1^(FL/FL)对照组相比,Notch1^(M-KO)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明显升高,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上升,HE染色显示肝细胞体积增大更明显,伴大面积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DCF探针检测显示原代肝细胞内ROS增加。肝组织p-TAK1表达增加,Casp-8的表达减少,RIPK1、p-MLKL表达增加。结论:在AILI中,髓系特异性Notch1敲除可活化TAK1,降低Casp-8水平,激活RIPK1-MLKL坏死性凋亡通路,加重肝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髓系特异性敲除 NOTCH1 TAK1 坏死性凋亡
下载PDF
27例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蒋龙凤 李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9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防治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本科收治的27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结果27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31株,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15例次(48.39%)。肝衰竭...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与防治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本科收治的27例肝衰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结果27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31株,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15例次(48.39%)。肝衰竭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长,临床特征无特异性。激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的应用与真菌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相关。肝衰竭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为63.0%。结论肝衰竭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机会明显增加,需积极早期治疗原发病,合理使用抗菌素,不用或慎用激素,减少侵袭性操作,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将CBL教学法融入当今传染病学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念 金柯 +2 位作者 刘源 蒋龙凤 李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51期177-178,共2页
当今传染病疾病谱发生深刻变化,以新发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我们在传染病学教学中采用CBL教学法,通过传染科发热待查等案例的学习,提高了医学生对感染性疾病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关键词 CBL教学法 传染病教学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s抗原对Toll样受体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调控和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庆庆 韩亚萍 +4 位作者 蒋龙凤 刘艳 吴玉英 党旖旎 李军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s抗原(HBeAg、HBsAg)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TLRs)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HBeAg、HBsAg、空质粒以及卵清蛋白(OVA)作为无关蛋白刺激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s抗原(HBeAg、HBsAg)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TLRs)和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HBeAg、HBsAg、空质粒以及卵清蛋白(OVA)作为无关蛋白刺激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刺激组CD14+细胞TLR2、TLR4、CD86、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PBMC经HBeAg或HBsAg刺激后,CD14+细胞表面TLR2、TLR4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刺激组(P<0.05),CD14+细胞PD-L1的表达则明显增高(P<0.05);HBeAg刺激后同时可见CD14+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2)。结论 HBeAg和HBsAg通过上调单核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下调CD14+单个核细胞表面TLR2、TLR4和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削弱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应答能力,降低启动特异性免疫的活化信号,从而导致免疫清除逃避。因此,HBeAg和HBsAg可能是促进HB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 S抗原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OLL样受体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后临床特征分析
5
作者 史萍 蒋龙凤 +4 位作者 韩亚萍 徐菱遥 刘瑶 岳明 李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复发时间的因素。结果:拉米夫定组与联合用药组复发时间比较,患者复发时间较长(P=0.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复发时间的因素。结果:拉米夫定组与联合用药组复发时间比较,患者复发时间较长(P=0.031)。在抗病毒疗程>24个月组,恩替卡韦与联合用药组复发时间比较,患者复发时间较长(P=0.048);拉米夫定组与恩替卡韦组复发时HBV DNA水平比较,恩替卡韦组患者HBV DNA水平较低(P=0.039)。在未达标患者中,抗病毒疗程是影响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复发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多数患者未达到停药标准而自行停药,已达到停药标准患者,停药后仍有较高复发率。在未达标患者中,抗病毒疗程长,与短时间内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酸)类 停药 复发
下载PDF
败血症合并感染性脂膜炎1例
6
作者 黄斐然 蒋龙凤 +2 位作者 严友德 王大光 骆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67,83,共3页
患者女,50岁。发热及全身皮下结节、水疱10天入院,既往左侧乳腺癌手术及化疗后1月。入院后血培养及水疱破溃处分泌物培养均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部部分皮下脂肪液化坏死,脂肪间隔及小叶内血管周围见大量淋巴单... 患者女,50岁。发热及全身皮下结节、水疱10天入院,既往左侧乳腺癌手术及化疗后1月。入院后血培养及水疱破溃处分泌物培养均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部部分皮下脂肪液化坏死,脂肪间隔及小叶内血管周围见大量淋巴单一核细胞浸润,脂肪内可见中小血管栓塞,管壁变性坏死。入院诊断败血症合并感染性脂膜炎,治疗上予抗感染、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等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炎 感染性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共享决策对患者及其照顾者ICU后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邓露茜 沈艳 +2 位作者 刁玲玲 金柯 蒋龙凤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5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共享决策对患者及其家属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影响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7月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ICU出院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共享决策对患者及其家属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的影响效果。方法于2020年1月-2022年7月通过方便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ICU出院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试验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共享决策进行3个月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当天、出院后第1个月、3个月的PICS,即多维功能状态(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分别采用福尔斯坦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应激障碍综合征检查量表平民版(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TSD PCL-C)、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y of dailying living scale,ADL)、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Lawton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Lawton IADL)量表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照顾负担、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各项量表得分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MMSE、PTSD PCL-C、ADL得分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的认知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能力得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PTSD PCL-C得分组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心理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试验组照顾负担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再入院率及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共享决策能有效改善ICU幸存者多维功能状态、照护者照护负担水平,促使医患双方者价值观及治疗意愿协调一致,最终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及降低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决策 以家庭为中心 重症监护后综合征 照顾者 认知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二元决策
下载PDF
失代偿期肝硬化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顾征太 蒋龙凤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肝硬化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28例慢性重型肝炎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痰液、血液和咽拭子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使用K-B... 目的探究失代偿期肝硬化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28例慢性重型肝炎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痰液、血液和咽拭子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使用K-B纸片扩散法对药敏试验进行检测。结果 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感染病原菌,感染率为18.5%;3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病原菌,感染率为9.0%;真菌(15.1%)、革兰阴性菌(60.4%)及革兰阳性菌(24.5%)为培养出的主要病原菌。结论研究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期肝硬化 慢性重型肝炎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王涵 彭瑾 +4 位作者 金慧茹 王潇 戴晶晶 李军 蒋龙凤 《肝脏》 2023年第6期688-693,697,共7页
目的探究免疫治疗肺癌患者出现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且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免疫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分为非肝损伤组189例和肝... 目的探究免疫治疗肺癌患者出现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且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免疫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分为非肝损伤组189例和肝损伤组8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免疫治疗组25例,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组6例及免疫联合化疗组50例。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结果肝损伤组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0.86%(25/81),高于非肝损伤组的18.52%(35/189)(P=0.025)。肝损伤组免疫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计数[1.52(1.13,1.94),P=0.010]、红细胞[4.29(3.96,4.67),P=0.004]及血红蛋白水平[131.00(121.50,145.00),P<0.01]偏高,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2.62(1.86,3.98),P=0.004]及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132.39(92.60,183.27),P<0.01]偏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8,OR=2.142,95%CI:1.137~4.035)是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之间,免疫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更早。结论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在女性患者中较为多见,与年龄、病理类型、基础疾病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别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药物性肝损伤 肺癌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人群疾病预后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宇晴 王涵 +3 位作者 田婷 戴晶晶 李军 蒋龙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8-263,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疾病预后情况,为CHB合并脂肪肝的防治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9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相关临床信息,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脂肪...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疾病预后情况,为CHB合并脂肪肝的防治策略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9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相关临床信息,采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脂肪肝严重程度,比较有无合并脂肪肝的CHB患者间的乙肝病毒载量(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水平、肝纤维化程度等疾病进展。结果:915例CHB患者中,合并脂肪肝者447例(占总数的48.8%)。控制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值与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脂肪肝越严重,病毒载量越低。与CHB患者相比,合并脂肪肝的CHB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较低(OR=0.79,95%CI:0.67~0.92,P=0.003)。CAP值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现U型关联。结论:本研究发现提示合并重度脂肪肝后,CHB患者肝脏炎症严重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疾病预后
下载PDF
肝组织cccDNA的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戚园 邵江波 +3 位作者 吴迪 朱东来 蒋龙凤 葛国洪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6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组织HBV cccDNA的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定量检测36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的肝组织cccDNA的水平,观察cccDNA与HBV DNA、HBsAg的关系及HBeAg血清转换组与... 目的探讨肝组织HBV cccDNA的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定量检测36例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周的肝组织cccDNA的水平,观察cccDNA与HBV DNA、HBsAg的关系及HBeAg血清转换组与未转换组cccDNA的变化。结果肝组织cccDNA与血清HBsAg滴度正相关(r=0.625,P<0.05)。停药后随访24周,已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的12例患者,其cccDNA与病毒反跳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24周时cccDNA与明显低于病毒反跳者。结论 cccDNA的含量与HBsAg的含量相关,cccDNA的动态监测可以预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CDNA 干扰素 慢性乙肝
下载PDF
乳糜性腹腔积液的诊治进展
12
作者 阳韬 蒋龙凤 李军 《肝脏》 2022年第3期273-276,共4页
乳糜腹腔积液是指腹腔内乳白色、富含甘油三酯(>200 mg/dL)的腹腔积液。该病病因复杂,发病率低,国内外相关的报道及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诊疗规范,临床医生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病程迁延不愈,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身心和经济上的负... 乳糜腹腔积液是指腹腔内乳白色、富含甘油三酯(>200 mg/dL)的腹腔积液。该病病因复杂,发病率低,国内外相关的报道及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诊疗规范,临床医生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病程迁延不愈,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身心和经济上的负担,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就CA的诊断和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系统性综述,临床医生要提高对该病认识,治疗策略需要相应的个性化,尽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腹腔积液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可逆转的肝纤维化
13
作者 孙欣 蒋龙凤 《肝博士》 2016年第2期35-36,共2页
陈先生前段时间体检的时候,做B超的医生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肝脏,因为体检医生怀疑陈先生有肝硬化。吓得不轻的陈先生第二天就赶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陈先生,他不是肝硬化,而是肝纤维化,但如果不进行干预,很可能会发展成... 陈先生前段时间体检的时候,做B超的医生建议他去医院检查一下肝脏,因为体检医生怀疑陈先生有肝硬化。吓得不轻的陈先生第二天就赶到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陈先生,他不是肝硬化,而是肝纤维化,但如果不进行干预,很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可逆转 医院检查 肝硬化 医生 体检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龙凤 郎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0期179-182,共4页
我国生物学科的很多知识和基本理念来源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体系、实施遗传育种都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现代生物学观。将传统文化与生物课堂教学广泛融合,可以提高学生... 我国生物学科的很多知识和基本理念来源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体系、实施遗传育种都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现代生物学观。将传统文化与生物课堂教学广泛融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突破传统生物教学的局限性,促进生物教学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教学 传统文化 深度融合 实施策略
下载PDF
分子遗传学检查诊断Crigler-Najjar综合征域Ⅱ型3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萍 沈鉴东 +6 位作者 刘瑶 邵宇云 严友德 金柯 刘源 李军 蒋龙凤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遗传学检查诊断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的方法。方法在本科收治的3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法扩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所含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DN...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遗传学检查诊断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的方法。方法在本科收治的3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法扩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所含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 3例患者均检出UGT1A1基因5号外显子存在c.1456 T>G(p.Y486D)纯合突变;Y486D位于第5外显子上,使1456位胸腺嘧啶(T)突变为鸟嘌呤(G),导致486位氨基酸由酪氨酸(Tyr)变为天冬氨酸(Asp)。结论当临床上高度怀疑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时,应尽早行分子遗传学检查,确定其基因突变位点,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gler-Najjar综合征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患者缩短绝对卧床时间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晓玲 田金萍 +2 位作者 蒋龙凤 刁玲玲 胡馨予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患者绝对卧床时间缩短为2h的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术后绝对卧床2h,对照组按常规绝对卧床6h。结果两组术后均无出血、胆漏、气胸发生;两组穿刺...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患者绝对卧床时间缩短为2h的安全性。方法将160例行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术后绝对卧床2h,对照组按常规绝对卧床6h。结果两组术后均无出血、胆漏、气胸发生;两组穿刺处渗血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患者绝对卧床时间缩短为2h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活检 绝对卧床 卧床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巨噬细胞的异质性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阳韬 王潇 +1 位作者 蒋龙凤 李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0-775,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是一个从非酒精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连续性的肝脏损伤,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NAFLD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促炎细胞因子、脂毒性和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是一个从非酒精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连续性的肝脏损伤,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NAFLD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促炎细胞因子、脂毒性和肠道细菌产物促进肝脏驻留的肝巨噬细胞的激活,并招募循环中单核来源的巨噬细胞向肝脏内聚集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单细胞RNA测序的应用,揭示了肝脏巨噬细胞具有很大的异质性,表明肝脏驻留的肝巨噬细胞和单核来源的巨噬细胞在调节肝脏炎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中发挥有不同的功能。鉴于固有免疫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核心作用,现重点讨论巨噬细胞的异质性在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Notch1抑制干扰素刺激基因信号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肝细胞脂噬作用的机制
18
作者 阳韬 赵家莹 +3 位作者 王潇 方泽桂 蒋龙凤 李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27-834,共8页
目的:研究髓系Notch1特异性敲除抑制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信号调控肝细胞脂噬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HFD)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分离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s)和原代肝细胞以构建共培养体系。12只Notch1^(FL/... 目的:研究髓系Notch1特异性敲除抑制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信号调控肝细胞脂噬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饮食(HFD)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分离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Ms)和原代肝细胞以构建共培养体系。12只Notch1^(FL/FL)小鼠随机分成2组:Notch1^(FL/FL)+正常饮食(NCD)组、Notch1^(FL/FL)+HFD组;12只Notch1^(M-KO)小鼠随机分成2组:Notch1^(M-KO)+NCD组、Notch1^(M-KO)+HFD组。分别留取小鼠血清标本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检查,取肝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免疫荧光(IF)、免疫印迹、qRT-PCR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成功构建小鼠NASH模型,及小鼠BMMs和原代肝细胞共培养体系。与Notch1^(FL/FL)+HFD组相比,Notch1^(M-KO)+HFD组血清ALT[(250.02±58.21)U/L与(370.70±54.57)U/L,t=3.705,P=0.004]、TG[(29.90±3.54)mg/g与(43.83±8.56)mg/g,t=3.685,P=0.004]和TC[(33.70±8.43)mg/g与(90.53±12.53)mg/g,t=9.917,P<0.001],明显升高;肝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气球样变明显,IF染色显示巨噬细胞浸润增加(t=7.346,P<0.001)。与Notch1^(FL/FL) BMMs共培养的肝细胞组相比,BODIPY探针显示,Notch1^(M-KO)组中肝细胞内脂滴(LDs)沉积明显增多(t=3.835,P<0.001);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和LDs共定位减少(t=7.103,P<0.00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II/LC3-I:(t=5.0,P=0.007)、自噬相关基因12(Atg12)(t=28.36,P<0.001)表达下降,p-62表达上升(t=3.253,P=0.03);且LC3和LDs共定位减少(t=5.24,P=0.0003)。与Notch1^(FL/FL)组相比,Notch1^(M-KO)组小鼠BMMs中p-STING(t=5.318,P=0.006)、p-TANK1结合激酶1(TKB1)(t=6.467,P=0.002)、p-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t=14.61,P<0.001)、p-P65(t=12.7,P=0.002)蛋白表达上升,同时伴有干扰素(IFN)-β(t=7.978,P<0.001)、TNFα(t=8.496,P<0.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t=4.7,P<0.001)、趋化因子配体-10(t=4.428,P=0.001)炎性介质的mRNA表达明显上升。使用CRISPR/Cas9敲除Notch1^(M-KO)小鼠BMMs中STING基因,与CRISPR-Control组相比,STING-KO组BMMs中p-TKB1(t=2.909,P=0.044)、p-IRF3(t=10.96,P<0.001)、p-P65(t=7.091,P=0.002)蛋白表达下降,上清液中TNFα[(732.3±129.35)pg/ml与(398.17±47.15)pg/ml,t=4.204,P=0.014]释放减少。而与STING-KO BMMs共培养的肝细胞中LC3-II/LC3-I(t=7.546,P=0.001)上升,p-62(t=10.96,P<0.001)表达下降,且LC3和LDs共定位增多。结论:髓系Notch1特异性敲除通过激活巨噬细胞STING信号,增加炎性介质基因表达,抑制肝细胞自噬流及脂噬的发生,加重LDs沉积和促进NASH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Ntoch1 干扰素刺激基因 自噬 脂噬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感染腺病毒如何治疗
19
作者 蒋龙凤 李军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3期20-21,共2页
冬末春初,空气寒冷干燥,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黏膜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减弱;同时干燥的空气使病毒更易繁殖及流通,因此成为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腺病毒就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凶手"之一。如何知道感染了腺... 冬末春初,空气寒冷干燥,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黏膜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减弱;同时干燥的空气使病毒更易繁殖及流通,因此成为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腺病毒就是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凶手"之一。如何知道感染了腺病毒目前发现的腺病毒有100多个型别,引起的疾病也不一样。一般来说,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4~5天,成人和儿童的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腺病毒感染 血管收缩 纤毛运动 呼吸道黏膜 潜伏期 病原体 病毒
原文传递
HBeAg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 被引量:30
20
作者 韩亚萍 李军 +7 位作者 蒋龙凤 徐庆庆 刘波 董莉 陈念 孔练花 谢发仁 黄相瑚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4-589,共6页
目的探讨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重组的HBeAg体外刺激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刺激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观察HBeAg... 目的探讨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重组的HBeAg体外刺激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刺激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观察HBeAg对CHB患者PBMC表面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l表达的影响。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PD—I/PD—L1表达水平与HBVDNA拷贝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HBeAg刺激后可使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3+CD4+T淋巴细胞内干扰素(IFN)Y表达水平(0.17%±0.08%与0.17%±0.04%)明显低于未刺激组(0.30%±0.16%与0.32%±0.12%),t值分别为-2.382和-4.190,P值均〈0.01;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组(HBeAg阴性CHB患者的t值分别为2.504,3.583和4.324,健康志愿者t值分别为3.542,6.246和5.273,P值均〈0.01)。HBeAg刺激PBMC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14+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13.02%±4.98%和3.10%±2.47%,明显高于未刺激组的5.89%±1.56%和0.97%±0.83%,t值分别为4.815和3.454,P值均〈0.05。基础状态下在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内IFNY表达水平为0.23%±0.09%,明显低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0.34%±0.15%和0.35%±0.09%(t=-3.177,P〈0.01;t=-4.541,P〈0.01);而IL-4表达水平为0.39%±0.16%,明显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0.26%±0.12%和0.23%±0.12%,t值分别为3.382和4.393,P值均〈0.01。基础状态下在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及健康志愿者(P值均〈0.01),CD14+T淋巴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志愿者,t值分别为5.092和5.473,P值均〈0.01}HBeAg阴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t=3.214,P〈0.01)。结论HBeAg可以明显抑制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6和IL-10分泌,上调外周血PBMC表面PD-1/PD-L1的表达,从而有利于形成对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因此,HBeAg可能是造成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