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余恩旭
张明芳
徐亚莉
孙鹏森
蒙作主
-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7,共9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碳中和背景下川西区域森林水碳生态功能的协同与权衡”(2022JDJQ0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稳态条件下西南亚高山流域森林恢复的水文响应定量”(31770759)。
-
文摘
区域尺度上毁林、虫害、火灾以及造林等多种类型森林变化伴随森林植被恢复生长,使森林及其水源涵养功能恢复具有时空累积性。而传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方法难以直接刻画森林时空累积变化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且存在模型计算量大、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难题,集成自主开发的森林恢复评价模型(ERA模型)与经典的综合蓄水法能力,结合GIS二次开发平台,设计与实现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模型(RFWCFAM)用于不同森林恢复情境下森林景观和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动态评价和预测。该模型通过输入降水、植被类型、土壤、森林恢复措施等数据,生成森林变化、水源涵养量变化、恢复措施布局等空间分布图以及相应的统计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定量评估区域尺度森林变化及其恢复过程中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累积变化,辨识影响森林恢复的关键因子。区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模型应用于杂谷脑流域,结果表明:1)2010年流域森林总水源涵养量为679.37 t/hm^(2);2)2010—2030年间在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情景下流域森林土壤层、枯枝落叶层、林冠层及总水源涵养量均呈增加趋势;3)人工恢复效果较自然恢复更明显,预计到2030年人工恢复措施下森林水源涵养总量较自然恢复措施下约高5.19%。本模型的开发及成功应用能够为林业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快速准确评估森林恢复工程对水源涵养功能的提升效果提供高效的评价工具,同时为我国森林资源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水土保持工程的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
关键词
森林恢复
ERA
水源涵养
GIS二次开发
综合蓄水能力法
水土保持
-
Keywords
forest restoration
ERA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GIS secondary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 water storage capacity metho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分类号
K903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