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水”的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蒙倩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32-34,共3页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英汉语中的水的隐喻在表示液体、平淡、思想/交通/时间/金钱、标准、态度、虚假、问题/困难/危险等方面是共同的,而汉语中还用水隐喻纯净、明白、力量、条件、情感、心境、人性,英语中则没有这种隐喻。而英语则用水隐...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英汉语中的水的隐喻在表示液体、平淡、思想/交通/时间/金钱、标准、态度、虚假、问题/困难/危险等方面是共同的,而汉语中还用水隐喻纯净、明白、力量、条件、情感、心境、人性,英语中则没有这种隐喻。而英语则用水隐喻严密、求真。英汉语中水概念隐喻投射这种同异共存,同中带异的特点源自于两个民族传统哲学、文化和民族个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投射范围 英汉对比
下载PDF
意象图式及其在词义扩展中的作用
2
作者 蒙倩静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5期229-229,共1页
从意象、图式,意象图式的定义出发,阐释了意象图式的基本特征,探讨意象图式在词义扩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意象图式 体验 完形 动态 词义扩展 作用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的功能对等——论汉英动物词的联想意义的翻译
3
作者 蒙倩静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年第9期128-129,共2页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有代表性的汉英动物词为例,对比分析了汉英两个民族在动物词的联想意义上的异同,并探寻相应的可行性翻译策略。文章指出汉英民族在动物词的联想意义上有共性,也有差异,根据这...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有代表性的汉英动物词为例,对比分析了汉英两个民族在动物词的联想意义上的异同,并探寻相应的可行性翻译策略。文章指出汉英民族在动物词的联想意义上有共性,也有差异,根据这些共性和差异的表现,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汉英动物词联想意义中的指导作用,最后总结出直译、套译、意译的翻译策略以及在运用这些翻译策略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 汉英动物词 联想意义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基于“U校园”云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0
4
作者 蒙倩静 《西部素质教育》 2019年第18期178-179,共2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基于"U校园"云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出发,然后对"U校园"平台的含义进行概述,最后提出了基于"U校园"云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包括教学模... 文章主要探讨了基于"U校园"云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出发,然后对"U校园"平台的含义进行概述,最后提出了基于"U校园"云平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构建、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校园”云平台 大学英语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创伤视域下《上帝救助孩子》中的自然意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蒙倩静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3期178-179,共2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新作《上帝救助孩子》中运用丰富多样的自然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深刻地突出了小说的创伤及成长主题。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动物、植物、气候、实物四个方面入手,对乌鸦、花、雨、十字架...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新作《上帝救助孩子》中运用丰富多样的自然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深刻地突出了小说的创伤及成长主题。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动物、植物、气候、实物四个方面入手,对乌鸦、花、雨、十字架这四个意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每种自然意象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内涵,以期能更深入地理解《上帝救助孩子》中传达的创伤主题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救助孩子》 自然意象 创伤 隐喻 象征
下载PDF
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英语泛读课程课前自主学习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蒙倩静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1期23-24,共2页
该文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结合当前国内大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现状,试图探讨如何在智慧教育理念指导下重新设计英语泛读课程的课前自主学习,有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课前自主学习的设计包括平台设计、资源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
关键词 智慧教育 英语泛读 翻转课堂 课前自主学习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上帝救助孩子》中的创伤隐喻
7
作者 蒙倩静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48-49,共2页
《上帝救助孩子》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尼·莫里森2015年发表的新作,以发生在21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儿童创伤事件为主线。托尼·莫里森以隐喻的创作手法,从人名、身体、颜色、乐器四个方面,揭示了小说的创伤主题,体现了其高深的艺术造... 《上帝救助孩子》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尼·莫里森2015年发表的新作,以发生在21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儿童创伤事件为主线。托尼·莫里森以隐喻的创作手法,从人名、身体、颜色、乐器四个方面,揭示了小说的创伤主题,体现了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对当今世界人类弱势群体强烈的人文关怀。以《上帝救助孩子》为切入点,可以得出其创伤隐喻的特点,进而总结出其语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上帝救助孩子》 创伤 隐喻
下载PDF
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转向的新思考
8
作者 蒙倩静 《智库时代》 2019年第40期154-154,156,共2页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是继续承接高中英语教学打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还是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界人士观点不一。笔... 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是继续承接高中英语教学打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还是从通用英语转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界人士观点不一。笔者从ESP的学生和社会需求、ESP的理论支撑及其成功案例进行分析,重新思考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指出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所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 需求分析 CBI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