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针提高透明质酸透皮量的最佳参数选择 被引量:4
1
作者 蒙礼娟 郑博文 +1 位作者 乔建雄 张选奋 《中国医疗美容》 2018年第3期96-104,共9页
目的探讨微针所致皮肤创伤愈合对透明质酸透皮量的影响并选择最佳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针头大小G(无针头、25G、22G、18G)、透明质酸(HA)分子量Mr(10k Da、100k Da、1000k Da、1500k Da)、透皮时间T(1h、3h、5h、7h)作为考察因... 目的探讨微针所致皮肤创伤愈合对透明质酸透皮量的影响并选择最佳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针头大小G(无针头、25G、22G、18G)、透明质酸(HA)分子量Mr(10k Da、100k Da、1000k Da、1500k Da)、透皮时间T(1h、3h、5h、7h)作为考察因素。用改良Franz扩散池和ELISA法测定接收液中HA浓度,筛选透过量较大的"G-Mr-T"组合。SD大鼠脊柱两侧分别用22G和18G微针针刺,观察皮肤反应及愈合情况,筛选最佳针头;用最佳针头针刺SD大鼠脊柱两侧皮肤0h、3h、6h、9h、12h、15h、18h、21h、24h后行组织学观察并测定外用最佳分子量HA后HA的经皮渗透量。结果 22G-100k Da-4h和18G-100k Da-4h的透过量较高。22G微针针刺后15h针孔愈合,18G延迟到21h,决定选用22G微针。22G微针针刺形成的微孔逐渐变小,18h时,微孔被增生的表皮细胞完全覆盖,皮肤屏障结构恢复。22G微针针刺后,0h、3h、6h、9h、12h、15h时,皮肤内HA滞留量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1.29、1.24、1.14、1.05、1.03、1.01倍(P<0.05),18h、21h、24h时与对照组相同(P>0.05),而肉膜HA的含量在任何时间点没有变化(P>0.05)。结论微针所致皮肤创伤在24h内愈合。22G微针针刺使100k Da的HA进入皮肤的量明显增加。提示22G微针针刺后外用100k Da的HA可以补充皮肤的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经皮渗透 透明质酸 创伤愈合
下载PDF
红芪和黄芪对老龄小鼠免疫调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崔芬芬 丁婷婷 +2 位作者 蒙礼娟 蒋晓丽 张李峰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4期12-13,共2页
目的:比较研究红芪和黄芪水煎剂对老龄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0只老龄小鼠用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编号,随机分成6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左旋咪唑,黄芪高、低浓度,红芪高、低浓度30日。观察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目的:比较研究红芪和黄芪水煎剂对老龄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0只老龄小鼠用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编号,随机分成6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左旋咪唑,黄芪高、低浓度,红芪高、低浓度30日。观察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结果:红芪、黄芪水提物能提高老龄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P<0.05),可以增强老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P<0.05),但同浓度的红芪与黄芪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芪和黄芪水提物均能提高老龄小鼠的免疫作用,且两者作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黄芪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泡沫型敷料对深二度烧伤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辉 张梦思 +2 位作者 蒙礼娟 王璐 杨丽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14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泡沫型敷料对深二度烧伤患儿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深二度烧伤患儿分为... 目的探讨泡沫型敷料对深二度烧伤患儿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昆明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深二度烧伤患儿分为对照组(45例,传统凡士林油纱覆盖创面)与试验组(45例,泡沫型优洁敷料覆盖创面),两组患儿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情况、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血清生长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3周后两组患儿的创面愈合率均逐渐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换药次数、疼痛程度评分、瘢痕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bFGF、TGF-β_(1)、VEGF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沫型敷料可促进深二度烧伤患儿皮肤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更换敷料时的疼痛程度,同时可抑制瘢痕增生,改善机体生长因子,缩短患儿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二度烧伤 泡沫型敷料 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_(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采用SRT-100放射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初探
4
作者 蒙礼娟 麻艺群 +6 位作者 王璐 张梦思 范鑫 许水淋 杨丽红 朱辉 付晋凤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目的观察SRT-100皮肤浅层X线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烧(创)伤整形外科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治疗的27例患儿病历资料,共42处增生性瘢痕。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行常规抗瘢痕... 目的观察SRT-100皮肤浅层X线放射治疗系统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烧(创)伤整形外科2020年9月至2023年5月治疗的27例患儿病历资料,共42处增生性瘢痕。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行常规抗瘢痕治疗(外用抗瘢痕药物、压力套);联合放射治疗组21例,行常规抗瘢痕治疗(外用抗瘢痕药物、压力套)联合SRT-100皮肤浅层X线放射治疗。增生性瘢痕于创面愈合后1~3个月开始放射治疗,每周1次,4次后间隔1~2个月视瘢痕增生情况确定是否继续治疗,一个疗程4~8次。管电压50~70 kV,单次剂量350~400 cGy,总剂量不超过30 Gy,照射时间30~60 s/次。照射时瘢痕周围正常皮肤用铅片保护,腺体部位禁止照射。2组在治疗前(瘢痕病程2个月内)和治疗后(瘢痕病程6个月,常规治疗组为接受常规治疗的第4~5个月,联合放射治疗组为接受4次放射后3~4个月或者8次放射后1~2个月)分别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评分,记录疗效、患儿家属满意度。治疗后随访6~24个月,观察不良反应。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VSS评分为(11.9±1.2)分和(9.7±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69,P<0.001);其中显效0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5.7%,显效率为0;患儿家属非常满意0例,比较满意2例,一般满意16例,不满意3例,总体满意率85.7%;不良反应为色素沉着和皮肤干燥,无瘢痕破溃及皮炎发生。联合放射治疗组治疗前后VSS评分为(11.2±1.2)分和(4.7±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26,P<0.001),且联合放射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t=12.805,P<0.001);其中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显效率为66.7%;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4例,比较满意7例,一般满意0例,不满意0例,总体满意率100%;4例患儿出现放射性皮炎,表皮破溃、湿疹,予常规换药治疗后愈合,余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色素沉着、皮肤干燥。联合放射治疗组的疗效(Z=-4.568,P<0.001)和患儿家属满意度(Z=-5.668,P<0.001)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SRT-100皮肤浅层X线放射治疗系统可有效抑制瘢痕增生,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其方便、无痛、安全,是儿童增生性瘢痕预防和治疗的又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100 X线放射治疗 皮肤浅层 儿童 增生性瘢痕
原文传递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及其创伤修复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蒙礼娟 乔建雄 +1 位作者 林沛婷 张选奋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经皮给药方式有患者的依从性高、主药缓释、避免胃肠道刺激和肝脏的首关效应等独特优势,但皮肤的屏障作用阻止大分子药物渗透进入皮肤组织。阵列样排列的微针穿刺表皮层形成微米级孔道,可显著提高大分子物质透过皮肤的能力。近年来,微... 经皮给药方式有患者的依从性高、主药缓释、避免胃肠道刺激和肝脏的首关效应等独特优势,但皮肤的屏障作用阻止大分子药物渗透进入皮肤组织。阵列样排列的微针穿刺表皮层形成微米级孔道,可显著提高大分子物质透过皮肤的能力。近年来,微针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有较大进展。笔者着重介绍微针透皮给药系统及其创伤修复与药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皮肤屏障功能 微针 创伤愈合
原文传递
连续扩张器置入法修复儿童大面积瘢痕性秃发 被引量:4
6
作者 蒙礼娟 朱辉 +1 位作者 张梦思 付晋凤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探讨连续扩张器置入法在修复儿童大面积瘢痕性秃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创)伤整形外科共收治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患儿5例,年龄3~14岁,其中男3例,女2例,秃发面积超过1/2头皮。其中枕部... 目的探讨连续扩张器置入法在修复儿童大面积瘢痕性秃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9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创)伤整形外科共收治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患儿5例,年龄3~14岁,其中男3例,女2例,秃发面积超过1/2头皮。其中枕部巨大皮内痣切除植皮术后瘢痕秃发1例,烧伤后瘢痕秃发4例。均采用连续扩张器置入法连续扩张头皮。一期:扩张器置入,扩张正常皮肤软组织;二期:取出扩张器,切除部分瘢痕后转移扩张皮瓣修复创面,皮瓣下方接力置入扩张器,继续进行扩张;三期:扩张器取出,切除残余瘢痕秃发区,滑动推进或旋转扩张皮瓣修复遗留秃发区。观察术后效果。结果5例患儿中2例残余10 cm×4 cm、6 cm×2 cm秃发部位,其余3例秃发得到完全修复,其完全修复患儿中1例切口瘢痕较宽。随访3个月至3年,患儿均毛发生长茂盛,走行接近正常,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连续扩张器置入修复儿童大面积瘢痕性秃发术后效果好、疗程短、费用低、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儿童 瘢痕 秃发 软组织扩张器
原文传递
压力手套与指蹼加压带及泡沫型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于儿童瘢痕性并指术后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张梦思 麻艺群 +2 位作者 蒙礼娟 朱辉 付晋凤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观察压力手套、指蹼加压带及泡沫型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对预防儿童瘢痕性并指矫正术后指蹼瘢痕增生挛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32例瘢痕性并指患儿(共51个瘢... 目的:观察压力手套、指蹼加压带及泡沫型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对预防儿童瘢痕性并指矫正术后指蹼瘢痕增生挛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32例瘢痕性并指患儿(共51个瘢痕性并指指蹼)临床资料。根据瘢痕性并指矫正术后预防指蹼瘢痕增生挛缩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6例患儿共24个瘢痕性并指指蹼,常规组16例患儿共27个瘢痕性并指指蹼。所有患儿均全身麻醉下行瘢痕性并指矫正术重建指蹼,术区拆线后常规组重建指蹼外用硅凝胶,并佩戴使用压力手套及指蹼加压带;观察组重建指蹼使用泡沫型硅凝胶贴膜,并佩戴使用压力手套及指蹼加压带。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制定的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2组重建指蹼术后12个月的患指功能。采用改良Withey并指矫正评分评估2组重建指蹼术后12个月瘢痕性并指的复发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价2组重建指蹼术后3、6、12个月的瘢痕情况。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数据分析采用Bonferroni校正、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重建指蹼TAM优良率为95.8%,常规组为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建指蹼瘢痕性并指复发率(0%)低于常规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重建指蹼瘢痕VSS评分为(2.54±1.37)分,常规组为(2.41±1.5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2,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重建指蹼瘢痕VSS评分分别为(4.02±1.95)分、(2.96±0.68)分,均低于常规组[(5.34±1.29)分、(4.30±0.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3、9.486,P<0.05)。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重建指蹼浸渍、皮疹发生率分别为12.5%、12.5%,常规组分别为7.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建指蹼疼痛及破溃发生率分别为4.2%、0%,常规组分别为29.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瘢痕性并指矫正术后早期联合应用压力手套、指蹼加压带及泡沫型硅凝胶贴膜,能有效预防重建指蹼瘢痕增生挛缩及并指复发,减少治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瘢痕 压力疗法 硅凝胶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