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孟丽丽 邢艳玲 +4 位作者 张婷婷 李欣 张亚楠 霍玉芹 蒙美莲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2,共7页
为探究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4个耕翻深度20 cm(D_(20),CK)、30 cm(D_(30))、40 cm(D_(40))、50 cm(D_(50))对马铃薯根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 为探究耕翻深度对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根系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了4个耕翻深度20 cm(D_(20),CK)、30 cm(D_(30))、40 cm(D_(40))、50 cm(D_(50))对马铃薯根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D_(20)和D_(30)处理,深翻D_(40)和D_(50)处理可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淀粉积累期马铃薯根系干物质积累,分别提高了75.2%~292.1%和23.4%~30.2%。通过土壤酶活性分析,深翻(D_(30)、D_(40)、D_(50)处理)对马铃薯田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对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影响较大。深翻可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0 cm土层及苗期20~60 cm土层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在块茎膨大期至淀粉积累期0~20 cm土层与苗期40~60 cm土层中D_(40)和D_(50)处理影响显著。深翻D_(30)、D_(40)、D_(5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中整个生育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淀粉积累期的脲酶活性;同时还提高了20~6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其中D_(40)和D_(50)处理显著提高了33.8%~80.0%。综上所述,深翻30 cm仍旧是马铃薯根系生长的胁迫深度,深翻40 cm对促进马铃薯根系生长、提高马铃薯田土壤碱性磷酸酶与脲酶活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翻深度 马铃薯 根系生长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马铃薯空心块茎解剖结构及营养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蒙美莲 胡志全 +1 位作者 刘梦芸 门福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6,共5页
采用比较研究法 ,对空心块茎与健康块茎解剖结构及营养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空心块茎还是健康块茎都是环髓区细胞大于心髓区细胞 ,空心块茎的细胞比健康块茎的细胞大 ;空心块茎环髓区细胞壁厚度比健康块茎的厚 ,而心髓区细胞壁厚... 采用比较研究法 ,对空心块茎与健康块茎解剖结构及营养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空心块茎还是健康块茎都是环髓区细胞大于心髓区细胞 ,空心块茎的细胞比健康块茎的细胞大 ;空心块茎环髓区细胞壁厚度比健康块茎的厚 ,而心髓区细胞壁厚度则比健康块茎的薄 ;空心块茎的淀粉、蛋白质、氮、磷、钾、镁 ,特别是钾、镁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块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空心块茎 解剖结构 营养特点 生理病害
下载PDF
赤霉素和脱落酸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蒙美莲 刘梦芸 +1 位作者 门福义 张宏志 《马铃薯杂志》 1994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含量则显著降低,赤霉素与脱落酸比值下降到一定水平是块茎开始形成的重要条件.外加脱落酸喷施叶面,使块茎形成提早,但结薯数并未增加;外加赤霉素喷施叶面,使植株细高,匍匐茎细... 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块茎形成期,脱落酸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含量则显著降低,赤霉素与脱落酸比值下降到一定水平是块茎开始形成的重要条件.外加脱落酸喷施叶面,使块茎形成提早,但结薯数并未增加;外加赤霉素喷施叶面,使植株细高,匍匐茎细长,块茎形成显著延迟,块茎数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脱落酸和赤霉素在块茎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形成 赤霉素 脱落酸
下载PDF
马铃薯块茎生长过程中内源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蒙美莲 刘梦芸 +1 位作者 门福义 陈有君 《马铃薯杂志》 1996年第1期8-12,共5页
以紫花白和晋薯2号两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马铃薯同一个体植株中,处于不同生长阶段上的块茎,其内源GA3和AB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始形成的块茎(块茎直径1cm左右)中ABA和GA3含量最高,但GA3/ABA的比... 以紫花白和晋薯2号两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马铃薯同一个体植株中,处于不同生长阶段上的块茎,其内源GA3和AB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始形成的块茎(块茎直径1cm左右)中ABA和GA3含量最高,但GA3/ABA的比值则较低;之后随着块茎的膨大,ABA和GA3的含量均逐渐降低,但ABA的降低速度大于GA3,从而使GA3/ABA的比值逐渐增高,到块茎成熟时,ABA和GA3都有所增加。而由块茎迅速膨大到成熟的过程中,GA3/ABA的比值则又逐渐降低。两个品种在块茎生长过程中,内源GA3和ABA的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成熟期块茎平均直径较大的紫花白,当块茎直径小于5cm左右时,其中GA3的含量大于相应大小的晋薯2号,后期两个品种之间则基本无差异;而ABA的含量在两个品种之间则始终无多大差异;因此使GA3/ABA的比值在块茎直径小于5cm以前紫花白大于晋薯2号。因此我们认为GA3和ABA在块茎开始形成与膨大及成熟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块茎的形成和生长发育具有负反馈调节与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生长 赤霉素 脱落酸
下载PDF
马铃薯高淀粉生理基础的研究——叶片组织结构与淀粉积累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蒙美莲 门福义 +2 位作者 刘梦芸 王俊平 马秀枝 《马铃薯杂志》 1999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本文 选用淀 粉含量高 低不同的 89273 、农 牧74322 、39036318 、388226单3 、底西芮、紫花白、3882212 七个品种 ( 系) 为材料, 研究了马铃薯生育期间叶片组织结构变化与块茎淀粉含量的... 本文 选用淀 粉含量高 低不同的 89273 、农 牧74322 、39036318 、388226单3 、底西芮、紫花白、3882212 七个品种 ( 系) 为材料, 研究了马铃薯生育期间叶片组织结构变化与块茎淀粉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生育期间叶片肉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并在苗期和块茎增长期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栅栏组织细胞密度、海绵组织细胞密度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并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叶柄组织结构与淀粉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叶片 组织结构 淀粉
下载PDF
膜下滴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秦军红 陈有君 +2 位作者 周长艳 庞保平 蒙美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4-830,共7页
膜下滴灌作为当今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上的应用存在过量灌水或灌水不及时等问题,使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探讨适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地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的最佳灌溉频率,以"克新一号"马铃薯的脱... 膜下滴灌作为当今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上的应用存在过量灌水或灌水不及时等问题,使其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探讨适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地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的最佳灌溉频率,以"克新一号"马铃薯的脱毒原种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总灌水量为120 mm条件下,3种不同灌溉周期(灌溉周期分别为4 d、8 d、12 d)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周期为8 d的土壤湿润深度0~40 cm,与马铃薯根系集中层吻合,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平均株高、干物质积累量、淀粉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40.8 cm、8 683.0 kg.hm 2、13.9%、11.2 kg.mm 1,分别比4 d和12 d灌溉周期的增加3.1%和4.1%、8.9%和10.1%、37.2%和9.3%、26.3%和33.3%;而4 d灌溉周期的产量较高,为35 398.5 kg.hm 2,比8 d和12 d灌溉周期的分别增加12.1%和15.4%,与8 d灌溉周期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膜下滴灌灌溉频率对内蒙古武川地区马铃薯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出8 d灌溉周期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马铃薯 灌溉频率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包开花 蒙美莲 +2 位作者 陈有君 张婷婷 于小彬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9-143,159,共6页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覆膜种植方式,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露地平播(CK)、平作行上覆膜(PZHS)、双垄全膜覆盖沟播(QFM)、起垄覆膜膜侧播种(QLMC)四种不同覆膜方... 为了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覆膜种植方式,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露地平播(CK)、平作行上覆膜(PZHS)、双垄全膜覆盖沟播(QFM)、起垄覆膜膜侧播种(QLMC)四种不同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保水剂还是不施保水剂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的马铃薯叶片Pn、Gs、Tr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块茎形成期达到最高值,Ci则呈逐渐降低的变化;QLMC、QFM、PZHS三种覆膜方式的马铃薯叶片Pn、Gs、Tr均显著高于CK,Pn较CK分别增加4.5μmol·m^(-2)·s^(-1)、2.6μmol·m^(-2)·s^(-1)、1.2μmol·m^(-2)·s^(-1),三种覆膜Gs较CK分别增加3.14 mmol·m^(-2)·s^(-1)、2.56 mmol·m^(-2)·s^(-1)、1.63 mmol·m-2s-1,Tr较CK分别增加0.31 mol·m^(-2)·s^(-1)、0.21 mol·m^(-2)·s^(-1)、0.09 mol·m^(-2)·s^(-1),Ci与之相反,三种覆膜方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且表现为PZHS>QFM>QLMC,较CK分别低9.92μmol·mol-1、21.23μmol·mol-1、30.31μmol·mol-1;三种覆膜方式的马铃薯产量均高于对照,且均表现为QLMC>QFM>PZHS,分别较对照增产35.96%、15.99%、15.68%,其中QLMC与CK和PZHS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种覆膜方式下,施保水剂较未施保水剂的产量及叶片Pn、Gs、Tr高,但Ci则是未施保水剂的高于施保水剂的。综合分析覆膜方式与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笔者认为,起垄覆膜膜侧播种可作为内蒙古阴山北麓旱作地区马铃薯覆膜种植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保水剂 旱作马铃薯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理特性及内源激素IAA、AB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晓娇 蒙美莲 +2 位作者 曹春梅 许飞 陈有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3-109,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中度水分亏缺(T1)、重度水分亏缺(T2)、正常供水(CK)和水涝胁迫(T3)4个水分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理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 采用盆栽试验,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中度水分亏缺(T1)、重度水分亏缺(T2)、正常供水(CK)和水涝胁迫(T3)4个水分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理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土壤水分胁迫对马铃薯出苗期根系生长发育及其生理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根系活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升高,在水分胁迫初期,根系中CAT、POD活性较SOD响应更敏感,表明胁迫前期主要依赖CAT、POD,后期通过CAT、POD和SOD共同作用来降低氧化伤害;水涝胁迫下,根系活力一直低于正常供水,MDA含量不断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POD活性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不敏感;水分胁迫下,IAA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IAA/ABA比值降低,影响根系正常发育,影响吸收水分和养分、影响出苗.(2)IA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B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A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马铃薯出苗期根系通过对渗透物质、保护酶和内源激素的调节来维持自身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抵抗一定的水分亏缺,但亏缺加剧时,将严重影响马铃薯出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出苗期 根系 水分胁迫 生理特性 内源激素
下载PDF
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57
9
作者 王颖慧 蒙美莲 +3 位作者 陈有君 张静 王朝霞 崔成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为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5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 为探讨适合内蒙古武川县旱作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露地平播、平作行上覆膜、双垄全膜覆盖、起垄行上覆膜及起垄覆膜膜侧播种5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和单株结薯数。与露地平播相比,4种覆膜方式均有利于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幅度分别变化在6.71%~83.57%、12.04%~135.36%。同种覆膜方式下,施用抗旱剂较未施抗旱剂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其提高幅度分别变化在4.24%~37.11%、0.59%~23.24%。由0~8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看出,覆膜具有明显的集雨效果,双垄全膜覆盖能有效增加表层0~10cm土壤含水量,起垄覆膜膜侧播种能使2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处于较高水平;施用抗旱剂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下渗,使水分更多的保存在0~40cm土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旱作 覆膜方式 产量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引进马铃薯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9
10
作者 秦军红 张婷婷 +3 位作者 孟丽丽 徐建飞 蒙美莲 金黎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4-582,共9页
马铃薯属于干旱敏感型作物,当前生产上的马铃薯品种多数不耐旱,中国马铃薯抗旱育种进程又受到遗传背景狭窄的制约。引进外来种质资源,拓宽我国马铃薯遗传背景,加快选育抗旱品种是马铃薯应对干旱的关键策略。2016年和2017年,在常规滴灌... 马铃薯属于干旱敏感型作物,当前生产上的马铃薯品种多数不耐旱,中国马铃薯抗旱育种进程又受到遗传背景狭窄的制约。引进外来种质资源,拓宽我国马铃薯遗传背景,加快选育抗旱品种是马铃薯应对干旱的关键策略。2016年和2017年,在常规滴灌和雨养条件下,利用增广设计方法,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马铃薯品种为对照,对来自国际马铃薯中心的315份高代品系和中国已有的3个品种进行抗旱性评价。通过AMMI模型和GGE模型分析基因型、环境及二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并结合抗旱指数筛选抗旱性稳定且产量高的材料。从整体上看,在雨养条件下,两年马铃薯平均产量差异较小,但是变异系数较大,常规滴灌条件下正好相反。马铃薯产量受基因型、环境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其变异平方和分别占总处理平方和的43.39%、39.36%和17.26%;C93和YS902两年的抗旱指数均高于对照品种,稳产性好,C48虽然抗旱指数相对较低,但是高产和稳产性高于所有材料。筛选出来的材料不仅可以作为抗旱育种亲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其抗旱机制,为抗旱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抗旱指数 增广设计 GGE模型
下载PDF
马铃薯膜下滴灌增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秦军红 蒙美莲 +2 位作者 陈有君 周长艳 李冠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4-208,共5页
试验以‘克新1号’品种的脱毒原种为材料,以覆膜不滴灌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块茎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块茎产量... 试验以‘克新1号’品种的脱毒原种为材料,以覆膜不滴灌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块茎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块茎产量和品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5596.00kg/hm2和170.45kg/(hm2·mm),分别是覆膜不滴灌的2.86倍和1.02倍;且收获时块茎淀粉含量增加了0.94%,还原糖含量降低了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膜下滴灌 产量 水分生产效率
下载PDF
炭基肥对马铃薯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焦瑞枣 任少勇 +3 位作者 王姣 魏翠果 蒙美莲 陈有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1-238,共8页
为明确炭基肥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大田条件下0(CK),300(M1),600(M2),900(M3),1200(M4)kg /hm2炭基肥及等量 N、P、K 化肥(H1、H2、H3、H4)对马铃薯田0~40 cm ... 为明确炭基肥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克新1号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大田条件下0(CK),300(M1),600(M2),900(M3),1200(M4)kg /hm2炭基肥及等量 N、P、K 化肥(H1、H2、H3、H4)对马铃薯田0~40 cm 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逐渐降低,养分含量降低;各施肥处理均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含量,与 CK 相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等量氮磷钾条件下,施炭基肥的土壤容重的降低幅度和孔隙度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化肥处理;施炭基肥处理的养分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低—高—低的变化,而施化肥处理却逐渐降低,苗期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高于施炭基肥的处理,块茎增长期和成熟收获期则是施炭基肥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施化肥的处理。在该试验条件下,炭基肥施用量为1200 kg /hm2时马铃薯田土壤理化性质最优,可作为阴山北麓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推荐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肥 马铃薯 容重 孔隙度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马铃薯杂种F_1的SSR鉴定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长青 于肖夏 +5 位作者 鞠天华 于卓 蒙美莲 张自强 甘霖 马艳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55-1360,共6页
为选育抗黑痣病、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选用引进品种‘大西洋’分别与‘陇薯6号’、‘陇薯7号’杂交,获得了杂种F1代,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大西洋’与‘陇薯6号’的42个杂种F1、‘大西洋’与‘陇薯7号’的9个杂种F1单株进行了鉴定。... 为选育抗黑痣病、高产优质的马铃薯新品种,选用引进品种‘大西洋’分别与‘陇薯6号’、‘陇薯7号’杂交,获得了杂种F1代,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大西洋’与‘陇薯6号’的42个杂种F1、‘大西洋’与‘陇薯7号’的9个杂种F1单株进行了鉴定。从5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对在亲本间存在差异、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引物S184和STM1049,用于‘大西洋’ב陇薯6号’杂种F1、‘大西洋’ב陇薯7号’杂种F1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扩增。SSR带型分析显示,杂种F1的SSR带型呈双亲互补型、缺失型、父本型和母本型4类,依据带型特征鉴定出供试的51个马铃薯杂种F1单株均为真杂种,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用于马铃薯杂种真实性鉴定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马铃薯杂交后代目标性状优异株系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杂种F1 SSR鉴定
下载PDF
36个马铃薯品种的SSR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自强 于肖夏 +4 位作者 鞠天华 马艳红 于卓 蒙美莲 李长青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7,共5页
为明确36个马铃薯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试验从9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宜于36个马铃薯品种基因组DNA扩增的引物10对,PCR扩增获得301个SSR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1.1%。引物STACCA3... 为明确36个马铃薯品种在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多态性进行了分析。试验从9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适宜于36个马铃薯品种基因组DNA扩增的引物10对,PCR扩增获得301个SSR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1.1%。引物STACCA3和SSR111扩增的SSR指纹图谱差异明显,可作为36个马铃薯品种间鉴别的分子依据。36个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距离(GD)变幅为0.33~0.85,平均为0.54,其中,大于GD平均值的品种有20个,占供试品种的55.56%。以GD值0.57为基准,将36个马铃薯品种划分成7类,从DNA分子水平揭示出各供试品种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SSR分析 遗传差异
下载PDF
3个马铃薯杂种优良株系的核型及SSR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自强 于肖夏 +5 位作者 鞠天华 于卓 蒙美莲 王丹 姜超 崔阔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18-1324,共7页
为明确‘费乌瑞它’ב陇薯3号’杂种F1优良无性株系A1和A3及‘费乌瑞它’×J07-6杂种F1优良无性株系C2在染色体及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3个优良株系的核型及SSR指纹特征进行分析... 为明确‘费乌瑞它’ב陇薯3号’杂种F1优良无性株系A1和A3及‘费乌瑞它’×J07-6杂种F1优良无性株系C2在染色体及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利用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3个优良株系的核型及SSR指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株系A1、A3和C2均为四倍体(2n=4x=48),其核型类型分别为2B、1B和1A;株系A1和A3核型公式均为2n=4x=48=36m+12sm,C2核型公式为2n=4x=48=48m。(2)利用筛选出的10对SSR适宜引物PCR扩增得到50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9.37%。(3)建立了3个马铃薯杂种优良株系及其亲本的SSR指纹图,并以遗传距离(GD值)0.45为基准,将6个材料分为3类:母本‘费乌瑞它’、株系A1和父本‘陇薯3号’聚为一类,株系A3和C2聚为另一类,父本J07-6单独列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杂种优良株系 染色体 核型 SSR分析
下载PDF
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曲延军 蒙美莲 +4 位作者 张笑宇 陈雯廷 胡俊 马志伟 陈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9-153,共5页
通过室内接种试验与田间接种试验,调查评价供试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结果显示,供试的马铃薯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脱毒组培苗接种病原菌测定的19个品种中,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有2个,占供试品种的10.53%;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有10个,占供... 通过室内接种试验与田间接种试验,调查评价供试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结果显示,供试的马铃薯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脱毒组培苗接种病原菌测定的19个品种中,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有2个,占供试品种的10.53%;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有10个,占供试品种的52.63%;表现为高感的品种7个,占供试品种的36.84%。田间接种病原菌测定的20个品种中,中抗及以上品种有9个,占供试品种的45%,中感及高感品种11个,占供试品种的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抗性鉴定
下载PDF
不同水氮条件下马铃薯产量和氮肥利用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瑞英 蒙美莲 +3 位作者 梁海强 张静 王颖慧 王朝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期196-201,共6页
为探讨内蒙古武川地区沟灌条件下最佳的水氮供应,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克新一号’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水氮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或增施氮肥均可增加马铃薯的单株产量,主要是增... 为探讨内蒙古武川地区沟灌条件下最佳的水氮供应,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克新一号’马铃薯品种在不同水氮条件下产量和氮肥利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或增施氮肥均可增加马铃薯的单株产量,主要是增大了单块茎重,对单株结薯数的影响无规律性。在低水分和中水分条件下,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水分条件下,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在高水分和低水分条件下,氮肥生理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水分条件下,则是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氮肥的偏生产力是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量为2400m3/hm2,施氮量为150~225kg/hm2时,马铃薯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都较高,是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水氮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水氮耦合 产量 吸氮量 氮肥利用特性
下载PDF
外源SNP对干旱胁迫下不同马铃薯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贾慧 其力木格 +2 位作者 李特日根 贺学勤 蒙美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1-557,共7页
以正常水分状态、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的马铃薯抗旱品种‘底西瑞’和干旱敏感品种‘大西洋’植株为材料,于现蕾期采用0(对照)和0.01mmol·L-1 SNP分别喷施各处理植株,对不同处理下2个品种的植株形态、叶片... 以正常水分状态、轻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的马铃薯抗旱品种‘底西瑞’和干旱敏感品种‘大西洋’植株为材料,于现蕾期采用0(对照)和0.01mmol·L-1 SNP分别喷施各处理植株,对不同处理下2个品种的植株形态、叶片超氧阴离子和H_2O_2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外源SNP对干旱状态下马铃薯的生理应答机制,为马铃薯的抗旱栽培提供新的技术理论支持。结果显示:(1)SNP喷施对重度水分胁迫下马铃薯植株的正常生长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叶片POD活性在品种‘底西瑞’中增加而在品种‘大西洋’中降低,超氧阴离子含量和H_2O_2含量以及CAT和APX活性在各品种中均增加,但超氧阴离子含量和H_2O_2含量增加程度与胁迫程度无关。(3)抗旱品种‘底西瑞’在干旱胁迫下的超氧阴离子含量低于干旱敏感品种‘大西洋’,而其POD、CAT和APX活性则高于‘大西洋’;0.01mmol·L-1SNP处理未改变马铃薯叶片中超氧阴离子和H_2O_2含量随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但改变了‘大西洋’叶片中SOD、POD、CAT活性以及‘底西瑞’叶片中APX活性的变化趋势。(4)外源喷施0.01mmol·L-1SNP降低了‘底西瑞’在中度和重度胁迫下以及‘大西洋’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超氧阴离子含量,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底西瑞’和‘大西洋’的POD和APX活性。研究表明,POD、CAT和APX可作为马铃薯水分胁迫下的应答以及品种抗旱性的筛选指标,外源SNP可通过诱导增强干旱胁迫下马铃薯的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其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旱 硝普钠 抗氧化酶 活性氧自由基
下载PDF
肥料配施对阴山北麓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肖强 蒙美莲 +3 位作者 陈有君 杨丽辉 宋树慧 任少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阴山北麓地区连续3a定位施肥,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施肥处理各生育时期0~80 cm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全生育期总耗水量较... 以马铃薯克新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阴山北麓地区连续3a定位施肥,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各施肥处理各生育时期0~80 cm土壤含水量均低于对照,全生育期总耗水量较对照提高0.17%~4.16%,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对照;肥料配施条件下各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增产幅度和商品薯率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8%~49.67%,13.97%~55.14%,以M+NPK处理效果最明显,2011年和2012产量分别达到36863.70 kg·hm^-2和31386.14 kg·hm^-2,其次是NPK处理和M处理;各施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对照,其中以M+NPK处理最高,两年分别较CK处理高出43.72%和44.09%,与其它各施肥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其次为NPK处理和M处理。有机肥和氮磷钾肥配施是最适合当地马铃薯种植的肥料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配施 马铃薯 产量 土壤含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马铃薯病毒一步法RT-PCR诊断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关翠萍 张鹤龄 +3 位作者 门福义 宋艳茹 蒙美莲 陈正华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运用一步法RT-PCR对马铃薯和烟草中的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进行了检测,实验表明:对酚-SDS方法提取的病毒核酸进行扩增,一步法RT-PCR检测到的扩增产物的灵敏度较两步法RT-PCR的高100倍左右.两种提取方法对比,用一步... 运用一步法RT-PCR对马铃薯和烟草中的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和马铃薯卷叶病毒进行了检测,实验表明:对酚-SDS方法提取的病毒核酸进行扩增,一步法RT-PCR检测到的扩增产物的灵敏度较两步法RT-PCR的高100倍左右.两种提取方法对比,用一步法RT-PCR进行扩增,检测到的PEG法扩增产物的灵敏度较酚-SDS法扩增产物的灵敏度高3倍.建立了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马铃薯病毒一步法RT-PCR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Y病毒 马铃薯卷叶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