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熟·鱼肥·美酒飘香——奇妙的水族端节 被引量:1
1
作者 蒙金含 龚红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2期79-81,共3页
水族端节习俗中,农耕稻作文化的特征,节日的时间、庆典活动内容等,都反映水族同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 水族 端节 民俗
下载PDF
论刘勰对楚辞的钦慕式审美认同
2
作者 蒙金含 林树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7-179,共3页
《文心雕龙.辩骚》作为刘勰文艺思想的"枢纽",全面反映了他对楚辞的审美方式和评价标准。刘勰对屈原的高度赞扬和欣赏,表现了他对楚辞的钦慕式的审美认同,这种审美认同感最终导致刘勰对楚辞审美超越意识的形成。刘勰的文学批... 《文心雕龙.辩骚》作为刘勰文艺思想的"枢纽",全面反映了他对楚辞的审美方式和评价标准。刘勰对屈原的高度赞扬和欣赏,表现了他对楚辞的钦慕式的审美认同,这种审美认同感最终导致刘勰对楚辞审美超越意识的形成。刘勰的文学批评是以其思想素养为基础的,他将不同的思想糅合在文学审美活动中,形成独特的审美经验,这种审美经验也是他在《文心雕龙.辩骚》中对楚辞形成钦慕式审美认同感、实现审美超越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楚辞 钦慕式审关认同
下载PDF
哲思与郁结:庄、韩寓言内涵比较
3
作者 蒙金含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03-105,共3页
《庄子》、《韩非子》分别是先秦时期道家和法家两大显学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蕴涵大量的寓言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数量、质量上看都堪称先秦寓言文学的典范。尽管生活时代、社会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庄子、韩非的寓言在情感内容上有着很... 《庄子》、《韩非子》分别是先秦时期道家和法家两大显学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蕴涵大量的寓言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数量、质量上看都堪称先秦寓言文学的典范。尽管生活时代、社会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庄子、韩非的寓言在情感内容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既饱含愤世嫉俗、针砭时弊的郁结,又有启人深思的哲理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韩非 寓言 哲思 郁结
下载PDF
视觉·情感·认同:乡村短视频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
4
作者 林绚 蒙金含 《视听》 2023年第6期107-110,共4页
乡村短视频的火爆出圈回应了当代青年在情感深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集体记忆回归的诉求。可以发现,乡村短视频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是基于三重向度实现的:一是借助乡村短视频视觉文本的呈现、视觉文本意象的激活、视觉文化符号... 乡村短视频的火爆出圈回应了当代青年在情感深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集体记忆回归的诉求。可以发现,乡村短视频对青年集体记忆的建构是基于三重向度实现的:一是借助乡村短视频视觉文本的呈现、视觉文本意象的激活、视觉文化符号意义生产,完成视觉向度的建构;二是在情感召唤下,乡村短视频在网络空间实现“田园景观”的情感转向,青年实现情感唤醒、情感互动、情感内聚;三是构筑“记忆之场”,激发身份认同,实现青年集体记忆建构的价值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短视频 视觉修辞 情感转向 身份认同 集体记忆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小说在网络大电影中的际遇
5
作者 蒙金含 宫伟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00-102,共3页
在人们的阅读行为日益图像化的今天,中国古典小说十分有必要与网络大电影展开互利合作。具有较高影像化潜质的中国古典小说通过改编为"网大",既可有效降低"网大"的制作成本,又可提高其内容品质,并较好地满足"... 在人们的阅读行为日益图像化的今天,中国古典小说十分有必要与网络大电影展开互利合作。具有较高影像化潜质的中国古典小说通过改编为"网大",既可有效降低"网大"的制作成本,又可提高其内容品质,并较好地满足"网大"观众的需求。"网大"创作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改编虽然有可能改变其原有的艺术价值,但也往往使其艺术生命得以延长。"网大"创作者若想成功地对中国古典小说实施改编,不仅不能违背小说的基本精神,还必须充分尊重目标观众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大电影 中国古典小说 改编
下载PDF
文学脸谱与历史真容:陶诗自传形象的双重阐释
6
作者 蒙金含 胡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0-204,共5页
陶渊明的诗普遍带有自传特征,不少作品被后人视为"实录",这是解读陶渊明其人的关键。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特质导致陶渊明自传诗不但在表现手法上写实与虚构并存,而且诗中所塑造的自我形象具有双重性。这种形象或隐或显,在一定... 陶渊明的诗普遍带有自传特征,不少作品被后人视为"实录",这是解读陶渊明其人的关键。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特质导致陶渊明自传诗不但在表现手法上写实与虚构并存,而且诗中所塑造的自我形象具有双重性。这种形象或隐或显,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中还可相互转换,呈现出临时性、可替换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陶渊明诗中的隐士、农人,是一种表面角色,相当程度上是诗人绘就的文学脸谱,其本质身份则是东晋门阀政治中为人所轻的"寒士",这是其历史真容。"寒士"的身份、性质,决定了陶渊明的现实处境和人生选择,那些自传性的诗作以隐晦的方式反映了其在东晋门阀政治中独特的心理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脸谱 历史真容 门阀政治
原文传递
《史记·孝武本纪》探賾
7
作者 蒙金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142-144,共3页
本文辩析了关于《孝武本纪》缺补的几种说法,试图通过时本篇创作动机、创作时间的论述,分析司马迁重录《封禅书》作《孝武本纪》的内在原因,说明今存《孝武本纪》是司马迁的创作而非后人所补。
关键词 删书 封禅 讽刺
原文传递
从正史《隐逸传》看陶渊明身份建构的政治色彩
8
作者 蒙金含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1,共6页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正史设置《隐逸传》,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陶渊明作为晋宋之际的隐士,尽管被《世说新语》排除在外,但却在《宋书》《晋书》《南史》等正史中赢得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隐士的... 隐逸是中国古代士人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正史设置《隐逸传》,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陶渊明作为晋宋之际的隐士,尽管被《世说新语》排除在外,但却在《宋书》《晋书》《南史》等正史中赢得一席之地并最终成为隐士的典型。从编修动机、隐士形象塑造和史料选择来看,正史《隐逸传》建构陶渊明的隐逸身份并将其偶像化,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因素,充满浓郁的政治色彩。陶渊明的很多真实性格,也因此遭到刻意的忽视和屏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隐逸 政治 陶渊明
原文传递
“有教无类”思想再探 被引量:3
9
作者 蒙金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19-121,共3页
对孔子“有教无类”这一理论的理解,历来有许多争论和分歧。本文试图结合孔子的人性论和德治思想,重新省视“有教无类”的内涵,以揭示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本意和实质。
关键词 教育 德治思想
原文传递
从文本到影像:动漫《桃花源记》的审美转换与改编得失
10
作者 蒙金含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6,共6页
陈明执导的《桃花源记》是近十年来的优秀国产动漫,也是我国动漫产业以民族品牌形象走向国际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影片被誉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利用现代三维数码技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是,作为改编自文学... 陈明执导的《桃花源记》是近十年来的优秀国产动漫,也是我国动漫产业以民族品牌形象走向国际化的一次成功尝试。影片被誉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是利用现代三维数码技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是,作为改编自文学经典的影视作品,该影片在文本解读、叙事内涵等方面与原著有明显的误差。从文学经典到动漫影像,《桃花源记》的审美转换和改编得失,对促进影视与文学的互动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反思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审美转换 改编 得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