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结合蛋白联合白介素-6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蒙钰铭 贾亚娟 +2 位作者 高志伟 高素敏 孙虹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符合Sepsis ...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联合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符合Sepsis 3.0诊断标准的119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HBP、IL-6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绘制森林图比较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对不同HBP、IL-6水平患者进行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结果: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HBP、IL-6水平明显升高。Cox回归分析显示HBP>161.77 ng/mL(HR=4.850,95%CI:1.918~12.260,P<0.001)、IL-6>119.11 pg/mL(HR=4.208,95%CI:1.321~13.410,P=0.015)是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K-M生存分析显示当HBP>161.77 ng/mL且IL-6>119.11 pg/mL时,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7.87,95%CI:3.23~19.18,P<0.0001)。HBP联合IL-6预测脓毒症预后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3.3%,阳性预测值为77.1%,阴性预测值为89.3%,阳性似然比为9.96,阴性似然比为0.36。结论:HBP和IL-6是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脓毒症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脓毒症 预后
原文传递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价值的研究
2
作者 贾亚娟 蒙钰铭 +3 位作者 高志伟 高素敏 张劲松 孙虹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急性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科诊治的12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根...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急性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科诊治的126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入组患者28 d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95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诊治的24 h内的一般资料、PLR、PCT、IL-6、血乳酸、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影响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PCT、IL-6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PLR、PCT、IL-6、乳酸、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显示,PLR[比值比(OR)=1.018,95%置信区间(CI)(1.009,1.028),P<0.001]、PCT[OR=1.040,95%CI(1.018,1.064),P<0.001]、IL-6[OR=1.065,95%CI(1.004,1.109),P=0.045]、APACHEⅡ评分[OR=1.194,95%CI(1.075,1.325),P<0.001]均为脓毒症患者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PLR、PCT、IL-6三者联合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均优于单独检测PLR、PCT和IL-6(Z=2.059、2.144、2.001,P=0.039、0.032、0.045)。结论:PLR、PCT、IL-6水平在脓毒症死亡组患者中明显升高,是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在其预后评估中有重要价值,值得被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28 d预后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通过miR- 146a抑制IRAK1/TRAF6/NF-κB 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3
作者 狄开荣 邱云 +4 位作者 蒙钰铭 孙虹 张劲松 赵红梅 高素敏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4-797,共4页
缺血性卒中仍然是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效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屈指可数[1]。临床指南中得到广泛推荐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4.5h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后的脑血管再灌注可加重脑损伤,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2... 缺血性卒中仍然是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有效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屈指可数[1]。临床指南中得到广泛推荐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4.5h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后的脑血管再灌注可加重脑损伤,称之为缺血-再灌注损伤[2]。通过系统性回顾分析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以减轻脑卒中的损伤,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3],但机制不完全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治疗 临床指南 脑损伤 瑞舒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 卒中后 死亡原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