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四大路径 被引量:17
1
作者 蒯正明 胡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99,共5页
基层党组织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者和实践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保障。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为此,必须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 基层党组织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具体推进者和实践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组织保障。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为此,必须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为抓手,带动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提高;必须整合各方力量,为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提供资源保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运作;必须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推进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基层党组织 整体功能
下载PDF
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蒯正明 任秀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仅对于加强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构建党内法治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完善党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加党内法规制度系统的协调性,避免... 新形势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仅对于加强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全面构建党内法治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完善党的法规制度体系,提高法规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加党内法规制度系统的协调性,避免法规制度冲突;做好党内法规制度的修改、补充和废止工作,促进法规制度创新;保证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避免法规制度虚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法规 制度体系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对党执政的影响及其应对 被引量:9
3
作者 蒯正明 杨新宇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6,共3页
网络政治参与对党执政的积极影响表现为:改善了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为密切党群关系创造了新平台,为确保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新保证,强化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功能。其消极影响表现为:增加了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思潮的难... 网络政治参与对党执政的积极影响表现为:改善了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为密切党群关系创造了新平台,为确保党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新保证,强化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功能。其消极影响表现为:增加了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思潮的难度,参与的随意性特征决定了可能会造成非理性参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应对网络政治参与新挑战,消除其不良影响,应增强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加强网络政治参与的立法体系建设,营造网络自律环境;构建网络政治舆情收集、分析、研判和回应机制,拓展党的利益表达和利益整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执政党 利益诉求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党、国家与社会格局演变60年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13
4
作者 蒯正明 杨新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6-21,26,共7页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国家与社会格局的演变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大致为"30年"。第一个"30年"是对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格局。第二个&qu...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国家与社会格局的演变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大致为"30年"。第一个"30年"是对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格局。第二个"30年"是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逐渐从三位一体的格局向各自相对自主的格局转型。党、国家与社会格局演变60年的现实启示是党必须增强执政意识,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必须发展党内民主以及规范党、国家和社会的功能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家 社会 格局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保持党纯洁性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7
5
作者 蒯正明 王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保持党的纯洁性探索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保持党纯洁性的基石;造就清正廉洁和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是保持党纯洁性的组织条件;继承党的优良作风是党保持纯洁性的内在要求;适时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党保...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保持党的纯洁性探索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保持党纯洁性的基石;造就清正廉洁和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是保持党纯洁性的组织条件;继承党的优良作风是党保持纯洁性的内在要求;适时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党保持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树立制度权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是保持党纯洁性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纯洁性 基本经验
下载PDF
网络时代下的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 被引量:5
6
作者 蒯正明 杨新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12,共5页
网络给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对党的政治权威造成冲击,进而影响民众对党意识形态的认同;网络发展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发挥党意识形态导向作用的难度加大以及党原有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方式与网络时... 网络给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互联网对党的政治权威造成冲击,进而影响民众对党意识形态的认同;网络发展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弱化;发挥党意识形态导向作用的难度加大以及党原有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方式与网络时代不适应。网络时代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要做到:维护和提升自身的政治权威,提高民众的认同度;打造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增强党意识形态凝聚力;增强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发挥党意识形态的导向性作用以及坚持柔性化的资源开发,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网络 意识形态 资源
下载PDF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蒯正明 于静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7,共7页
密切党群关系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这不仅由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在于社会主义民主本身具有提高群众对党的认同、畅通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以及增进党群之间沟通与互信的功能。为此,我们应在实践... 密切党群关系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这不仅由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而且在于社会主义民主本身具有提高群众对党的认同、畅通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以及增进党群之间沟通与互信的功能。为此,我们应在实践中努力培育民主作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民主 党群关系
下载PDF
列宁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蒯正明 王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28,共5页
列宁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主要包括:共产党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武装,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质量,保持组织的纯洁性;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保持党员干部清... 列宁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主要包括:共产党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武装,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质量,保持组织的纯洁性;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深化研究列宁上述思想,梳理其为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主要举措,对于今天保持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执政党 纯洁性
下载PDF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干部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8
9
作者 蒯正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88,共5页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干部制度建设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1921至1949年党的干部制度建设在革命战争洗礼中逐步确立和发展;1949至1978年的执政条件下党干部制度建设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以及1978年至今的党干部制度的全面恢复与创...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干部制度建设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1921至1949年党的干部制度建设在革命战争洗礼中逐步确立和发展;1949至1978年的执政条件下党干部制度建设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以及1978年至今的党干部制度的全面恢复与创新发展。其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党干部制度建设要与正确政治路线形成良性互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党的干部制度建设,以及不断完善党的干部制度体系,保证党的干部制度得到切实贯彻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干部制度 基本经验
下载PDF
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蒯正明 赵崇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1-47,共7页
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做到:一是完善宣传教育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二是注重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之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三是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 新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做到:一是完善宣传教育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二是注重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之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三是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实现路径
下载PDF
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欧洲左翼政党发展的状况及其评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蒯正明 蒋苗苗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6-31,共6页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激进左翼政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看来,无论是传统左翼政党,还是激进左翼政党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左翼政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左翼政党要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发挥自身的能量,将有赖于左翼政党对自身缺陷的...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后,激进左翼政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看来,无论是传统左翼政党,还是激进左翼政党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左翼政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左翼政党要在欧洲政治舞台上发挥自身的能量,将有赖于左翼政党对自身缺陷的克服程度和力量整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政党 债务危机 资本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5
12
作者 蒯正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为人民谋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总的要求;二是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质量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三是发展生产力、注重社会公平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四是发展民主、加强权力监督是密切...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为人民谋利益是密切党群关系总的要求;二是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质量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三是发展生产力、注重社会公平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四是发展民主、加强权力监督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保障;五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法。上述思想对于今天中国共产党人密切党群关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中国共产党 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下载PDF
将党内法规纳入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蒯正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党内法规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从而使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一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制度载体。而新时期要将党内法规纳入...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背景下,党内法规体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积极推进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从而使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一道,构成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制度载体。而新时期要将党内法规纳入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之中,就需要做到:一是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去推动党内法规自身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沟通协调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四是推动党内执纪方式的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法治 审查 备案
下载PDF
新中国60年来中国社会变迁与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 被引量:7
14
作者 蒯正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9,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加以实现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表现为"两新组织"的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和传统三位一体的单位组织式微,从而给党对社会组织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网络体系的构建加以实现的。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表现为"两新组织"的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和传统三位一体的单位组织式微,从而给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带来挑战。因此,新时期提高党对社会组织整合的路径应该是: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以拓展党对社会组织的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中国共产党 整合
下载PDF
论我们党执政资源系统的层次架构与运作模式 被引量:7
15
作者 蒯正明 《学习论坛》 2009年第10期33-36,共4页
执政党的执政资源系统分为基础资源、在运作国家政治权力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和执政权力的拓展性资源三个层次。在我们党的执政资源系统内,各个要素的"合力"生成了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合法性资源的丰厚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对国家... 执政党的执政资源系统分为基础资源、在运作国家政治权力过程中产生的资源和执政权力的拓展性资源三个层次。在我们党的执政资源系统内,各个要素的"合力"生成了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合法性资源的丰厚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对国家实施领导和对社会进行整合的成效,进而影响执政地位的巩固。在我们党的执政资源系统内,各执政资源要素的自身建设是执政资源系统有效运作的前提,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是执政资源系统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制度化建设是执政资源系统有效运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资源 系统 架构 运作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蒯正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可分为四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扩大党内民主,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理顺党内监督体制,保证党内专职监督机构拥有独立的监督权;不断完善党内监督的制...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可分为四个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是:扩大党内民主,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理顺党内监督体制,保证党内专职监督机构拥有独立的监督权;不断完善党内监督的制度体系,保证党内监督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监督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下载PDF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7
作者 蒯正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2期55-58,共4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的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现状分析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大学生思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的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现状分析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做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状况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与思考 被引量:6
18
作者 蒯正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7,共5页
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那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开启了一个新的视野。这不仅表现马克思经意识形态纳入"观念上层建筑",并阐述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 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那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则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化开启了一个新的视野。这不仅表现马克思经意识形态纳入"观念上层建筑",并阐述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而且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批判和资本主义拜物教这一意识形态"替身"的深刻揭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进一步实现了由"外在"的批判转向"内在"精细的分析,意识形态也从高高在上的天国被拉回到世俗世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资本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制度建设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启示 被引量:5
19
作者 蒯正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31,共5页
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制度建设分别经历了1921年至1935年的确立时期、1936年至1956年的不断完善时期、1956年至1978年的曲折探索时期以及1978至今的全面恢复和不断完善时期。其启示主要表现为:集体领导制度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党内民主的基... 中国共产党集体领导制度建设分别经历了1921年至1935年的确立时期、1936年至1956年的不断完善时期、1956年至1978年的曲折探索时期以及1978至今的全面恢复和不断完善时期。其启示主要表现为:集体领导制度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党内民主的基础之上;理顺和摆正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与委员之间的关系;必须做到集体领导制度化、程序配套化,把实体性与程序性制度建设并重;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集体领导制度 历史进程 启示
下载PDF
新时期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难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蒯正明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8,共5页
新时期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难题主要表现为:基层组织难稳固、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教育实效难显现。就其原因而言,既有流动党员自身的流动性和复杂性的客观原因,又有非公企业主和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主观原... 新时期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难题主要表现为:基层组织难稳固、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教育实效难显现。就其原因而言,既有流动党员自身的流动性和复杂性的客观原因,又有非公企业主和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主观原因,同时也存在管理机制不畅和教育、管理方式滞后的原因。因此,新时期破解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需要做到: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构筑非公企业流动党员管理的思想保障和内在动力;二是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三是创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党员 管理 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