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业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蒲丛林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0期136-138,共3页
病虫害防治对于林业育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尤其在幼苗生长阶段,林业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便是保证幼苗免受病虫害的侵扰,并深入分析影响幼苗生长的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幼苗... 病虫害防治对于林业育苗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尤其在幼苗生长阶段,林业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便是保证幼苗免受病虫害的侵扰,并深入分析影响幼苗生长的因素,通过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升幼苗的防御能力和免疫能力,以便能够根据幼苗生长的实际需要,做好病虫害管理,以专业的水平和科学的手段处理病虫害,及时开展幼苗整治工作。本文针对林业育苗技术规范性不足、农药无法控制、预防效果不达标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林业育苗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林业育苗现状进行分析,探究病虫害防治手段在林业育苗中的实际应用,以便为林业育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管理 病虫害防治 育苗手段
下载PDF
唐山市典型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
2
作者 周一文 单强 +3 位作者 赵德刚 蒲丛林 郝印博 陈业男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0期171-178,共8页
地热资源作为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因其绿色低碳、稳定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开发利用,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正加快勘查开发力度。通过现场热响应试验、采灌试验、热物性统计与分析,获取研究区水文地质及热物性参数,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唐山... 地热资源作为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因其绿色低碳、稳定可靠等特点被广泛开发利用,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正加快勘查开发力度。通过现场热响应试验、采灌试验、热物性统计与分析,获取研究区水文地质及热物性参数,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唐山市典型区展开浅层地热能适宜性分区评价,估算求得研究区地热能热容量、换热功率、资源潜力及生态环境效益。研究表明,唐山市典型区200 m以浅平均地层温度为14.71~16.09℃,平均导热率为1.56~1.88 W/(m·℃),研究区同时满足地下水及地埋管地源热泵开采方式,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不适宜区占比分别为27.8%、55.7%、16.5%;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区、较适宜区、不适宜区占比分别为82.56%、16.13%、1.31%;研究区浅层地热能夏季制冷换热功率为302.48万kW,制冷面积为56.1565×10^(6) m^(2);冬季制热换热功率为123.87万kW,供暖面积为24.774×10^(6) m^(2);据估算,通过地热能开发利用每年可节约煤炭3.4万t,减少废气排放8.2178万t,节约环境治理费用约9057.94万元,生态环境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热能 现场试验 层次分析法 适宜性分区 开采方式 唐山市
下载PDF
工程岩体完整性评价的实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马超锋 李晓 +1 位作者 成国文 蒲丛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79-3584,共6页
采用结构面统计与结构面结合特征识别相结合的方法,从结构面几何发育特征和结合特征两方面评价工程岩体完整性。用体积节理数评价结构面几何发育特征,并引入岩体几何完整性系数Ig来表征。根据结构面张开度和充填胶结特征将其结合程度分... 采用结构面统计与结构面结合特征识别相结合的方法,从结构面几何发育特征和结合特征两方面评价工程岩体完整性。用体积节理数评价结构面几何发育特征,并引入岩体几何完整性系数Ig来表征。根据结构面张开度和充填胶结特征将其结合程度分为5级,给出各级的定性特征描述,并引入结构面结合程度系数Ip对其量化。进而定义了岩体完整性指数将岩体完整性划分为完整、较完整、破碎、较破碎和极破碎5级,并给出对应的定性特征描述和Irm值区间。结合公路隧道工程实例,分别采用文中方法、声波测试法和体积节理数测量法对隧道围岩完整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得到的岩体完整性指数Irm与声波测试法得到的Kv基本一致,而体积节理数量测法的评价结果整体上大于声波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岩体完整性评价 结构面统计 结构面结合特征 体积节理数
下载PDF
河北廊坊南部地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汪洋 张旭虎 +3 位作者 蒲丛林 郭辉 王锦彪 刘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98-1706,共9页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会对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造成重大污染。通过水化学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手段,分析了廊坊南部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新近...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但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会对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造成重大污染。通过水化学分析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手段,分析了廊坊南部地区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新近系孔隙热储中,明化镇组热储地下热水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HCO_(3)·Cl-Na型;馆陶组热储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Cl·HCO_(3)-Na型为主,该层水力联系较好,地热水径流区内主要水岩作用为硫酸盐、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以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基岩裂隙热储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该层水力联系较弱,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水岩相互作用。基于PHREEQC的水文地球化学定量模拟,揭示了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因素共同控制的地下热水的流场和水岩相互作用的程度,在研究廊坊地区地热水水化学演化机理及地热水动态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水化学 成因机制 水岩作用
下载PDF
廊坊市区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超 张旭虎 +2 位作者 李辉 蒲丛林 朱小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99-1409,共11页
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廊坊市区地下水环境状况,2015年在研究区进行现场调查采集并分析了深浅层(包含3组地表水)水样50组,测试指标包括有机指标(30项)和无机指标(31项).利用基于分类指标的单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本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 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廊坊市区地下水环境状况,2015年在研究区进行现场调查采集并分析了深浅层(包含3组地表水)水样50组,测试指标包括有机指标(30项)和无机指标(31项).利用基于分类指标的单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本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较差,深层地下水相比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从分类指标来看,对区域地下水质量影响最大的为无机毒理指标,其次为一般化学指标,毒性(类)金属指标及有机指标对地下水质量影响很小,各项指标主要影响浅层地下水;单项组分分析表明,深、浅层地下水水质贡献指标相差较大,其中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指标有总硬度、"三氮"、砷、氟化物、铁锰等,深层地下水影响指标主要为氟化物(50.0%),其次为砷(13.6%);有机组分少量指标检出但无超标.分析认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是影响该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导致地下水中污染组分异常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 质量评价 指标分类 廊坊市区
下载PDF
廊坊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流场异变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超 朱小龙 +1 位作者 蒲丛林 张旭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58,共6页
廊坊平原区地下水监测工作已开展了30余年,监测区主要为平原区。根据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研究区孔隙浅层地下水多年水位动态特征、区域浅层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多年来,廊坊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 廊坊平原区地下水监测工作已开展了30余年,监测区主要为平原区。根据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研究区孔隙浅层地下水多年水位动态特征、区域浅层地下水流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多年来,廊坊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35 a累计下降约7.97 m,平均下降速率为0.23 m/a;(2)浅层地下水流场由1974年监测初期的天然状态,经过1981-2000年期间的水位迅速下降期,2000年后进入水位匀速下降期,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水流方向也发生改变;(3)降水量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人工开采是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流场 地下水位 影响因素 降水量 人工开采
下载PDF
廊坊区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7
作者 蒲丛林 李辉 +2 位作者 朱小龙 刘超 孟优 《河北地质》 2017年第2期39-40,共2页
基于廊坊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2001~2010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分析浅层地下水水和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西北部浅层地下水水质好,是工农业用水主要来源,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大;东南部... 基于廊坊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2001~2010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分析浅层地下水水和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西北部浅层地下水水质好,是工农业用水主要来源,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大;东南部浅层地下水水质差,主要开采深层地下水,造成深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但随着限采、禁采等政策的实施,地下水位变化趋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动态变化 水文地质条件
下载PDF
廊坊南部地区深层地下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朱小龙 马佰衡 蒲丛林 《河北地质》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廊坊市南部平原地区地处京津廊道,是我国北方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1974~2015年,本区深层地下水平均水位累计下降幅度达26.26 m,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水位标高等流场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成水区下降比较严重,... 廊坊市南部平原地区地处京津廊道,是我国北方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1974~2015年,本区深层地下水平均水位累计下降幅度达26.26 m,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水位标高等流场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有成水区下降比较严重,先后形成了多个地下水降落漏斗,水力坡度增大3~6倍;流网由平直逐步转变为围绕漏斗中心的辐辏状形态,流向也发生了改变。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地下水位多年变速情况,划分了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三个阶段,分析了不同时间节点(1974年、1997年、2015年)深层地下水流场特征,探讨了影响地下水流场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地下水过量开采和地下水补给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流场 演化 全淡水区 有成水区 特征
下载PDF
廊坊市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超 赵亮 +2 位作者 赵伟玲 蒲丛林 孟优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703-707,725,共6页
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地下水是其重要供水水源。为掌握其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及污染特征,对2005—2010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因子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F)、氯化物(Cl)、铁... 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地理位置优越,地下水是其重要供水水源。为掌握其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现状及污染特征,对2005—2010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因子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F)、氯化物(Cl)、铁(Fe)、锰(Mn),新增污染物为砷(As)、硫酸盐及硝酸盐;近五年来,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有所改善,南部地区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导致廊坊市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污染评价 廊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